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基于文本的课堂随文练笔策略

来源 :博览群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n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主要总结了阅读教学中,教师如何深入地钻研文本,挖掘能为深化文本理解“架桥铺路”的“读写结合点”,为学生创造随文练笔的机会,也更好地把握教学重点,聚焦难点,发展学生的能力。根据对日常教学实践课例的分析总结,提炼了理解式练笔、感悟式练笔、模仿式练笔、补白式练笔四种基本的随文练笔策略。
  关键词:阅读教学;随文练笔;练笔策略
  语文教材不仅是学生阅读的素材,也是写作的典范,更是习作训练的直接资源。人教版教材中选编的课文,文质兼美,充分彰显了祖国语言文字无穷的魅力。许多文章,言有尽而意无穷,许多言外之意需去研磨,诸多文本背后的精彩需去探寻。因此,在阅读教学中,需要我们的教师深入地钻研文本,挖掘能为深化文本理解“架桥铺路”的“读写结合点”,为学生创造随文练笔的机会,也能更好地把握教学重点,聚焦难点,发展学生的能力。
  一、理解式练笔
  所谓“理解式练笔”,是指学生在阅读理解课文的过程中,教师围绕课文中重点、难点或关键点设计一个思考的话题,引导学生就此联系课文、联系生活、联系自己的积累进行个性化的解读、体验,并将自己的独特理解、体验用文字表述出来。在阅读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关注文本,让孩子们在揣摩与理解中,感受那美妙的字符,寻找那跳动的脉搏,发现其中的奥秘。
  例如人教版三年级《燕子专列》一文中有“政府通过电视和广播呼吁人们立即行动起来”一语。其中,“呼吁”一词的理解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是个难点。假若教师在执教这堂课时,能设计一个练笔的环节,引导学生模仿电视、广播主持人写一份简单的呼吁群众救助燕子的发言稿。这既可以帮助学生充分理解“呼吁”一词的意思,也能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在课始存留的问题:水手们为什么要成立“燕子专列”?
  “理解式练笔”的设计,在加深学生对文本理解的同时避免了传统教学分析繁琐的弊端,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全员参与性。完美诠释了“不动笔墨不读书”这种精神的历练、个性与才情的展现。
  二、感悟式练笔
  学生在阅读中获得的感悟和积蓄的情感,若没有凝结成文字,过不了多久,便会消失、淡忘。捕捉住情感的蓄积点,及时练笔,就能将这种情感、感悟沉淀下来,久而久之凝结成学生的思想。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披文悟情,入情入境,与作者灵犀相通,产生情感共鸣。同时,关注文本的言语形式,学习表情达意的方式、方法,强化积累、运用语言的训练。让这种领悟与转化并肩的训练,既不脱离文本内容,又使对内容的把握和情感的领悟水乳交融,和谐运行。
  如《生命 生命》一课,课文列举的三个事例最初给我们这样的感受:在飞蛾身上,我们看到生命如此脆弱;在香瓜子身上,我们看到生命又是如此短暂;在“我”的心跳声中,我们感受到生命是如此简单——心跳就是生命。随着理解的深入,我们又感受到:生命尽管脆弱,但要强烈求生;生命尽管短暂,也要向上不屈;生命如此简单,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好好使用它呢?最后我们获得的启示是:珍惜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学完了课文,我设计了这样的练笔:我们感悟了杏林子眼中的生命,那么在你们的眼中,生命是什么呢?拿起笔来写一写。
  学生在练笔中写到:
