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视域下新闻类APP评论现象浅探

来源 :媒体融合新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exrhyth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移动互联网设备的普及,以“今日头条”为代表的一大批新闻类APP兴起。新闻类APP一方面满足人们对于信息获取的需求,另一方面由其开发的评论区为大众提供了一个以文字为主的情感表达与评论的虚拟空间,并逐渐发展成为一个趣味群体的互动场域。本文重点研究在评论区内,不同受众以文字等形式为基础发表的评论及其价值,对互联网时代新闻的选编发提供一定的反思与决策参考。
  关键词:互联网 新闻 评论
  随着如“今日头条”等新闻类APP的迅速兴起,所提供的评论功能越来越使得传统意义上的新闻单向度的传播性,逐渐演变成了双向性的交互。反映了随着技术的发展,评论主体的下移,新闻质量的优劣越来越受新闻的接受主体所影响。同时,在以往对新闻评论的研究中,往往容易忽视媒介技术发展对于新闻评论的影响问题。麦克卢汉曾认为“任何媒介或技术的‘讯息’,是由它引入的人间事物的尺度变化、速度变化和模式变化” [1]。在以“互联网”为主要标志的电子媒介技术迅猛发展的当今时代,这种新的趋势正在形成。因此研究由此带来的新闻评论的变化,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人类社会日益展现麦克卢汉所称的 “集体意识”或“部落意识”。麦克卢汉预言,这个神奇的意志“由全体社会成员用交感的方式同时相互作用表现出来”“人类大家庭融为一体,开创永恒的和谐与和平” [2]。在这种交互作用的影响下,分析评论现象时需要确定以下问题:评论主体、评论的主要形式、评论对象及其性质、评论本身的形式与内容及其特征。由此,来探索当下新闻类APP评论发展的现状以及对新闻选编发的影响。
  一、新闻评论主体
  新闻评论一般是指包含了诸如评论性文章、新闻评论类节目,以及观众对于某一新闻的评价等与此相关的评论现象。由于传统媒体的局限性,如以报纸、广播、电视为代表的大众传播,仅为单向度的传播,接受者无法实现对其的即时评价。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新闻类APP的诞生,为接受者创造了即时回应与发声(评价)的虚拟空间。
  研究“互联网+”视域下的新闻评论,首先需要明确评论的主体——接受者,谁来评价?在以往的观念中,一般将评论的主体默认为具有一定学识修养与鉴别能力的评论家或专家。但学者们往往会忽视一个事实——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的普及,各类自学软件的诞生,为大众提供了一定自我学习空间。同时,伴随着如“今日头条”等一系列新闻资讯类APP的兴起,为普通大众提供了一个以文字为基础(后期出现了多元化倾向,动图、图片、声音等等,本文研究评论以文字为主)发表评论与宣泄情感的虚拟场域,在这虚拟的场域中普通大众通常由于情感、认知等因素发表的“非专业型”评论。由此可见,评论主体既有专业性较强专家学者,亦有普通大众,同时也有代表团体的代言者。
  总的来说有以下三种主体:
  1.普通大众。这一类群体是新闻的主要受众,亦是新闻评论的主体。这一群体代表着最普遍的认知,具有一定的知识文化素养,但有其局限性。他们主要关注热点事件,或与自身利益息息相关的重点新闻,在评论过程中往往受自身利益与个人认知局限的影响,带有一定的偏见。这些偏见并不是毫无意义的固执己见,而是对于决策反思有种重要的参考意义与价值。
  2.具备专业素养的专家学者。这类群体有着极高的专业素养与专业知识,对于新闻事件的认知更加深刻,他们关注的重点领域则是与自身专业背景与专业知识紧密相关的新闻事件。他们的评论往往一针见血,深刻、客观,善于发掘新闻背后的意义与价值,如财经类新闻的专业评论者。
  3.代表一定团体的代言者。譬如某一社会组织的发言人。这种代言者的效应在互联网时代被放大,如在抖音类短视频APP上以视频方式传播的新闻,在评论区呈现出某某认证的其他媒体公众号的评论与转发等等。在此时,他们既是新闻的发布者,又是新闻的评论者。
  二、评论的主要形式
