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园林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来源 :安徽农学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nfx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该文以园林专业技能培养和实践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针对现时教学体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索了园林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内容构架、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通过优化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创新实验项目、改进实践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等措施,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驱动为主体的模块化实践教学体系。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培养;园林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03-04-127-03
  园林专业是科学和艺术相结合的综合性学科,又是一门跨学科、实践性强的学科,不仅要求学生通过4a的学习掌握全面的理论知识,而且要求学生必须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因此建设并完善实践性教学体系对培养具有扎实专业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十分重要[1]。目前国内高校关于实践教学方面的改革研究也非常多,但是相关研究成果还不具备普遍性[2]。宿迁学院作为成立不久的三本地方高校,园林专业的原有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主要沿用了联建院校扬州大学的模式,而2校的生源和培养目标不尽相同,在具体的实践教学中已凸显出一些问题,如某些实验项目偏研究型而实践性不强,这与宿迁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矛盾。为贯彻落实宿迁学院第六次教学工作会议精神,加快应用型人才培养步伐,提升地方高校社会服务的能力,必须抓住技能培养和实践应用能力培养这根主线,对园林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内容构架、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驱动为主体的模块化实践教学体系。
  1 现时教学体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与国内其他同类高校的比较和实践教学中凸显出的问题,对宿迁学院园林专业原有的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做如下总结。
  1.1 公共基础课程课时量过大,实践类教学学时不足 宿迁学院园林专业学生大学四年课内总学时为2 813学时,期中大学英语、高等数学、大学语文、大学物理等公共基础课程为1 061学时,占37.72%,实验、上机、毕业实习等实践类教学为836总学时,仅占29.7%。公共基础课程学时比实践类教学多225学时,这与宿迁学院“应用型” 人才培养的定位不符,实践类教学学时过少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和学生专业基本知识与技能的培养。
  1.2 某些基础课程的针对性不强,与专业课教学存在脱节的现象 如园林绘画、测量学、园林建筑制图这些基础课程,目前主要聘请其他专业的教师来担任教学任务,其教学内容往往比较宽泛,课程实验也往往是一些基础实验,没有侧重于园林景观,未体现出园林专业的特点。
  1.3 同类课程间教学知识点划分不够明晰,实验项目有重复和交叉现象 如植物学、花卉学、树木学、园林苗圃学、园林树木栽培学等植物类课程,各门课程的教学知识点不够独立,彼此间的衔接又缺乏循序渐进,在植物识别和植物栽培和养护等实验项目中有重复和交叉现象。
  1.4 综合类实践课程实习教学少,且不当 学生在40多门课程学习中,仅有园林绘画、园林设计、园林建筑设计、园林植物几门课程安排了综合实习,而且实习地点多选择在苏州、扬州、上海等南方城市,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计划修订中应增加北方一些地方的综合实习,以开阔学生的视野,了解不同地方的造园艺术。
  1.5 教学方式比较落后,学生的能动性较差 当前的实践教学仍是以教师为主的演示性、验证性实验,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地位,对实践教学难以产生兴趣和创新灵感,制约了教学质量和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培养。
  1.6 考核方式单一,效果差 旧有的“一考定分数”的考核方式往往只重结果不重过程,而园林植物生长的周期长、季节性强,实践效果就不能及时客观地反映出来,而且制约植物生长发育的因素有很多,既有人为的因素也有自然的因素,因此实验结果并不能真实的反映学生的专业素养。
  2 园林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2.1 实践教学内容的优化与整合 要根据目前园林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去向,明确了应用技能人才培养的3个主方向:即园林景观设计、园林植物栽培养护和园林绿化施工管理。
  2.1.1 园林景观设计类 包括园林绘画、园林设计初步、园林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园林建筑设计等,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绘画技法及风景园林表现技法,能应用艺术理论及设计理论对植物材料、自然景观进行艺术设计,在此基础上掌握风景名胜区规划、森林公园规划、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各类园林绿地规划设计、园林建筑设计、园林植物造景设计等方法。
  2.1.2 园林植物栽培养护类 包括植物学、园林树木学、花卉学、园林苗圃学、园林植物病理学、园林昆虫学、园林生态学、园林植物病理学、园林昆虫学等课程。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植物基本生活习性,掌握园林植物栽培、生产及管理的关键技术,能够根据园林植物生长发育规律,制定合理的栽培养护计划,初步具备园林植物种植与养护的实际操作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