  学生的语言虽然稚嫩,流露的却是真情,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生命与生命之间的表达与沟通”(余秋雨语)。我认为,这样的随文练笔是成功的。它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自主与文本对话的热情,收获的是刻骨铭心的感悟,积淀的是厚重的语言文字。这样的练笔,无疑又是塑造精神,培育情感,可谓语言与精神的一次同步提升。因此,这样引导学生写感言,实际是对文本内容进行纵深挖掘,从而深度解构了文本。
  三、模仿式练笔
  美术课有素描,要求学生照着某个事物准确地画下来。“照着葫芦画瓢”是培养绘画能力的必经之路。语言模仿,就是模仿课文的立意、构思、布局谋篇或表现手法,也是培养作文能力的必经之路。首先,可以进行课文结构的仿写,构筑文章骨架。其次,可以进行修辞手法的仿写,使自己的文章更有文才。再者,可以进行课文题材的仿写,拓宽选材的思路。
  如《猫》是著名作家老舍的作品,作者通过对猫的古怪性格和满月小猫特点的描写,抒发了对猫的喜爱之情。作者运用了“矛盾”的写法,详写了猫的古怪。这一大段以“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为总起,采用对比的写作手法分三个方面生动形象地描写了猫的古怪性格:老实、贪玩、尽职集于一身,并用了一些事实来证明这个结论。这个课文片段其实可以作为介绍动物或人的写作典范。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借鉴这种写作方法来介绍一个人或一种动物,运用“说它……吧,可是……”的句式,写出这个人或这种动物的性格或某一方面的特点。
  这样,学生不但完成了阅读教学的目标,更是透视了“文眼”,感悟了写作方法,真正做到了“以文达文”,从而实现阅读教学与习作教学的有机结合。学生通过以上这种“仿写迁移式练笔”,语言形式的积累就能被有效地运用、定格和“固化”,自然成为他们胸中灵动的言语积蓄,并深入领悟了语言范式的真意,读写能力的提升便成为现实。
  四、补白式练笔
  文本的意义在一定程度上是由读者创造的。孩子们在阅读文本时会根据自己原有的情感、生活经验,独特的眼光,或是阅读文本时的心情,自主地发现意义、构建意义。因此,采用“补白式练笔”,能使学生深化对文本的理解,进而立体地诠释文本内涵,从而促进学生对文本新意义的发现与构建。
  如教学《桥》时,课文的中写到:“突然,那木桥轰地一声塌了。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一片白茫茫的世界。”在教学这一部分,我通过情感铺垫,高潮的呈现,引导学生想象补白:如果老汉推开小伙子,小伙子安然脱险,老汉自己也终于过了木桥,那该多好哇!那是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但是,老天爷就是这样残酷,灾难就在等着他们。儿子被老师根据文本洪水吞没,老汉还没喊出来,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他要喊什么?他还可能会喊什么?你能替他写出来吗?
  抓住情节空白处或简略处,展开合理、丰富的想象或联想进行补写,化虚为实,化简为详,可以拓展内容空间,拓宽理解背景,强化学生的表达能力。
  每篇课文都有其独特的语言特色。如果在教学之前,教师能够深入解读文本,挖掘出可以让学生进行语言实践的素材,让学生多实践、多体验,就能够实质性地使学生全方位触摸语言,真正实现以读促写,舞文弄墨的课堂效果,从而更扎实更有效地实现言语习得的语文课堂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赖正清.小学语文练笔策略[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2012.9.
  [2]涂卫国.浅谈随文练笔的“四重境界”[J].小学语文.2014.11.