  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评论,在互联网时代,由于媒介技术的发展,人们可以接收到形式多样的信息的同时,也可作为信息的发布者传播形式多样的信息,这种信息的传播方式的变化为新闻评论提供了形式上的多样变化。
  在社会发展的早期,信息的传播以声音信号为主(街头巷尾的交谈),视觉信号为辅(如战争中常用的烽火、书信)等。对于某一信息的评价或评论,通常也以声音上的评价为主,辅助以形成文字性的评论。在社会发展的中期阶段,电子媒介的诞生使得信息的傳播发生质的转变,这是一种传播速度上的变化。新闻传播有着即时性的特征,这让专业类的新闻评论有了产生的土壤与契机。但从本质上说,亦只是少数人的发言与评价,普通大众对于某一新闻的评论亦是存在于传统形式上,被传播的专业性的评论亦成为一种新闻的附属而被传播,难以具有互动的特征,是一种单向度的传播,难以即时窥见受众的反馈。而如今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则打破了这一鸿沟,普通大众参与到某一新闻事件的评论中,即时发表自身的看法,实现双向甚至多项的互动。这种双向甚至多项的互动模式,为评论提供了多种新的形式,当然,这种形式的变化是有一定的发展过程的。互联网时代的新闻评论主要有以下形式:
  1.评论性文章。评论性文章是早期纸媒时代的产物,在互联网时代顺应了媒介的变迁,由传统的纸媒出版转变为电子出版,在新闻类APP或公众号等得以发表传播。评论性文章也不再受限于纸媒的篇幅限制,发表者的表达更加自由,但其文章的深度与内容受作者的影响较大,其专业性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质疑。
  2.收藏与下载。这种方式也是在互联网发展较早的时期形成的,表达了受众对于文章的重视程度。收藏与下载方式的评论,限制于个人的趣味与关注点,仅在于个人的喜好。
  3.评论区、弹幕类。互联网时代的评论区,最早的形式如针对某一话题而形成的评论空间,如天涯论坛、BBS、贴吧、QQ空间等。早期的评论区是以某一共同关注的话题为中心,展开对于这一话题的关注与讨论,以文字性评论为主要形式。在视频类APP中,则以弹幕为主要评论形式,如B站等。在后期的发展中,评论区逐渐在各大社交类APP、新闻类APP、短视频类APP风靡,成为这类APP所不可或缺的部分。人们在阅读某一新闻或者观看新闻视频时,往往不再重视新闻本身的内容,而是翻到评论区对评论进行查看。由此可见,在当今时代评论对新闻的重要意义。评论区不仅是表达个人观点的场所,也逐渐成为社交的场所。   4.点赞、差评、转发。前文说到评论区逐步发展成为了一种社交场所,这是建立在社交类APP的发展基础上。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的生活不再局限于现实生活,由互联网带来的社交软件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重要的变化。人与人的交往,由现实转向了互联网的虚拟空间。有趣的是,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的,往往在互联网上容易得到實现满足。如人们可以自由地表达个人观点与诉求。但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不再倾向于长篇大论式的文字表述,而是追求一种短暂的停留与认同。由此,产生了如点赞、转发式的评论,这种评论方式极其简便,可以快速地表达个人对某一新闻的态度。
  不同于早期媒介的传播方式,互联网技术以其极高的传播速度,实现了新闻发表者到受众距离的缩小,正如马克思所说过的用“时间消灭空间”,正是由于这种高速度,产生了一种超距效应,使得评论的主体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现场感”。互联网具有极强的交互性,打破了受众与新闻发表者的距离,受众与创作者之间的技术屏障消失,实现即时的反馈。同时,受众之间的距离差异也被打破,信息互换更加快捷。如在评论区的观点,有时可以即刻得到他人的评论——此时,评论本身也成为被评论的对象。这种快速的信息交互方式正如麦克卢汉所说的“地球村”,“电子技术打造的全球村将激发出更多的非连续性、多样性和区别性……全球村必然要产生最大限度的不同意见和富有创造性的对话。[3]”正是这种超距效益,使得互不相识的个体之间有着即时对话的可能性。
  三、评论的意义及风险防范
  这种网络技术所带来的即时对话的可能性对新闻采编会带来什么影响呢?
