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感来自于语言实践,又指导语言实践,正如球类运动员要打好球必须有球性,游泳运动员要有良好的水性,搞音乐的人要有良好的乐感一样,要学好用好英语,就应该具备良好的语感。人们在语言运用中有时感到某些句子看起来顺眼,听起来顺耳,说起来顺口,但又说不清其原因,这实际上就是语感在起作用。比如,英语国家的人不说:“The taste of this food is good﹒”而是说:“This food tastes good﹒”不说“The old good days”,而是说“The good old days”。不说:“I shall be thinking of you when you are gone﹒”而是说:“I shall miss you when you are gone﹒”这些都是习惯表达法,死背浯法或用词典是学不会的。
不同个体由于语言感觉能力和语言实践量的不同而存在着差异,有些人能从别人的语言、语调、说话时的表情和动作等准确把握别人要表达的超出文字本身的含义。虽然语感随着语言实践的积累必然会产生,但教师如果能认识到语感的存在和它的积极作用,并采取有效措施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语感,会加速学生语感的早日形成和优化。
一、音形结合,适时音标教学
有些学生用汉语或汉语拼音给英语单词注音,这不利于学生准确地听说英语,不利于学生掌握单词的音与形的联系,不利于创造英语语境。学生说出来的英语,汉语味很重,听起来别扭生硬,会严重影响学生学好英语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学生开始学单词时,教师就可以结合音标进行教学了。可经常用同一种颜色的粉笔分别写出单词中的某一字母或字母组合以及与此相对应的音标。这样可以形象地帮助学生把字母与读音联系起来,以加强音形联系。教师应要求学生在需要注意时必须用音标,而不能用汉语。音形结合,不仅能使学生顺利准确地给单词标注音标或根据音标读准单词,而且还有助于学生在听到读音或能说出、想起读音的情况下,准确写出该词的拼写形式。
二、必须注重朗读背诵
众所周知,中国的旧式私塾是书声琅琅的。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些都是学习汉语的方法。对于学习外语,道理也是一样的。朗读背诵是培养学生语感的最基本的方法,也是提高听说能力的前提。只有多读、多背诵,才能更好地理解句子或文章的意思。记得我上初一开始学英语时,觉得非常有趣,每天都读书、背书,觉得是一种享受。当时根本不能从时态、语法方面来理解那些句型,但是可以通过朗读、背诵看出作者是怎样把内容说清楚的,如果自己有同样的或类似的内容要说,就可以模仿,就可以尝试。
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精选材料,让学生读出英语的韵味和美感来,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文,还经常插入一些英文小诗、谚语、绕口令等让学生朗读。学生最爱读且对训练读音很有提高的一段是:Peter Piper picked a pack of picked peppers﹒If Peter Piper picked a pack of picked peppers,where's the pack of picked peppers Peter Piper picked﹒為了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扩大知识面,我还精选了一些与课文有关的名篇佳作来训练。上课时尽量让学生多读多背,把每个音节读出来,不能含糊其辞,把握单词重音、句子语调、意群停顿。为了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可以在班举行朗读比赛,让学生上台朗读。
三、培养学生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
在教学中教师要坚持“尽量使用英语,适当利用母语”的教学原则,以减少学生对母语的依赖性和母语对英语教学的负迁移。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尽量不用母语为中介的翻译法,即使使用也应该加强分析对比。要求学生使用英汉双解词典并逐步过渡到使用英英词典,这有利于学生准确掌握词汇的内涵和外延,因为用一种语言解释另一种语言不一定都能做到一一对应完全准确。教师都有这样的经历,有些英语词、句用汉语很难解释,甚至会出现越解释越难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我经常给出一些包含该词、句的句子,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去猜测、理解。所给出的语境应尽量和该词、句所处的语境相似,而且是学生熟悉或容易接受的,这样既可以给学生的理解以铺垫,达到帮助学生理解掌握词、句的目的,又能增强语言实践的量,也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理解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
四、利用多媒体优化课堂教学,创设听说环境
1﹒复习(Revision):吸引注意,温故知新
