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平民如何私闯宫禁

来源 :看历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1s2d3n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紫禁城是清王朝的统治中心、皇室之居所。以武力夺取天下,以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的清朝统治者一向非常重视紫禁城的护卫。紫禁城有严格的禁卫制度、星罗棋布的护卫,别说普通百姓,就连王公贵族、文武官员要想进入紫禁城都需要经过严格的登记和检查。
  早在清朝最强盛时期,即康雍乾三朝的时候就曾经发生过两三次闯宫事件,只是没有一人能成功闯入,无一例外都是在宫门外被当场拿下。可是,从嘉庆朝开始,平民闯宫的成功率开始大大增加了。
  嘉庆九年十一月二十四日,一个和尚冒着凛冽的寒风,抖抖索索地站立在东华门外,还不停地向里张望。守卫的禁军见此人鬼祟,将他呵斥而走。这个和尚法名了友,他是安徽宁国府泾县人士。因为妻儿相继离世,悲痛欲绝的他剃度出家。嘉庆九年正月,了友参拜普陀山后,心生奇念,想让皇帝把他封为主持,并邀请皇帝南巡普陀山。于是他一路化缘北上,三月间到达北京。抵达京师以后,他数次跪拜在东华门,想乘机入宫,但是宫闱森严,几次都没有如愿。十一月二十四这天,他在景山东门外蹲守到了深夜五更时分。突然灯光一闪,几个人由远及近走来,像是拿着食盒要入宫。了友便蹑手蹑脚悄悄跟在了这些人身后,竟然就这样进入了神武门,一路之上并没有遭到禁军盘问。
  入宫后的了友紧张而兴奋,但是进了宫,他才发现宫内太大了,一时间他迷了路,像无头苍蝇一样在紫禁城内乱转,被巡查的护军发现并拿获。得知消息的嘉庆皇帝勃然大怒,去年一个失业的厨役陈德带刀在宫门欲行刺于他,事发一瞬间一大帮禁军护卫竟然惊慌失措,幸得一名御前侍卫迎前拦挡。没有想到这一次,一个和尚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轻轻松松进入了紫禁城。嘉庆帝勒令了友还俗,并杖责六十,流放一年。失职的护卫和官员被杖责的杖责,枷号的枷号。但是积弊难返,形形色色的平民闯宫事件屡见不鲜。直到咸丰三年,紫禁城又发生了一件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
  咸丰三年三月二十三日这天,在紫禁城养心殿附近,一个挎着篮子的小贩子正在向太监宫女们出售馒头。结果被巡查人员当场拿获。要知道养心殿那可是咸丰皇帝的居所,皇帝的卧室附近有人卖馒头,这个玩笑开大了。
  经过审讯,这个小贩名叫王库儿,他本是顺天府宛平县一个靠做小买卖为生的平民。三年前,王库儿在大栅栏捡到一块宫中的腰牌。腰牌的主人是校尉袁士栋,背面标明了他的相貌特征“身高六尺、黄面黑须”。王库儿一想自己的相貌特征跟这个袁校尉太像了,不如带着这个腰牌混进紫禁城去瞧一瞧。王库儿换了一身好行头,大摇大摆进入了神武门,他朝禁军扬了扬手中的腰牌,头也不回地进入了宫内。在紫禁城溜达了一圈,竟然没有人对他起疑,他又从神武门出去,回到家中。这次宫廷一日游,可是让他大开眼界。初次入宫如此顺利,他胆子也变得越来越大,之后便频繁入宫,并跟宫内的杂役和小太监们成了好朋友。在攀谈之中,他得知宫内很多太监宫女都经常吃不饱,于是作为小贩的他开动自己的商业头脑。他让自己的媳妇蒸了一大篮馒头,自己用筐子带着馒头入宫去卖。没有想到,他的馒头极其畅销,被宫女太监们抢购一空。于是在此后的一年内,他通过卖馒头、针头线脑等杂物,竟然也赚了几百两银子。到了咸丰二年,王库儿的兄弟张贵林也得知了此事,便找到王库儿,想“合伙”,王库儿爽快答应下来,他把腰牌上的名字刮去,刻上了张贵林的名字。于是张贵林就代替王库儿入宫,继续做着贩卖杂货的生意。与此同时,王库儿跟宫中的厨子张春成混熟了,张厨子就让他帮自己做饭并住在自己那里。王库儿、张贵林兄弟二人竟然在宫内安然无恙,安心“工作”了一年。
