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蛋吧!肿瘤君》:让生命的花火怒放

来源 :润·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qianghuo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8月8日,由韩延执导,白百何、吴彦祖主演的《滚蛋吧!肿瘤君》进行全国超前点映,竟然以1250万的票房,成为今年点映票房最高的电影。“笑到飙泪,笑中带泪”,这是影迷对这部电影最多的评价。这部电影改编自漫画家熊顿的同名漫画,影片中白百何扮演的熊顿坚强乐观地与癌症作斗争的遭遇,其实就是“微漫画”漫画家熊顿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最近,“微漫画”推出的全新的电影版纪念珍藏套装漫画书也随之上市。
  2012年,身患癌症但天性乐观的熊顿,将所有喜怒哀乐和动人经历化作付诸笔尖的漫画,以坚强的意志和超萌的画风,创作了漫画《滚蛋吧!肿瘤君》。同年11月,熊顿不幸离世。但更多的观众却因为这部漫画和同名电影而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
  “我一直是头彪悍的女纸”
  熊顿,不是真名。这个原名项瑶的浙江女孩,生病前喜欢率性而为,给自己取笔名也是突发奇想。
  某天,她画了一只小熊坐在树下的画,想为其取个名字。想到牛顿坐在树下被苹果砸到才开了窍,于是就将这只小熊取名为艾萨克熊顿,之后又顺手将这个名字变成了自己的网名。她的漫画很是幽默,早在网上小有名气,还以“熊顿”之名出版了《熟女养成日志》《熟女单身日记》《减肥侠》等绘本。
  原本在北京一家广告公司边工作边画漫画的熊顿,小日子过得挺滋润。“病前的我一直是头彪悍的女纸,仗着自己壮汉型的体格晨昏颠倒,三餐不定。冬天衣不过三件,夏天睡不盖毛毯。从来没有为健康操过心。所以K歌必定刷夜,聚餐必喝大酒,刨去加班的苦逼时光,生活的确五光十色。”
  


  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晕厥打乱了她所有的生活。
  “2011年8月21日清晨,我病了。刚起床走到房门口就轰然倒下,口吐白沫四肢抽搐,完全不省人事,并且……全裸。”这是熊顿原著漫画《滚蛋吧!肿瘤君》的开篇,熊顿以举重若轻和诙谐幽默的风格描述了她生病、就医的整个过程。
  经检查后,熊顿被确诊为恶性淋巴瘤。“我不想抱怨,因为没有意义。”即便害怕,但熊顿坦言,“消极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这种情绪对自己的病,对任何事情都没有帮助。当自身能力没有办法改变时,那就学着去接受它。”
  “我还有很多事情想做”
  住院化疗的日子实在无聊,擅长漫画的熊顿开始画漫画记录生活。“我希望我的漫画能给人带来欢乐,虽然生病并不是一件开心的事情,但还是能通过夸张等手法让它有趣起来。”
  治疗期间,熊顿用画笔将自己与癌症作斗争的经历记录了下来,这就是漫画《滚蛋吧!肿瘤君》。
  “生活给予我的,不管是幸运还是坎坷,是快乐还是痛苦,是喜是忧是笑是哭……这所有情绪与经历通通可以成为付诸笔尖的素材。”漫画中的熊顿,是一个极为开朗活泼、喜欢开脑洞想象万事万物的乐观主义者,即便患病,在医院里的点点滴滴也全然不苦情。比如,在漫画中,熊顿将做胸腔穿刺时从胸口勾出的两条肉丝描绘成两条痛苦的虫子,还想象着培植之后会不会出现好多好多的自己。她会幻想升白血球的针剂是“让皮肤变白的药”,而输液袋里黄色的液体是橙汁。病痛引发的心跳过快,被她描述成“重温初恋时的心跳如鹿撞砰砰砰”。因为长期吃激素她整个人都胖了,这对于爱美的她说,是件特别郁闷的事。可即便如此她依然很快找到其中的正能量:“它也让我高了,我长了三公分!”
  “相比较做一个有用的人,我更想做一个有趣的人。”熊顿以一种幽默的形式,让所有人感到安心。2012年2月2日,熊顿将画好的一些漫画放上天涯论坛。在《滚蛋吧!肿瘤君》里,熊顿头上有熊耳朵,身后有熊尾巴,没有一丁点儿的淑女形象。先是一丝不挂地昏倒在地,口吐白沫,接着又是对着帅气的主治医师“发花痴”。然而,就是这样“自毁形象”,却让许多网友迷上了她。“好治愈啊!”“太可爱了,熊儿加油!”“正能量一定可以战胜肿瘤君!”
