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央行独立性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世界范围内学术界争论的焦点话题。在2008年美国次债危机引爆的全球金融危机,美联储采取的措施削减了自身的独立性。本文通过分析金融危机前后央行独立性的表现,认为金融危机后,央行独立性的削弱具有必然性,但是独立性的相对性是必须存在的,各国应根据国情对央行独立性加以界定,我国应从这两次危机中吸取教训,增强央行的相对独立性。
【关键词】企业经济管理 负债分析 收益分析
一、央行独立性的概念
中央银行独立性是一国的中央银行在政府的监督和国家总体经济政策的指导下, 可以独立制定执行对内对外的货币金融政策,选择货币政策的操作手段以及政策工具, 履行自身货币职能, 有效阻遏金融市场风险, 达到既定的货币政策目标。从广义上看,央行的独立性包括三层含义:1.目标独立性,即央行能够自行制定货币政策的目标,如以经济增长为目标或者以通货膨胀率为目标;2.政策独立性,即央行能够独立地制定货币政策,选择货币政策执行的时机和力度,而无须向政府机构汇报;3.人事独立性,即央行的人事安排不受政府权力机关的把控,而拥有一套独立的人事制度。
二、次贷危机中美联储独立性的体现
美联储是世界上独立性最强的中央银行之一,也是美国最为独立的政府机构。除了立法和提交报告之外,联邦储备体系实际不受国会控制。它能够独立地制定货币政策目标以及实施货币政策,没有为国家财政融资的义务,业务经费独立,不受财政预算制约。
正是因为美联储具有高度独立性,在美国科技泡沫破裂以及9.11之后的十年间,由格林斯潘掌舵的美联储放松监管,采取了长时期的宽松政策,将利率放在较低的位置。美国经济经历了繁荣的十年。但是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资产泡沫的破裂,流动性风险的完全暴露,金融机构陷入债务危机,整个实体经济一蹶不振,各方更将矛头直指美联储。但是将次贷危机的原因归结为长期低利率政策是片面的,而金融监管的缺失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美联储在过去的十年间,低估了次级债券的风险,放松了对商业银行的监管,忽视了衍生金融工具潜在的巨大风险。而这一切监管的缺失和制度的不完善都归结于央行的高度独立性。
格林斯潘认为“金融市场监管比市场监管更有效”,在21世纪初的十年间,他反对政府对市场进行监管,导致了金融市场的的监管缺失,长期的低利率政策活跃了市场,使得了以房地产为代表的资产价格泡沫极具膨胀,忽视了市场上流动性过剩的风险,而伴随着2004年之后的多次加息,房地产市场终于濒临崩溃,整个市场充斥着高度的连锁性风险。危机的爆发正是来源于格林斯潘领导的美联储对其独立性的高度认可。
危机爆发之后,美联储迅速采取一系列应急措施,在饱受争议的同时也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美联储向市场注入了大量的流动性,并大规模的购进有毒资产,而带来的负担可能会加重在纳税人身上,因此引起了政府的高度重视,所以政府今后对美联储的监管和风险的防范看来是必然的。由于房地产市场崩溃造成整个资本市场受阻和经济增速放缓,美国政府的财政收入也大幅减少,因此美国政府出台的一系列巨额资金刺激计划,使得财政赤字不断攀升。如果财政赤字进一步扩大,美国政府会要求美联储增加对国债的持有或者是制造大幅通货膨胀来减轻债务负担。
2009年中期,由萨默斯领导的奥巴马政府经济政策团队,公布并向国会提交了金融监管改革法案。法案将“系统重要性”和“系统性风险”这两个概念监管制度化了,它认为那些所谓的“大而不能倒的”的企业一旦陷入危机,将会给整个市场带来系统性风险,因此需要一个特殊的风险监管SRR, SRR职能将被赋予美联储,而后者在SRR上接受一个“联合监管委员会”的指导。这个方案将SRR赋予美联储,而SRR与政府援助是分不开的,因此美联储就必然和政府牵扯上关系,接受政府的干预,其独立性将会遭到破坏。
不可否认,美联储的高度独立性是金融危机爆发的催化剂,世界各国对美联储的独立性提出了质疑。是否央行的独立性因此应该被削弱,接受政府的监管和干预呢?其实不然,我们应该认识到,独立的货币政策可能会失误,但是不独立的货币政策所带来的后果更为可怕。危机爆发之后,在美国充斥着着前财政部部长萨默斯将会接替伯南克出任美联储主席的声音。如果萨默斯最终取代伯南克,那么美联储必然会更加受制于美国政府,“债务货币化”的可能性将大增。伯南克面临的连任新考验,实际上也是美联储独立性面临的考验,也折射了目前各国央行所面临的困境。
