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网络时代使图书馆的读者日益减少,文献检索优势逐渐丧失,“公共信息中心”的地位边缘化,传统的图书馆管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管理和服务思想的转变已经势在必行。本文从创新服务与优化服务两方面论述了改善传统图书馆管理的理念。创新服务中,需要用新新理念指导服务、用新技术支持服务、用新措施支持服务。在优化服务中需要用新模式统筹管理、用新制度规范管理、用新素质支撑管理。
【关键词】图书馆;改革;创新服务;优化管理
曾几何时,图书馆被赞为信息的集散地,知识的殿堂,地位不容置疑,作用无可替代。然而,随着信息技术与信息产业的发展,一切都变了。图书馆的服务受到信息企业的蚕食甚至替代,图书馆的地位受到严重威胁。
谷歌,微软,亚马逊等信息企业已经通过网络把自己的触角伸到了原本属于图书馆的服务领域。越来越多的读者,热衷于 Internet和其它非正式信息交流方式,忽略了图书馆的存在。图书馆失去了唯一的“公共信息中心”的地位[1],甚至被逐渐边缘化。
2007年5月6日,在国际图联大都市图书馆委员会议上,OCLC负责人介绍了其对全球图书馆利用方面的一个调查,调查的结果证实了图书馆行业目前所面临的严峻处境:“一是图书馆的文献检索优势正在丧失;二是用户的读书习惯正在发生变化;三是到访图书馆的读者正在减少;四是文献信息查阅的多元化格局已经形成”[2] 。
长期的稳定和安逸,使图书馆像一个惫受呵护的宠儿,突然置身于激烈的竞争时,变得茫然而迟钝。信息企业的强势入侵,打乱了图书馆长期的按部就班的运行节奏。图书馆内部问题日益凸显,如读者使用率下降,馆藏质量下降,信息资源建设缺乏创新,行业信息交流不畅,管理效率下降,人事纠纷增多, 图书馆职工士气低落,人才流失严重等等。
韩非说:“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程颐说:“事之当革,若畏惧而不为,则失时为害。”图书馆面临外部竞争和内部问题的双重困绕,若不想坐以待毙,就必须创新服务,优化管理,从而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1.创新服务
1.1用新理念指导服务
黑格尔说过:“凡生活中真实的伟大的神圣的事物,其所以真实、伟大、神圣,均由于理念”[3]。图书馆同样有其理念,“独特的图书馆理念造就了不同的世界著名图书馆”[4]。
当今国外一些先进的图书馆无不有着优秀的理念做支撑:如埃及亚历山大图书馆 “宽恕、差异、对他人开放”理念,纽约公共图书馆“一视同仁地为读者服务,一切从读者出发,充分尊重读者的隐私”的理念,加拿大多伦多图书馆“兼收并蓄,不偏不倚,无微不至地为读者服务”等等。国内图书馆也逐步开始重视理念的建设,出现了 以“开放、平等、免费”为基本理念的深圳图书馆,以“专业的、无差别的、礼貌的、平等的服务”为基本理念的苏州图书馆,以“公共、免费、无障碍”为基本理念的杭州图书馆,以“智慧与服务”为基本理念的中山大学图书馆,等等。综观这些理念,他们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尽可能为最广大的读者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历史上图书馆事业的进步,或者是有先进观念的传播作为前提,或者是伴随着观念更新同步进行”[5]。理念决定行动,行动决定效果,图书馆树立或更新自己的服务理念,是做好服务工作的第一步。
1.2用新科技支持服务
新科技是图书馆提供更快更好服务的有力保障,是图书馆实施高效便捷管理的前提基础。“技术已成为当代图书馆管理和服务创新发展的主引擎和推动力。”“数字技术,电子标签技术,网上文献传递技术,自助借还技术物流技术,网络虚拟实时互动技术等等,正在促使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不断地发生着业务流程重组”[2]。不仅如此,新科技还改变了图书馆行业之间的相互关系和行为方式 ,并由此引起了整个图书馆行业结构和布局的大调整。