  2.1.3 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 园林工程、园林绿化施工管理、园林工程概预算等课程,要求学生能正确识读园林工程施工图纸,能根据园林设计方案绘制工程施工图,学会园林土方工程量计算方法,且具备一定的园林工程施工管理、园林建筑施工及园林道路广场铺装施工等技术。
  2.1.4 明确相关课程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分类结果,再对每个方向内部的相关课程的教学目标进行明确,如植物类课程内部的植物学、花卉学和园林树木学3门课程,其中植物学是专业基础课程,在大一上学期就已开设,是为后续专业必修课程( 花卉学和园林树木学)的学习奠定必要的基础,因此本课程实践教学应侧重于植物的分类、植物的形态结构观察等基本技能,同时为了实现基础课为专业课服务的要求,本课程的研究对象应偏重于园林植物。而花卉学和园林树木学的主要区别是研究对象不同,前者以草本植物为主,后者是木本植物为主,因此在实验课程的开设上要综合调配,避免开出实验技能训练相一致的内容。   2.2 实验项目的设计 按“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课程设计思想[3],要求学生在实习过程中,以完成1个或几个具体的任务为目标,每个任务步骤又细分为若干项目。教师进行项目设定时,要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突出知识的应用性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从学生实际出发,做到因材施教。同时在项目设计时还应着重加强综合性实验项目的设计,如在安排教学实习中可以由原来的1门课程实习改为几门课的综合实习,统一安排各项实验项目,这样不仅可充分地利用了有限的实习时间和实习经费,而且便于加强课程和课程间的联系和渗透,便于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融会贯通,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3 教学方法的改革 要改变传统单一的以教师为主的演示性教学模式,广泛应用“项目教学法”[4]、“现场教学法”[5]和“研讨式教学法”[6]多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根据课程性质,合理安排实习场地和教学方法。
  2.3.1 设计类课程实习 采用“工作室模式”进行项目化教学。专业教师利用园林景观设计工作室,对外承接项目,带领学生进行项目运作,教师为主导对项目的基本要求、预期目标和各项完成时间进行总体把握和安排,学生为主体协作完成整个项目的设计工作。
  2.3.2 工程类课程实习 以“现场体验”教学为主。可选择在建和现有的园林景观绿地,结合项目施工实践,让学生熟知景观施工过程,通过实景效果把握设计作品与建成景观的关系。
  2.3.3 植物类课程实习 可在校内实验实训中心进行,采用“项目一体化”教学模式,围绕苗木繁殖、移栽、后期养护管理一系列项目进行。采用组长负责小组包干的管理模式,制定全年养护工作计划,项目结束检查苗木移栽成活率和养护管理质量等,纳入成绩考核。
  2.4 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建设 目前任课教师在评定学生实验、实习成绩时多是根据上交的实验报告、实习小结或课程设计作业,而学生在实践课程中的参与度、动手能力、独立完成课程作业的情况往往被忽视,而这些恰恰是技能型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因此实践课程考核应采用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形成性考核包括学生在实践课堂上的出勤率、工作态度、项目参与度等。终结性考核以实验项目完成质量为主。同时在学生大学4a中至少要举行1次专业技能考核。此考核应以国家相关职业标准为依据,根据实践目标体系中学生应掌握的基本技能,制定园林专业技能规范,在学生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后组织学生进行考核,技能考核成绩可与学生专业学位挂钩。
  3 结语
  实践教学是园林专业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地方院校而言,构架立足于学校特色、服务于地方社会发展的实践教学体系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7]。在此基础上逐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同时着重引导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才能实现宿迁学院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目标。本文关于园林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主要侧重于教学内容体系和教学方式、评价方式的改革,而完善的教学保障体系如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管理等方面也至关重要,因此在今后的教学研究中还需要不断地探索,对原有实践教学体系进行补充完善,确保其能够适应园林学科发展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鲁敏,王胜永,李成.园林专业实践教学培养模式及教学体系的研究——以山东建筑大学为例[J].山东建筑大学学报,2012(05):529-533.
  [2]李雄.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专业本科教学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园林,2008(01):1-5.
  [3]罗丽娜.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探讨——以《广东导游基础知识》课程为例[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3(01):44-46+50.
  [4]马杰,金典生.项目教学法在园林专业中的应用[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04):118-121.
  [5]陈祺.高职园林现场教学实践探索[J].价值工程,2015,25:241-244.
  [6]李胜,龙松亮.园林工程“课题研讨式”教学法的创新研讨[J].安徽农学通报,2007(23):152-153.
