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的电影

来源 :DV@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64114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895年12月28日,法国的卢米埃兄弟在地下室里,用一部简陋的活动电影机播放了电影史上具有实质意义的第一部影片自此以后对世界产生深刻影响的影像方式,在这一天正式宣告诞生,而这一天也被世界公认为“电影诞生日”。至于卢米埃兄弟,也就当之无愧的被称为“现代电影之父”。
  一百年后的1995年,四个丹麦的年轻人发表了著名的“Dogme95宣言”,它成为在商业浪潮席卷电影产业情况下回归本质的电影拍摄“十戒”,除了被称为“电影的明天”的这份豪迈宣言,四位年轻人在有意无意之间还开创了另外种对电影发展具有革命性的创造的方式——DV电影时代。因为对于这个电影的“十戒”来说,DV的拍摄方式似平比传统的胶片机摄影机更适合,虽然“Dogme95宣言”并非为倡导DV而言。
  
  “Dogme95宣言”与DV
  
  之所以说“Dogme95宣言”有意无意之间开创了DV电影的先河,因为“Dogme95宣言”主要意图是号召电影导演忠实于真实影像而不是自己的品味,但是第一部被“Dogme95宣言”认定的影片《那一个晚上》,恰恰就是“Dogme95宣言”发起人之一托马斯·温特伯格用DV拍摄的,后期只是为适应影院的播放而放大为35mm胶片,DV电影从此和“Dogme95宣言”一起成为演绎了新的电影潮流,并逐渐发展为一种区别于传统影像风格的新型电影。
  
  拉斯·冯·特里尔:残酷现实的抖动
  托马斯·温特伯格虽然拍摄了第一部DV电影,可掀起第一个DV电影高潮的人却不是他,而是同样做为“Dogme95宣言”发起人之一的拉斯·冯·特里尔。他拍摄的后来被DV电影人奉为圭臬的作品——《黑暗中的舞者》,动用了一百台DV机进行拍摄的影片,成为第一部可以与胶片电影分庭抗礼的DV杰作。
  其实这部电影的情节并不复杂,没有好莱坞式的跌宕起伏和火爆场面,这部融合歌舞元素及现实主义的作品令人耳目一新,全片围绕着一位怀着歌舞梦想的母亲和她的残疾孩子展开,一边是理想,一边是现实,这是绝大多数人在生活中所遭遇的境地。导演似乎有意识将这种两难境地的残酷性放大,从而展现生活本身最极端的一面,母亲不幸遇上了一个绝望的邻居,当那些辛辛苦苦为孩子治病的钱被盗之后,可以预料的悲剧出现了。邻居为他绝望下的偷窃行为付出生命,而在绝望中夺取他人生命的母亲也在最热爱的音乐中走向绞刑架。
  相传这部影片放映之后人们问的最多的一句话是:“你哭了没有?”当然,泪水在如此剧烈悲伤的气氛中是不可抑制的,可我们是否真的问过自己,泪水究竟是为谁而流,为母亲?还是为这原本真实的生活?
  作为拉斯·冯·特里尔良心三部曲的最后一部,同时也是最成功的一部,无论从画面还是从故事性、艺术性甚至思想性上来讲,《黑暗中的舞者》都完美到无懈可击,由于DV机本身缺陷而产生的自然画面抖动非但没有让人感觉不适,反而因此产生一股更为真实的错觉,观影者不是局外人,而是电影中一个透明的旁观者,抖动的画面也暗喻内心的颤抖。
  虽然这是拉斯·冯·特里尔拍摄最成功的DV电影,但他并非是一个胶片拍摄的拒绝者,毕竟胶片电影比DV具有更强的可塑性。他大多数影片是由DV拍摄而成,也许是因为他过度迷恋只使用一台摄影机,两个演员和一块灰色背景幕的舞台拍摄方式,即便如此,我们也不难从他的电影中发现少量胶片电影中经常用到的布景、灯光,后期制作和合成等电影手法,而他过于舞台化的个人风格经常被人诟病背离了“Dogme95宣言”。
  02年的电影作品《狗镇》开创了一种新型模式,没有往常电影中的实景,而是以舞台剧的虚构方式讲述人心的善与恶,长达178分钟的电影,令人窒息的残酷结局,拉斯·冯·特里尔又一次触碰到人性的底线。
  在与J·rgen Leth合作的纪录片《五道电影难题》也一直被影迷们津津乐道,酷爱挑战电影形式的他一直心仪老前辈列夫于1967年拍的一部12分钟纪录短片《完美人类》,在这部电影里异想天开,给列夫下了英雄贴——要列夫在五种最刁难的条件下重拍这部经典短片,电影让创作者看过会心微笑,观众看过则打开眼界,两位艺术家一次心灵互动游戏,大胆好玩之余,更道出创作原来可以这么简单也这么神奇。
  