图书馆必须进一步进行信息化改造和技术创新。通过技术创新,从以下几个方面改善图书馆的服务:第一,形成大规模的海量数字化信息资源库并配备方便的检索系统,搞好图书馆的虚拟服务。第二,对传统纸本文献进行有效管理,方便读者借阅,提高利用效率。例如,深圳图书馆自2006年开始使用RFID技术,文献管理更为精确,文献借阅更为人性化,服务水平大幅度提高。第三,利用新技术大力改善服务方式。利用新技术开发智能化检索服务系统和文献信息资源整合服务系统,让读者检索文献更为方便。同时,要充分利用邮件,手机短信息,博客等技术与读者交流并提供信息服务。
1.3用新措施落实服务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图书馆会采用不同的措施来落实服务。如:在抗美援朝战争时期,为了解决前线将士的读书问题,图书被送到前线。刚解放时,北京许多地方“在自己管理下建立了许多流动图书馆”[6]。在上海,“图书馆也添设了十二所流动站,供应市民阅览”[7]。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电子资源的日益丰富,“图书馆读者需求呈现由简单到复杂、由平面到立体、由独占到共享的发展趋势。为适应这些变化,图书馆服务方式也要随读者需求的不断变化而逐步演化。就现代服务方式而言,已呈现出互动合作、一站式服务、主动服务、相对大后台服务等发展趋势”[8]。
新时期图书馆应该采取那些新措施来落实服务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其一,利用特色馆藏提供服务。图书馆集中收集某一专题的书刊资料,建立主题图书馆(阅览室),并提供相关服务。如中药图书馆、装潢包装业图书馆、养殖业图书馆、餐饮业图书馆、机械工业图书馆等都属于这一范畴;其二,开展有别于传统内容的具有特色的服务,或运用新颖的手段开展服务。如视频点播、专家讲座、流动书车、上门服务等。其三,为特殊人群提供服务。如为残障人士、偏远地区居民、军人、服刑人员服务等[9]。
2.优化管理
2.1用新模式统筹管理
图书馆管理模式包括静态的组织结构和动态的管理机制两部分内容[10]。传统图书馆一般都是线性组织结构。近年来,出现了一些新型图书馆管理模式:如矩阵型交叉管理模式,在传统的按照图书馆的职能或功能形成的部门基础上,辅之以按项目划分的小组;蛛网型项目管理模式,在馆长统一协调下,按图书馆的功能实现(项目完成)将图书馆划分为如感项目小组,每个馆员可以承担多个项目,项目之间,相互交错,相互借鉴。车轮型学科单元管理模式;根据用户群的知识结构,按学科将图书馆划分为不同的学科单元小组,所有单元小组都围绕“用户这一轴心而运转”,形成抱合力很强的车轮型[11]。这些新的模式,值得尝试。 2.2用新制度规范管理
“图书馆规章制度是图书馆行政主管机构或图书馆所制定的各项规则、章程、制度、标准、程序、办法等的总称,它是图书馆员工和读者必须共同遵守的规范和准则,是图书馆开展各项工作和进行科学管理的重要依据和准绳,是“依法治馆”的重要手段”[12]。
图书馆的规章制度包括综合性制度,行政管理制度,业务管理制度。图书馆制度的建立一般要经过以下几个发展阶段:第一,“救火”阶段,针对问题建立制度。第二,规范阶段,完善各种制度。第三,理性化阶段,制度健全合理,管理运行流畅。第四,人性化阶段,健全的制度催生一种和谐的图书馆文化,制度内化、活化为人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从心而欲,不逾距”。
“在一定意义上,图书馆管理的“生命线”一端系于规章制度的不断健全,一端系于规章制度的不断落实”[13]。用制度规范管理,不仅要建立科学完善的制度,还要注重落实。再好的制度,如果不能落实,那也是一句空话。
2.3用新素质支撑管理
良好的管理首先需要高素质管理者。一头绵羊带领的一群狮子,敌不过一头狮子带领的一群绵羊,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图书馆要发展,必须要有一个高素质的领导班子。
高素质的图书馆领导不仅要具有渊博的知识,很强的能力和健全的人格,而且还应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人格结构,知识、能力、人格三位一体。同时作为领导还要有识才之眼,爱才之心,用才之胆。
当然,作为被管理者的馆员队伍,素质也很重要。没有一支高素质的图书馆员队伍,要实现图书馆的现代化服务是不可能的。中山大学信息管理系谭祥金教授在其《图书馆管理综论》一书中指出:人员是图书馆诸要素中最活跃的起作用的因素,人员素质决定图书馆工作的效益和质量,决定图书馆事业的前途。
