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卷本《桂学研究》评介

来源 :新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rongstrongq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0年6月,广西桂学研究会“桂学文库丛书”之七卷本由漓江出版社出版。作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结项成果,作者胡大雷、张利群、黄伟林、王德明、黄小娟、钟琼等分别通过《桂学综论》《桂学理论》《桂学文献研究——桂学古籍文献100种》《桂学学术史》《桂学中的多民族文化精神》《粤西古代士人研究》《桂学应用研究——文化调研与文化利用》等书系统阐明和梳理桂学研究的基本概念、范畴、研究体系,从桂学研究的理论与方法,文献资源,研究历史,以及当代应用等问题,搭建了一个翔实、丰厚的立足于地方而又多元多层次的研究体系。
  《桂学综论》立足于国家重大课题,阐述桂学研究的意义、脉络,并为理论、历史、应用等研究的展开奠定基础。
  《桂学理论》论述桂学理论的基本问题,先从研究的兴起、现状、渊源来阐释桂学研究的学理基础,探讨桂学精神和学术品格;然后构建了桂学研究的理论资源和系统;最后整合桂学研究方法系统。
  《桂学文献研究》基于100种桂学古籍文献为研究对象,梳理古代广西著述文献,为桂学研究搭建翔实的文献资料体系。
  《桂学学术史》通过梳理唐到当代的桂学研究的历史来厘清“桂学”的概念和内涵。
  《桂学中的多民族文化精神》通过广西现代多民族文学世界、民间文学与广西多民族精神、广西当代审美文化中的多民族精神三个部分来呈现广西多民族文化精神的形成与传承。
  《粤西古代士人研究》以“士人”为核心阐释了广西精神的内核。
  《桂学应用研究》从桂学文化调查、文化研究、文化利用以具体应用内容为例,呈现桂学文化调研与文化利用的探索与实践。
  综合七卷本研究内容,《桂学研究》为地方学的研究呈现了以下几个维度的深刻思考。
  地方与全局。地方学立足于地方研究,桂学相较于其他地方学而言似乎更“新”,但广西丰厚的文化资源为“桂学”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内生动力,整体性、生态化的当代地方社会发展思路则为桂学研究的发展提供了优良的大环境。
  书写与生活。丛书对100种桂学文献进行了整理,以明典籍而明其学。而除了书写的文献,生活也是桂学研究的重要研究材料和研究对象,活态的文化呈现为桂学研究提供珍贵的资料,广西源远流长的民间文学,丰富多彩的岁时节日,绚烂多元的仪式活动承载着广西独有的智慧与魅力。而书寫与生活又始终在理论框架中,通过文献研究方法和田野调查方法的结合彼此对话。
  历时与共时。桂学研究是极具历史感的研究,始终将广西置于深邃悠远的历史时空中,阐释文化的来龙去脉,知其所来,明其所往。桂学研究又是立足于当代的,通过当代的文化调研与实践来推动地方发展,从广西文化符号影响力调查,广西区域文化邻省文化调研,到抗战桂林文化城研究、文学桂军研究、山水实景演出的研究等将传统与现代有机结合。
  文化精英与民众。桂学虽以地方命名,却是“人”学,人是文化的灵魂,桂学研究既关注文化中的精英,也以民众为研究主体,立体阐释了美丽广西滋养的文化情怀与士人精神。而广西的民间文学、信仰、习俗研究则从历史到当代表述了民众的审美、精神与思维。
  学术研究与社会服务。丛书为桂学研究构建了清晰的学术框架,界定了相关概念,明确了研究的具体范畴,积累了翔实的理论与方法系统,以及丰厚的文献资源和田野资料,推动了广西的学术发展,并为持续不断的相关研究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同时,桂学研究也关注于社会服务,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策划了桂林文化发展规划,积极展开了新西南剧展,搭建了白先勇研究中心等,致力于以学术推动社会发展。
  作者系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民俗学博士
其他文献
认识寇研有好几年了,尽管离得很近,但平时联系也不多,仅有的几次也是因为成都作家朱晓剑兄来做长安游,我当尽地主之谊。寇研与晓剑多有交集,所以约在一起坐坐,吃酒喝茶,聊文谈事倒也不生分。我知道她前些年一直是国内知名的自由撰稿人,“腾讯·大家”《南方都市报》《三联生活周刊》《中国新闻周刊》等国内的名刊大报的专栏作家,但她的文字我看的不多,也就无从说起。只感觉她是那种外表柔弱乖巧、内心丰富的恬静女子。  
期刊