美联储的独立性在此次危机中有所削弱,遭受了信任危机,其原因有四点:一是美国人自开国以来,就对集权式的大银行有恐惧之感;二是许多人将此次金融危机的责任归咎于美联储的宽松货币政策和无力的挽救措施;三是伯南克在对待雷曼兄弟和AIG上采取了不同的态度;四是新推出的金融监管法案,美联储被赋予了更大的职权。伯南克在危机爆发之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发挥了美联储作为最后借款人的职能,体现了美联储的独立性。
最终,伯南克经受住了考验,于2010年1月31日连任美联储主席一职,避免了成为30年来只任一届的美联储主席。这不仅是伯南克个人的胜利,也是美联储坚定独立性原则的体现。美联储保持其适度的独立性对美国自身以及对世界各国都具有非凡的意义。美联储保持独立性,可以避免政府单纯地为了经济增长而大量向市场输入流动性,国内经济付出巨大成本,导致人们的生活水平下降。如果通货膨胀向其他各国输出,将会进一步威胁美元在市场中的地位,动摇以美元为主的货币体系,影响各国采取适宜的货币政策来应对危机。
毋庸置疑,金融危机之后,央行独立性依然会是各国央行追求的目标,但是从此次危机的爆发以及持续中,我们可以看到独立性的过度或者缺乏都会招致不好的结果,所以,各国应根据自身国内金融体系的特点以及处于的不同时期,对央行独立性适当性的缩放,在政府与央行决策之间寻求最佳契合点,以谋求经济的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涛.金融危机正在侵蚀中美央行的独立性[R].
[2]潘成夫.伯兰克连任,美联储独立性险胜一回[N].上海证券报.2010-08-27.
[3]童适平.中央银行学教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
[4]王夏.对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的认识[J].时代金融,2009,11 .
[5]曾刚.美联储独立性之争与金融危机不无关联[Z].新华网.
作者简介:叶淼(1987-),男,汉族,西南财经大学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农村金融。
【关键词】企业经济管理 负债分析 收益分析
一、央行独立性的概念
中央银行独立性是一国的中央银行在政府的监督和国家总体经济政策的指导下, 可以独立制定执行对内对外的货币金融政策,选择货币政策的操作手段以及政策工具, 履行自身货币职能, 有效阻遏金融市场风险, 达到既定的货币政策目标。从广义上看,央行的独立性包括三层含义:1.目标独立性,即央行能够自行制定货币政策的目标,如以经济增长为目标或者以通货膨胀率为目标;2.政策独立性,即央行能够独立地制定货币政策,选择货币政策执行的时机和力度,而无须向政府机构汇报;3.人事独立性,即央行的人事安排不受政府权力机关的把控,而拥有一套独立的人事制度。
二、次贷危机中美联储独立性的体现
美联储是世界上独立性最强的中央银行之一,也是美国最为独立的政府机构。除了立法和提交报告之外,联邦储备体系实际不受国会控制。它能够独立地制定货币政策目标以及实施货币政策,没有为国家财政融资的义务,业务经费独立,不受财政预算制约。
正是因为美联储具有高度独立性,在美国科技泡沫破裂以及9.11之后的十年间,由格林斯潘掌舵的美联储放松监管,采取了长时期的宽松政策,将利率放在较低的位置。美国经济经历了繁荣的十年。但是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资产泡沫的破裂,流动性风险的完全暴露,金融机构陷入债务危机,整个实体经济一蹶不振,各方更将矛头直指美联储。但是将次贷危机的原因归结为长期低利率政策是片面的,而金融监管的缺失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美联储在过去的十年间,低估了次级债券的风险,放松了对商业银行的监管,忽视了衍生金融工具潜在的巨大风险。而这一切监管的缺失和制度的不完善都归结于央行的高度独立性。