俗话说“得人者昌,用人者兴,育人者远”,组建一个高素质的班子,大力提高馆员队伍的素质,对于优化管理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3.结语
改革需要突围,发展不进则退,墨守成规是无形杀手。图书馆的事业发展到今天,面临两种选择:要么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开辟工作新格局;要么墨守成规,安于现状,坐以待毙。毫无疑问,每一个上进的图书馆人都应该有选择前者的智勇和气魄。
参考文献:
[1] 范并思.图书馆核心价值研究:我们面临的挑战[J], 图书馆建设2007(06):15-18
[2] 王世伟.当代图书馆事业面临的难题与挑战[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8(1):13-15
[3] 黑格尔.小逻辑[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35
[4] 魏洪钟.世界著名公共图书馆理念[J].图书馆杂志,2007(6):2-6
[5] 黎晓晖,谢树芳.理论·实践,理念·问题—世纪初图书馆学研究的一些特征[J].图书馆,2007(2):43-45
[6] 北京市业余补习教育获经验[N].人民日报,1949.12.6
[7] 上海半年来的教育工作概况[N].人民日报,1950.3.25
[8] 郝忠洛.论读者需求与图书馆服务方式[J].2007(12):135-137
[9] 余子牛.图书馆特色服务的研究与实践[J].2007(8):103-105
[10] 潘一珍,曹志梅.实现图书馆管理模式的变革[J].图书馆理论实践,1999(3):27-29
[11] 曹志梅,孙杰.图书馆构建新型管理模式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3(6):27-31
[12] 刘葵波.图书馆规章制度创新的认识与思考[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3(6):541-542
[13] 桑晓东.论图书馆管理中的规章制度建设[J].图书馆建设,2004(3):68-69
作者简介:
尹丽棠(1962-),女,副研究馆员,深圳市盐田区图书馆馆长。
【关键词】图书馆;改革;创新服务;优化管理
曾几何时,图书馆被赞为信息的集散地,知识的殿堂,地位不容置疑,作用无可替代。然而,随着信息技术与信息产业的发展,一切都变了。图书馆的服务受到信息企业的蚕食甚至替代,图书馆的地位受到严重威胁。
谷歌,微软,亚马逊等信息企业已经通过网络把自己的触角伸到了原本属于图书馆的服务领域。越来越多的读者,热衷于 Internet和其它非正式信息交流方式,忽略了图书馆的存在。图书馆失去了唯一的“公共信息中心”的地位[1],甚至被逐渐边缘化。
2007年5月6日,在国际图联大都市图书馆委员会议上,OCLC负责人介绍了其对全球图书馆利用方面的一个调查,调查的结果证实了图书馆行业目前所面临的严峻处境:“一是图书馆的文献检索优势正在丧失;二是用户的读书习惯正在发生变化;三是到访图书馆的读者正在减少;四是文献信息查阅的多元化格局已经形成”[2] 。
长期的稳定和安逸,使图书馆像一个惫受呵护的宠儿,突然置身于激烈的竞争时,变得茫然而迟钝。信息企业的强势入侵,打乱了图书馆长期的按部就班的运行节奏。图书馆内部问题日益凸显,如读者使用率下降,馆藏质量下降,信息资源建设缺乏创新,行业信息交流不畅,管理效率下降,人事纠纷增多, 图书馆职工士气低落,人才流失严重等等。
韩非说:“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程颐说:“事之当革,若畏惧而不为,则失时为害。”图书馆面临外部竞争和内部问题的双重困绕,若不想坐以待毙,就必须创新服务,优化管理,从而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1.创新服务
1.1用新理念指导服务
黑格尔说过:“凡生活中真实的伟大的神圣的事物,其所以真实、伟大、神圣,均由于理念”[3]。图书馆同样有其理念,“独特的图书馆理念造就了不同的世界著名图书馆”[4]。
