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芎新品种“蜀芎1号”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

来源 :北方园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SHENGWU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蜀芎1号”是从四川省都江堰的川芎栽培种中,通过系统选育而成的川芎新品种,于2020年4月通过四川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认定委员会认定.“蜀芎1号”在2016-2017年和2017-2018年2个生长周期多点试验中,667 m2平均产量278.95 kg,比对照(“绿芎1号”)增产11.7%,主要有效成分阿魏酸含量为0.28%,较对照高出30.23%.适宜平坝和浅丘区域种植.
其他文献
以“巨丰1号”辣椒为试材,选取连作1、3、5、7年以及相邻玉米田的土壤为试验土壤,采用盆栽试验的方法,研究了不同连作年限对辣椒叶绿素含量、光合特性、果实品质以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以期为研究辣椒连作障碍的发生原因及对策提供参考依据.结果 表明:第5年的辣椒叶绿素含量、荧光参数Fo、Fm、Fv和Fo/Fm最高,分别为65.17、693.9、2813、2118.9和0.249,第7年的Fv/Fm和CK的Fv/Fo最大,分别为0.760和3.214;CK的辣椒叶片净光合速率最高为21.23 μmol·m-2·s
辉县中药材产业属于该地区老牌第一产业,有着丰富的中药材资源,目前市场上常见的中草药,90%以上均可在这里找到.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在阐述辉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采用SWOT分析方法,对辉县发展中药材产业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进行综合分析,并提出了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战略建议.
基于社会认知理论与农户行为理论构建分析框架,结合河南省滑县农户的调研数据,运用Logistic模型对农户化肥减量替代采纳意愿和行为差异性及其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表明:1)农户禀赋、农户认知和外部环境对农户化肥减量替代采纳意愿与行为的影响效应呈现出“总体一致,局部差异”特征.2)肥料质量无保证、产量无保障等风险预测特征严重阻碍农户化肥减量替代采纳意愿向行为转化,是导致其采纳意愿与行为相悖离的关键因素.基于此,加强农技部门的宣传与培训,引导农户深刻认知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协同发展的重要性,正确认识化肥
以\'紫燕翻飞\'和\'青川永翠\'2个菊花品种为试材,采用不同浓度的植物生长延缓剂多效唑溶液进行根部浇灌处理,分析灌根处理后菊花的生长发育状况,研究了多效唑在菊花矮化栽培中的适宜浓度,以期为多效唑在菊花株形和开花调控中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依据.结果 表明:1)600 mg·L-1多效唑溶液对2个菊花品种的生长抑制最强,植株矮化效果最好,但茎秆较细,叶片数较少,而1000 mg·L-1多效唑溶液处理的矮化效果仅次于600 mg·L-1处理,但茎粗相对于600 mg·L-1处理较粗,叶片数更多
以3种不同浓度的除虫脲为试材,采用菌丝生长抑制率法、菌丝干质量法,研究白背毛木耳菌丝对除虫脲的敏感性,同时以拌料方式施药于白背毛木耳栽培料,研究除虫脲防治白背毛木耳真菌瘿蚊的效果,并检测试验处理的农残情况,以期为除虫脲防治毛木耳真菌瘿蚊技术提供参考依据.结果 表明:供试的除虫脲浓度对白背毛木耳菌丝生长速度抑制作用小,均低于10%.而2500倍除虫脲T1处理对白背毛木耳菌丝体生长量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供试的除虫脲浓度对产量无明显不利影响,由于污染菌包数量减少,单包平均产量均提高.2500倍除虫脲T1处理,菌株
羊肚菌人工种植近年来才在华北地区取得成功,并有少量规模化种植.华北地区地处暖温带,四季分明,降水偏少,春秋季短促,年平均气温5~20℃.羊肚菌菌丝生长最佳温度20~24℃,在华北地区适宜暖冬、暖春种植,暖冬、暖眷气温相对较高,温差较大,能有效刺激菌丝体形成.偶遇适宜年份产量好,效益高;冬、春季节寒冷的年份,则产量明显减少,甚至绝收.因此,受天气影响较大,产量极不稳定,该地区目前并不适宜大规模化种植和跟风种植.林地小拱棚栽培羊肚菌模式,充分降低了种植成本和种植风险,遇见暖温天气的年份667m2投入约2500
为提高北京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推进农业信息现代化工作,设计基于微信小程序的北京市绿色优质农产品智慧监管系统.该系统分为中心平台、监管平台、企业平台3个平台,主要应用于对北京市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主体的监管,具有生产主体信息采集、农产品检测数据查询、无纸化移动监管、生产主体动态分级、监管人员绩效考核功能,通过数据互联互通、农业监管标准化操作流程(SOP)和动态分级模型,最终实现农业智慧监管.系统试运行后,应用效果显著,有效提升了北京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以川芎苓种为试材,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并开展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黄腐酸叶面喷施对川芎农艺性状、产量、质量及重金属含量的影响,以期为黄腐酸在川芎上的合理施用提供参考依据.结果 表明:叶面喷施黄腐酸能够显著提升川芎分蘖数和冠幅;川芎在H2(1.0 kg·hm-2)和H3(1.5kg·hm-2)处理后产量较CK提升23.47%以上;H3处理(1.5 kg·hm-2)能增加川芎挥发油和浸出物含量,H1处理(0.5 kg·hm-2)、H2处理(1.0 kg·hm-2)对川芎水溶性浸出物、醇溶性浸出物、挥发油、有效成
2013年引种东北北五味子品种“红珍珠”到陕西省柞水县,经过4年的观察试验,“红珍珠”品种能够适应柞水县气候,生长良好,抗病性强,并且作为药材指标性成分五味子醇甲含量高于药典标准,经济效益较高,可在当地推广发展.
以我国特有濒危药用植物八角莲(Dysosma versipellis (Hance) M.Cheng)为试材,采用DPS软件正交设计法和SPSS的Duncan\'s multiple range test,研究了不同植物激素对其愈伤组织形成、胚状体诱导及植株再生的影响,以期为离体培养条件下快速诱导八角莲愈伤组织、胚状体及其植株的再生,以及将来深入研究真菌诱导子诱导八角莲活性成分鬼臼毒素累积的作用机理、信号调控机制和人工种子制作等提供参考依据.结果 表明:八角莲叶和叶柄最适合作为诱导愈伤组织的材料;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