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肾启枢强心颗粒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心肾阳虚证的临床研究以及对免疫功能、微炎症的影响

来源 :辽宁中医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56219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观察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患者免疫功能、与心功能的关系及其运用补肾启抠强心颗粒治疗CHF患者临床研究以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为中医药治疗CHF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 病例来自于本院心血管科内科住院和门诊CHF(心肾阳虚型)患者96例,分析免疫功能与心功能的关系,按拆信封方式将9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CHF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上加服补肾启枢强心颗粒,实验周期为12周.评估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衰疗效计分(Lee氏心衰计分)、明尼苏达心衰量表积分(Minnesota heart failure quality of life,MLHFQ)、6 min步行试验(6 minute walk test,6MWT);检测两组患者服药前、后免疫功能、心脏彩超,同时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安全性指标及再入院率.结果 ①CHF时患者CD4+、CD4+/CD8+下降,CD8+升高,与心功能Ⅱ级比较,心功能Ⅲ级时患者CD4+、CD4+/CD8+下降及CD8+升高更显著(P<0.05);②对照组脱落和剔除6例,最终纳入有效病例为42例,观察组脱落和提出4例,最终纳入有效病例为44例;③中医证候疗效比较:观察组总体有效率为88.63% (39/44),对照组总体有效率69.05% (29/42),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④两组治疗后均可降低Lee氏心衰计分、MLHFQ及提高6MWT(P <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降低Lee氏心衰计分、MLHFQ及提高6MWT更明显(P<0.05);⑤两组治疗后均可提高CD4+、CD4+/CD8+及降低CD8+ (P <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提高CD4+、CD4+/CD8+及降低CD8+更明显(P<0.05);⑥两组治疗后均可以提高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及降低左室舒张末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mension,LVDd)、左室舒张末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dimension,LVDs)、左室后壁厚度(left ventricu-lar posterior wall thickness,LVPWT)(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提高LVEF及降低LVDd、LVDs、LVPWT更明显(P<0.05);⑦两组干预前后ALT、AST、Scr、BUN、Na+、Cl-、K+、PT、APTT、血小板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服用补肾启枢强心颗粒期间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⑧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干预后可以降低3个月、6个月再入院率.结论 补肾启枢强心颗粒可能是通过调节CHF(心肾阳虚型)患者免疫功能从而改善CHF患者心脏功能、结构及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进而降低再入院率,临床上使用安全,值得推广.
其他文献
三因制宜,亦即因人、因时、因地制宜,是中医学中一个重要的指导疾病治疗的原则,是将人置身在自然界中,从宏观的天地时空以多维角度映射到“人”这一微观个体.疾病的发生、发展常呈现出对时令气候、地理环境以及个体禀赋差异的复杂变化过程,在针灸的临床治疗中,充分把握三因制宜思想的具体内涵,将针灸辩证、取穴、补泻的原理和方法与三因制宜思想有机结合具有现实意义.通过分析三因制宜思想的内涵及在针灸中的用法和意义,以期充分发挥三因制宜思想在针灸临床诊疗中的特色,获得更佳的临床疗效.
肾藏精,主骨生髓;肝藏血,主疏泄,在体合筋;肝、肾与筋、骨联系密切.肝、肾同源,在生理上相互联系,在病理上又相互影响.肾为先天之本,女子又以肝为先天,两脏同源,主精血,养筋骨.绝经后女性气血亏虚,各脏腑功能衰退,肾虚精亏、肝血不足,肾虚则髓空骨枯,肝虚则筋骨失濡,由虚而致血瘀,影响气血之运作,不能发挥血的濡养作用,终致“骨痿”不用.对于本病的治疗,中医重视“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该文通过肝、肾两脏在生理、病理上的相互联系及影响,结合古今医学对“肝肾同源”的认识,从肝、肾互为母子、精血互化、藏泻互
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和骨异常(CKD-MBD)是慢性肾脏病(CKD)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目前西医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对症治疗往往成效甚微.中医对本病尚无统一的认识,王茂泓主任中医师基于对经典的认识和临床体会,认为CKD-MBD的发病关键在于君火、相火的异常,其理论能够系统阐明CKD-MBD病因病机,并以此辨证处方,可资借鉴.
