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栏目编辑:卢小平
6月17日至18日,第四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在美国马里兰州举行。在全球通货膨胀不断加重的背景下,加上美国财政部长保尔森即将卸任,此次对话比过去更让人关注。
中美未来十年经济关系是本次对话的核心议题。那么,此次对话,中美双方会有多少共识呢?
双边贸易:存在就是合理
中美建交29年来,双边经贸关系迅速发展,贸易额从1979年的不足25亿美元,迅速增长到2007年的3021亿美元,增长了120多倍。2008年前五个月,中美贸易额1304.7亿美元,同比增长13.3%。其中,中国自美进口349.6亿美元,出口955.1亿美元。目前,美国是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仅次于欧盟),第二大出口市场,第六大进口来源地,第三大技术进口来源地。
实际上,美国对华出口呈现不断上升态势。过去十年中,美国对中国的出口额增长六倍,2007年中国已成为美国在北美贸易区以外的最大出口国。今年1至5月,美国对华出口额同比增速达到26.3%,而中国对美出口增速则降至9.1%。
“作为两个贸易大国,中美之间出现贸易摩擦是不可避免也是正常的,关键是应建立正常的管理摩擦机制。”美国前商务部长米基.坎特表示。
美国前首席贸易谈判代表巴尔舍夫斯基指出,美方将巨额贸易赤字等同于贸易不公平,这是不对的。摩根士丹利亚洲主席史蒂芬.罗奇指出,过去多年,美国国会提出了45项反华贸易议案。“这主要是美国经济衰退,工人面临就业压力,转而需要寻找政治代言人。”
就中国而言,总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投资环境不断改善,贸易投资环境更加自由。中国平均关税水平降到了9.8%,取消了所有的进口非关税措施。服务贸易扩大开放,在WTO分类的160多个服务贸易部门中,已经开放了100个,占62.5%,接近发达成员108个的平均水平;法律政策环境更加稳定、透明、可预见。
而且,中国商务部在中美高层对话前组团赴美大额采购,已是惯例。去年5月第二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前后,中国贸易投资合作促进团在美国24个州的25个城市开展了一系列贸促活动,共签署采购、投资合同或协议138个,总金额约326亿美元。

而在第四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举行前一天,中美两国企业界代表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和密苏里州的圣路易斯市签署了71项合同或协议,总金额约136亿美元。
此次中美双方签署的协议涉及大豆、节能机电产品、通信化工产品、飞机发动机、机械设备、通信及网络设备、半导体及电子器件等11大类产品,将从美国进口汽车约8.15万辆。
中美两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互利共赢是两国经贸合作的显著特征,加强中美经贸合作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美国商会会长多诺霍指出,这些贸易协定的签署以及贸易往来可以增加美国的就业机会,促进美国经济的增长。
汇率问题:风水轮流转
中美双边第一次战略经济对话时,中国的汇率问题是焦点中的焦点,为此美国国会甚至通过了27项法令来弥补中美之间的贸易逆差。美国一些分析家认为,低成本的人民币使得中国的出口竞争力得以增强。
此次战略对话之前,保尔森说:“尽管人民币自从2005年7月以来相对于美元升值将近20%,仍需要持续升值和更灵活的汇率”。保尔森此番话,被认为“很有技巧”,因为他并没有说人民币升得慢,只是说要继续升;此外他也没有说要加速升值,而是说“灵活性”,这表现为可以升得快一点,也可以贬得快一点,也就是双向波动会多一点。
此次中美战略对话中,前三次一直未能达成谅解的人民币兑换汇率问题,虽仍是重要议题,但重要性次于能源与环境。
原因何在?在美国次贷危机和全球油价飙升的共同作用下,中美之间的利益分歧暂时被掩盖,取而代之的则是利益一致的共同诉求。之前美国要求人民币升值的主要原因在于遏制“中国制造”的大规模进入,而次贷危机削弱了美国市场的消费能力,相对低价的中国产品反而更加符合美国利益,由此美方迫使人民币升值的动力大大淡化。
