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解说”的医患分歧

来源 :中国新闻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gchen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危重病人抢救中,气管切开是一项常见的紧急措施,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迅速决定是否需要进行气管切开。然而,患者家属则可能拒绝医生的建议。一位患儿家长不同意对自己的孩子施行气管切开,他的理由是“我心疼孩子,这个我绝对接受不了”“不行,我害怕,我会做噩梦的”。
  气管切开术是一种有明确目的、操作规范和适用范围的治疗手段。在医学上,气管、喉部只是人体的一个器官;而在一般人的想象中,喉咙(气管)是生命的关键通道,而且具有文化上的象征意义——切开这个部位,不免令人联想到“见血封喉”之类的感性描述。
  社会文化心理的影响不可能让普通人像医生一样完全冷静、理性地看待一项医疗措施。然而,如果医患双方不能消除认知的差异,并就诊治措施达成一致,就会为医患冲突的发生埋下隐患。
  医院不仅是治病救人的场所,也是不同的疾病认知观念激烈碰撞的地方。现代医学的疾病观念体系和普通人多样化的疾病认知框架,几乎无时无刻不在医患互动过程中暗战。
  一项认知人类学研究认为,患者对疾病认知的基本模式包括自身对病痛的体验、求医经历、家庭影响、社会文化、民间疾病观念、对生物医学的想象等因素。这些因素一起构成了他们对疾病的判断和对诊治的预期。
  然而作为医生一方,这些经过了系统的现代医学教育,并积累了长期临床经验的专业人员,他们对疾病的认知排除了个人和社会文化的因素,在医患互动中占据绝对主动权,并保持着手术刀般的冷静和深刻。而这种理性即使是正确的,也可能被处于病痛之中的患者视为冷漠、麻木。
  医学既是一个专门学科,又和每个人切身相关,这是任何其他专业都没有的特点,这一特点也决定了医患双方共同完成的診疗过程,必然是一种思维的博弈。
  很多人都相信“久病成良医”这句话。然而在医生看来,这句话有某种程度的误导性。就在一桩杀医案发生之后,一位资深医生感慨说:医生和患者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这是事实,但是危急中的病人不可能边学习医疗知识边和医生进行“公平交易”。医患关系应该是一种信托关系——信任并且托付。从医生的角度来讲,在诊疗过程中他的利益与患者是一致的——共同的目的就是治好病。
  美国作家裘帕·拉希莉写过一本名为《疾病解说者》的书。一位医生在读过这本书后说,“疾病的确是需要解说的,但是我要做的重点,不是把疾病的知识讲给你听,而是在交流过程中,能够使解说者和倾听者达到逻辑路径的一致,这样才能提高医患之间的信任度和治疗的依从性。”
  在法律上,医生和病人是平等的,然而事实上又是不平等的——医患双方在占有医学知识上的不平等是客观存在的。重要的不是消除这种不平等,而是调和双方的认知差距。
  例如,对于医疗技术的局限性很多病人就不能客观地看待。临床上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尽管采用了各种现代化的检查,而且经过多级医生诊断,一些病人最后仍得不到确切诊断,只能冠以发热、咯血、腹痛“原因待查”等;有的病人经过数周、数月乃至于直到治愈,仍未能确诊;有的病人甚至死后做尸体解剖,也不能得出确切结论,这意味着在对某些疾病的诊断上,现代医学仍处于束手无策的境地。
  同样,许多病人渴望医护人员能够妙手回春。而如果情况不如自己所预期的那样,就会提出质疑,“花了那么多钱,病怎么越治越重?”“病人是站着进来的, 最后是躺着出去的!”
  如果说,对疾病认知的差距是医患分歧的起点的话,那么,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如何才能最大限度的消除这种差距呢?
  一项有关“病人是否在就诊时把想讲出来的话讲出来”的调查显示,35名病人中,只有4人在就诊时讲出了本来想讲的话。显然,作为信息不对称的双方,强势一方的医生应该负有更多的责任。同时,病人应该主动与医生保持良好沟通,沟通的重点就是使医患双方达到认知逻辑的一致,而医生应该有鼓励这种做法的诚意和技巧。
  医生也有医生的牢骚。在一个私下场合,一位医生朋友说,“老百姓只想碰到好医生,可是,你是一个好病人吗?”