“少阳病欲解时”为《伤寒论》“六经病欲解时”理论之一,被束之高阁已久,近来得以重光.但目前存在理论机理探究不明确、临床应用指征不清晰的问题,因此临床运用时存在一定难度.该文从“开阖枢”“十二辟卦”“时间节律”等多角度出发探讨“少阳病欲解时”理论,发现该理论实则是恢复少阳生理状态的时间处方.寅、卯、辰三时存在与它经病欲解时交叠的情况,因此对应的处方亦有不同.通过对“少阳病欲解时”理论的合理运用,往往能在较快的时间内厘清思路,在错综复杂的临床症状中抓住辨证眼目,从而做到灵活处方,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在晁恩祥教授以风论治哮喘的基础上,结合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理论,探讨活血、补血、凉血疗法在哮喘中的应用:从血论治过敏性皮炎如荨麻疹、湿疹具有良好效果,肺皮同病理论下,亦可应用于哮喘;古代医家和现代医家均有使用活血通络法治疗哮喘的经验和临床研究.活血类药物如川芎、丹参、三七、银杏叶、桃仁、红花、牛膝、红景天等,从中医整体观和久病必瘀机理,可贯穿哮喘急性期和缓解期全病程,无论寒热虚实,标本兼治;补血类药物如当归、熟地黄、白芍、何首乌、阿胶、紫河车等,从体质调节理论和久病必虚,适用于哮喘缓解期,改善预后,治本
目的 研究中医辨证联合清创术治疗鼻咽癌放疗后鼻咽坏死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0月该院收治的42例鼻咽癌放疗后鼻咽坏死患者,采用随机数值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例.对照组患者予清创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于入院后第1天至术后1个月加予中药辨证治疗.记录两组手术情况,并于患者治疗前后采用中医症状积分量表进行口干、倦怠乏力及食少纳呆积分计算,测定CD4+、CD8+、CD4+/CD8+水平.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记录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鼻咽创面愈合情况.结果 两组术中出血量、鼻
目的 比较郑氏“金鸡啄米法”针刺与捻转平补平泻法针刺治疗糖尿病下肢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2例符合纳入标准的糖尿病下肢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按就诊顺序分为观察组(金鸡啄米组)和对照组(平补平泻组).观察组采用郑氏“金鸡啄米法”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捻转平补平泻法针刺治疗,两组每天针刺1次,6d为1个疗程,每个疗程间隔1d,共3个疗程.分别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下肢腓总神经传导速度、下肢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及临床症状.结果 治疗后,两组下肢腓总神经传导速度均有提高,VA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
目的 观察补肾活血协定方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肾虚血瘀证)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2月—2020年2月医院收治的KOA患者18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93例)和观察组(n =93例).对照组给予依托考昔片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补肾活血协定方口服,连续治疗2个月.分别以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美国特种外科医院量表(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sco
捅要:目的 观察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外周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关系以及观察加味参芪地黄汤对TGF-β1、VEGF的影响,探究加味参芪地黄汤延缓糖尿病肾病进展的机制.方法 收集2016年5月—2019年5月年江西省中医院肾内科门诊及住院糖尿病肾病患者80例,分析TGF-β1、VEGF与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的关系,将8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通过掷色子方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降糖治疗,治疗组患者常规降糖的基础上加用加味参芪地黄汤,实验周期
目的 观察加味黄连温胆汤治疗H型高血压的血压、Hcy和胰岛素抵抗的临床疗效,探索其疗效其安全性.方法 选取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门诊部符合H型高血压患者总计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30例)和治疗组(n =30例).对照组予西药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联合加味黄连温胆汤.治疗6周后观察两组血压、Hcy、HOMA-IR和中医症状等治疗前后变化.结果 治疗前后两组血压均明显下降(P<0.01),且治疗组下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血压总有效率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