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响农家书屋的“东方红”

来源 :农家书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delil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前语:
  遍布全国60多万个行政村的农家书屋,从2012年完成建设至今,三年来它们怎么样了?在运行和管理过程中,又发生了些什么故事?都说酒香也怕巷子深,借着“全民阅读”的春风,我社推出“百家优秀农家书屋、百名优秀农家书屋管理员系列报道活动”(简称“双百报道”)。希望让更多的人关注和支持农家书屋建设,让农家书屋真正成为广大农村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的有效载体和平台。
  上联“书载千古精华”,下联“院藏天宝万家”,横批“东方红书院”,这是广东省茂名市信宜市金垌镇南屯村农家书屋管理员麦绍源亲自题写的一副对联。这副独特的对联镌刻在他家大门两侧,用红色大理石条框“装裱”,从此书院与家合璧。
  年近耄耋之年的麦绍源被大家亲切地称为“麦叔”,是村中公认的读书“带头人”。但他谦虚地表示,书院的经营得益于4个核心阅读组成员的帮衬,他背后的团队才是书院成功的“秘笈”。
  多年前,麦绍源从翁源县农业委员会退休后选择了回归家乡养老,并照顾自己年近九旬的父亲。在子女的张罗下,老屋改建,一栋200余平方米的二层新楼和一个摆满盆景的小院子让家庭焕然一新。
  家中藏书颇多,爱看书的麦绍源平时就沉浸在书香之中。2006年下半年的一个下午,麦绍源将子女们唤来召开了一次家庭会议,他提议在家里的二楼设立一个书院,家中藏书对全村村民开放。
  提议得到子女的一致赞同,书院开始着手筹备。二楼随即开辟出藏书室、阅读室、工作室,书院取名“东方红书院”。2006年12月经信宜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颁发许可证,2007年5月1日建院正式对外开放,2010年3月金垌镇文化站又将“农家书屋”落户东方红书院。从此,书院书屋两位一体,成为农村农民学习的精神家园。
  麦绍源介绍取名“东方红书院”的寓意有三:第一,文化分东西,我们传承的是东方文化;第二,“东方红,太阳升”,为了纪念毛主席;第三,自己三个儿子名字中分别带有“东”“方”“红”3字,书院起名“东方红”,可以激励孩子们更好地读书。
  从一开始,麦绍源就将书院定位为一项长期的公益事业,还草拟了一些制度进行规范管理。书院基本坚持正常开放,上午8:30-11:30,下午2:30-5:30;周六日、节庆全天开放。在管理中,选出总管1人,副管2人,负责全盘管理职责。聘请了15位小读者(学生)实行轮流值日制,要求他们做到四个“管好”:一是管好自己,从我做起 ;二是管好读者,以人为本 ;三是管好事物,不失不损;四是管好卫生,美化环境。坚持每季评选优秀管理员,适当奖励,参加优惠活动,调动他们管好书院的自觉性。
  麦绍源不仅是一个实践者,更是一个思考者。他意识到,发展农民读书单靠自己一个人和一个书院的力量还远远不够,于是他分析了读者群体后组建了4个核心阅读组。一个成人阅读组,由村现任与原来的村两委干部5人组成;一个妇女阅读组,由教育子女有方的5位妇女组成;一个科技阅读组,由5名村庄技术能人组成;一个学生阅读组,由10个在读学生组成。
  阅读组核心成员全部由读书爱好者组成,“我们就相当于书院的志愿者”,妇女组的核心成员邓亚冰介绍,由于丈夫长期在外打工,自己平时在家照顾两个小孩读书,业余时间她就经常过来看书,顺便帮忙打理书院。而她的儿子李星也同样是书院和书屋最忠实的“粉丝”。“平时家里找不到他,来书院肯定可以找到他。”邓亚冰乐呵呵地说。李星是学生组的核心成员,也是书院的“副总管”。稚气未脱的李星对这份工作格外认真,他主要负责为前来借书的读者进行登记,并收取一元钱的押金。“有一天孩子回家向我要一块钱,我一问,原来是因为当天登记借书时忘了收一位借阅者的押金,他想自己垫钱补上。”
  书院建立起来了,阅读组也组建了,但麦绍源通过摸索发现,只有时常组织一些趣味活动,才能吸引更多的读者。有奖竞猜是书院和书屋平时组织最多的活动。周末来此读书的小孩子特别多,书院就会临时组织类似活动。竞猜规则简单易行,每答对一个谜语可以获得两个糖果,答对题目最多者可以得到3本书的奖励。
  邓亚冰说,今年5月,李星就在一次猜谜中获得了第一名,获奖励3本书。她现在还清晰记得儿子当天兴高采烈的样子。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书院逐渐成为孩子们放学后的好去处。
  在社会人士的关怀和支持下,书院自主运筹。目前拥有文艺、科技、经济、教育、文化杂志等各类书籍近万册。书院活动面积220平方米,设有图书室、阅览室、电脑室、娱乐室、书展室(莫键书展)、工作室。有电脑2台、二胡2把,还有电子琴、家棋、军棋、跳棋、电视、音响、教育片等,满足了当地老中少读者活动的需求。书院环境优美,一楼住人,有小花园,二楼书市活动。
  书院自办的“文苑”社会宣传栏,不定期刊出“名人名言、做人做事、时事要闻”,增加学习知识面,教育社会人士。据统计,书院开办9年来,已办了30多期宣传教育资料,到书院参加阅读娱乐活动的有近9000人次,外借图书837册。
  每当来往的读者礼貌地叫上一声“麦叔”时,麦绍源就感到非常欣慰。他表示自己的余生都将与书院相伴,“我现在唯一的心愿就是把东方红书院、农家书屋办好,让更多的人前来读书”。
其他文献
30多年的改革开放,使数亿中国人甩掉了贫困的帽子,但中国的扶贫仍然面临艰巨的任务。今年上半年,新华社派出9支调查小分队,分头前往中西部贫困地区,实地体察这些地方村民的生活状况。一方面,通过30多年的扶贫攻坚,农村贫困面大幅缩小,贫困正在成为历史。另一方面,今后的扶贫不得不去啃最硬的“骨头”。而那些最穷的地区,也正是底子最薄弱、条件最恶劣、工程最艰巨的贫困堡垒。  今年6月中旬,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召