事实上,第四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与以往三次对话不同 无论所处的世界经济背景,还是讨论的核心议题,都发生了明显变化。具体变化体现在两点:一是能源价格问题替代汇率问题成为外界关注的核心;二是美元汇率升值问题替代人民币汇率升值问题。
对于中国而言,历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无论名义上的主题如何,对话的实质都与人民币升值的话题紧密联系在一起。然而,与以往大不相同的是,由于原油价格飙升导致全球通胀压力陡增,以及美国次贷危机影响的深入,人民币升值的话题在战略对话中首次悄然降温。
风水轮流转,与人民币升值话题降温相对应,美元汇率升值的话题引起了更多的关注。市场各方普遍预期美国将在9月份转而采取加息政策,美元将改变长达六年之久的贬值历史,美元逐步走强也将成为一定时期的趋势。
在美国遭遇次贷危机、美联储连续大幅降息刺激下,美元今年以来加速下跌并创出新低。美元贬值引发了不少持有大量美元储备国家的担忧,同时也推高了通胀水平。有人担心,一旦许多国家同时大量实施外汇储备多元化,可能引发美元的崩溃。白宫方面近期在美元问题上出现了态度转变。布什、保尔森和伯南克都公开表示支持美元,并声称从不排除干预汇市的可能性。
金融开放:仍是小心翼翼
在第四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召开之际,中国证监会先后批准了瑞信方正的设立和华欧国际的A股经纪业务资格。这是否意味着在本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中,中国将加大金融市场开放的步伐?
专家认为,本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前夕,中国政府采取的金融开放的步骤只是一个示好的信号,并不意味着中国将加大金融市场的开放。中国政府一向慎重对待金融安全问题,更何况近期热钱流入的规模很大。
中银国际最新发布的报告指出,目前流动性过剩的基础没有改变,国外大量资金仍源源不断地流入中国。据央行和商务部数据,2008年1至4月新增外汇储备达到2285亿美元,其中非外商直接投资占近60%。
美国政府一直希望中国高速发展的资本市场进一步向外资金融机构开放。不过,本次对话不太可能达成有效协议,考虑到本届美国政府只剩几个月的任期,一旦民主党上台,美国将面临巨大改变。其原因是,奥巴马所在的民主党与共和党有明显不同。共和党与华尔街关系紧密,出于金融界利益的要求,共和党政府对开放金融市场这一部分一直表现积极;民主党更加关注贸易领域,侧重贸易开放,可能不会对中国的金融市场开放提出太多的要求。
反过来讲,近日美国已暂缓批准中国最大两家银行在美经营执照,原因是担忧中投公司作为这两家银行最大股东的角色。
按资产排名的中国最大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为了在美国设立分行,已经游说了一年多。而中国建设银行则于今年2月份提交申请。按资产排名,该行是中国第二大银行。
英国《金融时报》消息称,美联储之所以推迟颁发执照,是因为这两家银行的最大股东由一只主权财富基金控制。
对此,中国认为美联储出于政治原因阻碍执照发放,以及将其作为美中战略经济对话谈判策略的一部分。但美国官员表示,美联储的决定是基于技术理由称作出的,与两国之间的外交谈判没有任何关系。
过去,美联储在拒绝批准中国的银行开设分行的申请时,以风险管理薄弱和洗钱忧虑为两大主要理由。
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的单一最大股东,都是国有资产控股公司——中央汇金投资公司。后来,汇金公司被置于中国的主权财富基金——中投公司控制之下。
能源合作:利益保持一致
中美此次战略对话主要聚焦五个大问题:宏观经济和金融周期管理、公共投资、能源和环境问题的共同机遇、贸易和竞争力、强化投资等议题。
在人民币汇率问题降温的同时,原油价格带来的成品油市场价格冲击,成为中美战略经济对话的共同核心话题。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油品消费国,而中国是油品消费需求增长最快的国家。在当下全球性通货膨胀的背景下,两个国家在这一问题上实现了利益的一致化。因此,彼此之间能否就此问题获得共识和突破,在一定程度上甚至关乎全球反通胀的最终效果。所以,在第四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中,对话双方利益的一致化程度大大得到提高。