当今国外一些先进的图书馆无不有着优秀的理念做支撑:如埃及亚历山大图书馆 “宽恕、差异、对他人开放”理念,纽约公共图书馆“一视同仁地为读者服务,一切从读者出发,充分尊重读者的隐私”的理念,加拿大多伦多图书馆“兼收并蓄,不偏不倚,无微不至地为读者服务”等等。国内图书馆也逐步开始重视理念的建设,出现了 以“开放、平等、免费”为基本理念的深圳图书馆,以“专业的、无差别的、礼貌的、平等的服务”为基本理念的苏州图书馆,以“公共、免费、无障碍”为基本理念的杭州图书馆,以“智慧与服务”为基本理念的中山大学图书馆,等等。综观这些理念,他们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尽可能为最广大的读者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历史上图书馆事业的进步,或者是有先进观念的传播作为前提,或者是伴随着观念更新同步进行”[5]。理念决定行动,行动决定效果,图书馆树立或更新自己的服务理念,是做好服务工作的第一步。
1.2用新科技支持服务
新科技是图书馆提供更快更好服务的有力保障,是图书馆实施高效便捷管理的前提基础。“技术已成为当代图书馆管理和服务创新发展的主引擎和推动力。”“数字技术,电子标签技术,网上文献传递技术,自助借还技术物流技术,网络虚拟实时互动技术等等,正在促使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不断地发生着业务流程重组”[2]。不仅如此,新科技还改变了图书馆行业之间的相互关系和行为方式 ,并由此引起了整个图书馆行业结构和布局的大调整。
图书馆必须进一步进行信息化改造和技术创新。通过技术创新,从以下几个方面改善图书馆的服务:第一,形成大规模的海量数字化信息资源库并配备方便的检索系统,搞好图书馆的虚拟服务。第二,对传统纸本文献进行有效管理,方便读者借阅,提高利用效率。例如,深圳图书馆自2006年开始使用RFID技术,文献管理更为精确,文献借阅更为人性化,服务水平大幅度提高。第三,利用新技术大力改善服务方式。利用新技术开发智能化检索服务系统和文献信息资源整合服务系统,让读者检索文献更为方便。同时,要充分利用邮件,手机短信息,博客等技术与读者交流并提供信息服务。
1.3用新措施落实服务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图书馆会采用不同的措施来落实服务。如:在抗美援朝战争时期,为了解决前线将士的读书问题,图书被送到前线。刚解放时,北京许多地方“在自己管理下建立了许多流动图书馆”[6]。在上海,“图书馆也添设了十二所流动站,供应市民阅览”[7]。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电子资源的日益丰富,“图书馆读者需求呈现由简单到复杂、由平面到立体、由独占到共享的发展趋势。为适应这些变化,图书馆服务方式也要随读者需求的不断变化而逐步演化。就现代服务方式而言,已呈现出互动合作、一站式服务、主动服务、相对大后台服务等发展趋势”[8]。
新时期图书馆应该采取那些新措施来落实服务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其一,利用特色馆藏提供服务。图书馆集中收集某一专题的书刊资料,建立主题图书馆(阅览室),并提供相关服务。如中药图书馆、装潢包装业图书馆、养殖业图书馆、餐饮业图书馆、机械工业图书馆等都属于这一范畴;其二,开展有别于传统内容的具有特色的服务,或运用新颖的手段开展服务。如视频点播、专家讲座、流动书车、上门服务等。其三,为特殊人群提供服务。如为残障人士、偏远地区居民、军人、服刑人员服务等[9]。
2.优化管理
2.1用新模式统筹管理
图书馆管理模式包括静态的组织结构和动态的管理机制两部分内容[10]。传统图书馆一般都是线性组织结构。近年来,出现了一些新型图书馆管理模式:如矩阵型交叉管理模式,在传统的按照图书馆的职能或功能形成的部门基础上,辅之以按项目划分的小组;蛛网型项目管理模式,在馆长统一协调下,按图书馆的功能实现(项目完成)将图书馆划分为如感项目小组,每个馆员可以承担多个项目,项目之间,相互交错,相互借鉴。车轮型学科单元管理模式;根据用户群的知识结构,按学科将图书馆划分为不同的学科单元小组,所有单元小组都围绕“用户这一轴心而运转”,形成抱合力很强的车轮型[11]。这些新的模式,值得尝试。 2.2用新制度规范管理