2020年9月5日,第十八届北京国际图书节的精品项目之一“北京书店之夜”在郎园Park拉开帷幕。50余家书店汇聚形成“北京书店大街”,通过创意展销、业态融合,让参与者感受阅读之美、体会阅读之乐、收获阅读之益,营造文化与休闲一体的互动场。“北京书店之夜”已连续举办两届,在国内开创一场时尚的书店嘉年华。  书展活动的形式创新  “北京书店之夜”在举办平台、形式等方面的创新元素可圈可点。  建设多业态融
期刊
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运动发展中,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了转变。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1]在新时代,作为上层建筑的出版工作必须适应当代发展的潮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文化生活。具体到工会出版,迫切要求工会出版工作者做大、做强工会出版,满足和引领广大工会干部和职工群众新的、丰
期刊
我这20年的成长,都和阅读推广相关。  开启儿童文学与公益助学之路  在1999年,我用稿费资助了一个山区失学女孩,后来这个女孩给我写了封信,说:你寄来的钱我收到了,但是我还是没有读书,因为我家父母把这个钱拿去买化肥和农药了。  接到了这封信之后,我心里一直沉甸甸的。但是,在接到这封信的时候,我自己的人生也有了很多不确定性,所以没有能够继续资助她。  到了2003年,我出版了第一本纯文学的长篇小说
期刊
全国十大读书人物评选活动自2012年开始,已成功举办七届,今年是连续第八年评选,成为第29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的一大品牌活动,有力推动了全民阅读活动的深入开展,社会影响日益广泛。今年的评选活动增设了网络投票和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中央媒体评审团投票环节,经过数轮票决,最终,圆通速递北京分公司北京师范大学业务经理曹中希,湖北省谷城县五山镇一中教师杜权成,樊登读书会创办人樊登,山西省阳城县退休干部郭恒勋
期刊
《书法名家写经典》一书是“中华经典资源库”项目成果之一。该项目2013年由教育部、国家语委联合启动,作为首个围绕中国古代经典要籍,结合诵读、书写、讲解三种方式的大型文化建设项目,会聚了一大批当代知名的传统文化学者、朗诵艺术家、书法艺术家,旨在更好地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引领全社会经典诵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曾获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刘延东同志亲笔批示。2020年,在“中华经典资源库”音像产品的基础
期刊
2016年,我被评为书香中国·北京阅读季“金牌阅读推广人”,在颁奖典礼上有一个环节,就是请各位金牌阅读推广人畅想一下自己未来的目标是什么,我当时是这样说的,我希望通过我们的阅读推广工作,使更多的人爱上阅读,使阅读真正成为生活中的一部分,都成为自觉自发的阅读者,未来不再需要我从事所谓阅读推广工作,因为大家都已经开始读书了,我有时间静下来自己看看书甚至写写书。我的发言赢得了全场的掌声。  从事阅读推广
期刊
2018年9月9日下午,我有幸参加了在海淀区阳台山贝家花园举办的清华大学校友学堂国学班开班仪式。自那以来,久违的书籍重新进入我的视界,给予我不胜枚举的知识点滴和许多难以言说的美好感受。  在国学班历史人物品读、身心健康与中医、中国诗歌十讲、昆曲赏析与创作4个班老师的推荐下,我从头至尾看了一些書。两年多来,我读了《范仲淹传》(诸葛忆兵)、《狄仁杰真相》(于赓哲)、《武则天》(蒙曼)、《梁启超传》(解
期刊
我有三重身份:第一,我是高校教师,我是教阅读的;第二,我是阅读推广人,我来自中国阅读研究会;第三,我是一位读者。我想从这三个角度,谈谈我心目中的“北京市‘十四五’全民阅读发展规划”,分享一下我的某种理想与愿望。一个发展规划,应虚实结合。所谓虚,是指要有思想与境界;所谓实,是指要有计划与措施。  对于发展规划的思想与境界的四种对应关系  第一,高度和厚度。我个人认为,北京市的全民阅读发展规划既要在全
期刊
诞生于2011年的世界读书日期间的一起悦读俱乐部,至2021年就刚好是创办十周年的日子。这十年来,一起悦读俱乐部以读书会和沙龙讲座的形式,坚持每周举办面向公众的免费公益的阅读推广活动,至今累计举办了近700余场各类活动,而且几乎每一期活动,都有活动现场情况的呈现与回顾报道。对于一起悦读俱乐部这十年来风雨无阻的默默坚持,我颇为自豪。  十年前一起悦读俱乐部创办之初,我们就响亮地提出了两句口号:“全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