  评论主体之间会出现群聚效应,即在虚拟网络空间产生一种以共同兴趣或话题为中心的虚拟社会集群。美国学者霍华德·瑞恩高德提出“虚拟社区”一词,视其为网络虚拟空间中形成的“社会性群集”,即“以共同感兴趣的话题为中心,分享各自见解,以此扩大个体的交往空间”[4],是“足够多的人以充分的情感进行长时间的公共讨论而形成的一种人际关系网络” [5]。在对同一首歌欣赏的过程中,除了听觉上的享受,APP为听众提供了虚拟的公共空间——评论区,评论的主体即听众可以在此找到共同喜爱这首音乐或歌曲的网友,对其评论进行“点赞”“跟评”形成互动。又由于云技术的发展,评论本身处于一个永久在场状态,为评论主体之间交互关系的形成提供了基本的可能性。评论主体之间形成的群聚,作为一种兴趣群体,各群体之间彼此独立存在,拥有评价或评论其他群体的自由。
  评论区社会性群集对立的风险。如,在针对比较有争议性的新闻事件时,有着形成虚拟群体间的对立可能。往往这种争议性的新闻事件,在评论区容易形成压倒性的评论声浪。这种评论的形成,一方面是社会群体间长期积累的负面情绪的爆发;另一方面,是个体在群体中判断力的减弱。正如古斯塔夫·勒庞《乌合之众》研究群体心理学的经典之作,作者认为“个体本来是理智且富于思考的,但一旦融入某个群体之中,其原本独立的理性就会被群体的无知疯狂所淹没,个体变得冲动暴躁且容易接受暗示。[6]”由此可见,并不是所有的评论都有积极的价值与意义,由此带来无度的自由是具有一定的风险的。如网络“水军”的形成,这是在资本运作模式下的评论,由于资本的逐利性,对于某一事件的评论受到资本的影响。如恶意收买评论,对新闻、个人的攻击性行为。应注意辨别评论者对于某一新闻的评论仅仅有着不满情绪还是受资本运作的恶意评论。
  深研其理,为何在网络时代,人们有着如此表达的诉求。一是信息的爆炸式传播,给受众带来了冲击,人们在海量的信息中容易丧失自我判断,可能会产生“失语症”,是一种人的主体性的丧失。人们为了不至于在海量的信息中丧失主体性,尝试以诸如评论的方式发声,以确认个人的存在,如“刷存在感”一词亦是在这背景下诞生的。另一方面,按照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们在满足了基本需求之后,有着自我实现的需求。评论区,则提供了这样一个表达空间,以简便的方式获得他人的认同,以达到自我实现的目的。
  新闻的评论对于新闻媒体人有着重要的价值与意义,评论在互联网时代的即时性,为新闻人提供了极为重要的素材。同时,也是舆论监督的重要场所。在新闻采编的过程中,重视评论区,了解大众需求,使得新闻的价值得以实现。当然,其中也有一些需要防范的风险:
  新闻选编发的量注意“度”的掌握。这是由互联网时代的信息爆炸决定的,如只重视量的累计,会使得受众逐渐对于某一新闻产生麻木、甚至厌烦心理,新闻宣传的效果就会大大降低。应重视质的提升,精选精编。
  注意防范仅为博眼球而产生的媚俗,这类新闻本质上说是对受众的逢迎与讨好。这种现象在自媒体中是常见的,为了提升关注度、播放量,而恶意炒作某一事件。在此需要加强正确的舆论引导,应有媒体人的坚守与底线意识。
  四、结语
  媒介技术的发展为新闻的传播创造了一个崭新的无与伦比的环境,受众在其中由原先单向度地接收者转变为评论主体与对象的双重身份。在互联网的超距作用影响下,评论者在虚拟社区中呈现群聚现象,其评论形式、内容、语言也呈现出多样化特征,新闻发布者与受众之间的空间壁垒被打破,取得了直接对话的可能性。在互联网时代,新闻的传播离不开受众的影响,在注重受众评论的同时,也要注意防范由此带来的新闻风险,最大程度保障与受众互动的良性化从而使新闻发挥出真正价值。
  注 释:
  [1] 马歇尔·麦克卢汉.理解媒介[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3.4.
  [2]埃里克·麦克卢汉,弗·克·秦格龙.麦克卢汉精粹[M].何道宽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 367.
  [3]埃里克·麦克卢汉,弗·克·秦格龙.麦克卢汉精粹[M].何道宽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 395.
  [4]Howard  Rheingold.The  Virtual  Community:  Home  standing  on  the  Electronic  Frontie[M].Cambridge,Massachusetts: MIT Press,2000.
  [5]Howard  Rheingold.The  Virtual  Community:  Home  standing  on  the  Electronic  Frontie[M].Cambridge,Massachusetts: MIT Press,2000.
  [6]黄群.疫情之下“乌合之众”群体现象分析[J].中国报业,2020,(10):50-51.