其他文献
摘 要:班级文化是一个班级的灵魂。新接一个班级,如何创建班级文化,营造学生成长的和谐家园呢?我从以下几点切入:首先,让孩子共同演绎书香文化——让教室成为一个散发书香的天地;其次,建立和谐氛围,营造人际文化———让孩子在班级中发现他人的优点;再次,开张多元班集体活动,形成个性文化——给孩子一个展示放飞的舞台。通过实践,使全体学生在深厚的文化底蕴的熏陶下快乐学习、生活,让优秀成为孩子的一种习惯。  关
期刊
农村虽然有不少学生拥有美术天赋,但往往因为所在学校教学设施简陋、师资力量薄弱等原因而得不到正常的美术教育,一些农村薄弱小学的美术课堂成了名副其实的摆设课。但农村的孩子渴望美术老师!其实喜欢美术的农村孩子很多,但是很多的农村学校连一位专业的美术老师也没有。为此我个人认为我们应该这样:  一、提高农村薄弱学校的美术教育工作  就应该因地制宜地利用农村的优势(处处发现资源美:山水田园,小桥流水人家,牛背
期刊
摘 要:本文从2014年江西省各县市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面试形式入手,分析了面试的主要类型。介绍了面试的主要类型之一说课的评价标准,提出说课的备考策略。  关键词:江西省;中小学教师;面试形式;说课  面试是一种经过组织者精心设计,在特定场景下,以考官对考生的面对面交谈与观察为主要手段,由表及里测评考生的知识、能力、经验等有关素质的一种考试活动。由于岗位和工作性质的不同,面试的形式有很多种。  一、
期刊
摘 要:小学作文是小学生运用书面语言的综合练习,是衡量其语言综合素养的重要标志。小学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语言反映客观现实,表达真情实感以培养表达能力的综合训练过程。是学生作为主体能动地认识世界,并用书面语言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感受的练习活动,因为小学生的知识积累和阅历都十分有限,作文教学一直以来既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际和经验,分析了提
期刊
摘 要:本文从三个方面对幼儿的培养进行了探讨:一、培养幼儿的独立生活能力;二、组织集体教育活动,即如何进行课堂教学;三、与幼儿的情感沟通。  关键词:幼儿教育;集体教育活动;情感沟通  幼儿教育是不同于其它教育的,他有着其特殊性,在工作中,我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的经验对幼儿进行培养的:  一、培养幼儿的独立生活能力  目前,对于大多数幼儿来说,由于他们从小就受到父母比较多的呵护宠爱,生活技能基础较
期刊
摘 要:特殊环境,特殊情感体验的文章,今天的孩子怎样读好它?得在“读”字上做足功夫,用朗读拨动孩子的心弦,让他们的心灵说话:创设情境、提供支撑,激情朗读,从“披文”而“入情”;关注细节,点拨朗读,从平淡至到位;对比体会,点化朗读从干瘪走向灵动;语言渲染,推动朗读从平常而向激昂。  关键词:特殊情感;朗读   上学期,笔者代表学校参加了市朗读优质课比赛。这次赛课,市里确定的主题是记叙文朗读教学。因此
期刊
有效的课堂提问是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独立探究、掌握知识、培养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是教师从中获得学生情况反馈的重要途径,也是沟通师生思想、认识和情感的主要渠道。对于教师驾驭课堂、调动学生积极性、优化课堂教学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精心设计有效的课堂提问、创造问题情境、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非常重要。  一、激趣式提问  所谓激趣式提问,就是通过有目的、有方向地设置问题,提出引人入胜,
期刊
摘 要:本文通过简要分析新语文课程教学的现状,指出该新课程在教学新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本校的实际教学改革工作,对新课改与后进生的转化进行探索。   关键词:新课改;课程现状;后进生转化探索  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世间万事万物都在发生着种类、形态、数量和本质的变化,这是众所周知的发展规律,中国教育也不例外。新课程教学是现代素质教育发展又是一
期刊
摘 要:本文从将数学应用与理论相结合,深入贯彻数学建模思想、积极开展应用数学相关的实践活动,交流数学建模方法、用数学建模思想丰富应用数学教学内容、通过案例分析,整合数学建模资料等四方面出发,探讨了在应用数学中深入贯彻数学建模思想的相关措施,希望能促进数学建模思想的广泛应用,提高数学教学效率,推动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改革创新与发展。  关键词:应用数学;数学建模;思想;措施分析  应用数学是实践性非常
期刊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因此,《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把关注学生语文学习的方法、过程,转变学生的语文学习方式,作为实施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以兴趣为前提,以问题为核心,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教学形式,以完成学生发展为最终目的”成为语文教学改革的新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