  [7]黄琛,余红兵.地方本科院校风景园林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福建建筑,2015(08):138-140. (责编:徐焕斗)
其他文献
摘 要:以大田大白铃枣、大瓜枣、梨枣、苹果枣、晋矮3号枣为试材,对鲜食枣树各器官中矿质元素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枣树体内矿质元素含量变化达正相关且极显著的是:粗根和枣果、须根和枣果、枝条和枣果中的氮元素;枣叶和枣枝内的磷元素、钾元素、铜元素、锰元素、镁元素;呈显著负相关的是:粗根和枣叶、须根和枣叶内的钾元素;枣果和枣叶中的锰元素;根系和枣果中的钙元素;须根和枝条中的铁元素;枣枝和枣叶的镁元素
期刊
摘 要:土地集约利用是当前土地管理的核心问题,许多问题都急待解决。通过全面实地调查和运用Google Earth和GIS对蚌埠市大学城4所高校土地利用现状进行调查,绘制土地利用现状矢量图,提取各所学校各类用地面积。在此基础上,对各校土地利用率、建筑密度、容积率和各类用地比例进行比较分析。提出调整和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的建议,以期为大学城校园规划和土地合理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大学城;土地集约利用;
期刊
摘 要:经过多年的保护和综合整治工作,我国许多古镇面临新经济与原有产业发展的矛盾;城镇化的发展,加剧了土地资源紧张的状况与古镇的可持续发展之间的矛盾。该文以常德市桃源县桃花源古镇为例,在突出核心资源与价值、构筑“隐逸、质朴、和谐的心灵家园”型古镇适宜的空间组织模式,培育新农村田园化功能区等方面,探索新形势下古镇空间等级划分与古镇生态旅游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思路。  关键词:桃花源古镇;生态旅游;空间
期刊
摘 要:利用人工构建的藻丛刷(Algal Turf Scrubber,ATS)系统处理条纹斑竹鲨养殖用水,并对水中NO3--N、NO2--N、NH4+-N和PO43--P等水质指标进行监测,以确定藻丛刷系统对观赏鱼养殖用水水质的净化效果。试验为期60d,试验期间不换水。结果表明,整个试验期间,水中NO3--N含量维持在5.64~9.87mg/L范围内,NO2--N含量维持在0.03~0.07mg/
期刊
摘 要: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严重脱节,高校毕业生不能很好的适应企业岗位需求是现代高等教育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校内实践教学是高校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做好校内实践教学中教学形式课堂化、教学手段科学化、教学内容职业化、教学管理规范化的各项工作,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举措。该文以安徽科技学院为例,系统地研究了应用型本科高校校内实践教学运行机制及绩效评价方法,为现代高等教育应用
期刊
摘 要:通过对9个烤烟品种(系)的联合鉴定,结果表明:V17株系产量、产值、均价、上等烟和上中等比例均为最高,综合经济性状排在第一;V11节距较大,花叶病发病率最低;V17株系的株型合理,株高较高,有效叶数最多;评吸质量以V12、V15和V16较好。  关键词:烤烟;品种;比较试验  中图分类号 S5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11-40-04  Abstract
期刊
摘 要:通过分析典型的差动轮系中齿轮受力与转速的关系,推导出差动轮系中当2个不同构件作主动件时的2种典型工况下,轮系产生循环功率的条件和原因,并采用某液压机械无级变速箱中的双排差动轮系的工作实例进行了分析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差动轮系中是否产生循环功率取决于2个主动构件的转动方向。该结论可以为采用差动轮系传递动力的系统提供理论参考依据,使系统避免工作在产生循环功率的工况下,提高系统的工作效率。  
期刊
摘 要:新生研讨课是大学本科教学领域的一种新型的课程和教学模式,也是解决大学新生适应专业及兴趣的一种途径。该文主要从课程设置背景、课程内容设计、课程教学的开展、课程教学效果4个方面阐述本科新生研讨课《食品的安全鉴别与食用》的设计与实施。实施结果表明,关于《食品的安全鉴别与食用》的新生研讨课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对新生具有很大的帮助。  关键词:新生研讨课;食品;安全鉴别与食用;设计与实施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 要:聚丙烯是常见的高分子材料之一,其具有耐冲击、耐有机溶剂、耐酸碱腐蚀等优点,在水处理中被广泛应用。该文综述了聚丙烯作为生物填料、微孔膜、吸附剂、滤料在水处理中的应用及表面改性、共混改性等相关改性研究进展,为拓展聚丙烯材料在水处理方面的应用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关键词:聚丙烯;水处理;改性研究;生物填料  中图分类号 X70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
期刊
摘 要:该文分析了高等农业院校“蔬菜栽培学”实验课教学存在的弊端,在“蔬菜栽培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方面探讨了“分层次”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情况,从实验教学体系、内容、方法及策略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对园艺专业分层次实验教学改革的效果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蔬菜栽培学;实验教学;分层次实验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10-163-02  A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