  托马斯·温特伯格:缓慢向好莱坞靠拢
  
  相对于他对DV和舞台的痴迷,“Dogme95宣言”的另一个“背叛者”托马斯·温特伯格也拍摄了不少DV影片,但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无法匹敌拉斯·冯‘特里尔,但这并不妨碍他在胶片电影领域中取得成功,只是他在拍摄手法上有逐渐向当年所抵制的对象——好莱坞式风格靠拢的倾向。因此“Dogme95宣言”的忠实拥趸们对他的批评更甚于拉斯·冯·特里尔,他的胶片电影《爱情疑云》更是被冠以反“Dogme95宣言”的头衔。
  如果抛开托马斯·温特伯格“Dogme95宣言”发起人的身份不谈,平心而论,(爱情疑云》确实是一部相当不错的电影。科幻,悬念,爱情,现实生活中的距离错综复杂的交织在一起,却又不给人以繁杂迷乱的感觉。在电影内涵表达上,《爱情疑云》同《黑暗中的舞者》所隐埋的主题一致,现实和理想对人性的冲突,只不过是在一个还未到来的时空里去展示现代生活给人们的感情带来的陌生感和距离感,以及而产生的种种问题,它温和的处理了这样的矛盾,没有《黑暗中的舞者》的激烈凛冽,更富有故事性。当男主角约翰最后肯定他的妻子艾琳娜身处险境之后决定采取一系列行动的时候,不免让人联想到好莱坞式惯用伎俩,孤胆英雄或者英雄救美的情结,可喜的是,托马斯·温特伯格还没有完全被好莱坞化。
  其实“Dogme95宣言”的忠实拥趸们完全不必去苛求当年宣读此宣言的导演们,不否认“Dogme95宣言”的出现对当时电影环境的巨大影响,但一味坚持宣言中的理念势必会让电影从这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因为在回归电影的真实性前面应该还有一个前提,就是百年来电影发展的完整性。从某种程度说,“Dogme95宣言”就像当年法国的新浪潮一样,反对的是电影在好莱坞同一模式下的过度商业化,而并非电影的商业化,就像DV电影的出现一样,它们并非是传统胶片电影的终结者,只是一种区别于传统胶片拍摄方式的手段,无论如何区别两者间的异同,最终目的,还是电影本身。
  也许有那么一天,传统的胶片电影也会退出电影舞台,科技的高速发展最终会淘汰落后于科技发展的事物,但这个情况也必须有一个更重要的前提,即DV必须可以完全呈现甚至超过胶片摄影机所能达到的效果。
  而这一天,还很遥远。
  
  继续“暗舞”的他们
  
  国外电影在思想和技术上的革新必然会影响到中国电影,就同时源于1995年的“Dogme95宣言”和DV电影来说,后者对中国电影的影响明显大于前者,因为对于中国电影来说,DV电影比“Dogme95宣言”更能击中中国电影尤其是内地电影的软肋。   
  王兵:无法超越的高峰
  
  如果要说DV电影,不说王兵,不说《铁西区》,似乎总有些难以割舍的感觉。两年的拍摄时间,300个小时的素材,9小时的电影,王兵用DV记录下对于沈阳乃至中国都产生过巨大影响的工业基地的今日没落。
  作为一部纪录片,《铁西区》所做的事情就是忠实还原曾经被沈阳人羡慕,如今在经济转型下的老厂区的没落情景。破败的厂房,即将拆迁的生活区,横穿而生的铁路,呼啸而过的火车,王兵和他的DV就像一双眼睛,思考着这一切,不带任何形式上的个人评论,九个小时令人沉默的电影犹如一个巨大的问号,撞击着每一个观影者的内心。
  遗憾的是,由于缺乏发行以及九个小时的长度,这部优秀的纪录片很难被大众所接受,而且王兵除了在DV纪录片上的优秀表现外,在其胶片电影的创作上还没有能媲美《铁西区》的作品,这就使得我们无法更多角度去了解他的风格,《铁西区》已然成为王兵的一个高峰,人们也还在期待他有更多的突破。
  