然而在具体对话的策略上,最大的困难倒并不在抑制高油价的目标上,而在于美元汇率上下两难的处境中。事实上,美国放任美元贬值创造的大量流动性,是推高油价的重要原因之一,从抑制油价角度讲,美元升值几乎是必须的。但是从中国及新兴市场切实经济利益出发,美元升值的负面影响同样不可小觑。实现二者的平衡难度极大。虽然中国因为油价飙升,使得遏制物价的愿望显得难以实现。
鉴于过去十年全球能源需求不断增长,产能却仍然相对停滞,中美两国都面临着类似的挑战。保尔森认为,中美都是主要的石油进口国,在避免供应中断、提高能效、促进全球能源市场的效率与透明度、保障所有石油进口国的利益,以及扩大替代能源的供给和利用等各个领域,双方都有牢固而共同的利益。保尔森表示,作为全球两大能源进口国,中美两国应加强能源合作,希望能找到避免能源供应中断的办法。
此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两国将敲定中美能源环境十年合作计划的细节问题,以期能在近期内对石油市场的稳定有所贡献。
在去年12月于北京召开的上一次对话的有关会议上,美中两国同意在能源及环境方面展开为期10年的协作。而此次对话,或有望细化替代燃料及车辆能效等议题的框架方案。
对话焦点的转变标志着保尔森已开始为下一届美国政府的政策做铺垫。很多人担心,一旦布什政府任期结束之后,保尔森所推行的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将会终止。现在,保尔森未雨绸缪,已经在为下届政府继续推进对话做准备了。

中国副总理王岐山在英国《金融时报》近日发表的一篇文章中表示:“加强中美两国在能源环境领域里的互利合作,有助于增强中国应对能源环境问题的能力,也可为美国投资者带来巨大的商机和丰厚的回报。”“经过双方努力,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机制日趋成熟,作用越来越大。”王岐山如是说,“在中美利益汇合点不断增多的背景下,无论出现什么情况,都有必要继续用好这个平台。”
保尔森也说:“中美关系广泛复杂,对两国极为重要,中美战略经济对话促使双边关系朝正面方向发展,对双边经贸关系所取得的成果起到了不可取代的作用。”
中美两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互利共赢是两国经贸合作的显著特征,加强中美经贸合作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油品消费国,而中国是油品消费需求增长最快的国家。在当下全球性通货膨胀的背景下,两个国家在这一问题上实现了利益的一致化。
6月17日至18日,第四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在美国马里兰州举行。在全球通货膨胀不断加重的背景下,加上美国财政部长保尔森即将卸任,此次对话比过去更让人关注。
中美未来十年经济关系是本次对话的核心议题。那么,此次对话,中美双方会有多少共识呢?
双边贸易:存在就是合理
中美建交29年来,双边经贸关系迅速发展,贸易额从1979年的不足25亿美元,迅速增长到2007年的3021亿美元,增长了120多倍。2008年前五个月,中美贸易额1304.7亿美元,同比增长13.3%。其中,中国自美进口349.6亿美元,出口955.1亿美元。目前,美国是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仅次于欧盟),第二大出口市场,第六大进口来源地,第三大技术进口来源地。
实际上,美国对华出口呈现不断上升态势。过去十年中,美国对中国的出口额增长六倍,2007年中国已成为美国在北美贸易区以外的最大出口国。今年1至5月,美国对华出口额同比增速达到26.3%,而中国对美出口增速则降至9.1%。
“作为两个贸易大国,中美之间出现贸易摩擦是不可避免也是正常的,关键是应建立正常的管理摩擦机制。”美国前商务部长米基.坎特表示。
美国前首席贸易谈判代表巴尔舍夫斯基指出,美方将巨额贸易赤字等同于贸易不公平,这是不对的。摩根士丹利亚洲主席史蒂芬.罗奇指出,过去多年,美国国会提出了45项反华贸易议案。“这主要是美国经济衰退,工人面临就业压力,转而需要寻找政治代言人。”
