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狼图腾》作品中狼性的分析

来源 :高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asyJM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狼图腾》一部以狼为叙事主体的小说,却成为2004年图书市场最畅销的作品。这本书生动地揭示了草原万物生态的内在联系,尤其是狼对整个草原和生态的巨大贡献。于是当狼被赶尽杀绝,草原也面目全非。这一令人痛心的现实在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它的生态警示不能不引起我们强烈的共鸣。《狼图腾》带给读者的强烈震撼还在于它的文化学术价值。
  【关键词】狼图腾 狼 寓意
  【中图分类号】I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3(a)-0218-02
  
  长篇小说《狼图腾》以北京知青陈阵在内蒙古大草原插队时对草原狼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如诗如歌又如画地描写了他和他的朋友们对蒙古草原狼的认知过程——由恐惧到好奇,由好奇到亲近,由亲近到崇拜,描绘了一场场神奇而惊心动魄的场景:狼群如何围剿黄羊、狼群与马群甚至与人的战役等等。书中表现极其令人震撼的蒙古草原狼围捕狩猎的非凡智慧、威武不屈的狼格尊严和以命拼食的团队精神。书中既写与现实中的狼的亲密接触,又写对历史中的狼的不断认识的过程,也让读者看到草原的狼对于草原生态,对于蒙古游牧民族的成长,乃至对于中华文明的演进所起的积极作用和重要贡献。
  
  1 概述小说作品《狼图腾》
  1.1 从神话原型中诠释《狼图腾》作品
  卡莫贝尔(Josegh Campbell) 说过:“神话是远古人的梦想 ,而梦想则造就了现代人的神话。”从“狼文学”的渊源来说 ,神话传说为我们提供了最初的精神资源和历史线索 ,而日后荣格提出的“原型”理论,又为人们开掘和发现这些资源提供了思路。狼作为一种人类英雄崇拜的原型,其历史渊源一直是耐人寻味的话题,尤其在中国北方的少数民族中。族源神话在原始民族的集体意识中占领着神圣的地位,成为他们艰难生存的强大动力。活跃在中国北方的少数民族 ,在他们的传说中,往往将他们民族的崛起、振兴与某一神秘之兽联系在一起。狼图腾实际上是中国游牧民族几千年来从未中断的民族图腾。从古匈奴、古羌族一直到鲜卑、突厥、契丹等民族一直信奉狼图腾,以狼为自己民族的兽祖,并尊奉为草原的保护神、楷模、宗师。“狼崇拜”对草原民族的性格、行为、情感和精神心理,具有本源性的作用,并对中国乃至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2 从生态主义的角度来诠释《狼图腾》作品
  在《狼图腾》一书中,狼是主角,人是配角。作者推崇狼所集中体现的荒野精神,欣赏狼的品格,力图发现荒野(草原)的尊严和道德,试图表现动物与人在精神和道德方面的极为相似,甚至完全可以和人类融合在一起。同时,上天(腾格里)的仁慈和对动物的善待必然导出生态道德的结论:人和动物都是天(腾格里)创造的成员,共受恩泽、共享荣耀。狼一旦上升到民族图腾的崇高地位,狼便处于被保护的位置上。历史上,草原民族既打狼又护狼 ,建立了人与动物互相依存的循环关系。狼图腾文化是人对动物、对自然生态的自觉敬畏与崇仰。中国的荒漠化、沙尘暴问题 ,主要是草原退化造成的恶果。生态是一个活的有机的整体,并且环环相扣,互相依赖。《狼图腾》中最重要的一个生态观念就是书中多次提到的“大命”和“小命”的关系。羊和狼同样重要的道理,草原民族几千年前就明白了。用书中蒙古族老人毕利格的话说就是:“在内蒙古草原 ,草和草原都是大命,剩下的都是小命,小命要靠大命才能活命,连狼和人都是小命。把草原的大命杀死了,草原上的小命全都没命!”因此 ,草原生命之间的各种关系其实都在维系着一个最大的前提:草原的健康。
  
