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络拔罐治疗高黏血症临床观察

来源 :上海针灸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ctorcai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刺络拔罐疗法对高黏血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门诊关节痛患者共61例分为高黏组(34例)和非高黏组(27例),均施刺络拔罐疗法,观察治疗后高黏组的血液流变性和症状体征积分变化.结果 刺络疗法对高黏组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显著(P0.05);高黏组患者的临床积分改善显著(P
其他文献
安全是人的基本需要.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过程中,保障病人安全的同时,要保护好护理人员的自身安全.因此,在医院这个特殊环境中,护士应具备对职业危害因素的认识、辨别和处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是弥漫性脑损伤的主要病理类型,是在特殊的外力机制作用下,脑内发生的以神经轴索断裂为特征的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意识障碍是其
2000~2007年本院采用平阳霉素注射治疗舌部海绵状血管瘤36例,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目的 观察中医药治疗对大肠癌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对90例大肠癌患者进行前瞻性临床研究,90例分为中医组(30例)、中西医组(30例)及西医组(30例),采用癌症治疗功能评价系
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经常会使用到大小型号不一的植入内固定材料(如骨科手术使用的骨元针)及规格不同、数量繁多的同类器械(如宫颈扩张棒和金属尿道扩张棒等).传统的消毒灭菌
目的 比较两组换药方法对浅表烧伤患儿的影响及换药效果.方法 将97例浅度烧伤的患儿分为对照组48例和实验组49例,对照组每次换药时彻底清除坏死表皮,实验组换药时完整保留坏
自Anderson等[1]1989年首次提出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概念并用实验证实其存在以后,人们开始寻找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新途径。研究表明NSC、胚胎干细胞、骨髓间充
微型DNA条形码(微码)已成为未来DNA条形码技术发展的趋势.其在对典型的500bp左右的"全长"条形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筛选得到短于25 bp的寡核苷酸"微型"条形码,该技术在与微阵列
目的 探讨在主动脉弓部手术中采用双侧序贯顺行性脑灌注技术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保护作用.方法24例主动脉弓部手术患者,采用右腋动脉插管或同时行右股动脉插管,术中深低温停循环
目的 探讨恩再适治疗神经损伤的临床效应.方法 将2005年6月至2007年8月4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术后单盲随机分为恩再适组20例和神经生长因子组20例,恩再适组每日静脉滴注100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