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促进我国装配式建筑可持续发展的探索与建议

来源 :锦绣·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yue_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对我国装配式建筑可持续发展进行了分析与探索,指出工业化程度低、规范不健全、公众基础薄、前期费用高是其目前发展道路上的阻碍。本文分析了装配式建筑的固有优势,并提出使其更好地可持续发展的三条建议,包括国家出台相关政策、发展大型装配式建筑企业、提升信息化技术与产业间的融合等。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发展;建议
  装配式建筑一般是指,在全部或部分预制建筑构件后,于施工现场采用可靠吊装及有效拼接形成的建筑。装配式建筑在新时期我国经济转型环境下,其发展可谓正当其时。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到要鼓励装配式施工,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30%。
  但是,许多因素,正成为装配式建筑发展道路上的阻碍。这些阻碍包括:构配件生产的工业化程度低、相关规范不健全、公众认可程度不高、前期费用偏高等。
  1.构配件生产的工业化程度低
  我国的装配式建筑起步晚,且至今未能形成具备区域性影响的产业链式大厂。许多地区的装配式建筑,依靠小厂生产构配件。构配件生产过程中,工业化程度较低,制约着装配式建筑的进一步发展。
  1.1相关规范不健全
  我国装配式建筑的相关规范还处于砥砺阶段,没有形成西方式的全套集管理、技术、生产、物流于一体的规范族。相关规范中一些用语也仍需斟酌推敲。
  1.2公众认可程度不高
  一些尚处于推广阶段的地区,民间普遍认为,现浇结构的抗震性能及正常工作性能,要普遍优于装配式建筑。而实际上,许多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本就不高,采用部分装配式建筑,特别是令装配式建筑的节点依然采用刚节点,并不会使其安全性能降低。
  另一方面,虽然自2019年起,建筑业的税负大大降低,但因为生产经验的缺失、转型所需一次性投入较大等问题,尚处于推广阶段的企业(主要处于中西部地区欠发达区域)对装配式建筑的认可与推广也缺乏相关动力。
  1.3建造阶段二次设计拆分费、构件生产费、安装费较高,是造成部分装配式建筑造价高于(或在前期高于)现浇结构的原因所在。
  在这种情况下,推广装配式建筑,应该立足于装配式建筑固有的优势,步步为营,逐步推广。装配式建筑在可持续发展方面,优于现浇结构的优势主要有:
  1.4环境亲和力强
  众所周知,装配式建筑由于采取工厂集中式生产建筑体的构配件,使得施工现场的环境污染大大小于现浇式建筑。转配式建筑中的钢结构建筑,甚至能实现完全无水作业。全装配式建筑因为避免了现场大体量浇筑混凝土,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水污染、粉尘污染和噪音污染。而采取部分装配、部分现浇的装配式建筑,因为大量采用可拼接构件,使得现场作业量大大降低,也使得污染程度较之全现浇结构大大降低。
  工厂集中生产建筑构件,使得后期工作大大减轻,节约人工的同时,因工作的由粗放向集约的转变,碳排放量的降低也就成为水到渠成的事情。
  2.现场人员管理压力降低
  由于装配式建筑采取的是工厂生产大量构配件,在现场留守的人工必然减少。对企业而言,意味着安全管理、工种协调等管理压力大为降低。
  2.1建筑施工的中后期成本降低
  构配件在施工前期大量交付工厂生产,相应其施工中后期的施工费用大为降低,这一降低,能显著减轻结算工作的压力。
  2.2运营期具备优势
  在建筑建成后,由于构配件的流水产品特性,在运营阶段,建筑构配件易于维修替换。到了运营结束时,其易于拆解的性质也远超现浇结构。
  2.3规模化、产业化装配式施工具备优势
  装配式建筑一旦形成规模,企业可同时施工数栋建筑,大量构配件在工厂生产,通过物流带到工地。成熟的工厂采用流水制式生产构配件,少量工人在各个工地穿插流水施工,安装、焊接、灌浆等低劳动强度的作业成为主流。规模化、产业化效应将大大降低管理成本。
  根据上述分析,为促进我国装配式建筑可持续发展,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2.4国家出台相关政策,扶持装配式建筑。
  这些国家政策可包括但不限于:
  (1)各种财政补贴,包括专项配套资金、金融与税收优惠、货币补贴等。
  (2)土地出让优惠。
  (3)碳排放降低的配套优惠资金。
  (4)用工优惠政策。
  (5)增加对装配式建筑的宣传力度。
  (6)政府直接投资装配式建筑企业或装配式建筑的建造。
  (7)发展、完善更加健全和系统化的标准化规范体系。
  有了这些国家政策的加持,装配式建筑必将迎来更好的未来。
  2.5发展产、学、研一体,设计、生产、施工一体的大型装配式建筑企业
  我国目前的装配式施工多仍是只能负责施工,且企业内部科研能力不强。如能将企业发展成全项目承包式的,集设计、生产、施工于一体的大型企业,其必将有雄厚实力捭阖装配式工程,必能在工程建设各方面成为集大成者。这样的公司不仅能够形成规模优势,其对产业的反哺能力也将不可小觑。与此同时,将这类公司打造成产学研一体的综合性公司,挖掘其自主创新、自主科研能力,其对产业的贡献必能更上一个台阶。
  2.6提升信息化技术与装配式建筑的融合
  将现有的BIM技术、3D打印技术与装配式建筑融合,能更有效地释放现有技术内在的潜力。BIM技术可以将装配式建筑生产环节中的设计、制作、物流、安装等环节“无缝”连接在一起。而3D技术可以实现“精准”定制,减少损耗。信息化技术能够大大提高生产效率,提升装配式建筑在未来的“生命力”。
  參考文献
  [1]徐雨濛.我国装配式建筑的可持续性发展研究[D].武汉工程大学,2015.