期刊
背景:日前,在素有“江南名士之邦”美誉的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中宣部召开了创新发展乡贤文化现场交流会,强调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行动方案》的部署,积极创新发展乡贤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任务落细落小落实。  编者:“乡贤”一词,《汉语大词典》的解释是:“乡里中德行高尚的人。”在漫长的中国历史进程中,一些在乡村社会建设、风习教化、乡里公共
期刊
辽宁省鞍山市岫岩县自2008年以来,以改善农村文化环境,提高农民整体素质、文化生活质量和农村文明程度为目标,将农家书屋建设纳入了政府工作目标,科学制定了农家书屋建设规划,落实农家书屋建设财政保障资金。在县政府的支持下,大宁办事处蓝旗村探索出独到的创新举措:建、管、用三措并举的建设、服务模式,有力推进了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工作。具体做法如下:  切实加强领导,落实达标责任  农家书屋工程实施以来,岫岩县
期刊
2006年7月,农民刘福祥与杨继平创办“粘连连文学社”,当时刘福祥自己拥有书籍四千多册,全部是他20多年平日里省吃俭用买下的,主要用于文友聚会时相互借阅,以便提高写作水平。2013年8月24日,昆明作家协会兴隆村诗社在嵩明县杨桥乡兴隆村31号刘福祥家正式成立,来自昆明地区14个区县的60多名作家代表每人现场捐赠书籍两册,《滇池》文学杂志社现场赠书1000多册。  刘福祥看着这些心爱的图书,想到平日
期刊
我叫张永新,是抚顺市顺城区河北乡黄旗村村民,今年42岁,汉族、党员、大专文化,黄旗村民委员会委员,兼任村农家书屋图书管理员,自家经营有十几亩果园和几亩菜田。我们村位于市区以北5公里,交通便利,生态环境良好,全村农户756户、2263人,农业主要以蔬菜、水果生产,生猪养殖为主导产业。我和很多村民一样喜欢在农民书屋里寻找、发现、思考简单平凡的生活,而今书屋已经慢慢成为自己工作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期刊
广东省韶关市始兴县城南镇杨公岭村位于城南2公里处,全村下辖9个村民小组,2180多口人。近几年来,村“两委”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县的部署和要求,紧扣文明、和谐的主题,加强领导,加大投入,整合资源,强化功能,扎实推进“农家书屋”示范点建设工作。  整合资源,建好书屋  (一)整合资源,统筹共建。杨公岭村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按照“资源共享、阵地共建、工作共做”的方针,使“农家书屋”建设与基层党
期刊
由安徽卫视打造的中国首档农民赛歌纪实真人秀《中国农民歌会》在8月5日迎来了最后的总决赛之夜。在我国近年来充斥着各种真人秀的荧屏中,有国外版权购买的模仿秀,有原版开发的各类歌曲节目,却独独缺少着中国9亿农民歌唱的舞台。《中国农民歌会》可以理解为农民版的好声音、达人秀、好歌曲、最美和声,农民这个身份给了他们无限可能。  在五花八门的明星真人秀围追堵截中脱颖而出,《中国农民歌会》收视率自开播以来基本维持
期刊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合作社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萌芽、起步逐步走向规范化的历史阶段。2007年《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颁布实施,使得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步入了正式的轨道,并在全国掀起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的高潮。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建设现代农业、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一项重要措施,文件中提出“农民合作社是带动农户进入市场的基本主体,是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新型实体,是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的有
期刊
若说生活是一池清水,那儿必有幸福的鱼儿与涟漪相戏;若说生活是一杯五味杂陈的酒,其中必有幸福的醇香与辛酸相溶;若说生活是一只奋飞的鸟儿,其身必有幸福的羽翼与风雨相伴。  不错的,幸福——这生活的羽翼,总在我们遭遇风浪之时给予它的荫庇。  然而何为幸福?  乞丐得到一枚硬币是幸福,皇帝吃到一个烤红薯是幸福,娃娃对着花朵微笑是幸福,老人在黄昏的墙根枯坐是幸福,家人围炉夜话是幸福。凡此种种,即是幸福。  
期刊
随着玛咖这种药食两用新资源食品越来越多的走上百姓的餐桌,高寒山区的玛咖栽培方兴未艾。由于是新资源,在育苗阶段还缺乏相关数据支持,本文根据玛咖的生活习性,在分析了传统育苗方式与工厂化育苗方式的利弊的基础上,阐述了工厂育苗在玛咖生产中的必要性。  玛咖,属十字花科独行菜属,原产南美洲安第斯山区,性喜冷凉环境,能够在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中生长,成品外观常有黄、紫、黑色之分,其在2001年前后引进我国,并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