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你为什么不会玩?

来源 :杂文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nbal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观察了你有好一会儿了,孩子,我發现你不会玩。今天是节日,你难得到爷爷家来,本该好好放松一下,但你仍然带了繁重的学习任务——语文课文背诵、数学练习卷、外语单词默写。
   刚吃过午饭,你就趴在桌上了。我们让你的表哥、堂妹有意去“打搅”你,目的是让你得到片刻的休息,也是一种适当的调剂。你开头很不高兴,也不情愿,后来禁不住婶婶和舅舅的劝说,无可奈何地放下了作业。起初你并没有完全放松,表面上与兄妹们在玩,其实心里还是想着作业和课外练习,后来才慢慢忘却,进入了玩的状态。但我发觉你长久不玩,远离玩,对玩已经生疏,甚至不知道怎么玩了。表哥打电子游戏,你不会与他对阵;表妹拼乐高,你在一边插不上手;连小姨邀你在门前打羽毛球,你都老是接不住,未免显得有点狼狈。看得出来你也想玩,却不知怎么在不知不觉中已经不会玩了。上午你还像一个小公主,表演小提琴和主持节目,拿出获奖的美术习作让大家观摩。大家庭的所有人围着你,向你投上羡慕和赞美的目光。但下午你在玩耍过程中的表现就差强人意了,总是显得被动和笨拙,你自己都感觉有点尴尬和小小的沮丧。我更为你抱不平:凭你的聪明和学习能力,哪样玩艺能难住你?更何况今天的玩项都并不复杂,更谈不上技术难度,为什么会与上午的表现形成如此反差?
   玩是人的本能需要,更是孩子的天性。爱玩、会玩,顺理成章,无可非议;而不爱玩、不会玩倒是有违常情,不可理喻了。当然你不是真的不爱玩。我完全理解你面临着学校、家庭和社会多重压力的艰辛。你始终在学习、学习、再学习中循环往复,在各项训练和补习中马不停蹄,在成绩、名次和竞赛中不敢懈怠,没有喘息的间隙,当然更没有亲近花草、寄情山水的闲情,没有遥望星空、奇思妙想的逸致。玩对你而言是奢侈品,可望而不可即。长期在这种氛围和环境下,你已经习惯了,也麻木了,不知道玩的乐趣,不知道玩是一个孩子的正常需要,以为一个好孩子就该这样,朝着一个目标,心无旁骛地奔跑,不应停留休息一下,也不该斜眼偷看沿途的风景,更不要说躺在草丛间面对温暖的太阳打一会儿盹了,否则就会被别人追上。你的人生完全是一场竞赛,在竞赛途中舍弃该舍弃的,其中当然就包括玩啦。由于长期疏离于玩,玩的能力就渐渐弱化了。
   其实许多玩项都是无师自通的。我们也有过童年和少年。虽然那时候没有电子产品和现代化的益智玩具,玩的在今天看来都土得掉渣,如斗鸡、打弹珠、玩香烟牌、滚铁圈、躲猫猫、抓蟋蟀、放风筝,女孩子跳橡皮筋、踢毽子、挑绑绑、做编织等。我们在简单而又简陋的玩项中得到启发,锻炼了体能,增长了知识,训练了反应,促进了智力,最主要的是让身心都得到放飞。它是生活的一部分,成长的一部分,也是人生美好回忆的一部分。
   毫无疑问,你是众人心目中的一个好孩子,我也是一直这样引以为骄傲的。但直到今天我才突然意识到,你在玩中表现出的反差是人生的一个缺陷。爷爷并不是责备你,而要让你知道,一个完整的人不仅会学习,也会玩乐,会生活。
   按理你多方面的学习和特长本身就是一种玩的项目和方式,如弹琴、画画、舞蹈、游泳和节目主持等等,但你并没有把它们当作玩项,而是当作一种技能,一种特长,甚或是一种手段,是今后择校以及中高考的筹码与入场券,是“人上人”必须的经历和付出,即便是“头悬梁锥刺股”亦在所不惜。指向很明确。但真正的玩,纯粹的玩是信马由缰,没有目的性,也不带功利色彩,完全是开心、乐趣和兴致所致。而你(包括你的爸妈和周围人)只注重结果,当然体会不到过程的快乐了。
   说这些是要告诉你,爱玩不仅是孩子的天性,还是应有的权利。把应有的天性和权利还给孩子并不过分。该玩时就玩,即便放纵一下又何妨?在玩中体会和领悟,释放和吸收,感知和成熟,成长和提升。这样的人生是不是更精彩?