  2 对《狼图腾》作品中狼性的分析
  2.1 狼是具有无畏自我牺牲精神的动物
  在虎群、豹群、豺群、熊群、狮群、象群等这些威猛的动物都不能生存的蒙古额仑草原,狼顽强地生存了下来。千万年来,草原狼在与草原其它动物长期残酷和不间断的生存战争中锻造了其以命拼食,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强悍精神。这种强悍精神首先表现为勇敢无畏自我牺牲精神。狼的强悍精神还表现为团队合作友爱精神。狼群有高度的组织性和纪律性,它们在进攻前可以根据需要调兵遣将;进攻时可以一狼转移注意力,其它狼则声东击西;而撤退时井然有序,完全没有鸟兽散的混乱。狼打食时:“狼打食想着自个儿也想着狼群,还想着跟不上狼群的老狼、瘸狼、半瞎狼、小狼、病狼和产崽喂奶的母狼。
  2.2 狼是极具智慧的动物
  它们能巧妙地借助地形、天气,能够知此知彼和埋伏隐忍等待最佳战机。小说一开始就描述了一场狼群围捕黄羊群的精彩战斗。额仑草原有一片方圆二三十里的迎风草坡,被牧民当做冬季抗灾的备用草场。每当大雪迷茫,饥寒交迫的黄羊群见到只被雪埋住半截的草场便发了疯一样冲上去吃,狼便在此时三面悄悄包围黄羊群,山梁是黄羊唯一的生路,而翻过山梁便是草原上著名的大雪窝,迎风坡留不住雪,雪都被风刮到了山梁背后,浅处半人深,深处可没旗杆。狼利用大雪窝的地形,艰苦卓绝地按捺住暂时的饥饿和贪欲,等到黄羊群吃撑了肚皮跑不动时,突然发起进攻,三面出击围圈,整群的黄羊便落人大雪窝,成了狼的美食。
  2.3 狼是具有温情的动物
  “狼群为了保护狼崽,会运用狼的最高智慧和狼的凶猛亡命的看家本领,尤其是母狼。母狼是天下母性最强的猛兽,为了教狼崽捕猎,母狼经常冒险活抓羊羔;为了守护洞中的狼崽,不惜与猎人拼命;为了狼崽的安全,常常一夜一夜地叼着狼崽转移洞穴;为了喂饱小狼,常常把 自己吃得几乎撑破肚子,再把肚中的食物全部吐给小狼;为了狼群家族共同的利益,那些失去了整窝小崽的母狼,会用自己的奶去喂养它姐妹或表姐妹的孩子,所以当小说主人公去掏狼崽时,准备回洞的母狼看见人影临时改变路线,把二人骗到另一个空洞,还装得跟真的似的跟狗死掐,玩命护犊子。尤其是那条从小就被拴养的小狼,与主人之间的亲近、亲热让人过目难忘。
  
  3 对《狼图腾》作品中狼性的分析,带给我们的启迪
  3.1 《狼图腾》作品中对狼的思考,彻底颠覆了我们对狼固有的想法
  在中国主流文化中,狼是贪婪、凶残、邪恶、忘恩负义的代名词,早已经将狼定型为凶残、愚蠢、险恶的代表,《狼图腾》中的狼却表现出了卓越的智慧、坚毅、充满灵性和团队拼搏精神的品质。作者多次将狼的斗争智慧与古代的兵法、成吉思汗的战争相比较,满怀热 情地赞美了狼的强者品性。《狼图腾》中的狼不仅是坚毅的强者,还是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神灵,小说第二章中通过牧民毕利格老人的话,表达了狼在草原上的价值和地位:“腾格里是父,草原是母。狼杀的全是祸害草原的活物,腾格里能不护着狼吗?”万物相生相克才能维护自然平衡,作者在小说中贯注了更深的对天人关系的思考。在他眼中,草原上的狼和牧民是顺乎天理而生存的,他们尊重自然规律。作者由此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性与狼性的互补、狼道与天道的融合。
  3.2 《狼图腾》作品赋予了它新的“寓言性”
  在这里,有关人的故事和有关狼的故事是融合在一起的。人的故事就是狼的故事,狼的故事就是人的故事。狼和人其实是相互界定的。以狼喻人,通过对于狼的习性和状态的描写来书写一种“强者精神”,一种新的超越性的获得。游牧民族的狼性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原动力。目前的中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期,竞争逐渐成为社会游戏的主要规则。在应对日益激烈的生存竞争中,普通人也开始强烈地感受到竞争的残酷性。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我们应该重新解读狼性,肯定狼身上体现出来的优秀品质,比如竞争、勇气 、坚忍 、团结等等,而且主张人类应该从狼身上学习这些品质。因此,推崇“狼的精神”,追求成为强者是一种必然的心理反映;挖掘并宣扬:“狼的精神”中合理、积极的成分,帮助更多的个人、企业更好地应对市场竞争,无疑是积极的;吸补些“野性”的东西,以增强其生命力,下一代要适应激烈的生存竞争,必须要有高素质的生命活力才行。重新认识草原和草原狼的价值,以提升我们汉民族的生命活力和竞争力,姜戎好像是直接接上了 80年代的写作的那种激切和执着,让我们感到了一种对于文学的意外的感情。从一个不可思议的角度切人了今天。狼图腾精神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本土精神资源。
  在中国,一个以狼图腾精神为核心的游牧精神得已复活,一个世界上最怕狼恨狼的民族开始自发的敬崇狼精神,这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希望,中华游牧民族对中华 民族和文明的伟大贡献,最主要是在精神上性格上的贡献,而刚强进取的民族性格则是创造和支撑中华文明的支柱。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今天,在中国企业面临全球化竞争与贸易摩擦不断升级的现实面前,狼精神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希望,狼的高度智慧和超强意志,更是我们每个中国人寻求发展机遇,实现个人价值的性格指南。
  
