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引领学生发展的风向标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n99w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加强对校园文化的研究对学校教育的发展有十分重大的意义。而在研究校园文化之前我们必须明白校园文化的基本特征,这样才能建设好校园文化,促进学校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文化 校园文化
  
  什么是校园文化,定义很多,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比较赞同的说法是:“校园文化,就是在学校环境中,由学校管理者和广大师生员工在教学、科研、生产、生活等各个领域的相互作用所创造出的一切物质的、精神的产物以及创造的过程。它是一个多层次的有机体。第一层次是物质文化,也叫载体文化。第二层次是校园行为文化,它是校园文化的晴雨表。第三层次是制度文化,也称规范文化,它是文化活动的准则。第四层次是精神文化,包括心理的、观念的两个方面,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葛金国、石中英,1990)校园文化除了具有社会系统所具有的一般属性外,还具有其特有的属性,构成校园文化的基本特征。
  
  一、教育性
  
  任何文化或多或少都具有教育性,而校园文化的教育性不同于其它文化的教育性,在于校园文化是有意识的,具有明确的目的性。校园文化担负教育校园主体的职能,特别是对学生的教育性就更为突出。毫无疑问,中学校园文化对每个学生的影响具有教育性。学生要遵守校纪校规、社会公德的教育,通过《中学生手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要求学生在学校做个好学生,在家做个好孩子,在社会做个好公民。对学生的自我约束的教育,例如,通过对班级卫生、纪律、宿舍、文明礼貌等评比,可以养成学生自我约束的习惯。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还会对学生起潜移默化的作用,不仅能使学生乐于学习,积极上进,而且能培育学生良好的性格品质。这都将对学生个体成长产生持久的影响力。它不仅影响到在校的学生,而且将持久地影响到中学生以后的发展方向、生活道路和做人的准则,将会使学生终生受益。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认为:“教育的艺术在于,不仅要使人的关系、成人的榜样和语言以及集体里精心保持的种种传统能教育人,而且要使器物——物质和精神财富——能起到教育的作用。依我们看,用环境,用学生创造周围的情景,用丰富的集体生活的一切东西进行教育,这是教育过程中最微妙的领域之一。”(苏霍姆林斯基,1983)校园文化对学生的教育意义是多么重要。
  
  二、民族性
  
  任何一种现象都有它产生的基础,都有它形成的原因,校园文化当然也不例外。特别是民族地区的校园文化植根于少数民族这一特殊的土壤,它既受到当地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又受到当地民族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从这个角度看,民族地区中学校园文化常常是在民族特有的历史、地域及文化土壤的基础上形成的,所以文化内容常常带有浓郁的民族色彩,呈现鲜活的民族性。比如校园建筑设施、校园格局、校园学习氛围的营造等都可能与本民族的审美习惯、风俗习惯相协调,具有浓厚的民族特点。此外,民族文化是本民族在自身的生产、生活与社会活动中形成的,具有相对稳定的特点。这种文化传统世代影响着该民族群体及其成员,包括民族地区校园文化的主体。本民族的民族精神、民族需要和民族特征在校园人身上会表现出相对的稳定性。这些表现在主体身上的因素有可能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顺利开展,也可能阻碍校园文化建设的进程。
  
  三、全面性
  
  文化虽说或多或少具有教育性,但并不是所有的文化都能对人产生全面的影响。然而校园文化对校园文化主体的影响却是全面的,无论你是否意识到,这都是客观存在的。首先,影响行为主体的全面性。校园文化会影响全体师生员工,即教师、管理者和学生。良好的校园文化能充分发挥每一个师生员工的积极性,形成良好的学风、校风和教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师整体素质及教学水平的提高。其次,影响行为目标的全面性。校园文化建设的最终目标是让每一个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人的身心是一个和谐发展的整体,人的认知、情感、意志应该互相支持、协调发展,学校不能只重视智育而忽视德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能教育。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不要忘记塑造人格,在关心学生成绩的同时不要忘记关心学生的内心世界。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往往在这一方面起到隐性的作用,也就是替代了人为的教化,而受影响者却没有意识到,一切都是在潜移默化中进行。
  
  四、可塑性
  
  社会文化思潮此起彼伏,使原有的文化生态环境发生了新的分野与变化。校园文化不是存在于真空中,不可能不受社会文化大气候的影响,就会留下特定的社会烙印。从校园文化内部环境来看,学校的教育职能,学校教育者的教育、教学和行为方式更容易影响到校园文化的形成和培育。校园文化的内部环境却是校园文化主体能够去改善的,使之能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因此校园文化的可塑性更多的是从校园内部环境这个层面上来讲的。校园文化主体,特别是学校决策者,他们所持的价值观一般就决定了该校的校园文化风格和校园文化理念。决策者如果从该校实际出发,倡导积极的生活理念、价值观念、行为规范,那么校园内就会摈弃陈腐落后的观念,积极追求上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也就能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促进受教育者身心健康发展,也就能促进教育的发展,那么校园文化的教育性也就真正实行了。在校园文化主体中,学生是变动的群体,也是一个不成熟的群体,他们最容易受到教师的影响。由于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就决定了教育者必须身体力行,以身垂范,否则将会贻害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在低年纪阶段,教师是学生眼中的伟人,是为人的向导;在高年纪阶段,教师是学生眼中的大师,是知识的向导。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对学生的成长如此重要,作为教育者来说,理应为受教育者塑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以促进每个学生健康发展。
  