  王铎/图
其他文献
有个笑话说:众贪官动辄贪腐几亿十几亿甚至成百上千亿,被抓后异口同声忏悔:“都是因为放松了世界观改造。”路人甲好生奇怪:这世界观究竟是啥宝贝?这么神奇?一放松就能进大钱?我一定想办法弄个世界观,没钱了,就放松一下,进个十万八万的……用光了,再放松一下,又进个十万八万的……哎,这世界观哪去弄呢?   一个小笑话,通俗形象地道出了一个大神奇:世界观是个神机关,像神话说的聚宝盆、宝葫芦,要甚有甚。其实,
期刊
前些天,朋友患了重感冒,需要住院治疗,她和我一样,老家都在外地,在这里没有别的亲人,我就请了假去照料她。   病房里一共有三张床,10号病床的位置在窗台边,住在这张床上的病人,是一个50岁左右的女人。她做了一个肠胃手术,每天从早到晚都在输液,奇怪的是,她不像别的病人那样,安安静静地躺在床上,而是一有空就举着吊瓶走路。   她怕影响我们休息,总是到外面的走廊里去走。她的丈夫偏胖,寸步不离地跟着她
期刊
山西洪洞县大槐树镇南营村村委响应上级号召,在全村推行煤改气工作,这本是一件利于环保、利于百姓生活的好事,却让有的村干部办成了坏事。坏到什么程度呢?   村民李云告诉记者,村委会干部把那些不愿意改炉灶村民家的炉膛全部用水泥、沙子堵死了。“不让烧火做饭了”“有的村干部甚至翻墙进到村民家里,强制堵炉堵灶”。冰天雪地,没了“人间烟火”,岂不是让刚过点好日子的农民重返“饥寒交迫”了?2020年是彻底脱贫攻
期刊
这个鼠年春节之清静,恐怕前所未有了,成天待在家里,不上街,不购物,不访友,不探亲,不祭先,没人扰。屋外呢,偶尔闻得鸟叫声,平日里喧嚣的汽车噪音没有了,大小商店、餐馆甚至宾馆也门可罗雀了,居住在重庆这个特大中心城市闹市区的我,突然感觉自己一下成了世外桃源之人。  这不仅是我,还有我的家人,还有我的亲戚、我的朋友、我的所有邻居,更还有我们的整座城市,我们中国所有曾经的闹市区和大庭人稠之地,几乎所有人都
期刊
人不动车不动,眼球可以动,看了《杂文月刊》2020年3月原创版“新冠肺炎疫情反思篇”栏目,心惊胆颤动:国人对于吃、吃什么、怎样吃,真该多问几个为什么。假如认为螃蟹能吃,推论蝙蝠也能吃是无知,假如明知食用野生动物违法,只是侥幸于法不责众,那么对明知有毒的禽兽也要吃,就是自欺欺人了。“吃”,如今已被某些国人提升到“文化”层面,美其名曰“饮食文化”,它占中国文化多大内存不好说,但肯定比“报刊文化”厉害。
期刊
有个小学六年级的老师,在班会上给学生出了一道思考题:  50年前的一天,下起了大雨。一个走在路上的男人,看见前面一个女人没带雨具,怀里还抱着孩子,胳膊上又挎着包。于是,这个男人快步走上前去,主动把自己的雨伞借给那个女人,然后又接过孩子抱在自己怀里。请问,这个男人为什么要这样做?  一个学生抢着回答:“我覺得这个男人很可能是人贩子,他就是想用这种方法接过孩子,然后拔腿就跑。”  又一个学生接着回答:
期刊
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省,检查,查看,反省。我没有每天三省,所省的对象也有所不同,因而将曾子的话改了三个字,变为:吾常三审吾文。  在我的心目中,好杂文必须说真话,必须如实地记录社会。因而,我审我的杂文,首先要审的就是它的真实性,有没有将小说家言当作真实的事件?有没有将偶然出现的事物当作社会上正常存在的东西?有没有将推动社会进步的改革说成是祸国殃民的灾难?有没有将出卖国家利益的汉奸说成忍辱负重的爱
期刊
今人常见“炒作热”,其实“炒风”古已有之。炒得最具轰动效应的,当推盛唐间的诗人陈子昂。   诗人初入京时,不为人知。一日忽遇有人当街出售胡琴,要价百万。围观的豪贵子弟反复传看,无人识得此琴,不敢出手。陈子昂见状,遂吩咐随从用车运来一百万文钱,当场买下,引起人群一片哗然。有人惊问其故,诗人回答:“因为我擅长此技。”人们又问:“能否请奏一曲以饱耳福呢?”又答:“明天请大家来舍下宣阳里。”第二天,众人
期刊
官人受贿,多半不是什么钱都收的。黑龙江省绥棱县原县委書记李刚便给自己定了受贿“三原则”:事没办成的不收,关系不密切的不收,几个人同时送的不收;山西省运城市公安局原局长段波的收钱“原则”叫“三一般”:一般不收钱,不收一般人的钱,一旦收钱就不一般;新疆工业经济学校原党委书记伍文志自以为“贪德”算高:事前不收,事后才收;海南省澄迈县原副书记卢勇“贪德”更高:不熟不收,未办成事必退钱——肉包子打狗,狗说没
期刊
熟人、朋友相聚,常常不约而同地谈及杂文,某君说:“以前我特别喜欢读杂文,常年订阅杂文类报刊,如今看得少了,主要是怕养成杂文性格。”这样的话我听到的不止一次两次,与人辩论也不是一回两回。  什么是“杂文性格”?我认识的那些人并没有作过具体的描述,我个人的体会,无非是爱较真,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只是事情就怕反面想,难道不写杂文,就不要较真,就不需要具备对世事的反思能力吗?  要讨论“杂文性格”是否有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