  随后的治疗过程中,熊顿坚持在“微漫画”和天涯社区上更新漫画,不久后,漫画在“微漫画”上突破3000万次阅读,获得了诸多微博大V用户的关注,并成为天涯头条。
  生病期间,熊顿没有上网查过任何有关病情的资料,“想太多没有意义。接下来要面对怎样的结局,并不是我想出来的。我还有很多事情想做,很多地方想去,所以没理由在这里倒下。”
  然而,2012年11月,历经9次化疗、年仅30岁的熊顿还是被癌症夺走了生命。
  熊顿刮起的乐天“熊”风
  小时候因为经常泡在妈妈工作的电影院看电影,熊顿曾经梦想未来能拍一部属于自己的电影。电影《滚蛋吧!肿瘤君》的诞生和上映算是完成了她的遗愿。《滚蛋吧!肿瘤君》传达了熊顿面对生死时那种乐观、勇敢的态度和精神,充满了幽默喜剧笑点,也同样充满了感人至深的乐观正能量,瞬间打动了无数影迷。很多看过电影的观众都被熊顿乐观的“熊风”所感染打动。
  “我们都是很乐观、有点二,快乐地把自己的悲伤包裹起来的人。只是我没有熊顿那么勇敢。这世界上曾经有这样一个美好的女孩子存在过,而她走了以后留给大家的也都是美好。”
  ——白百何
  “一年前还觉得女儿来了是很好的礼物,三个月后妈妈生病,是肿瘤,两个月后就走了。当时的我不想再拍戏了,因为没有感觉。刚好,《肿瘤君》的剧本来了,我想说这是不是天意?我也做了一些功课,我觉得熊顿的故事是对的,不能因为我妈妈去世,我不开心,就不继续工作。这个电影给了我一种灵感:我妈妈不会同意我什么都不做。生命继续,努力继续,演戏继续。”
  ——吴彦祖
  “我跟小白在路演的过程中,经常遇到观众激动地跟我们说他们生命的感悟。有个女孩说不敢出门,电梯什么的哪儿都不安全。我觉得这就是我拍电影的初衷,我看熊顿漫画的时候,我儿子即将出生,他没出生时我已经在担心,看完熊顿的故事我觉得我不应该想那么多,生命无常无法改变,所以我们要抓紧分秒去爱,享受周围人给我们的爱”。
  ——导演韩延
  “她说:遇到烦恼只要大喊三声:熊顿!烦恼就会烟消云散。她说:我愿意用微笑为你驱散世界的阴霾……其实,熊顿并没有离开,只要每个人坚强乐观地直面人生,为别人带去快乐与希望,人人都是熊顿。”
  ——王小懒
  (漫画图片由“微漫画”提供)
其他文献
美国波士顿大学心理学教授大卫·H·巴洛有一段时间住在乡下的农庄里,农庄前是一片树林。有一天,巴洛教授在树林边散步时发现,长得最粗最壮的那棵红杉上,爬满了密密麻麻的蚂蚁。显然,蚂蚁将红杉当成了安乐窝。  巴洛教授很讨厌这些小家伙,他决定把它们从树上赶走。在树干上,教授找到了蚂蚁窝。他先是用湿泥巴将树洞结结实实地堵上。可是,第二天,教授过来一看,蚂蚁们从另一个地方咬了个洞,泥巴对它们毫无用处。教授找来
期刊
席慕蓉年年都要回到蒙古一两次进行考察,她发现成型于公元前二世纪到五世纪的游牧文化在二十一世纪遇到了危机,需要与蒙古族的青少年对话,呼吁他们要充分认识游牧文化的重要性、合理性甚至是科学性。“海日汗”就是席慕蓉预设的诉说对象,一个有些苦闷和羞怯的蒙古少年……  海日汗:  你大概不会相信,在网络通讯如此频繁便捷的时代,还有人在用纸和笔来写字。  是的,我就是这个现代版的“山顶洞人”,信写得实在缓慢,只
期刊
一个7岁的小女孩,甚至连幼儿园都没读完,却成功地拉拢了贝克汉姆、比尔·盖茨、史蒂芬·库里、克林顿等人,联手拯救世界。她的名字叫Katherine Commale。  这一天是2006年4月6日。  凯瑟琳(Katherine Commale)看到美国公共电视播的非洲纪录片,片中说非洲平均每三十秒,就有一个小孩因为疟疾而死亡。才五岁大的她,蜷缩在沙发扳着手指数数,一、二、三…… 三十,当她数到三十,
