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求企业文化融合之道

来源 :企业文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wenda_g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与自我积累发展相比,企业做强做大最强有力的杠杆是并购重组。但有资料表明,就世界范围而言,并购重组能够取得成功的企业仅占其中的三分之一,失败者达三分之二。并购重组的成与败,涉及到许多方面,其中之一就是企业文化的融合与否,在历史和现实中,因企业文化融合失败而导致的并购重组失败的企业,可谓比比皆是。因此,要想用好并购重组这一强大杠杆,保证并购重组取得成功,就必须认真探索企业文化融合之道,按企业文化融合的规律办事。
  对于梦想做强做大并可持续发展的中国企业来说,面对当代风起云涌的并购重组浪潮,要探索和遵循企业并购重组的规律,提高并购重组的成功率,就不能不探索和遵循企业文化融合的规律,求解企业文化的融合之道。
  虽然在通往并购重组成功的道路上,中国企业是后来者,但令人鼓舞的是,其中的佼佼者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创造了可资学习和借鉴的经验。
  以央企为例。如:东风汽车有限公司在与日产的合资合作中、在文化融合中坚持先进性原则、求同存异原则、互相学习原则、继承创新原则等四项原则;坚持大胆吸收、各取所长、求同存异、兼收并蓄、融合提炼、突出特色的文化融合方针;创造出沟通加互信等于零距离、价值观加行为准则托起共同愿景、制度再造酿出执行氛围的经验。而中航工业集团在内外重组中,坚持战略引领、兼容并蓄、统分有度、整体同步、全员参与、平稳推进、求真落地的原则;经过文化评估、高层沟通、顶层设计、强化培训、舆论引导、干部交流、固化制度的磨合、融合过程,做到了统分有度、融心合力,推动了中航工业集团的良性发展。
  再以大型地方国企为例。如:上海百联集团,在市政府强力推进的企业重组中,他们重视人的安置工作、理顺人心;在集团层面弘扬共性,对外旗帜一面,培育认同感和归属感;在分、子公司层面张扬个性,对内百花争艳,保留所属企业特色和发展空间;坚持上下联动、文化融合,推进思想统一,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从而取得了较好效果。而首钢集团公司在调整改革中,坚持联合重组、和谐共赢的原则,实行分类指导,对新建企业,坚持创新创业、和谐共赢;对重组企业,坚持平等协商、和谐共赢。在集团公司与所属企业之间,坚持做到总部统领、整体协同、分层定位、各具特色,在保持主体价值观、核心价值观占主导地位的同时,尊重各企业的历史文化和地域文化。
  民营企业在并购重组中也创造了很好的经验。如:吉利控股公司在跨文化管理中,既尊重各国企业的文化传统、文化氛围及特征,又融合发挥吉利文化优势,对并购企业坚持充分授权、严格监管、考核清晰、过程透明,通过建立彼此之间的互信机制,尊重团队成员不同的文化和价值观,减少了情感冲突对团队凝聚力的破坏,提升了管理的协同效应。而正泰集团公司在调整结构中坚持做到三大融合,即使企业文化融合于企业制度之中,让制度充分体现企业文化的内涵;使企业文化融合于企业的流程之中,不断检查流程是否符合企业文化的要求,符合的坚持,不符合的修正,违背的抛弃;使企业文化融合于员工的成长之中,让员工与企业共同成长。
  至于中远、中兴、海尔、华为、联想、万向等企业,在国内外市场并购重组中文化融合的典型经验,大家耳熟能详,兹不赘述。综观这些企业在并购重组中的文化融合各有特点而又能取得良好成效,其共通之处在于摸准了企业文化融合的脉搏,遵循了企业文化融合的规律。这特别值得学习和记取。
其他文献
玉蟾山明代摩崖造像群位于四川泸县玉蟾山金鳌峰山麓,十一面千手观音是玉蟾山体量最大的摩崖造像,雕刻精美。其在造像像式上在造像雕刻中不注重对经典的严格遵守,重义而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