就中国而言,总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投资环境不断改善,贸易投资环境更加自由。中国平均关税水平降到了9.8%,取消了所有的进口非关税措施。服务贸易扩大开放,在WTO分类的160多个服务贸易部门中,已经开放了100个,占62.5%,接近发达成员108个的平均水平;法律政策环境更加稳定、透明、可预见。
而且,中国商务部在中美高层对话前组团赴美大额采购,已是惯例。去年5月第二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前后,中国贸易投资合作促进团在美国24个州的25个城市开展了一系列贸促活动,共签署采购、投资合同或协议138个,总金额约326亿美元。

而在第四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举行前一天,中美两国企业界代表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和密苏里州的圣路易斯市签署了71项合同或协议,总金额约136亿美元。
此次中美双方签署的协议涉及大豆、节能机电产品、通信化工产品、飞机发动机、机械设备、通信及网络设备、半导体及电子器件等11大类产品,将从美国进口汽车约8.15万辆。
中美两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互利共赢是两国经贸合作的显著特征,加强中美经贸合作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美国商会会长多诺霍指出,这些贸易协定的签署以及贸易往来可以增加美国的就业机会,促进美国经济的增长。
汇率问题:风水轮流转
中美双边第一次战略经济对话时,中国的汇率问题是焦点中的焦点,为此美国国会甚至通过了27项法令来弥补中美之间的贸易逆差。美国一些分析家认为,低成本的人民币使得中国的出口竞争力得以增强。
此次战略对话之前,保尔森说:“尽管人民币自从2005年7月以来相对于美元升值将近20%,仍需要持续升值和更灵活的汇率”。保尔森此番话,被认为“很有技巧”,因为他并没有说人民币升得慢,只是说要继续升;此外他也没有说要加速升值,而是说“灵活性”,这表现为可以升得快一点,也可以贬得快一点,也就是双向波动会多一点。
此次中美战略对话中,前三次一直未能达成谅解的人民币兑换汇率问题,虽仍是重要议题,但重要性次于能源与环境。
原因何在?在美国次贷危机和全球油价飙升的共同作用下,中美之间的利益分歧暂时被掩盖,取而代之的则是利益一致的共同诉求。之前美国要求人民币升值的主要原因在于遏制“中国制造”的大规模进入,而次贷危机削弱了美国市场的消费能力,相对低价的中国产品反而更加符合美国利益,由此美方迫使人民币升值的动力大大淡化。
事实上,第四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与以往三次对话不同 无论所处的世界经济背景,还是讨论的核心议题,都发生了明显变化。具体变化体现在两点:一是能源价格问题替代汇率问题成为外界关注的核心;二是美元汇率升值问题替代人民币汇率升值问题。
对于中国而言,历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无论名义上的主题如何,对话的实质都与人民币升值的话题紧密联系在一起。然而,与以往大不相同的是,由于原油价格飙升导致全球通胀压力陡增,以及美国次贷危机影响的深入,人民币升值的话题在战略对话中首次悄然降温。
风水轮流转,与人民币升值话题降温相对应,美元汇率升值的话题引起了更多的关注。市场各方普遍预期美国将在9月份转而采取加息政策,美元将改变长达六年之久的贬值历史,美元逐步走强也将成为一定时期的趋势。
在美国遭遇次贷危机、美联储连续大幅降息刺激下,美元今年以来加速下跌并创出新低。美元贬值引发了不少持有大量美元储备国家的担忧,同时也推高了通胀水平。有人担心,一旦许多国家同时大量实施外汇储备多元化,可能引发美元的崩溃。白宫方面近期在美元问题上出现了态度转变。布什、保尔森和伯南克都公开表示支持美元,并声称从不排除干预汇市的可能性。
金融开放:仍是小心翼翼
在第四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召开之际,中国证监会先后批准了瑞信方正的设立和华欧国际的A股经纪业务资格。这是否意味着在本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中,中国将加大金融市场开放的步伐?