上课伊始,如何将学生的注意力从丰富的课间十分钟迅速转移到课堂中来,这是教师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教师可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利用多媒体这一有效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心理学研究表明,凡是有鲜艳的情绪色彩的对象都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若学习材料生动、形象、富有趣味性,就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引人入胜。如字母教学时,学习新的字母之前,先播放一段英语字母歌的动画,有趣的画面,轻快的音乐,吸引学生在无意识中进入了英语课堂,还复习了已学内容。
2﹒导入(Presentation):以景激趣,顺水推舟
中学生这个年龄的特点是爱说爱动,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忽视这些特点,单纯沿用传统教育模式,使用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机械的讲解,把他们纯粹当成知识的容纳器,填鸭式地向他们灌输枯燥无味、冷冰冰的语法、词汇,他们便不感兴趣,也谈不上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目前,中学英语教学质量不佳,恐怕这是一个主要原因。学习需要兴趣,就某种意义上讲,学英语就更需要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且兴趣是个体行为积极性的源泉,学生只有对所学内容具有浓厚的兴趣,才会愉快的接受它,学习它,即使遇到困难也会努力去克服它。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善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创造条件满足他们的兴趣。
五、创造有利于学生学习英语的环境和氛围
幼儿都能逐渐学会母语,能分辨词的轻重、语调的高低,这有力地说明了语境对语感培养的重要作用。教师应在课内外多给学生创造情景和气氛。语感的培养离不开大量的语言材料和语言环境,中国学生缺少自然的英语环境。因此,要增强语感,必须多创设英语环境,尤其是英语听说环境,使学生时时沉浸在英语的海洋中。
首先,教师上课必须尽量用英语授课。从第一课开始,走进教室尽量少讲母语,兼用手势、眼神、音调、动作等作为辅助手段,让学生专心听,然后学着说。长期坚持下去,定会有收获。这种方法对创设英语氛围、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大有益处。当然作为英语教师,自己的英语口语必须尽量纯正地道,抑扬顿挫,使学生更好地领会享受。
其次,课堂上开展各种听说活动。尽量创造条件让学生在英语的海洋里游泳,充分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开展师生双边活动,运用录音机、投影仪、语音室、多媒体等创设英语听说情景。幽默地道的原声录音带,生动有趣的画面,特别是多媒体教室的动态,调动了学生的感官,激发了他们的听说欲望。上课时还可通过英语值日生汇报、看图说话、复述课文、讨论问题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大胆开口的习惯,提高口语能力。
再次,积极开展课外活动。多给学生说英语用英语的机会。多给学生创造一些无意识记忆和学习的环境,如学校或教室的标语可用英汉两种语言书写,学校可办英语墙报、英语广播、英语角和双语课堂教学等。唱歌学英语,是一种欢乐的英语学习方式。中学生具有活泼好动、交际广泛、好学好动的特点,更适合通过英文歌曲的模范、演唱,提高自己的发音、语感等水平。尤其是随着学校英语教学改革的深入,可以开展英语晚会、英语即兴表演、各种模仿秀等英语课外活动。还可采取学科之间互相渗透的办法,如许多理科中公式的字母代号,是相关英语单词的首位字母,联系此来教单词。这样学生学习其他课程,也是进一步理解和深化英语知识的过程,其他学
科的某些知识点就成了诱发学生复习英语的因素。
六、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增强英语语感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不了解交际对象的文化背景,势必产生歧异,也就不可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感。人们常说的汉语式的英语是指仿照汉语的表达习惯和方法产生的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的句式或表达法,其中就包括由于没有考虑到中西文化的差异而出现的貌似正确实则错误的表达。不了解中西文化差异,我们就不能做到确切理解和正确表达思想。
总之,语感是一种难以明状,但又实实在在存在着的非常有用的对语言的感觉,教师不能忽视学生英语语感的培养。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至于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语感之所以“最要紧”,是因为有了较强的语感,也就有了较强的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有了这个基本功,也就有了日常交际的能力了,学习英语也不例外。搞好英语课的教学是培养学生良好英语语感的必要前提,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在符合教学大纲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采取有效措施,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语感。
