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牧歌中的哀婉深沉

来源 :科教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kkon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萧萧》一文既像一首田园牧歌,优美明朗;又有着让读者难以解说的沉痛和疑问。古朴美好的人性、现代文明之风、理性的愚昧在《萧萧》一文中都得以讴歌、审视和剖析。
  关键词 田园牧歌 哀婉深沉的悲曲 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The Pathos and Deeps in the Idyllic
  ——Appriciation of "Xiaoxiao"
  Abstract "Xiaoxiao" like an idyllic, beautiful and clear; another with readers is difficult to explain the painful and doubt. Quaint and wonderful humanity modern civilization of wind, rational ignorance "Xiaoxiao" are able to acura, examine and dissect.
  Key words idyllic; pathos deep sorrow song; literature
  1 人性美的追求——湘西的世界
  《萧萧》的主要人物有:萧萧、小丈夫、花狗、公婆、祖父、伯父。这一群人生活的环境是:现代旧社会,湘西乡下。故事的主要情节写湘西农村小丈夫娶大老婆的陋俗。萧萧十二岁时嫁给三岁的小丈夫,每天哄他睡觉,帮他洗尿布。她逐渐发育成熟后,就难免感到寂寞。家中长工花狗的情歌挑逗起她青春的欲望,并使她糊里糊涂地怀孕,而花狗则逃之夭夭了。照当地规矩等待萧萧的命运,或被发卖,或是被沉潭淹死。湘西人一切都从现实出发,采取的是恬静、不计较儒家贞节伦理的态度。人性与制度的对抗,人性取得了胜利。因此,萧萧既没有沉潭,又没有被发卖,而是被留下来了。在萧萧生下一个团头大眼的男孩后,一家人都欢喜,“大家把母女二人照料得好好的,照规矩吃蒸鸡同江米酒补血,烧纸谢神。”再后来同丈夫圆了房,并在儿子牛儿十二岁时给他娶了年长六岁的媳妇,自己又同丈夫生下了毛毛,过着一种恬然自足的生活。
  湘西是苗族、土家族等少数民族的聚居地,民风古朴,荒蛮未开,濡染了沈从文纯净、美好的人性,他认为“美在生命”。因此当他厌倦了城市的虚伪、颓惰、鄙俗、自私和冷漠时,便不厌其烦地展示湘西世界的和谐的生命形态,醉心于人性之美,对健康、优美而又不悖人性的人生形式追求。有这样一段话能展示沈从文对人性美的追求:“这世界或有在沙基或水面上建造崇楼杰阁的人,那可不是我,我只想造希腊小庙。选小地作基础,用坚硬石头堆砌它。精致,结实,对称,形体虽小而不纤巧,是我理想的建筑,这庙供奉的是人性。”①
  2 现代文明的符号——城市中的女学生
  为什么萧萧的生活状态是这样的呢?试想想湘西又有多少个像萧萧这样的女孩子,萧萧是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生活环境中呢?这就不得不提到沈从文给读者精心设计的一种典型环境:夏夜摆龙门阵的场面。夏天的夜晚,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话题的中心:女学生是什么样的,从祖父的嘴里大概为我们勾勒了城里“女学生”的模样。女学生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呢?她们穿衣服不管冷热。她们很会花钱。她们走远路会钻进一个“匣子”里就可以了。她们可以和男子自由交往。她们吃牛奶、羊奶。她们去看洋人扮演影子戏。她们年纪有老到二十四岁还不肯嫁人的。