  参考文献
  [1] 刘亚利.远离尘嚣呼唤“野性”—解读《狼图腾》[J].语文学刊,2005,(01).
  [2] 杨志强.羊性的放逐 狼性的张扬—评《狼图腾》[J].语文学刊,2005,(01).
  [3] 李雪峰.重塑信仰—评《狼图腾》[J].语文学刊,2005,(01).
其他文献
初中农村少年宫是青少年进行活动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是辅助学校教学的实践课堂,农村少年宫能促使青少年朝向全能化发展,也是培养青少年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情怀的主要场所.本文
对外汉语文化教学为对外汉语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中国茶文化是中国文化中一支璀璨的鲜花.把中国茶文化纳入对外汉语文化教学当中,提升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进一步了解,同时
本文以当下世界文化交融互动为切入点,更以当下社会在科学技术的促动下,人类社会已步入信息时代为背景。依此,中国画如何在当下的文化图景中凸显其自身发展魅力及内在发展活
【摘 要】国际化的市场竞争和人才竞争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更新的要求,培养具有较强外语应用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成为高等教育教学的目标之一,因此,双语教学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分析了我国高校双语教学的具体形式,思考我国高校实施双语教学的意义和存在的问题,如双语教学的目的、原版教材的选择、外籍教师的作用等,并就我国大学实施双语教学提出若干启示与思考。  【关键词】双语教学 原版教材 外籍教师  【中图分类号
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敏捷开发技术越来越受到软件工程师的重视.敏捷开发为传统软件开发模式提供的新思路,在简化工作流程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将复杂的整体性程序有序的排列,
【摘要】做好高校贫困生工作是高校学生工作的应有之意,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高校贫困生正呈现逐渐增多的趋势。为解决贫困生问题,学校出台了“奖、贷、助、补、减(免)”五位一体的资助体系,较大地缓解了贫困生学习、生活的困难。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对贫困生资助模式进行全面的审视,寻求资助贫困生的全方位、多层面资助的机制和途径。  【关键词】贫困生 资助方式 新模式  【中图分类号】G
【摘要】近年来,高职毕业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2008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已达530万人。毕业生能否顺利就业,已经成为热点问题。在当前形势下,机遇与挑战并存,只要毕业生端正就业态度,树立“先就业,再择业,在创业”的就业观念,就一定能达到就业的目的。  【关键词】高职毕业生 就业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3(a)-0215-02    近年
审美教育是人文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审美教育有效的健全人的人性,指引学生能够从美的角度感受人生,体验到人情味,体验到人生的意义,从而使学生能够通过审美教育获得精神和灵
目的:研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左室质量、Pd、QTd等相关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在新疆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住院诊断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CHF)150例,心功
艾丽斯.沃克在里讲述黑人女性的不同经历.她采用不同的叙事视角,唯独缺乏母素的视角.当她聚焦于黑人女儿们的痛苦和胜利之时,母亲则孤立于沃克视线的死角里.本文通过探讨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