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的地下水利工程

来源 :七彩语文·国际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q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坎儿井”是维吾尔语“karez”的音译,就是“井穴”的意思。坎儿井的历史悠久,汉代时,在今天的陕西关中地区,就有了挖掘地下窖井的技术,称为“井渠法”。张骞通西域后,“井渠法”传到了新疆,后经各族人民的改造完善,逐渐发展成适合新疆地理条件的坎儿井。
  清代是修建坎儿井最多的时期,有关坎儿井的文献记载比比皆是,其中还提到了大名鼎鼎的林则徐。林则徐曾在新疆的伊拉里克任地方官,带领百姓垦地开荒,新建坎儿井60余条,因此当地百姓也将坎儿井称为“林公井”。
  直到今天,坎儿井依然对新疆吐鲁番和哈密地区的农业生产、人民生活和生态环境发挥着重要作用。
  古老的坎儿井
  地下万里长城
  新疆的坎儿井总数约1600多条,全长约5000千米,被誉为“地下万里长城”。坎儿井主要分布在新疆东部的吐鲁番盆地和哈密盆地。盆地虽然酷热少雨,但邻近雪山,每到春夏时节,大量雪融水便会潜入戈壁滩下,形成地下积水。当地人民利用盆地四周高中间低,含水沙石层坡度大的特点,因地制宜地创建了坎儿井,把雪山融水从地下引入村庄和农田。坎儿井的主要渠道都修建在地下,水分不会因为炎热、狂风而大量蒸发,所以坎儿井能一直保持流量稳定。
  每一条坎儿井都由竖井、暗渠、明渠、“涝坝”(积水潭)四部分组成。暗渠是最重要,也是最难修建的部分。
  深度体验坎儿井
  了解了坎儿井的历史和原理,你是不是对坎儿井很向往呢?现在吐鲁番已经建成了坎儿井乐园,里面有一座坎儿井博物馆,在那里,你可以全方位地深度体验坎儿井。
  进入园区,你首先要经过一条葡萄长廊,头顶上悬着一串串甜美诱人的葡萄,让人忍不住想伸手去摘,种植这些葡萄所需的水都是来自坎儿井哟。走过葡萄长廊,就来到了一处遍地石块的地方,这里有很多塑像,再现了开挖坎儿井的场景。打铁的风炉和铁砧,用来把井里挖出的泥土运上地面的辘轳井,还有用来把地下打井工人吊装出井的木质转盘。你还可以看到竖井、井架以及打井工人、拉绳的牛的塑像。一个场景就是一个打井的步骤,再现了打井的艰苦过程。
  坎儿井博物馆是一座很漂亮的白色建筑,进入博物馆,穿过极具维吾尔族建筑风格的大厅,再走下一个螺旋式楼梯,你就进入了坎儿井的地下部分。在黑暗的甬道里穿行,脚边就是暗渠,清凉的雪水正无声地流过。暗渠中有的地方装了彩灯,红蓝色的光交替闪烁,渠里的水在彩灯迷离光线的照射下,给人一种神秘莫测的感觉。
  沿着甬道一直向下走,深度不断增加,但是因为坎儿井通风良好,你不会感到丝毫憋闷,反而会感觉有凉意一阵阵袭来,坎儿井原来还是避暑的好地方。暗渠看起来平淡无奇,可是在当时的建造条件下,很多地方只容一人作业,工人还要跪在冰冷的地下挖掘,长年累月地作业,才挖掘出了长长的暗渠。因此,坎儿井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真是当之无愧。
其他文献
从前,森林里有一座喷泉。喷泉喷出的液体不是泉水,也不是糖水,而是牛奶,所以叫“仙奶泉”。  有一天,奶牛在大森林深处闲逛,发现了“仙奶泉”,它抿着嘴尝了尝。“哇,太美味了!这比清泉水好暍多了!”奶牛兴奋地叫着。  它立即回家,画了几十张宣传单,通知动物们,传单是这样写的:  大家都看到了传单并签了字,全来奶牛家等。奶牛终于出来了,它带着大家来到“仙奶泉”,大家都争先恐后地装好了牛奶。奶牛也装了牛奶
期刊