专家认为,本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前夕,中国政府采取的金融开放的步骤只是一个示好的信号,并不意味着中国将加大金融市场的开放。中国政府一向慎重对待金融安全问题,更何况近期热钱流入的规模很大。
中银国际最新发布的报告指出,目前流动性过剩的基础没有改变,国外大量资金仍源源不断地流入中国。据央行和商务部数据,2008年1至4月新增外汇储备达到2285亿美元,其中非外商直接投资占近60%。
美国政府一直希望中国高速发展的资本市场进一步向外资金融机构开放。不过,本次对话不太可能达成有效协议,考虑到本届美国政府只剩几个月的任期,一旦民主党上台,美国将面临巨大改变。其原因是,奥巴马所在的民主党与共和党有明显不同。共和党与华尔街关系紧密,出于金融界利益的要求,共和党政府对开放金融市场这一部分一直表现积极;民主党更加关注贸易领域,侧重贸易开放,可能不会对中国的金融市场开放提出太多的要求。
反过来讲,近日美国已暂缓批准中国最大两家银行在美经营执照,原因是担忧中投公司作为这两家银行最大股东的角色。
按资产排名的中国最大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为了在美国设立分行,已经游说了一年多。而中国建设银行则于今年2月份提交申请。按资产排名,该行是中国第二大银行。
英国《金融时报》消息称,美联储之所以推迟颁发执照,是因为这两家银行的最大股东由一只主权财富基金控制。
对此,中国认为美联储出于政治原因阻碍执照发放,以及将其作为美中战略经济对话谈判策略的一部分。但美国官员表示,美联储的决定是基于技术理由称作出的,与两国之间的外交谈判没有任何关系。
过去,美联储在拒绝批准中国的银行开设分行的申请时,以风险管理薄弱和洗钱忧虑为两大主要理由。
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的单一最大股东,都是国有资产控股公司——中央汇金投资公司。后来,汇金公司被置于中国的主权财富基金——中投公司控制之下。
能源合作:利益保持一致
中美此次战略对话主要聚焦五个大问题:宏观经济和金融周期管理、公共投资、能源和环境问题的共同机遇、贸易和竞争力、强化投资等议题。
在人民币汇率问题降温的同时,原油价格带来的成品油市场价格冲击,成为中美战略经济对话的共同核心话题。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油品消费国,而中国是油品消费需求增长最快的国家。在当下全球性通货膨胀的背景下,两个国家在这一问题上实现了利益的一致化。因此,彼此之间能否就此问题获得共识和突破,在一定程度上甚至关乎全球反通胀的最终效果。所以,在第四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中,对话双方利益的一致化程度大大得到提高。
然而在具体对话的策略上,最大的困难倒并不在抑制高油价的目标上,而在于美元汇率上下两难的处境中。事实上,美国放任美元贬值创造的大量流动性,是推高油价的重要原因之一,从抑制油价角度讲,美元升值几乎是必须的。但是从中国及新兴市场切实经济利益出发,美元升值的负面影响同样不可小觑。实现二者的平衡难度极大。虽然中国因为油价飙升,使得遏制物价的愿望显得难以实现。
鉴于过去十年全球能源需求不断增长,产能却仍然相对停滞,中美两国都面临着类似的挑战。保尔森认为,中美都是主要的石油进口国,在避免供应中断、提高能效、促进全球能源市场的效率与透明度、保障所有石油进口国的利益,以及扩大替代能源的供给和利用等各个领域,双方都有牢固而共同的利益。保尔森表示,作为全球两大能源进口国,中美两国应加强能源合作,希望能找到避免能源供应中断的办法。
此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两国将敲定中美能源环境十年合作计划的细节问题,以期能在近期内对石油市场的稳定有所贡献。
在去年12月于北京召开的上一次对话的有关会议上,美中两国同意在能源及环境方面展开为期10年的协作。而此次对话,或有望细化替代燃料及车辆能效等议题的框架方案。
对话焦点的转变标志着保尔森已开始为下一届美国政府的政策做铺垫。很多人担心,一旦布什政府任期结束之后,保尔森所推行的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将会终止。现在,保尔森未雨绸缪,已经在为下届政府继续推进对话做准备了。

中国副总理王岐山在英国《金融时报》近日发表的一篇文章中表示:“加强中美两国在能源环境领域里的互利合作,有助于增强中国应对能源环境问题的能力,也可为美国投资者带来巨大的商机和丰厚的回报。”“经过双方努力,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机制日趋成熟,作用越来越大。”王岐山如是说,“在中美利益汇合点不断增多的背景下,无论出现什么情况,都有必要继续用好这个平台。”
保尔森也说:“中美关系广泛复杂,对两国极为重要,中美战略经济对话促使双边关系朝正面方向发展,对双边经贸关系所取得的成果起到了不可取代的作用。”
中美两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互利共赢是两国经贸合作的显著特征,加强中美经贸合作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油品消费国,而中国是油品消费需求增长最快的国家。在当下全球性通货膨胀的背景下,两个国家在这一问题上实现了利益的一致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