  [2]戴文莹.基于BIM技术的装配式建筑研究[D].武汉大学,2017.
  [3]郭德坤.装配式建筑的方案及造价分析[D].郑州大学,2017.
  [4]兰兆红.装配式建筑的工程项目管理及发展问题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7.
  [5]刘康宁,张守健,苏义坤.装配式建筑管理领域研究综述[J].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2018,3506:163-170+177.
  [6]赵丽坤,张綦斌,纪颖波,段朝晖.中国装配式建筑产业区域发展水平评价[J].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2019,3601:55-61.
  [7]刘若南,张健,王羽,黄臣,郭志鹏.中国装配式建筑发展背景及现状[J].住宅与房地产,2019,32:32-47.
  [8]廖礼平.绿色装配式建筑发展现状及策略[J].企业经济,2019,3812:139-146.
其他文献
摘 要:锻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干部队伍是提升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中之重,而后备干部则是干部队伍建设的基础支撑。加强国有企业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对选好配强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本文结合国有企业实际,力图构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实践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强调,国有企业领导人员是党在经济领域的执政骨干,是治国理政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来源,肩负着经营管理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人员流动越来越频繁,政府服务“全国化”趋势日益明显。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政府服务的需要。加强流动人口档案信息化的建设工作,也是提升管理服务水平的重要途径和基础工程,也是管理工作现代化的必经之路。建立和健全认识档案数字化、信息化体系,对于突破流动人事管理瓶颈,不断提升公共服务能力。  关键词:信息化;流动人员;管理服务  1信息化建设存在问题  1.1信
期刊
摘要: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非常快,而经济发展的基础就是电力的供应,所以保障电力供应正常是国家相关部门非常重要的工作内容。在保障电力供应正常的众多渠道中,供电企业的输电线路管理事业非常重要的环节,毕竟供电企业是电力的生产单位,如果其输电线路管理存在很多的问题,那么供电的稳定性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进而影响电力供应的稳定性。本文就主要针对供电企业输电线路通道管理进行深入的探讨,总结了管理中存
期刊
摘 要: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1949年以来,中国农村社会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农村率先改革,农民变化最大,农村基层社会变化最大。  关键词:乡村振兴,日常生活  2005年党的十一五规划提出“新农村建设”,随后,我们的农村开始发生新变化,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河南是农业大省,按照今年两会习总书记对河南乡村
期刊
在党的正确带领下,我国已经成功进入全民小康社会,社会经济也得以快速发展。但随着时间推移和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贵州省新农村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问题也愈发突出。为在建设新农村项目的同时,兼顾并解决农村生态环境污染现象,必须从问题本身出发,深入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才能实现有效解决。本文主要针对贵州省实行新农村建设项目后出现的生态环境保护相关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  一、贵州省新农村建设中环境保护现存的问
期刊
摘 要:面对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生态环境问题频发,生态工程和环境工程建设范围也开始扩大,旨在促进自然生态环境与人类之间的协调发展。本文尝试分析环境工程与生态工程任务、环境工程与生态工程的复合体系建设路径,旨在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环境工程;生态工程;复合体系  引言  生态工程建设目标一般是针对生态环境遭受破坏之后的修补治理措施,环境工程则重点突出科学技术在污染治理中的应用,两者在建设
期刊
摘要: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关系到国计民生与社会核心,加快农业发展现代化、产业化,既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为提升常信乡农业产业发展水平,本文基于GIS技术,结合当地农业投入产出数据,对其发展现状进行合理分析,旨在促进其农业产业结构合理化、配套产业链条完善和功能多样、提升农业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  关键
期刊
摘 要:在当前农业发展的过程中,我国与世界其他国家进行了密切的贸易往来,这其中就存在着一个隐藏的风险隐患,外来入侵物种是一个需要重点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否则会导致我国农业发展受到损害,也会破坏生物多样化的稳定性,甚至会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饮食健康安全。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与外来入侵物种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具体体现在学科范围和管理工作方面,所以必须要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应该建立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新传
期刊
摘要:播种机是以作物种子作为播种对象的种植机械,能够有效替代人力工作,提高种植质量和种植效率。为了进一步推动农业自动化发展,加强农作物生产,本文将围绕播种机的使用维护和保养、保管进行分析讨论,从而帮助相关农户更好的进行设备操作,降低故障产生的几率,切实保障自身财产效益,推动农业生产的变革与创新,确保乡村建设更高效、更优质。  关键词:播种机;维修保养;设备保管  伴随经济技术的持续发展,农业科技水
期刊
摘要:本文分析了装配式钢结构发展现状,指出其发展受到阻碍的四个方面。结合钢结构建筑固有的几个优势,本文提出加强政府主导下的宣传与推广、推进装配式钢结构全产业链规模化发展、加强配套规范族的全面建立、积极推动机器人焊接技术和BIM技术等新技术与装配式钢结构的融合等四条建议。  关键词:装配式;钢结构;发展;建议  与混凝土、砖石材料相比,钢材可谓是一种绿色、低能耗的建筑材料。即便算上生产过程,钢结构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