长链非编码RNA HOXA11-AS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来源 :中华肿瘤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j06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HOXA11-AS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

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正常食管上皮细胞系HET-1A、食管鳞癌细胞系EC9706和EC109,以及73例接受根治术治疗的食管鳞癌患者肿瘤组织及对应癌旁组织中HOXA11-AS的表达水平,并分析HOXA11-AS的相对表达量与食管鳞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

结果

HOXA11-AS在配对癌旁组织和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0.832±0.387和2.486 ±1.0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配对癌旁组织比较,HOXA11-AS在63.0%(46/73)的食管鳞癌组织中表达上调。HET-1A、EC-9706和EC-109细胞中HOXA11-AS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00、23.553±3.221和17.217±1.968,HOXA11-AS在ESCC细胞株中均高表达(P<0.001)。HOXA11-AS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高表达与食管鳞癌患者的组织学分级和淋巴结转移有关(均P<0.05),而与患者的年龄、性别、浸润深度和TNM分期等均无关(均P>0.05)。HOXA11-AS低表达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OS)和中位无病生存时间(DFS)分别为43个月和42个月,HOXA11-AS高表达组患者的中位OS和中位DFS分别为37个月和28个月。与HOXA11-AS低表达组比较,HOXA11-AS高表达组患者的中位OS和DFS明显缩短(均P<0.05)。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OXA11-AS的表达和淋巴结转移情况均为影响食管鳞癌患者DFS和OS的独立因素。

结论

HOXA11-AS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水平升高。HOXA11-AS的高表达与食管鳞癌患者的预后差有关,有可能成为接受根治术治疗的食管鳞癌患者潜在的预后分子标志物。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白藜芦醇对人上皮性卵巢癌SKOV3细胞顺铂化疗敏感性的影响及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并取对数生长期人上皮性卵巢癌SKOV3细胞,设空白对照组、白藜芦醇组(20 μg/ml)、顺铂组(40 μg/ml)和联合干预组(白藜芦醇20 μg/ml+顺铂20 μg/ml),每组10个复孔;给药干预48 h后,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测定细胞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状况,反转录PCR法
目的比较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恶性胸腔积液(MPE)中上清和细胞沉淀检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的结果差异,为临床精确检测提供依据。方法连续收集386例晚期NSCLC患者MPE标本(实验组202例,验证组184例)。实验组根据MPE中肿瘤细胞含量将标本分为4组:无细胞组(n=77)、(1~5)×104个/ml细胞组(n=43)、(6~10)×104个/ml细胞组(n=52)
目的研究敲低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5(Stat5)对甲状腺癌TT细胞侵袭及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影响。方法培养甲状腺癌TT细胞并分为Stat5-小干扰RNA(siRNA)组和NC-siRNA组,分别转染Stat5的siRNA和阴性对照的NC-siRNA。转染后,采用Transwell模型检测细胞的侵袭数目,采用荧光定量PCR试剂盒测定细胞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家族基因、EMT标志基因、血管新
目的探讨线粒体分裂因子(MFF)在肝癌中的表达与生物学作用。方法①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Western blotting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MFF在肝癌组织与细胞株中的表达。②小干扰RNA(siRNA)干涉MFF表达后,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法(MTT)与克隆形成实验检测siCtrl、si-MFF#1、si-MFF#2组MFF对肝癌细胞增殖的影响。③siRNA干涉MFF表达后,用Anne
黑色素瘤是一种侵袭性强的恶性肿瘤,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这可能限制了黑色素瘤的研究及其生物标志物和治疗的发展。近年来,随着对黑色素瘤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发现一些新型生物标志物在黑色素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遗传和表观遗传因素是黑色素瘤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原因,其中遗传基因突变是黑色素瘤重要的生物标志物,可为患者提供预后和个体化治疗的重要信息。表观遗传改变可作为诊断黑色素瘤的一种非侵入性
目前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治疗已经进入靶向治疗时代,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为典型代表,它们有明确的分子靶标并且疗效显著,但许多基因未突变的患者不能从中获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免疫靶向治疗成为NSCLC治疗的新焦点,程序性死亡受体-1与其配体等抑制剂在一系列NSCLC临床试验中显示出了巨大的应用潜力。
期刊
目的探讨血清脂质运载蛋白2(LCN2)联合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检测对前列腺癌(PCa)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PCa患者(PCa组,n=82)、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BPH组,n=40)、健康体检者(NC组,n=30)血清LCN2水平;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各组PSA水平;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LCN2联合PSA检测对PCa的诊断价值,并分析LCN2与PC
晚期或复发性宫颈癌的治疗是临床难点,多数患者已经失去手术或放疗的机会,以化疗为主的姑息性治疗是主要治疗手段。近年来,分子靶向及免疫治疗的深入研究为晚期或复发性宫颈癌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策略,改善了患者的疗效及生命质量。
当前鉴定循环肿瘤细胞的方法很多,荧光在循环肿瘤细胞鉴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用含有荧光基团的抗体、探针和适体等标记循环肿瘤细胞,可以更直观地对被标记细胞进行观察和计数,细胞因子、CD45和荧光原位杂交等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循环肿瘤细胞相关试验的鉴定环节中。近年来人们探索了利用荧光探针直接鉴定循环肿瘤细胞的可行性,随着生物荧光探针和共聚焦显微镜光学切片成像技术的发展,未来有可能利用荧光探针直接鉴定循环肿瘤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