  安然
  (本刊主笔,北京大学医学科学硕士,哈佛大学尼曼访问学者)
其他文献
随着2013年中国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贸易大国之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更加引人注目。人民币与主要贸易伙伴直接兑换,是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主要路径。  近日,习近平主席成功访问韩国,中韩两国签署的联合声明指出,双方“认识到推动本币结算有利于两国经贸往来发展,双方同意致力于建立人民币对韩元直接交易机制,在韩国首尔建立人民币清算安排,中方同意给予韩方800亿元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额度”。此
在单位,有男人来办事,会给大家递烟,见者有份,在场男人们一一接住。这时,单位新来的姑娘走进来,递烟者一愣,半开玩笑地递过一支烟,姑娘没看清,以为人家递过来一支笔,就接了过来,等看清是啥东西时,顿时像捏了一条毛毛虫。只要是女人,遇到别人让烟多少会有点手足无措,无论是 “挥一挥衣袖,像赶走一只苍蝇”,还是一本正经说“谢谢,我不抽”,两者都会引起人家讪笑。  男人之间,递烟就如同递上关系探测仪。如果只递
韩磊穿过挤满人群的长长的甬道,刚走进体育馆,就被笼罩在一束刺眼的追光里。主持人拖长了嗓门喊,“掌声欢迎,萌——叔——韩磊老师!”如同迎接拳击比赛里的某个重量级运动员。黑压压的观众席里立即爆出一阵尖叫和欢呼。  4月13日晚上7点半,深圳 《音乐风云榜》颁奖典礼现场。主办方这次给韩磊的奖项是“最具影响力音乐人物”。  韩磊朝近前的几个小歌迷挥着手,走向第一排中间的最后一个空位,在一群衣着鲜亮的80后
2014年春夏兩季,中国涉毒娱乐明星频出,再度引发全社会对明星涉毒现象的关注。然而,在众多明星被曝光涉毒的背后,是全中国吸毒贩毒的严重态势。据公安部门的统计数据,截至2013年底,中国累计登记在册吸毒人员达247.5万名,北京有2.6万名。今年以来,北京市警方已查获涉毒人员7800余名,这其中涉毒明星占0.15%。  与此同时,毒品种类也从之前单一植物提取类毒品向新型合成毒品演变。据《2014中国
这几天回看2011版电视剧《新水浒》,有个镜头让人笑崩了:李逵那大肚子货,打开包肉的油纸,纸上赫然印了4个大字——“法制日报”。  宋代没《法制日报》,李逵也无法穿越。但宋代确有报纸,官办报纸多为手抄版,被称为“邸报”;民间或私办报纸,除手抄外,还有印刷版,称为“小报”,偶尔也称“新闻”。  宋初各州设进奏院,办公地点则在首都开封,相当于今天的驻京办。全国250多个州,设置在开封的进奏院多达200
现在,全国除西藏、新疆外的29个省(区、市)均已启动实施单独两孩政策。据统计,全国符合条件的家庭约有1100万户,但是,上半年申请再生育的比例还不到3%。国家卫计委据此认为,单独两孩政策起步良好,进展顺利,不会出现婴儿潮。  显然,婴儿潮是被当作制定人口政策的一个依据,而真正需要我们关注的是,为何现在中国人不愿生育,人们的生育意愿会在数十年间发生如此大的变化。  中国人现在不愿意生育的证明是,中国
最近,在美国的一位女友连续在微信上直播DIY绝望主妇日记。她的强悍修理故事包括:根据YouTube上的视频指导,修好了漏水的龙头、漏水的马桶、卧室的带顶灯的吊扇……顶灯与吊扇同一个开关,但是控制吊扇的遥控器丢了。大冬天的,一进屋开灯就嗖嗖刮冷风。女友忍无可忍,悍然上手剪断了与吊扇相连的那根电线。在决定剪哪根颜色的电线时,她的耳边响起了《碟中谍》的音乐……  信不信由你,在现代家庭生活中,男性的地位
5月,某独立调查委员会将发布其关于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报告》的研究结果。据猜测,该委员会可能建议外包《营商环境报告》,取消为营商容易度进行排名,甚至建议取缔该报告。  如此挑战并不新鲜。自该报告2002年开始发布以来,世界银行的权势股东就一直在试图取消它。如今,身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世行影响力与日俱增的中国,也在寻求取消报告的国家排名和其他内容。今年的《营商环境报告》将中国排在185个被考察的经济
打击贪腐的暴风劲吹,强化行政纪律的文件接连下发,有些官员沉不住气了,撒娇说,再这么下去,就不能不辞职了。由这些撒娇式话语可以看出,强力打击贪腐、强化行政纪律,正在逐渐改变政风、官风。官员逐渐意识到,做官为官不再是一个所有好处全占的职业。  过去十几年来的官风确实积弊深重,从高层到百姓是深恶痛绝的。最严重的表现是,有些官员拥有巨额财富。由于缺乏有力的监督和制约,这些财富往往来路不正,或者来自贪污公款
近来,关注保守主义的人越来越多,对保守主义的谈论越来越多。说到保守主义,关键是保守什么。只有保守自由与自由传统的主义,才称得上是保守主义。有人说,欧美有自由的传统,所以他们可以“保守”,在中国传统里似乎很难找到自由的影子,如何去保守自由的传统呢?但我认为,中国的自由传统不多,不等于中国人争取自由的印记很少。  我们看到,近现代以来,世界上有最强大的两个国家,一个是英国,一个是美国,各领风骚上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