  咸丰三年,王库儿要回腰牌,打算继续贩卖馒头,在三月二十三日这天,他被一伙不认识他的禁军拿获。一个小贩子在宫内卖了两年多馒头,竟然没有人发现,咸丰皇帝一怒之下将王库尔和张贵林处死,相关禁卫人员也受到了严厉处罚。
  再说光绪年间的这一件闯宫事件。光绪三十一年七月八日这一天,宫内的值班官员对宫内各处进行例行检查,当他们来到太和殿时,发现西间的东窗棂掉落了,立刻警觉起来,几个人侧耳一听,大殿内竟然传出声响。他们连忙通知总管内务府大臣,随后,一大队全副武装的宫廷侍卫赶到太和殿外。推开殿门后,侍卫们一拥而入,大家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一名男子正在忘情地舞蹈。
  被拿获之后的舞者,称自己名叫贾万海,今年二十九岁,乃顺天府大兴县人。侍卫们在他身上搜出了短刀、火柴、石块等“违禁物品”。审讯过程中,此人明显精神有问题。一个精神病人竟然带着利刃进入了紫禁城,还一路来到太和殿内,因为被壮丽巍峨的宫殿震撼,而高度兴奋,从而忘情舞蹈。这是事情的原委,但是禁卫“森严”的宫廷,他是如何进入的,却因为他疯疯癫癫而说不出一个所以然,于是成了未解之谜。贾万海最后被处死。
  清朝的宫廷禁卫一开始不谓不严,但是随着王朝渐渐衰落,执行层面开始出现松动,执行的人也多是敷衍了事,因此晚清以降出现了多次平民闯宫的事件就不足为奇了,当然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一个王朝的衰落之势。
  /边角料/
  清代皇宫中如何采冰与用冰
  根据清《会典》中记载,给皇宫夏天供冰的工作從前一个冬季就开始准备,每年立冬后,将清理过的护城河蓄入干净河水,待深冬结成厚冰,工部都水司的差役会选取冰面,切割成一尺五寸见方的冰块后运进宫中。
  在隆宗门外西南处,有四座南北走向的半地下建筑,就是藏冰的地窖。冰窖地下部分深约1.5米,墙厚达2米,地面铺大块条石,四壁自上而下,先砌条石,再砌条砖,采得的冰块由里向外,由下到上,一直码放到窖顶,每座冰窖竟可藏冰五千多块。
  清代还有一种“木质冰箱”,内储冰块,这种木质冰箱兼具冰柜和空调两种功用。
  广州十三行
  广州十三行是清政府指定专营对外贸易的垄断机构,又叫“洋行”或“洋货行”。由于清代严格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规定对外贸易仅限于广州一口,因此十三行业务十分发达。十三行的商人还负责与来华洋商打交道,从货物买卖到日常起居,事无巨细,都必须通过十三行。不过,所谓“十三行”其实并不是个确定的数字,商家的数目并不固定,时有增减。清咸丰六年(1856年)一场大火,把十三行付之一炬,结束了它长达一百多年垄断中国对外贸易的显赫历史。
其他文献
自从人类开始直立行走,创造文字,并拥有了思考能力以来,人们就开始寻找同类,并想办法交流。当然,交流并不总是通过语言,有时候还得通过刀剑与枪炮。  在漫长的古代社会,人们的社交,最多达到“邻国”,上演了无数政府和亲的戏码。而民间交往,当然可以抵达更远的地方。13世纪,意大利商人马可·波罗就到过中国,《马可·波罗游记》记述了他在东方最富有的国家——中国的见闻,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热烈向往,对以后新航路
期刊
英国皇家学院于1935年至1936年,在伦敦举办了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中国艺术国际展览会。有240家机构向展览出借展品,其中不仅有美国博物馆的藏品,还有中国首次允许借给外国展出的一大批“国宝”。  为运输93箱中的800多件中国宫廷珍宝,英国海军部提供了一艘名为萨福克号的军舰。此次博览会据称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中国展览,轰动一时。在取得成功的同时,也不乏批评之声。  中国艺术国际展览会举办的背景是