期刊
美国有这样一座图书馆,在里面阅读的,除了风华正茂的莘莘学子外,还有一些头上已是星星斑白或满头白发的中老年人。有人也许会问:“他们是教师吗?”答案是:“这是一座本科学生图书馆,他们是老师和学生的父母。”  管理人员说,这是图书馆建立以来给予父母们的一份特权,同时还讲了这样一件事。  一次,有一位哈佛学生和女友一起来到图书馆,学生出示了自己持有的该图书馆的ID后,女朋友却被管理人员拦住了。学生央求道,
期刊
②八五年,我家养了一只小狼狗,它特别聪明,从来不咬村子里的人,来个亲戚朋友怕咬,一吼,它就睁眼看着一声不吭;来个讨吃要饭的,它咬得可厉害了,不往身上扑,就咬讨吃的人拿的那根棍子。小狼狗能把自家的和别人家的牲口分得清清楚楚,每天等羊回来了,把自家的羊赶到圈里,把人家的牲口赶出大门外。  ③我们在五原要回家了,晚上下了一场大雪,白茫茫的一片,正愁着怎么能走回去,过来两个骑骆驼的好心人,骑着骆驼把我们带
期刊
台湾电影《练习曲》,描述即将大学毕业的明相,独自骑着自行车,用7天时间环游台湾岛的故事。这个有听力障碍的大男孩,背着破吉他上路,看尽了风光,也遇到了形形色色的人和事。他那句朴素的心声:“有些事,现在不做,就永远不会做了。”更是引发无数的共鸣。  真心想做的事,即使前路茫茫,有许多未知的变数,还是要放手一搏。这,是为了真正活得自由吧?走出安全区,走向更广阔的天地,去寻求与更大的天地相融合。  与身边
期刊
如今,刷朋友圈最大的乐趣并不是看各种美食、旅行摄影,而是点“全文”,隐藏的内容充满了惊喜,“点开全文”,让你笑出内伤!  1.每个抖腿的人,  全文→心里都有一台缝纫机。  2.刚才一个小偷溜进我家,到处找钱。  全文→后来我们一起找了起来。  3.为什么我没有一个可爱到爆炸的同桌?  全文→而我的同桌却有!  4.几百块对我来说也叫钱?真逗。  全文→那是命!命!是命啊!  5.在最美好的年纪遇
期刊
比你想象的还要低  深夜,一名白衣女子被一个陌生男子跟踪。为了躲避,她跑进一个建筑工地,但陌生人还是紧紧地尾随而来。  工地里一片漆黑,地上有积水,白衣女子跌跌撞撞地跑着,跟踪者却追得越来越近。就在她马上要被抓住的时候,突然,陌生人的头撞到了一根横贯的钢管上。  原来,钢管的高度正好是跟踪者额头的高度,他没有发现,所以没有低头,结果一下子被撞晕了。姑娘总算幸免于难。  这时,字幕打出:“瑞士电信新
期刊
艾米丽是洛杉矶的一名设计师,她在24岁那年得了淋巴瘤,做了9个月的化疗之后逐渐康复。回忆起生病的那段日子,她说最难以忍受的不是化疗引起的的各种病痛,“最难以忍受的,是孤独和与世界的隔离。很多本来关系很好的朋友,甚至还有亲戚,因为不知道在这种情况下该对我说些什么,或者在无意之中说了不该说的话,而选择了回避,从我的生活里消失了。”  她说,人们常对生病的人说“你一定要好起来”,可是对于一个患了绝症没办
期刊
当你路过东京银座的铃木大楼时,可能会瞥见一家亮着橘色灯光的小门店,落地的玻璃窗内只有一个女孩子,手捧着一本书,低头认真阅读。  大概是一家书店吧,当你抱着随便逛逛的心态,走进了这家店就会发现,这个店实在是小,大概只有几平米。没有书架,也没有书,唯一的家具是一张年代感十足的桌子,正是这家店的收银台。  你可能感到疑惑,门脸上明明写着“森冈书店”,可是什么都没有。而在寸土寸金的银座,即使再小的店面,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