“图书馆规章制度是图书馆行政主管机构或图书馆所制定的各项规则、章程、制度、标准、程序、办法等的总称,它是图书馆员工和读者必须共同遵守的规范和准则,是图书馆开展各项工作和进行科学管理的重要依据和准绳,是“依法治馆”的重要手段”[12]。
图书馆的规章制度包括综合性制度,行政管理制度,业务管理制度。图书馆制度的建立一般要经过以下几个发展阶段:第一,“救火”阶段,针对问题建立制度。第二,规范阶段,完善各种制度。第三,理性化阶段,制度健全合理,管理运行流畅。第四,人性化阶段,健全的制度催生一种和谐的图书馆文化,制度内化、活化为人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从心而欲,不逾距”。
“在一定意义上,图书馆管理的“生命线”一端系于规章制度的不断健全,一端系于规章制度的不断落实”[13]。用制度规范管理,不仅要建立科学完善的制度,还要注重落实。再好的制度,如果不能落实,那也是一句空话。
2.3用新素质支撑管理
良好的管理首先需要高素质管理者。一头绵羊带领的一群狮子,敌不过一头狮子带领的一群绵羊,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图书馆要发展,必须要有一个高素质的领导班子。
高素质的图书馆领导不仅要具有渊博的知识,很强的能力和健全的人格,而且还应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人格结构,知识、能力、人格三位一体。同时作为领导还要有识才之眼,爱才之心,用才之胆。
当然,作为被管理者的馆员队伍,素质也很重要。没有一支高素质的图书馆员队伍,要实现图书馆的现代化服务是不可能的。中山大学信息管理系谭祥金教授在其《图书馆管理综论》一书中指出:人员是图书馆诸要素中最活跃的起作用的因素,人员素质决定图书馆工作的效益和质量,决定图书馆事业的前途。
俗话说“得人者昌,用人者兴,育人者远”,组建一个高素质的班子,大力提高馆员队伍的素质,对于优化管理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3.结语
改革需要突围,发展不进则退,墨守成规是无形杀手。图书馆的事业发展到今天,面临两种选择:要么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开辟工作新格局;要么墨守成规,安于现状,坐以待毙。毫无疑问,每一个上进的图书馆人都应该有选择前者的智勇和气魄。
参考文献:
[1] 范并思.图书馆核心价值研究:我们面临的挑战[J], 图书馆建设2007(06):15-18
[2] 王世伟.当代图书馆事业面临的难题与挑战[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8(1):13-15
[3] 黑格尔.小逻辑[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35
[4] 魏洪钟.世界著名公共图书馆理念[J].图书馆杂志,2007(6):2-6
[5] 黎晓晖,谢树芳.理论·实践,理念·问题—世纪初图书馆学研究的一些特征[J].图书馆,2007(2):43-45
[6] 北京市业余补习教育获经验[N].人民日报,1949.12.6
[7] 上海半年来的教育工作概况[N].人民日报,1950.3.25
[8] 郝忠洛.论读者需求与图书馆服务方式[J].2007(12):135-137
[9] 余子牛.图书馆特色服务的研究与实践[J].2007(8):103-105
[10] 潘一珍,曹志梅.实现图书馆管理模式的变革[J].图书馆理论实践,1999(3):27-29
[11] 曹志梅,孙杰.图书馆构建新型管理模式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3(6):27-31
[12] 刘葵波.图书馆规章制度创新的认识与思考[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3(6):541-542
[13] 桑晓东.论图书馆管理中的规章制度建设[J].图书馆建设,2004(3):68-69
作者简介:
尹丽棠(1962-),女,副研究馆员,深圳市盐田区图书馆馆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