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英语是高职院校中的公共课程,为了让学生的能力与素质得到真正的提升,课程教学应当进行专业化改革,使英语教学能够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满足未来职业的需要,满足高职院校教育发展的需求。因此对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学改革相关问题的探讨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关键词】工学结合 高职 公共英语
一、当前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课时设置不合理。近年来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素质,高职院校不断增加顶岗实际的时间,因而大部分院校的教学安排都是“2.5 0.5”或“2 1”模式,即学生在校时间为两年或两年半,在这两年多的时间里公共英语课程总学时仅为128课时,而且很少有院校开设了专业英语课程,这样的课程设置并不能够真正提升学生的英语素质与能力。
2.教材内容不实用。高职院校英语教材的设置缺乏实用性与专业性,其英语内容较为笼统,难度也不适宜,因此难以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公共英语教材的内容设置偏向文科知识,所用的词汇也大多为通用词汇,虽然公共英语教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虽然公共英语教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但是却并不能满足未来职业发展的实际需求,教材内容缺乏职业性、针对性以及实用性。
3.教育目标较模糊。职业教育的最终目标在于促进学生的就业,使学生具有专业化的技能素质,因而英语教学应当将提高学生职业英语能力为主要目标,而不是培养学生的普通语言能力。但是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在进行公共英语教学时都将通过英语等级考试作为教育教学的主要目标,学生一旦通过等级考试,便不再对英语课程予以重视,这种情况下,学生的英语能力并不能满足工作中的实际需求。
4.教学方法较落后。目前高职公共英语的教学模式仍然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的状态,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思维能力、英语交流能力、实践能力的发展都会受到限制,学生难以用英语进行日常交际与对话,更无法将产品说明、函电等用英语表达出来。教学方法的落后与教师的专业素质也有一定的关系,高职英语教师一般都是英语专业毕业,他们没有参与过行业实践,对高职院校学生的未来发展前景并不了解,因此课程设置与学生的实际需求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二、工学模式下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学改革的途径
1.提高教学内容的专业性。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针对性较高,为了使学生的专业化素质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教师应当对教材进行全面分析,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突出重点,将与学生的专业能力相关的内容进行整合讲解,而对于无关紧要的内容则可适当删减,从而提高教学的职业性与实用性,例如在对机电专业、路桥专业的学生进行教学时应将重点放在对学生翻译能力以及阅读能力的培养上;而对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进行教学时应当将专业术语的教学作为重点内容。
2.明确公共英语的教学目标。公共英语教学应当认识到高职教育的主要目标在于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与专业技能,公共英语课程不能再按照原有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师应当意识到英语教学需将就业作为导向,将工学结合模式作为出发点,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调整,加强公共英语的职业性与实用性。
3.丰富英语教学的模式与内容。为了保证教学效果,教师应当从学生的心理出发,不断丰富英语教学的模式与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在英语学习当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开展教学活动,例如设计英语新闻角、英语互动平台等,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英语演讲比赛、歌唱比赛等,给学生提供展示平台,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丰富教学内容,为学生展示专业相关的视频或音频,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例如在对汽修专业的学生进行教学时,可以为其播放汽车广告、汽车维修视频,提醒学生对视频中ACI、C
【关键词】工学结合 高职 公共英语
一、当前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课时设置不合理。近年来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素质,高职院校不断增加顶岗实际的时间,因而大部分院校的教学安排都是“2.5 0.5”或“2 1”模式,即学生在校时间为两年或两年半,在这两年多的时间里公共英语课程总学时仅为128课时,而且很少有院校开设了专业英语课程,这样的课程设置并不能够真正提升学生的英语素质与能力。
2.教材内容不实用。高职院校英语教材的设置缺乏实用性与专业性,其英语内容较为笼统,难度也不适宜,因此难以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公共英语教材的内容设置偏向文科知识,所用的词汇也大多为通用词汇,虽然公共英语教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虽然公共英语教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但是却并不能满足未来职业发展的实际需求,教材内容缺乏职业性、针对性以及实用性。
3.教育目标较模糊。职业教育的最终目标在于促进学生的就业,使学生具有专业化的技能素质,因而英语教学应当将提高学生职业英语能力为主要目标,而不是培养学生的普通语言能力。但是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在进行公共英语教学时都将通过英语等级考试作为教育教学的主要目标,学生一旦通过等级考试,便不再对英语课程予以重视,这种情况下,学生的英语能力并不能满足工作中的实际需求。
4.教学方法较落后。目前高职公共英语的教学模式仍然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的状态,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思维能力、英语交流能力、实践能力的发展都会受到限制,学生难以用英语进行日常交际与对话,更无法将产品说明、函电等用英语表达出来。教学方法的落后与教师的专业素质也有一定的关系,高职英语教师一般都是英语专业毕业,他们没有参与过行业实践,对高职院校学生的未来发展前景并不了解,因此课程设置与学生的实际需求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二、工学模式下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学改革的途径
1.提高教学内容的专业性。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针对性较高,为了使学生的专业化素质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教师应当对教材进行全面分析,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突出重点,将与学生的专业能力相关的内容进行整合讲解,而对于无关紧要的内容则可适当删减,从而提高教学的职业性与实用性,例如在对机电专业、路桥专业的学生进行教学时应将重点放在对学生翻译能力以及阅读能力的培养上;而对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进行教学时应当将专业术语的教学作为重点内容。
2.明确公共英语的教学目标。公共英语教学应当认识到高职教育的主要目标在于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与专业技能,公共英语课程不能再按照原有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师应当意识到英语教学需将就业作为导向,将工学结合模式作为出发点,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调整,加强公共英语的职业性与实用性。
3.丰富英语教学的模式与内容。为了保证教学效果,教师应当从学生的心理出发,不断丰富英语教学的模式与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在英语学习当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开展教学活动,例如设计英语新闻角、英语互动平台等,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英语演讲比赛、歌唱比赛等,给学生提供展示平台,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丰富教学内容,为学生展示专业相关的视频或音频,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例如在对汽修专业的学生进行教学时,可以为其播放汽车广告、汽车维修视频,提醒学生对视频中AC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