责任编辑 魏文琦
不同个体由于语言感觉能力和语言实践量的不同而存在着差异,有些人能从别人的语言、语调、说话时的表情和动作等准确把握别人要表达的超出文字本身的含义。虽然语感随着语言实践的积累必然会产生,但教师如果能认识到语感的存在和它的积极作用,并采取有效措施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语感,会加速学生语感的早日形成和优化。
一、音形结合,适时音标教学
有些学生用汉语或汉语拼音给英语单词注音,这不利于学生准确地听说英语,不利于学生掌握单词的音与形的联系,不利于创造英语语境。学生说出来的英语,汉语味很重,听起来别扭生硬,会严重影响学生学好英语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学生开始学单词时,教师就可以结合音标进行教学了。可经常用同一种颜色的粉笔分别写出单词中的某一字母或字母组合以及与此相对应的音标。这样可以形象地帮助学生把字母与读音联系起来,以加强音形联系。教师应要求学生在需要注意时必须用音标,而不能用汉语。音形结合,不仅能使学生顺利准确地给单词标注音标或根据音标读准单词,而且还有助于学生在听到读音或能说出、想起读音的情况下,准确写出该词的拼写形式。
二、必须注重朗读背诵
众所周知,中国的旧式私塾是书声琅琅的。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些都是学习汉语的方法。对于学习外语,道理也是一样的。朗读背诵是培养学生语感的最基本的方法,也是提高听说能力的前提。只有多读、多背诵,才能更好地理解句子或文章的意思。记得我上初一开始学英语时,觉得非常有趣,每天都读书、背书,觉得是一种享受。当时根本不能从时态、语法方面来理解那些句型,但是可以通过朗读、背诵看出作者是怎样把内容说清楚的,如果自己有同样的或类似的内容要说,就可以模仿,就可以尝试。
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精选材料,让学生读出英语的韵味和美感来,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文,还经常插入一些英文小诗、谚语、绕口令等让学生朗读。学生最爱读且对训练读音很有提高的一段是:Peter Piper picked a pack of picked peppers﹒If Peter Piper picked a pack of picked peppers,where's the pack of picked peppers Peter Piper picked﹒為了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扩大知识面,我还精选了一些与课文有关的名篇佳作来训练。上课时尽量让学生多读多背,把每个音节读出来,不能含糊其辞,把握单词重音、句子语调、意群停顿。为了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可以在班举行朗读比赛,让学生上台朗读。
三、培养学生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
在教学中教师要坚持“尽量使用英语,适当利用母语”的教学原则,以减少学生对母语的依赖性和母语对英语教学的负迁移。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尽量不用母语为中介的翻译法,即使使用也应该加强分析对比。要求学生使用英汉双解词典并逐步过渡到使用英英词典,这有利于学生准确掌握词汇的内涵和外延,因为用一种语言解释另一种语言不一定都能做到一一对应完全准确。教师都有这样的经历,有些英语词、句用汉语很难解释,甚至会出现越解释越难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我经常给出一些包含该词、句的句子,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去猜测、理解。所给出的语境应尽量和该词、句所处的语境相似,而且是学生熟悉或容易接受的,这样既可以给学生的理解以铺垫,达到帮助学生理解掌握词、句的目的,又能增强语言实践的量,也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理解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
四、利用多媒体优化课堂教学,创设听说环境
1﹒复习(Revision):吸引注意,温故知新
上课伊始,如何将学生的注意力从丰富的课间十分钟迅速转移到课堂中来,这是教师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教师可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利用多媒体这一有效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心理学研究表明,凡是有鲜艳的情绪色彩的对象都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若学习材料生动、形象、富有趣味性,就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引人入胜。如字母教学时,学习新的字母之前,先播放一段英语字母歌的动画,有趣的画面,轻快的音乐,吸引学生在无意识中进入了英语课堂,还复习了已学内容。
