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三维变密度潮汐效应模型确定滨海含水系统的海底等效边界—山东烟台夹河中下游地区为例

来源 :地球科学 | 被引量 : 18次 | 上传用户:wendi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确定咸淡水界面的位置是滨海地区海水入侵研究的主要任务之一 .对于天然条件承压含水层而言 ,含水层顶板向海底延伸的距离直接影响了咸淡水界面的位置 ,它可以通过承压含水层中地下水的潮汐效应信息来确定 .考虑到咸淡水之间密度的差异 ,建立了山东省夹河中下游地区滨海含水系统地下水三维变密度潮汐效应模型 .通过反复对比潮汐效应观测中的地下水水头波动与模型计算出的水头波动 ,确定了滨海承压含水系统的海底边界 .同时 ,也初步估计出海区与近海陆区含水层的水文地质参数 .
其他文献
实地观测和对沉积记录的研究表明 ,孟加拉湾存在强大的等深流活动 .通过采自孟加拉深海扇东部和中部的 3支活塞岩心的沉积学研究表明 ,那些氧化色彩强烈、钙质生物壳体溶蚀严重、不存在粒序层理的粉砂质薄层实际上是等深积作用的产物 .源自两极的等深流是全球温盐循环系统的关键组分 ,它们在过去 15 0ka的历史中曾经多次得到强化 ,不仅对研究区的环境变化产生重要影响 ,而且可能作为纽带 ,加强了低纬地区与
【目的】比较不同地理种群生活史特性的差异,是揭示生物体对环境适应机制的最有效方法之一。本研究旨在探明大猿叶虫Colaphellus bowringi不同地理种群生活史特性随纬度变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