  让我们看看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中国:中国经过了辛亥革命,推翻了几千年的封建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中国经历了轰轰烈烈的五四新文化运动,追求民主、自由、平等的新思想,要求推翻一切旧思想、旧秩序。中国在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现代文明之风吹拂四方。城市女学生实际是现代文明的象征,是民主、自由生活的象征。国内外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而这里的人们呢?对城市中女学生追求自由、进步、文明的新举动,湘西这个小山村的人们是如何理解的呢?女学生这东西在本乡的确永远是奇闻,从乡下人眼中看来,这些人都近于另一世界中活下的人,装扮奇奇怪怪,行为更不可思议。这种女学生过身时,使一村人都可以说一整天的笑话。文章中老祖父对女学生的嘲弄、奚落,正说明了这些乡下人与现代文明的隔绝以及由此而导致的理性缺失。
  从那个夏夜之后,萧萧以后心中就有了个“女学生”,做梦也会常常梦到女学生。女学生对萧萧来说只是一个遥不可及的美好的梦。萧萧的生命始终处在被动的人生状态。湘西的人们和现代女学生是生活在两个不同的世界中。
  3 精神世界的荒芜—— 现实世界的悲凉、残酷
  生活在这个环境中的其他人作者是如何表现他们的呢?在《萧萧》一文中主要通过萧萧的家人表现出来。典型的事例即是:萧萧失身受孕,家人的反映是:这真是了不得的一件大事。一家人的平静生活,为这一件事全弄乱了。生气的生气,流泪的流泪,骂人的骂人,各按本分乱下去。于是祖父从现实出发想出了个聪明主意,把萧萧关在房里,派人看守,按照当地规矩,是要被沉潭和发卖,萧萧伯父“不忍”将萧萧沉潭,将等着发卖,这处罚好像也极其自然,照习惯受损失的是丈夫家里。小丈夫知道了萧萧肚子中有儿子的事情,又知道因为这样萧萧才应当嫁到远处去。但是丈夫并不愿意萧萧去,萧萧自己也不愿意去,大家全莫名其妙,只是照规矩像逼到要这样做,不得不做。到后来生下的既是儿子,萧萧不嫁别处了。家人的这些做法读者可以理解为家人的反映是惯性使然,并非本意。我们可以看出沈从文先生笔下的乡村是一个闭塞落后,但同时又保存了人们原始、质朴、醇厚的本性的社会。这里没有“现代文明”的污染,传统文化在人性面前也显得那么苍白无力。
  萧萧最终命运带有很大的偶然性,屈从外在力量的摆布,生命的怡然自足里潜伏着麻木与蒙昧,一任生活原始自然发展。“几次降霜落雪,几次清明谷雨,一家人都说萧萧是大人了。天保佑,喝冷水,吃粗粝饭,倒发育得这样快。”其实男小女大的婚姻矛盾暗暗显现,萧萧与花狗之间的关系,有了微妙的变化:“她有时觉得害怕,不许丈夫走开;有时又像有了花狗在身边,打发丈夫走去反倒好一点。”这个糊涂女孩的心里,有了快乐与害怕的争执,她完全听从自然人性的召唤,变成了个妇人。萧萧只有争取自由、婚姻自主等的短暂而朦胧的意识,她不知怎么办,也不知往哪儿去。文章的结尾意味深长,萧萧的12岁的儿子牛儿也结了亲,比他年长6岁。这种情景的再现说明如果不能摆脱生命的自在状态,一代又一代的“萧萧”将不断演绎生命的悲剧。在萧萧的生命历程中我们看到了湘西乡村儿女的悲喜剧,作者以悲痛的心情写出了他们身上极其平凡、琐碎的一面。“他们热情、勇敢、忠诚、正直、善良,德行品行纯洁高尚,合乎自然,但是,与此相伴随的理性的愚昧又使他们无法适应半殖民地半封建文化形态冲击的现实环境,无法把握自己的人生命运,从而导致其精神悲剧”②这种精神悲剧不仅表现在他们对现实环境的顺应,更表现在他们对自我生存状态的无知和自我命运的无法把握。
  萧萧作为童养媳,她没有人身自由,也无法把握自己的人生命运,封闭、落后的文化习俗使她们的精神世界成了一片荒原、废墟,而且生命的悲剧还在不断轮回。这种乡下人理性的蒙昧不禁使人想起前文那代表着理性反省与反抗的女学生,我们试想一下能不能将现代文明中的理性与传统文化中的美好人性相结合,在天性的发展中,同时以教育使人脱离蒙昧。文章从以上三个角度赏析了《萧萧》,沈从文用《萧萧》谱写了一曲明朗的、优美的田园牧歌,虽然调子中也有沉痛与疑问,哀婉深沉,如此更能引起我们的思考。
  注释
  ① 《从文小说习作选》代序.沈从文文集.第11卷.第42页.
