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忠洋

来源 :东方艺术·国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y200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九七四年生。结业于中央美术学院贾又福山水画工作室。现居北京,职业画家。
  
  个展
  纵横现代水墨画展(酒厂艺术园区)。
  
  联展
  民居五人展等。
其他文献
靳尚谊对艺术始终坚持极高的标准,此次版画制作亦如此,他多次亲身参与制作过程,并对艺术作品进行最后的确定。从最初的版种选择,到多次制版试验、调整,再到最后的正式制版,历时两年。通过这些已完成的版画作品,靳先生对他的经典油画作品进行了全新的审视,将作品色彩和对比度进行了新的调整处理,使纸上作品呈现出更完美的效果。  此次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四层举办的“靳尚谊经典作品版画展”的策展人由苏新平和靳军担任,
期刊
继2012年,华裔艺术家马兴文(Simon Ma)成功举办了“2012马兴文龙马情世界巡回展”,今年,他又将携新作参加第55届威尼斯双年展国际艺术展,此次展览主题为:《墨 · 笔 · 心之西双版纳》,由中外友好国际交流中心、上海当代艺术馆联合主办,并由国际上备受推崇的大师级策展人,曾担任第45届威尼斯双年展总策展人的奥利瓦教授(Achille Bonito Oliva)及担任”马兴文龙马情世界巡回
期刊
青年艺术家冷广敏个展“看见表象”在蜂巢艺术中心“生成”年度项目中展出,这次个展主要展出了冷广敏近期以家具为视觉出发点而创作的系列作品,例如家具、鞋服的具象元素与艺术家对构成主义的理解相结合,线条、色块以及抽离了生活温度的、被抽象化了的所有物件,重新组合了视觉之于真实的再想象。  冷广敏的作品质感独特,以丙烯与综合材料为主,艺术家在画布上裱纸,用丙烯平涂出形象,继而在画面表层刻画,透出纸的肌理,营造
期刊
继“数码演义”、“新水墨艺术—创造、超越、翱翔”、“寻找麦显扬”及“寻乐 · 经验”之后,5月17日,“香港艺术:开放 · 对话”展览系列迎来了该系列展览的完结篇—“原道—中国当代艺术的新概念”。此次在香港艺术馆举办的“原道”系列展览客席策展人由皮道坚担任,集合了两岸三地及海外37位华人艺术家的创作,展示中国当代艺术中视觉创造和文化思考的转型。  皮道坚策划此次展览意图通过艺术家的作品,展示他们如
期刊
好的艺术总会蕴含着内在的诗性光芒,它们不是喧嚣的、躁动的,而往往是一种雪落无声的方式浸润我们的心灵,甚至,改变我们眼中的世界。岳海波早期的创作在技艺上达到了很高的成就,他画连环画《孔子》、《七夕的传说》等等,画得用线之妙,包括他后来的一些主题性创作,在人物造型及构图方面都有新的突破,在当时就有很多的效仿者,已具有了某种范本的意义。但真正使岳海波的创作进入一个新境界的还是他的意笔人物系列,在这些以女
期刊
时间:2012年2月18日  地点:《东方艺术·国画》编辑部  人物:岳海波 杨建国 邓馨  主题性绘画的回归    邓馨(以下简称“邓”):看到您的作品《武昌起义》、《济南·五三惨案》,都是中国近现代史中有影响的历史事件,恢弘的场面,画面人物众多,令人震撼,这样的巨幅作品创作起来是非常有难度的。您从事主题性创作很多年了吗?  岳海波(以下简称“岳”):我也是最近几年才开始主题性创作的。最近几
期刊
数月之前今日美术馆的一个群展上,毛焰展出的作品还都是近年创作的托马斯肖像,而在最近佩斯北京的毛焰个展中,托马斯系列已不到展出作品三分之一,虽然有一件大尺幅的托马斯肖像画试图告诉观众,小托马斯依然是艺术家的主要模特,这一系列还将延续下去,但两张同尺幅的女人体显然才是本次展览的主打作品。  女性裸体是毛焰作品中少有的题材,但此次展出的《椅子上的小魔女》和《微胖的裸女》依然体现出毛焰高超的绘画技巧,我们
期刊
“鱼水情”这一看似“老旧”的题材,已被无数画家用各种艺术手段表现过,而对于山东艺术学院教授、著名画家岳海波来说,在“铭记当年——《大众日报》主题绘画创作”活动中继续进行此类题材的发掘,依然是一种幸事和乐事。    我有一种特殊的感情    岳海波出身军旅之家,父亲是老地下党员,当年曾在根据地做过长期的统战工作,在老父亲的回忆录中,深情地记述了和老百姓互帮互爱的鱼水之情,这或许是岳海波钟情这一题材的
期刊
傅镭(付磊)    1958年10月生于北京。  1978年至1982年就读于河北师范大学美术系油画专业,1992年起成为职业画家。2002年在北京798建立工作室。    个展  2011年,宋庄艺术节傅镭版画展,阿特画廊,北京。  2010年,傅镭个人展,798四面空间画廊,北京。  2007年,傅镭作品展,La Case艺术空间,北京。  2004年,“粉色十月”傅镭个人展,北京。  199
期刊
中国画有一种特殊的精神似乎浸透在李忻峰的骨子里。一次我去忻峰那里,他正板着脸高嗓熊儿子,原因是儿子跟一些学画的同学画了一些只重光影而忽视结构的素描,他断言这是走歪路子,所以如此动肝火。儿子要高考了,他又断然决定让儿子学书法,画速写,考国画!其实儿子的色彩和素描画得都不错啊!这些不大的小事使忻峰对中国画的态度向我们透了底:中国画作为一种文化渗化在他的生活中,还影响了后代。确实忻峰是真心钟爱自己从事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