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生的心理特征及教育对策

来源 :知识窗·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sans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我国教育存在“抓两头,带中间”的教学现状。大多数教师只把工作重心放在培养优等生和转化后进生上,而忽略了中等生。其实中等生有着较大的可塑性和进步空间,他们的进步可以带动整个班集体乃至整个学校的进步。
  一、中等生的现状分析
  1.学习方面
  中等生不能扎实地掌握知识,有较大的自主学习空间。从积极方面看,他们以优等生为学习的目标,学习主动性较高;从消极方面看,中等生往往被大多数教师忽略。有的中等生能坚持自主学习,争取得到教师的关注;而有的中等生在没有得到教师的关注下,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最终放弃了学习。
  2.师生关系
  在班上,中等生虽然上课认真听讲,不会扰乱课堂秩序,但成绩平平,经常被教师忽视,而且他们也不会主动地与教师交流和沟通。甚至有些中等生把不被肯定、不被关注的现状当做常态,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状态和效果,继而形成恶性循环。
  3.同学关系
  在处理同学关系时,中等生具有更大的主动性,一方面,他们可以和优等生一起讨论学习问题,把优等生视为学习的榜样;另一方面,中等生也是差等生的学习榜样,具有心理上的优越感。所以,中等生与班级中的大部分成员有着共同语言,能灵活地处理好同学关系。
  二、中等生的心理特点
  1.心理韧性强
  无论是平时做题目还是考试,中等生都会存在成绩起伏不定的时候,他们在学习上会遇到比优等生和后进生更多的挫折。中等生是在“挫折——战胜挫折”的循环中成长起来的,特殊的环境造就了他们强大的心理素质。
  2.人际交往灵活
  中等生处于班级的中间部分,他们会采用不同的策略和技巧进行人际沟通。而且,他们情绪稳定、不争强好胜、不发号施令,却可以执行命令、心态平和,往往在班级中具有较好的人缘。
  3.自我效能感低
  在学习成绩上,中等生很容易上下浮动,经常的考试失利会让部分学生丧失自信。很多中等生在班级中默默无闻,自认为资质一般,没有特长,加上长期得不到教师的关注,对班级的活动和建设基本不发表意见,他们害怕竞争,害怕失败,自我效能感低。
  4.自控能力较弱
  中等生心态平和,人际关系良好,是许多学生交往的最佳人选。在面临学习上的压力时,他们往往不能坚持下去,而更多地采取逃避的方式,把大量的时间花在娱乐上,不能有效地分配休闲和学习的时间。
  三、中等生的教育对策
  中等生具有极大的可塑性,如果他们学习成绩进步了,会使整个班级和学校的成绩大幅度提升。
  1.客观认识中等生
  中等生往往对自己认识不足,他们通常认为因为是自己能力有限,所以才会成绩平平。教师要帮助中等生认识到影响他们成绩的主要原因是他们的学习方法,而且一两次的失利不代表永远的失败,应看到自己的点滴进步,树立自信。
  2.给予充分的关注
  每个人都有被关注的需要,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和欣赏。教师要注意发现学生在学习、活动和品行等方面的点滴进步,及时鼓励,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学生的每一次进步。同时,对中等生提出适当的要求,让学生在心理上感觉到他在教师心目中的地位是不可或缺的,激发中等生的潜能。
  3.提高中等生的自我效能感
  在选择教学内容和方法时,教师应多考虑中等生的情况,针对他们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设计有利于中等生接受的教学环节。任课教师要有意识地给中等生提供回答问题的机会,让他们在课堂学习中建立自信。同时,在课外活动上,教师要多给中等生提供表现和锻炼的机会,提高他们对班集体活动的参与度。
  在教育中等生的过程中,教师要密切地关注他们,体会他们的心理感受,为他们提供各种锻炼机会,提升其心理品质,使他们积极健康地发展。
  (作者单位:江西省靖安中学)
其他文献
当前,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正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而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需要全面准确地把握其实质,并坚持不懈地落实于行动之中,重在学以致用。对中国广大企业来说,以中央企业为代表的国有企业更应学用结合、作出表率。  要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上学以致用、作出表率。要看到,国企改革虽然已经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与现代企业制度仍然有很大差距、发展方式仍然粗放、监管体制仍然有待完善、各种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