  王超:从DV中蜕变
  
  不可否认,《铁西区》是中国乃至世界DV电影的杰作,但绝对不是唯一,因为早在《铁西区》之前,另一部DV电影已经在世界影坛声名鹊起——王超的《安阳婴儿》。
  就像发生在我们身边一样,影片中的人物一点也不遥远,妓女,黑社会老大,普通下岗工人,弃婴,如同翻开每份报纸都能够看到的社会新闻,他们是这个世界中最平凡的事情和人物。故事就在其中步步展开,一切都很自然,谁都可以是主角,谁也不是主角,每个人的命运都如同不知世界的婴儿一样,在生活中被动的选择。
  与《铁西区》冷静的观察角度不同,《安阳婴儿》选择回归朴实的再现,艺术的最高极致就是把一切艺术的痕迹都抹去,只留下一个真实的影像,却能够让人们感觉到其中散发出来的艺术气息。这大概就是《安阳婴儿》成功的原因,一个脱胎于文学作品的电影,却看不到任何文学的气息,只有冰冷的现实。
  如果说王兵还在筹划他的下一个高峰,那王超就像《安阳婴儿》早于《铁西区》一样,已经创作出他的另一个高峰,不同的是,这次已经不是DV电影,而是传统的胶片电影——《江城夏日》。
  故事架构依旧普通,镜头有时沉闷的让人压抑,还好,影片所要表达的内涵并没有因为普通和压抑而显得杂乱无序,电影剧情些许会产生迷茫的感觉,也许这恰恰是这部作品想让人们感受到的生活本质。大家都在寻找,电影里的人在寻找,电影外面的人也在寻找,答案呢,电影并没有回答,只给出一个类似于曲终人散的结局。因为有些东西,我们已经丢了很长时间。
  