期刊
为庆祝美国建国100周年,费城于1876年举办了世博会。在此之前的1874年,费城世博会的各类展馆先后开始建造,直至1876年4月,大部分展馆准备就绪。开幕日那天,尽管下着雨,但仍有20万参观者出席了开幕式。出席开幕式的有:美国国会全体成员、37个参展国的官员及随行人员、巴西国王佩德罗二世,还有特别以5000美元的出场费邀请到的德国作曲家理查德·瓦格纳。  1876年5月13日,李圭带着一名华人翻
期刊
民国时期银行职员的状貌是怎样的,他们的生活水准又如何?人们一般只能从别人的回忆录里去了解,缺少直观的影像资料。幸运的是一本银行职员的私人相册可以展示那个年代的生活风貌。相册的主人公叫阎俊山,早年就职于民国上海金城银行,属于典型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他从上世纪四十年代初步入职场,为资本家效力;经历新中国的公私合营,成为新中国的一名普通员工;再到改革开放,光荣退休颐养天年。这本相册跨度五十多年,完整地
期刊
作为工业化时代最大规模的一次全球性冲突,二战实际上也就是机器的战争。坦克、飞机、大炮、机枪、炸弹……要么本身就是一具复杂的机器,要么就是由复杂机器制造而来。其中就有这样一种机器,虽然本身并无战斗的功能,却发挥了可能最为重要的战略作用,离开了它,那些专为战斗而生的机器,便会形同废铁。  它是一种轮船,名为自由轮。  狼群  自由轮的出现,与英国有极大关系。  作为一个海洋文明国家,英国在近代历史上的
期刊
钱钟书先生作于1943年的七律《题新刊聆风簃诗集》中,隐藏着一起“间谍门”事件。原诗如下:“良家十郡鬼犹雄,颈血难偿竟试锋。失足真遗千古恨,低头应愧九原逢。能高踪迹常嫌近,性毒文章不掩工。细与论诗一樽酒,荒阡何处酹无从。”钱钟书以为“失足真遗千古恨”的这个人叫黄浚(亦作黄濬),曾任民国国务院参议,1932年任南京行政院机要秘书,1937年以汉奸通敌罪伏诛。  泄露机密  黄浚生于福州一书香世家,其
期刊
在哈尔滨的中央大街上,有一座拥有百年历史的旅馆叫做马迭尔旅馆,它的建造者是一位名叫约瑟夫·卡斯普的俄国犹太人。1933年发生的哈尔滨绑架案,改变了卡斯普的命运,也成为马迭尔旅馆的一个转折点。  两大政治势力的眼中钉  军人出身的卡斯普曾参加过日俄战争,战争结束后,怀着对战争的无比厌恶之情,卡斯普没有选择回国,而是在有着“东方莫斯科”之称的哈尔滨定居了下来,靠给他人修理钟表作为营生。  由于卡斯普为
期刊
纵览晚清抵御列强入侵的战事,大多是一击即溃,甚至是未击已溃,能拿得上台面来讲的重大战例、重要战将实在没有几个。而出生草莽的“非正统将领”刘永福却是一个例外,他如同一颗闪亮的星,誓死抵抗外国侵略者,接连取得辉煌战果,照亮了晚清黑暗、屈辱的军事史,赢得了人们的由衷敬佩。  逃遁越南 站稳脚跟  刘永福,原名刘建业,1837年出生于廣东钦州(现属广西)的一个贫困农民家庭。他的父亲一度以杀猪卖肉为生,直到
期刊
去年12月1日原本是南美杯决赛首回合,但是巴西沙佩科恩斯的球员们却再也无法站上赛场。两天前,沙佩科恩斯的航班在飞往麦德林国际机场途中坠毁。这架载有72名乘客与9名机组人员的玻利维亚LAMIA航空的RJ85F飞机,最终成为了足球历史上又一个悲恸的记忆。  人们最熟悉的航空灾难已被搬上银幕,2011年,BBC将上世纪50年代曼联的慕尼黑空难拍成了《曼联重生》(United)。  这一切可以避免吗?  
期刊
璆琳、陆离、璧流离、玻璃、琉璃、料器……如此多纷繁美丽的称呼,都属于古代一种特殊的工艺:琉璃(指单色或复色,透明或半透明的古代人造珠玉,非宋以后的低温彩釉)。  它清澈透亮、五光十色的梦幻光泽,能打动古人,也能打动今人。汉代时已有不少琉璃的记载:“罽宾国……出珠玑、珊瑚、虎魄、壁琉璃”(《汉书·西域传》)、“……而璧玉、珊瑚、瑠璃咸为国之宝”(西汉·桓宽《盐铁论》),到了魏晋南北朝,琉璃屏风、琉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