格林斯潘认为“金融市场监管比市场监管更有效”,在21世纪初的十年间,他反对政府对市场进行监管,导致了金融市场的的监管缺失,长期的低利率政策活跃了市场,使得了以房地产为代表的资产价格泡沫极具膨胀,忽视了市场上流动性过剩的风险,而伴随着2004年之后的多次加息,房地产市场终于濒临崩溃,整个市场充斥着高度的连锁性风险。危机的爆发正是来源于格林斯潘领导的美联储对其独立性的高度认可。
危机爆发之后,美联储迅速采取一系列应急措施,在饱受争议的同时也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美联储向市场注入了大量的流动性,并大规模的购进有毒资产,而带来的负担可能会加重在纳税人身上,因此引起了政府的高度重视,所以政府今后对美联储的监管和风险的防范看来是必然的。由于房地产市场崩溃造成整个资本市场受阻和经济增速放缓,美国政府的财政收入也大幅减少,因此美国政府出台的一系列巨额资金刺激计划,使得财政赤字不断攀升。如果财政赤字进一步扩大,美国政府会要求美联储增加对国债的持有或者是制造大幅通货膨胀来减轻债务负担。
2009年中期,由萨默斯领导的奥巴马政府经济政策团队,公布并向国会提交了金融监管改革法案。法案将“系统重要性”和“系统性风险”这两个概念监管制度化了,它认为那些所谓的“大而不能倒的”的企业一旦陷入危机,将会给整个市场带来系统性风险,因此需要一个特殊的风险监管SRR, SRR职能将被赋予美联储,而后者在SRR上接受一个“联合监管委员会”的指导。这个方案将SRR赋予美联储,而SRR与政府援助是分不开的,因此美联储就必然和政府牵扯上关系,接受政府的干预,其独立性将会遭到破坏。
不可否认,美联储的高度独立性是金融危机爆发的催化剂,世界各国对美联储的独立性提出了质疑。是否央行的独立性因此应该被削弱,接受政府的监管和干预呢?其实不然,我们应该认识到,独立的货币政策可能会失误,但是不独立的货币政策所带来的后果更为可怕。危机爆发之后,在美国充斥着着前财政部部长萨默斯将会接替伯南克出任美联储主席的声音。如果萨默斯最终取代伯南克,那么美联储必然会更加受制于美国政府,“债务货币化”的可能性将大增。伯南克面临的连任新考验,实际上也是美联储独立性面临的考验,也折射了目前各国央行所面临的困境。
美联储的独立性在此次危机中有所削弱,遭受了信任危机,其原因有四点:一是美国人自开国以来,就对集权式的大银行有恐惧之感;二是许多人将此次金融危机的责任归咎于美联储的宽松货币政策和无力的挽救措施;三是伯南克在对待雷曼兄弟和AIG上采取了不同的态度;四是新推出的金融监管法案,美联储被赋予了更大的职权。伯南克在危机爆发之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发挥了美联储作为最后借款人的职能,体现了美联储的独立性。
最终,伯南克经受住了考验,于2010年1月31日连任美联储主席一职,避免了成为30年来只任一届的美联储主席。这不仅是伯南克个人的胜利,也是美联储坚定独立性原则的体现。美联储保持其适度的独立性对美国自身以及对世界各国都具有非凡的意义。美联储保持独立性,可以避免政府单纯地为了经济增长而大量向市场输入流动性,国内经济付出巨大成本,导致人们的生活水平下降。如果通货膨胀向其他各国输出,将会进一步威胁美元在市场中的地位,动摇以美元为主的货币体系,影响各国采取适宜的货币政策来应对危机。
毋庸置疑,金融危机之后,央行独立性依然会是各国央行追求的目标,但是从此次危机的爆发以及持续中,我们可以看到独立性的过度或者缺乏都会招致不好的结果,所以,各国应根据自身国内金融体系的特点以及处于的不同时期,对央行独立性适当性的缩放,在政府与央行决策之间寻求最佳契合点,以谋求经济的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涛.金融危机正在侵蚀中美央行的独立性[R].
[2]潘成夫.伯兰克连任,美联储独立性险胜一回[N].上海证券报.2010-08-27.
[3]童适平.中央银行学教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
[4]王夏.对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的认识[J].时代金融,2009,11 .
[5]曾刚.美联储独立性之争与金融危机不无关联[Z].新华网.
作者简介:叶淼(1987-),男,汉族,西南财经大学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农村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