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彪传》的失误及其教训

来源 :中共党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beatric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林彪传》(林青山编著,北京知识出版社1988年出版)这部洋洋60万言、分上下两册的大部头传记作品,是个任意涂抹历史事实,东拚西凑、胡编瞎扯的大杂烩。现仅就两个方面的问题提出几点具体意见,供编著者思考,并请读者评判、指教。第一,《林彪传》(以下简称《传》)任意涂抹、颠倒历史事实,造成了严重的史实失误。一般说来,撰写林彪这样一个非同寻常的人物,参考并直接、间接引用他人发表的某些资料和研究成果,是可以理解的,也无可非议。但是,编著者必须对所参考并引用的某些资料,认真地进行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鉴别、研究工作,只能选择引用其中“证据分明,情理近实者”(司马光语)。遗憾的是,由于作者没有这样做,或者缺少这样做的基本功和责任
其他文献
本文主要研究由轻武器(如:56式冲锋枪,7.62mm 冲锋枪)产生的脉冲噪声,为今后研究脉冲噪声对人体的影响奠定了基础。还重点阐述用峰值声压级评价轻武器产生的脉冲噪声。
<正> 1958年,美国密执安州立大学出版了一本书,名叫《新疆:是抵押品还是枢纽?》。它是由美国专门研究中国问题的学者艾伦·惠廷和中国的盛世才合著的。全书分为两个部分,前一部分惠廷阐述了20世纪三、四十年代苏联同新疆盛世才之间的相互关系,着重地叙述了1933年至1944年间,盛世才为统治新疆而寻求苏联援助,又为统治新疆而反苏反共的历史过程。作者在叙述中带有明显的反苏情绪。该书的第二部分,题为《共产主义在新疆的失败》(Red Failure in Sin Kiang),作者就是臭名昭著的盛世才
<正> 看了《中共党史研究》1989年第3期登载的李万锦《略论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全党指导思想的历史局限》、1990年第1期李友刚《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全党指导思想不存在“历史局限”》两篇文章之后,我们认为虽然都不无可取之处,然而也都在一些论点、论据中有值得商榷的地方。
以提高玉米叶部病害检测精度为目标,提出一种基于并行PCNN的玉米病害彩色图像非监督分割方法。该方法是在CIE LUV颜色空间中以归一化的L+U特征值为外部激励输入,以邻域像素间几何距离与色度差的综合信息为PCNN耦合连接域权值,以颜色矢量的最小色差对比度为最佳分割结果判别准则,用改进型并行PCNN对玉米病害彩色图像进行分割。对4种病害100幅图像的分割实验表明,该方法分割效果较好,适应度较高,参数
在语言运用中为了某种需要,临时变换语素在词语中的位置,会使词语生出一番新意,取得特殊的表达效果.
<正> 文件五:共产国际执委会远东局给中共中央政治局的信 1930年8月16日关于南京的群众发动问题亲爱的朋友们: 我们根据同李(立三)的谈话,起草了我们的建议。我们应该认真地在工厂,在城市贫民、农民和士兵中间广泛开展抗议白色恐怖的运动。如果我们将来很强大,我们应该准备群众性的罢工运动。即使我们为表示抗议长沙、武汉、南京等地的白色恐怖而在一些重要工厂争取到10分钟工休时间,这也是很大的胜利。如果我们的力量得到加强,我们当然可以提出更广泛的口号。我们应该突出强调什么呢?这就是,
在使用一般的带道滤波器时都程度不等的有“振铃”现象,影响对心电波形的正确分析判断,我们研究实验了一种新的周期平均法技术,可以用它来消除心电波中50Hz(60Hz)的工频干扰
古典诗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巍峨山峰,是祖先留给今人珍贵的精神财富。她集音律美和色彩美、情趣美和哲理美、文化美和意境美于一身,是极为丰厚的美育教学资源。对古诗词的细读
<正> 所谓“泛道德主义”,是一种依赖道德的“扩张”而促使社会进化的主张。中国古代士大夫向所追求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可以说是“泛道德主义”。在“五四”前后,这种主张仍拥有不少信奉者和实践者,如形形色色的“新村”、“新民”、“少年中国”的主张,大体上都可归诸“泛道德主义”。
<正>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识字能力的教学是一个重头戏。从概念辨析的角度来看,识字是一个过程,而能力则是在此过程中形成的对字的辨认本领,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由于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