2﹒导入(Presentation):以景激趣,顺水推舟
中学生这个年龄的特点是爱说爱动,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忽视这些特点,单纯沿用传统教育模式,使用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机械的讲解,把他们纯粹当成知识的容纳器,填鸭式地向他们灌输枯燥无味、冷冰冰的语法、词汇,他们便不感兴趣,也谈不上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目前,中学英语教学质量不佳,恐怕这是一个主要原因。学习需要兴趣,就某种意义上讲,学英语就更需要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且兴趣是个体行为积极性的源泉,学生只有对所学内容具有浓厚的兴趣,才会愉快的接受它,学习它,即使遇到困难也会努力去克服它。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善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创造条件满足他们的兴趣。
五、创造有利于学生学习英语的环境和氛围
幼儿都能逐渐学会母语,能分辨词的轻重、语调的高低,这有力地说明了语境对语感培养的重要作用。教师应在课内外多给学生创造情景和气氛。语感的培养离不开大量的语言材料和语言环境,中国学生缺少自然的英语环境。因此,要增强语感,必须多创设英语环境,尤其是英语听说环境,使学生时时沉浸在英语的海洋中。
首先,教师上课必须尽量用英语授课。从第一课开始,走进教室尽量少讲母语,兼用手势、眼神、音调、动作等作为辅助手段,让学生专心听,然后学着说。长期坚持下去,定会有收获。这种方法对创设英语氛围、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大有益处。当然作为英语教师,自己的英语口语必须尽量纯正地道,抑扬顿挫,使学生更好地领会享受。
其次,课堂上开展各种听说活动。尽量创造条件让学生在英语的海洋里游泳,充分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开展师生双边活动,运用录音机、投影仪、语音室、多媒体等创设英语听说情景。幽默地道的原声录音带,生动有趣的画面,特别是多媒体教室的动态,调动了学生的感官,激发了他们的听说欲望。上课时还可通过英语值日生汇报、看图说话、复述课文、讨论问题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大胆开口的习惯,提高口语能力。
再次,积极开展课外活动。多给学生说英语用英语的机会。多给学生创造一些无意识记忆和学习的环境,如学校或教室的标语可用英汉两种语言书写,学校可办英语墙报、英语广播、英语角和双语课堂教学等。唱歌学英语,是一种欢乐的英语学习方式。中学生具有活泼好动、交际广泛、好学好动的特点,更适合通过英文歌曲的模范、演唱,提高自己的发音、语感等水平。尤其是随着学校英语教学改革的深入,可以开展英语晚会、英语即兴表演、各种模仿秀等英语课外活动。还可采取学科之间互相渗透的办法,如许多理科中公式的字母代号,是相关英语单词的首位字母,联系此来教单词。这样学生学习其他课程,也是进一步理解和深化英语知识的过程,其他学
科的某些知识点就成了诱发学生复习英语的因素。
六、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增强英语语感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不了解交际对象的文化背景,势必产生歧异,也就不可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感。人们常说的汉语式的英语是指仿照汉语的表达习惯和方法产生的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的句式或表达法,其中就包括由于没有考虑到中西文化的差异而出现的貌似正确实则错误的表达。不了解中西文化差异,我们就不能做到确切理解和正确表达思想。
总之,语感是一种难以明状,但又实实在在存在着的非常有用的对语言的感觉,教师不能忽视学生英语语感的培养。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至于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语感之所以“最要紧”,是因为有了较强的语感,也就有了较强的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有了这个基本功,也就有了日常交际的能力了,学习英语也不例外。搞好英语课的教学是培养学生良好英语语感的必要前提,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在符合教学大纲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采取有效措施,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语感。
责任编辑 魏文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