  (作者单位:贵州省教育宣传中心)
其他文献
6月25日,河钢与POSCO(浦项)以视频会议形式举行了河钢——POSCO汽车板合资项目签约仪式,正式实施年产能达135万吨的高端汽车面板项目。根据协议,双方将共同面向快速增长的亚洲尤其是中国汽车市场,抓住中国汽车产业全面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生产与消费结构加快升级的市场机遇,发挥双方在品牌、技术、管理、市场、人才、质量等方面的协同优势,投资41.25亿元在河钢唐钢新区建设一家专注于研发、生产、销售高端汽车面板的专业公司。
2018年1月8日,我国对海探测新体制雷达理论的奠基人,对海远程探测技术跨越发展的引领者——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两院院士刘永坦,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接过201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沉甸甸的奖章、证书,而早在1991年和2015年,他已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953年,刘永坦怀着投身祖国工业化的决心,
随着社会的进步,“翻转课堂”以全新的概念以及新型的教学模式出现在大众眼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引入,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也适应了当前高校教育模式发展的趋势,使得整个教学过程更加灵活。本文先对高校钢琴教学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接着以翻转课堂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应用为重点进行了阐述。
新锐品牌三顿半的成功关键,在于它精准卡位“精品速溶咖啡”这一定位,从而从这一细分市场逐渐渗透到中心市场,不仅拓宽了咖啡消费场景,还填补了市场的空白。三顿半通过萃取技术,让咖啡在不同温度的液体中三秒即溶,并且保留住咖啡的原始风味,让精品咖啡真正做到了触手可及,让咖啡消费场景不再局限于线下咖啡店,打破了时间、空间、价格等因素的束缚,消费者随时都可以享受到一杯精品咖啡。
口岸是对外开放的门户、国际交往的桥梁,也是国家安全的屏障和新时期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主要阵地。近年来,相关国家(地区)也高度重视、积极推进跨境贸易便利化工作,纷纷采取措施,提升本国(地区)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中国不断优化口岸营商环境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的渐进过程中,2018—2020年期间,相关国家(地区)的成功经验和最佳做法都有哪些?
近日,安永发布《中国内地和香港IPO市场》报告称,随着疫情的缓和,全球上半年IPO较为活跃,共有1,020家企业在全球上市,中国依然是全球主要的上市地。  “归因于赴美上市热潮的延续,预计上海证券交易所IPO数量全球第二,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以144宗交易位列第一,其中,快手科技位列全球上半年IPO筹资额之首,中国三峡新能源、京东物流进入前五。”安永大中华区上市服务主管合伙人何兆烽表示。  中概股回
为了描述对前、后选择的量子系统进行弱测量的测量结果,Aharonov、Albert和Vaidman在1988年提出了弱值的概念。可观测量的弱值在取值上可以突破可观测量的最大本征值,甚至可以取复数,为弱值在量子力学基本原理和发展新型量子技术的研究中提供了丰富的物理内涵。本文主要回顾了弱值在量子精密测量和量子层析中应用的进展情况。弱值在量子精密测量中的应用被称为弱值放大,弱值放大可以实现对微小物理量的放大测量,因而在精密测量领域获得了广泛关注。由于信号的放大伴随着后选择成功概率的降低,因此弱值放大技术的.测量
黄金科学技术论坛是聚焦黄金及稀贵金属战略性关键矿产资源领域重大科学问题和前沿技术的开放交流平台,自2008年创办以来,已成功举办9届,得到了全国黄金及稀贵金属领域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生产单位和行业科技工作者的积极响应和支持。第十届黄金科学技术论坛将于2021年11月在昆明举办,本届论坛的主题为“聚焦关键金属矿产保障国家资源安全”,重点围绕关键金属矿产成矿理论与勘查进展、金属矿山深部开采技术与灾害预防、难处理矿产资源选冶技术与综合利用、绿色智慧矿山建设与安全管理等方面进行深入研讨,共享关键金属矿产领域的最新
朋友的女儿晚上向我诉苦,说她一天之内被父母双双说教。  母亲怪她没有完成培训班作业,父亲则怪她没礼貌。父亲带她与朋友吃饭,那朋友带了与她年纪相仿的儿子。大人们以为他们能打成一片,结果两人聊了几句话不投机,须臾无话。  我听得有趣,问:你不想写作业,又不想结识新朋友,那你想干什么?  她说:都行,不过也都没多大兴趣。我说:你咋没精打采的呀?她说:我爸妈也这么说。叶老师,我会不会有抑郁症呀?无论多累晚
5月26〜28日,第十九届中国国际铸造博览会、第十五届中国国际压铸工业展览会在中国•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行。展会期间,中国铸造协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张志勇、马宏儒副秘书长、行业发展部叶文辉经理等领导,陕西、山西、河北、浙江、江苏、河南等地领导、客户以及媒体朋友莅临我公司展台参观交流,洽淡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