  贾樟柯:在DV时代成长的第六代导演
  
  从《安阳婴儿》到《江城夏日》,王超终究跨越了两种不同电影拍摄技术的鸿沟,但还是显得略有生疏。也许有个人比他做的更成熟,毕竟对于今天的中国电影来说,他已经是个不可回避,也不能回避的存在——贾樟桐。
  1999年,一位中国的新秀导演在《南方周末》上发表了一篇《业余电影时代即将到来》,伴随这篇文章,DV电影这种全新的电影概念开始进入中国内地,长久以来由学院化和体制化构成的中国内地电影的根基开始动摇,这位新秀导演因此也常常被人们称为将DV电影引入中国内地的第一人——贾樟柯,今天已俨然被称为中国第六代导演领军人物的年轻人,虽然他拒绝这个称呼。
  贾樟柯曾经这样来解释DV对于电影的影响:“DV允许失败”,其一语道破关键所在。这位被誉为“第六代导演”的年轻人也是DV电影的忠实拥趸,虽然他本人并不喜欢“第六代导演”的称谓,然而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也许是一个划时代的人物。
  如果要从贾樟柯的作品中选出两部来作为代表,相信很多人会首先倾心于《小武》,这部深深烙印着贾樟柯风格的电影,第一感觉或许是画面难以掩盖粗糙真实,以至于很多人开始怀疑,这根本就是一部用DV拍摄的电影,更多的可能也许是贾樟柯把从DV中领悟到的东西糅合到胶片电影中,他是在胶片电影上去追求DV电影的那种真实感。至于《小武》这部电影本身,已经无需再多做评价,只是今天,小武那样的人物已经淹没在时代不断的洗盘中,再也不会出现了。
  今天的贾樟柯仍然没有放下DV机,新的DV作品也屡有问世,但真正能看出这位曾经是中国内地DV电影的先锋人物日臻成熟的作品,应该还是《三峡好人》,一个大时代和大背景下小人物的命运。
  人文关怀是《三峡好人》唯一的主题,而这个主题在内地电影中却常常是缺席不现,影片中还是保留贾樟柯式一贯的冷峻与沉默,同时也导致了观众的沉默。剧情中无处不在的宽容,非但没让观众们有丝毫的欣慰,反而更清楚的触探到内心的迷惘,镜头越是质朴无华,观众内心的感觉就越发清晰,心中流淌着的是夹杂着艺术感觉温情,说不清道不明。
  无论人们怎么去评价电影在第一个百年所走过的历程,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如同第一个百年对于第二个百年中的电影来说,科技仍然会继续改变电影的走向,作为上个世纪就出现的DV电影来说,它对电影的影响远远超过“Dogme95宣言”。人们还不能确定第二个百年中电影的走向,就如贾樟柯拒绝第六代导演的称谓一样,下一个百年中,不会再有对导演或者电影关于时代的划分,看着那些手持DV去实现自己电影梦的年轻人,你就会知道,下一个百年的电影,属于所有人。
其他文献
纵观时下各大网络论坛,不论摄影还是电影,但凡和影像沾边的,就没有不讨论5D Markll(后简称5D2)视频拍摄功能的。能够在图片和影视两大领域分别赚足别人眼球,数码单反相机拍摄高清视频已经成为了当下影像领域最为时尚的概念。本文就5D2实际视频拍摄中容易遇到的问题和相关解决办法,以及一些实用性的建议,和广大爱好者做一交流,希望能够对正在或即将使用5D2进行视频拍摄的朋友有所帮助。 拍摄操作    
期刊
说到电影,我想很多人都对这个名词充满了期待和憧憬吧!有条件的人可以零距离的去接近它,去了解它,去完成它。而那些因为各种原因不能够走近电影的人们就只好把这个美丽而神圣的词语放进自己的心里,成为自己心中的梦想。    初出茅庐——从群众演员做起    从小,我就喜欢在人前表现自己,大概五六岁的时候就喜欢在人多的场合下跳一些没规没矩的舞蹈,唱一些歌不成歌调不成调的儿歌,这些爱好直保持到大专毕业还仍然活跃
期刊
感动传遍你我他    2008年因奥运而属于中国。北京,这座古老的城市,每天都有新的故事发生,每天都有不一样的感动涌现。为记录这些激动人心的时刻,中国电影博物馆主办了“百分百感动——奥运故事DV作品征集活动”。百分百的激情、百分百的艰辛、百分百的追求、百分百的欣喜和百分百的泪水,融为百分百的感动。“北京奥运会的口号是‘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我们举办这个活动就是希望通过DV影像,能够把不同年龄、
期刊
最近几年以来,因为互联网的发展壮大,网络广告对广告公司来说成为了一种新兴的独立市场。而网络上看到的影视广告也很快变成了另一种影视作品,由于它的成本比电视上投放的广告要低很多,这对我们影视制作公司来说成为另一个挑战。  制作网络广告有两个客观的限制条件:  第一、每个在网络上收看广告的人所拥有的硬件设备:从2寸至50寸大的屏幕、信息处理器、显卡、带宽容量等等基本E是不一样的。  第二、上载作品也不是
期刊
今天是2009年9月15日,星期二。刚在机房做电影《刺陵》纪录片——《刺陵的春天》的后期回来,开始动手写这期的稿子。本想写写前一段作为特邀嘉宾去参加的“生命的钥匙”——首届中国家庭纪录片周的活动或者分享下做纪录片后期的感受,可是脑子里面—直都想着奶奶。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时候,应该有吧?!  突然间会想念一个人,没有什么理由。我现在就想写她。虽然她已不可能看到。细想想,从小到大,我从来没有去发表
期刊
零频道在纪录片江湖  李国盛:零频道是中国最早也是唯一一家活着的纪录片发行公司?  郑琼:是。  李国盛:如果这个行业只有唯一的好,不是垄断就是很难赚钱。  郑琼:是的。我有一个朋友,高晓蒙,《大国崛起》的制片人,每过两年就给我打个电话,问:郑琼,你们还活着吗?我说活着呢,他不相信,非要来看一下。每个人都会觉得很奇怪。可能大家比较习惯那种,好像做点好事或者做点符合人类美好方向的事情的人或机构就该是
期刊
我们的认知是平等的    电影的本体是幻觉,声音和画面是基本元素,结构是时空互动的,运动是其美学成因。讲故事的剧情片对本体的探索肯定是低端的,而超过一个人的创作也在否定“独立”和“个人”的创作性质。  李名:在拍摄长片之前,你拍过不少的短片,目前也一直是长片,短片一起做。你对电影的认识是通过学校的学习还是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  应亮:学校。我对电影的认识都是北师大给的,他们的教学方式是理论学习加实
期刊
在Atter EffectS cs 3中制作旗帜飘动的效果  Q:您好,我有一张旗帜的图片,想在AE中把它做成在风中飘动的效果,请问怎样实现啊?  A:在AE中制作一个简单的旗帜飘洋的效果是比较容易的,使用一个AE自带的滤镜就可以了。  下面我们通过实例,来看一下具体的操作步骤。  1、新建一个合成,并导入一个旗帜的图片,这里为了效果好看一点,我们还添加了一个天空的视频背景。  2、在“Effec
期刊
一年一度,花开花落,四天BIBTV2008北京国际广播电影设备展览会成功落幕今年的展会紧密围绕“收获奥运,助推高清,全面应用”的主题展开。BIRTV位列国家“十一五”文化发展规划纲要重点支持的会展活动首位,是亚太地区影响最大的广播影视设备综合展,BIRTV在国际上也久负盛名,影响力仅次于NAB和IBC。本届BIRTV展览会展出面积达到了60000平方米,占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1-9号馆,云集全球40
期刊
看过一遍2008BIRTV的后期制作厂商展台,你可能会对专业级非编产品有所失望。中科大洋公司的ME系列产品、索贝公司的T3系列产品、汤姆逊草谷的EDIUS5等等。匆匆一掠,似乎没有什么惊艳之作,与诸多厂商大张旗鼓宣传的广播级产品相比,专业级的小弟弟只是一个点缀。“收获奥运,助推高清”,当我们以高清的视角重新定位专业级产品的时候,你将发现,以便携高清为核心的专业级产品成为助推高清不可缺少的动力源,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