去年圣诞节假期,我和我中国的小伙伴爱利肯在努纳武特的育空市进行了令人兴奋的探险。这是加拿大最北的地方,环境与大多数人经历过的完全不同,最大的特点是冷,冷得足以把人冻僵。我们在育空总共待了两个星期,经历了很多不同的事情。  到达的第一天,我们透过飞机窗户望见冰冻的河流和皑皑的雪山,下了飞机就看到很多雪,厚得让人震惊,雪堆积得比房屋还要高,导游在飞扬的大雪中把我们带到了我们要住的小木屋。屋内并不像我预
期刊
大家好,我叫宋宥林,是一名四年级的韩国小学生,现在在中国读书。去年暑假我回韩国看望爷爷,经历了很多有趣的事,现在我带大家认识一下我的祖国吧!  我和爸爸妈妈抵达首尔(韩国首都)后,游览了著名的首尔塔。我们先乘坐缆车来到首尔的南山上,首尔塔就矗立在这里。我们又乘坐高速电梯,来到展望台,在这里可以俯瞰整个首尔市。远处的总统府青瓦台,宽阔的汉江,还有繁华的市区全都一览无余。  从塔上下来,我们来到了首尔
期刊
看这个奇怪小东西:它有29.2厘米局,有一个大大的椭圆形的脑袋,三条细长的腿;它的全身由铝合金制作而成,上面没有任何机关或是按钮。你们猜猜看,这是什么东西呢?  首饰架?  衣帽架?  装饰品?  台灯?……  锵锵!钱老师来揭晓答案啦!看看我把什么放在了它的头上?半只柠檬!这个不插电的铝合金小“怪物”,其实是一台——  柠檬榨汁机!  说到榨汁机,大家脑海中出现的一定是有个按钮的电动产品,或者像
期刊
Little moon,  I'd like to know  Where at dawn  You always go  For when sunshine  Brings the day  Then you run away.  小小月亮,  我想知道,  破曉来时,  你在何处;  每当阳光,  带来白天;  你便离开,  消失不见。
期刊
Kiwi之国  初到新西兰,你会陶醉于满眼的阳光、绿草、鲜花,抬头望去,果然有一朵朵又长又白的云彩轻悠悠地飘在蓝天上。迎面走过的路人都会面带微笑,如果有热情的当地人跟你聊天,对你说“I am aKiwi”,你可千万別奇怪,他的意思是“我是个快乐的新西兰人”。  除了被称作New Zealand之外,新西兰还有一个国际“标签”——Kiwi,音译为奇异、几维。从水果到钱币,从国鸟到民族,这些看上去毫无
期刊
波波,你在找什么呢?  文物小档案  原来,这位独孤信在南北朝时期身兼多职,需要盖的章也特別多,他灵机一动,发明了这枚组合印章后,就再也不用随身带着很多不同用途的印章了。  印章使用一种煤精刻制而成,表面由26个正方形和三角形组成。它也是至今被发现的印文最多的一枚印章。如果你想见见这“黑煤球”的真容,可以去陕西历史博物馆找一找哟。
期刊
春节当天,小安恭恭敬敬地给爸爸妈妈拜了年。爸爸告诉小安,他准备了一份礼物,一分钟前刚放在家里或者院子的某个地方。小安看了看爸爸的脸,冲到了院子里,果然在一棵矮树后找到了属于他的礼物。同学们,小安是怎么知道礼物藏在院子里的呢?
期刊
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与欧洲大陆的交会处,有这样一个国家,风景如画,海风习习,她是童话王国丹麦。在童话王国的首都哥本哈根,有这样一座大学,历史悠久,世界闻名,她是科学圣地哥本哈根大学。  2014年跨年夜,怀着对这座创办于1479年,历经五百多年沧桑的名校的向往,我乘坐飞机降落在了烟花笼罩的哥本哈根城,整个城市仿佛童话里一样绚烂美好。  哥本哈根大学  由于历史原因,我们的学校散布在这座城市的多个角落
期刊
什么是“人防”?“人防工程”又是什么?相信同学们一定有这样的疑问。人防其实是“人民防空”的简称,是指组织人民群众防备敌人空袭,消除空袭危害所采取的各种行动措施。人防工程就是有防护作用的特殊地下建筑,当战争或者灾害发生时,能够掩蔽人员和物资,防御各种伤害。  人防工程的分类  地道战  说到这里,估计有同学已经联想到抗日战争时期,冀中平原上开展的那场轰轰烈烈、灵活机动的地道战。没错,那些弯弯曲曲的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