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政治经济学50年:现实变革、议题设定与理论创新

来源 :国际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len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际政治经济学(IPE)的兴起和发展,既与国际关系的现实变革相关联,也与国际关系理论论争相联系,同时更与IPE三代学者的理论创新密不可分.20世纪70、80年代,围绕美国霸权衰退和世界政治经济变革,国际关系学界出现了三次大的理论论战.“第一代”IPE学者或关注在国际经济中国家之间的合作(相互依赖论),或关注开放的国际经济体系的稳定以及权力分配(霸权稳定论),或关注国际体系中的不平等(依附论和世界体系论),或关注国际组织的作用(国际机制论).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冷战结束和苏联的解体,尽管出现了理性主义和建构主义的论战,但经济全球化以及世界经济的稳定还是促使“第二代”IPE学者们将研究的重点转向了国内政治,他们试图借用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并通过统计学的方法,将比较政治经济和国际政治经济纳入到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之中,借此构建“开放经济政治学”(OEP),从而使国际政治经济学更加“科学化”.然而,2008年发生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不仅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不断拓展和深化的全球化产生了重大冲击,而且还对主导国际政治经济学的“开放经济政治学”提出了理论挑战.正是在对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和世界政治经济变革的反思中,新一代IPE学者出现了分化趋势,这一趋势既涉及理论范式和研究方法的选择,也关乎研究议题的设定,同时还触及到了学术共同体的建设.
其他文献
在脱贫攻坚战全面打赢之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文章分析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联系和区别以及广西做好二者有效衔接工作面临的
对外开放本身包含着国际大循环与国内大循环。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双循环经历了实施出口导向战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贯彻科学发展观、实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开展创新推动等阶段的不断调整。近两年国际局势的大变局,给国际大循环带来种种障碍。我们必须努力落实中央的指示,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国内大循环要从保障民生、扶贫工作、保护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来扩大内需,从产业结构升级、关键技术国产化、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三方面来提升供给能力。三次产业都在科技进步推动下发生有利于
湘江战役在中国革命发展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根据以往研究状况和当前发展态势,要深化研究工作,必须更新观念,以重新评价湘江战役在中国革命进程中的地位与作用为总目标,重点解决如何正确认识湘江战役的历史价值、如何系统挖掘湘江战役的史料价值和如何全面开发湘江战役的当代价值等问题。为传承红色文化基因,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打造桂北红色文化区,促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奠定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重要论述,是将马克思主义政党治理理论与当代中国共产党政党治理实践相结合而生成的理论产物,是科学化、系统化的理论形态,是新时代把党建设好、管理好,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思想指引和根本遵循。学界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重要论述的基本问题,包括时代背景、生成基础、科学内涵、辩证统一、基本特征、价值意蕴、创新突破、实践进路等方面。深入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重要论述,对科学把握中国共产党管党治党基本规律,推动党的建设科学化和质量提升,永葆党的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