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10S2325基因座多态性及稀有等位基因分析

来源 :国际遗传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e2009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福建群体中D10S2325基因座的遗传多态性并对稀有等位基因进行分析,探讨其作为遗传标记的应用价值。

方法

应用Investigator HDplex检测系统对福建地区200名无关个体进行短串联重复序列(short tandem repeat,STR)基因座分型检测,统计D10S2325基因座的遗传学参数,并合成D10S2325单基因座引物,对检出的稀有等位基因进行测序分析。

结果

福建群体中D10S2325基因座共检出17个基因型,基因频率从0.0025到0.1475,个人识别率(power of discrimination,DP)=0.9498,非父排除概率(probability of paternity exclusion,PE)=0.7415,多态信息含量(polymorphism information content,PIC)=0.8276,检出稀有等位基因经序列测定结果为[TCTTA]24

结论

D10S2325基因座在福建群体中具有良好的多态性,可以作为遗传学标记。HDplex检测系统在实际应用时需准确判别D10S2325基因座的稀有等位基因。

其他文献
椎管内肿瘤是临床常见疾病,有多种病理分型,目前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近年来,在完整切除肿瘤以解除脊髓压迫的基础上,神经外科医师普遍开始重视肿瘤切除术后脊柱生物力学的稳
甲状腺癌是内分泌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发现端粒酶逆转录酶启动子突变可使细胞端粒不缩短,从而使细胞永生化,在甲状腺癌的发生发展和浸润转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端粒酶
使用复合补片在腹部创伤修饰的临床前模型中进行快速腹膜修复和创伤修复Rapid reperitonealization and wound healing in a preclinical model of abdominal trauma repair
期刊
目的 探讨姑息性手术治疗与微创胆道减黄对肝门部胆管癌生存预后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青岛大学附属医院2008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期间肝胆外科、消化内科收治的244例肝门
大肠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肠道微生态异常变化及其与很大肠癌的关系近年来是研究热点.本文从肠道内环境方面寻找大肠癌的可能特异性菌群及其代谢标志物,对大肠癌的早期
目的 探讨高龄患者胆石症临床特点及总结腹腔镜微创手术对高龄患者胆石症的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2015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门急诊收治的81例高龄
microRNA(miRNA)是一类非蛋白编码小RNA,研究显示其为一类重要的基因转录后调节机制的作用分子,参与了细胞的增生、分化和凋亡等生命过程在肿瘤研究中发现,肿瘤组织中许多mic
原发性胆囊癌是一种较常见但病死率高的胆道恶性肿瘤.大多数胆囊癌患者出现症状时已处于晚期,即使接受根治性手术,预后也往往不佳.寻找原发性胆囊癌的新诊断手段,制定标准化
肝内胆管结石是一类以胆色素结石为主的混合性结石性疾病,其病因尚不清楚,发病机制非常复杂.大量研究证实,幽门螺杆菌在结石的发生、发展、致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主要
近年来,化疗是结直肠癌的重要治疗手段,但是化疗药物的治疗效果尚欠佳,不良反应多,且存在个体化差异.有研究发现化疗增敏剂对结直肠癌有重要意义,它不但能提高化疗药物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