  五、标志性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教育是将人类积淀的优秀文化成果转化给下一代的活动,通过这种转化活动促进个体身心的发展。教育在选择文化的同时,还会对文化进行总结、批判,然后加以吸收。因此校园文化能够体现当代社会的最新文化成果,也能体现我国古老而又悠久的文化底蕴,传承人类社会优秀文化成果,博古通今,海纳百川,形成独特的校园文化。从某意义上可以说校园文化是民族优秀文化的再现,也是多元文化融合的象征。无论是对自己民族的文化,还是对外来文化,校园文化都保持批判的姿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引领文化时尚的坐标。因此有人说校园是一方净土,或许就是如此缘故。更为重要的是校园文化并不是个大容器,它在吸收的同时,还创造新的文化成果——物质成果,精神成果,行为成果,让文化得以不断地更换新鲜的血液,让文化得以繁荣昌盛,生机勃勃。由此看来,称校园文化为文化的导航标一点也不为过,校园文化的确代表了优秀文化发展的方向。校园文化就是一个坐标,既象征过去,又预见未来。
  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于推进教育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无声润物三月雨,有心护花二月风”,良好的校园文化会让学生在思想观念、心理素质、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等多方面受到熏陶、感染,从而实现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英]马林诺夫斯基著.费孝通译.文化论[M].北京:中国民间文化出版社,1987.
  [2]俞国良.学校文化新论[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9.
  [3]王邦虎.校园文化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4]张德,吴剑平.校园文化与人才培养[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中长跑训练已趋于成熟,我国也曾涌现出一批中长跑好手,其中马家军的训练理念值得我们借鉴.但在基层训练,资金少、设备缺乏,我们只好寻求可替代的训练方法,遵循科学的训练观,
摘 要:字母词是汉语外来词的一种新形式,它指那些在借入时不仅借音、借意,而且借形的词。本文考察了这种语言现象,讨论了它们在词汇系统里的作用。  关键词:字母词 外来词 借用    一、字母词的概念    随着中外文化的交流和全球经济的整合,汉语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字母词。比如CEO(首席执行官)、WTO(世界贸易组织)、VIP(贵宾)等等。权威的《现代汉语词典》也收录了字母词,而且数量在逐渐增加。1
机械制图是机电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这门课学的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同学们学习其它的科目.然而由于机械制图需要具有一定的空间思维能力,就使同学们学起来感到困难.因此
摘 要:习语是某一语言在使用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固定的表达方式。英汉习语具有强烈的文化特征,习语翻译要处理好语言和语境的矛盾,要译出原语习语的形象、喻义。本文分析了习语的文化差异,提出了几种翻译方法。  关键词:英汉习语 文化差异 翻译方法    美国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指出“翻译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对于真正成功的翻译而言,熟悉两种文化甚至比掌握两种语言更重要。因为词语只有在其作用的文化背景中才有
摘 要:本文从现代日语与古代日语“用意”一词的不同含义出发,对“用意”一词的语史作了详细考察。具体来说就是10世纪到14世纪中叶“挂虑”与“准备”两个意思并行使用,14世纪中叶以后,只有“准备”的意思继续被使用。从中日的关联来看,14世纪中叶以前日语中“用意”的意思基本都集中在从汉语传来的“挂虑”的意思上,之后,经历“準備に気を配る(挂虑于准备)”,最终形成了日语独特的用法“准备”这一义项。  关
摘 要:庄子思想,意蕴深长,对我国思想史产生深远影响,当然,历来对它的诠释、解读也众说纷纭。尽管庄子本意不是谈美学,但他的哲学却最多美学,其原因就在于它的体道理论从本质上看,是合乎审美的。本文通过美论、美感论和创造论三个方面简要阐述了庄子美学思想。  关键词:美论 美感论 创造论    庄子,名周,战国蒙人(约前369—前286),是先秦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的思想与老子是一脉相承的。《庄子》
摘 要:本文首先对现时解释句子理解过程中一个比较有说服力的模型——语言处理互动模型(interactive model of language processing)进行介绍,指出这个互动模型在解释句子理解过程中的不完善之处,然后从Grice的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的启示出发,提出“期待”这一概念,并假设“期待”的互动在句子理解中的作用 ,以期对这一模型进行一点补充
人文环境是现代室内设计中必须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从人文环境对现代室内设计的影响谈起,论述了在现代室内设计中应遵循的原则,通过实例总结了现代室内设计的创作手法,
奶牛子宫内膜炎是奶牛子宫黏膜的黏液性或脓性炎症。由于炎症的发生,其炎性产物和细菌毒素对精子造成直接损害,使受精卵形成受阻,导致奶牛长期不能正常怀孕,给养殖者带来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