  ② 朱栋霖.中国现代文学史 1917-1997.上册.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206.
其他文献
摘 要 目前,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分析与总结了高职院校现代教育技术专业在实施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相关的问题提出了改革的方法与对策。  关键词 教育技术 工学结合 对策与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Vocational
期刊
摘要 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都是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但是不同的文化情境决定了描绘者对景物的观察方式,以及由观察方式不同得出的不同的表现要素和构成方式。作为“心画”的山水画,其哲学根源是老庄和佛禅。老庄的“道”使意境的“超以象外”得以发生,佛禅则使生发后的意境变得空明而有韵致。当代山水画传统的逝去,以及随着这一传统一同逝去的古代中国人的宇宙观、自然观、生活方式、情感态度、价值观念和审美经验,却是当代我
期刊
摘 要 美国高校职业生涯辅导机构建设呈现出多个方面的特征:发展、持续、综合的职业生涯辅导理念;内部分工明晰、外部协调融洽的组织架构;专兼职、多层次、多类型的专业化师资队伍;集教育、咨询、中介为一体的服务内容。  关键词 高校 大学生 职业生涯 辅导机构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Discussion on American College Career Counseling Age
期刊
摘 要 严耕望先生(1916-1996)是我国现代史学史上著名的中国中古史研究大家,一生著述颇丰,享誉学林。严先生治史以严谨著称,能将精密的考证与宏观的通识相结合,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备受史学界推崇。本文以严先生的《治史三书》为切入点,揭示其史学思想与特点,联系笔者研究方向,引入历史教学领域,为当代历史教学提供有益的借鉴与启示。  关键词 严耕望 治史三书 治史思想 历史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
期刊
摘要 文章通过分析株洲湘江风光带原址现状及地域特点,综合考虑株洲现有城市景观具体建设情况,针对城市景观“性格”与“节约”结合问题,提出有效解决对策,为特色化节约型景观的实现途径提供可一定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 湘江风光带 节约 地域性 滨水景观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1 项目背景  株洲湘江风光带是重大的水利防灾减灾工程,该建设工程始建于2010年,该项目位于株洲城区湘江两岸,
期刊
摘 要 作为市场经济大众化产物的独立学院,是我国教育办学模式的一种创新,满足了教育大众化的要求。但作为新生事物,独立学院在其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针对独立学院存在的教师资源总量不足、结合失衡等问题,探讨通过建立“教师资源共享机制”来建立一支与独立学院人才培养和发展相适应的高素质师资队伍,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独立学院健康持续发展。  关键词 独立学院 教学质量 教师资源共享  中图分
期刊
摘 要 在我国加大对新农村体育教育投入的新时期,采用“顶岗实习、双向培训”模式,既可以帮助农村学校解决体育师资不足的情况,同时也可以为体育实习教师提供实习岗位,这对提高农村学校体育教学水平有重要作用,对提高实习教师教学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体育 教学实习 顶岗实习 双向培训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Practice and Reflection of "In-post
期刊
摘 要 本文以西安工业大学北方信息工程学院为调查对象进行到课率统计分析,展现我院学风的实际状况及其深层次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探索提高我院学生到课率有效措施,提出独立学院优良学风形成的合理、可行的建议。  关键词 到课率 独立学院 学风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Analysis of the Study Style Building of Independent Colleges
期刊
摘 要 全纳教育是国际上新兴的一种教育思潮,其理论体系的建立与教育公平原则密不可分。建立健全的全纳教育体系要求全纳教育的原则、实施和目标都实现教育公平原则,教育公平的理念也贯穿全纳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始终。  关键词 全纳教育 全纳教师 教育公平  中图分类号:G522 文献标识码:A  Analysis of Inclusive Education  ——Based on the Perspecti
期刊
摘 要 商标翻译是一种特殊的翻译。台湾、香港、大陆的译者在进行商标翻译时,往往发挥了主观能动性,采用了不同的翻译策略,造成同一品牌有不同的中文译名。本文从翻译策略着手分析上述三个地区译者的侧重,列举了若干实例,最后归纳出各地译者进行商标翻译时的特点。  关键词 商标翻译 译者主体性 翻译策略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Talk about Translator's Subjec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