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粒酶抑制剂抑制鼠类肉瘤病毒癌基因突变肺癌细胞的恶性表型

来源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3420160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端粒酶抑制剂(BIBR1532)对含有鼠类肉瘤病毒癌基因(KRAS)突变肺癌细胞的影响。

方法

利用慢病毒载体构建稳定表达KRAS第12外显子突变(所编码的氨基酸由甘氨酸突变为天冬氨酸,即G12D突变)的肺癌细胞株。Western blot检测G12D的表达水平。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法检测端粒酶活性。噻唑蓝(MTT)法、划痕实验检测端粒酶抑制剂对表达G12D的肺癌细胞增殖、药物敏感性和迁移的影响。

结果

成功建立了稳定表达KRAS-G12D的CALU3和H1299细胞株;BIBR1532抑制了过表达KRAS-G12D的CALU3和H1299细胞端粒酶活性(抑制率约为50%);BIBR1532对KRAS-G12D诱导的促肺癌细胞增殖能力、促肺癌细胞迁移能力和化疗抗性(细胞对顺铂和紫杉醇的敏感性提高了10%~15%和5%~12%)都产生了明显抑制。

结论

端粒酶抑制剂能够抑制KRAS-G12D突变肺癌细胞的增殖、迁移,提高KRAS-G12D突变肺癌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出血性铁过载肝癌微环境中血红素加氧酶-1(HO-1)的表达及其对Kupffer细胞(KC)过氧化应激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合并癌灶出血肝癌患者的标本(铁过载组,n=15)以及癌灶未合并出血患者的标本(对照组,n=10)。应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SP)法检测肝癌组织中HO-1的表达。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KC中活性氧(ROS)的含量,并结合研究病例出血性铁过载特点等,
目的探讨垂体瘤转化基因1(PTTG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SP)法检测197例胃腺癌组织及65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PTTG1 mRNA和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PTTG1在正常胃黏膜组织及癌组织中mRNA表达率分别为18.5%(12/65)及53.3%(105/19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期刊
目的观察芦荟烧伤膏对小鼠深Ⅱ°烫伤创面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表皮生长因子样结构域7(EGFL7)的影响。方法c57bl/6小鼠96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24只,每只背部造成直径为2 cm的深 Ⅱ° 烫伤创面,每组创面分别外敷生理盐水、磺胺嘧啶银乳膏、基质和芦荟烧伤膏的纱布;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烫伤后7、10、14 d创面组织结构变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烫
期刊
目的观察非神经元型胆碱能系统(NNAS)在重症肌无力(MG)患者胸腺组织中的表达。方法取MG患者及对照组胸腺组织,提取总RNA,通过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nAchR)亚型(α1、α2、α3、α4、α5、α6、α7、α9、α10、β1、β2、β3、β4、γ)、乙酰胆碱转移酶(ChAT)以及毒荨碱型乙酰胆碱受体(mAchR)亚型(m1、m2、m3、m
目的观察人类白细胞抗原F介导转录因子10(FAT10)的碳末端双甘酸缺失突变体对甲状腺癌TPC-1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收集甲状腺原位癌组织标本和正常宫颈组织标本各10例,Western blot法检测组织中FAT10蛋白的表达。采用定点突变技术构建pcDNA3.0-flag-FAT10ΔGG质粒,分别将野生型FAT10、FAT10ΔGG及空载体(阴性对照)瞬时转染至TPC-1细胞中,以野生型
目的探讨氧自由基清除剂提高大鼠扩张皮瓣成活率的作用及血管保护机制。方法48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维生素E治疗组、依达拉奉治疗组,每组16只。于各组大鼠背部均埋入30 ml软组织扩张器1个,术后定期注水扩张至32 ml。再次手术取出软组织扩张器,并于背部扩张区形成蒂部位于尾侧的2.0 cm×6.0 cm的任意皮瓣。皮瓣形成后即刻开始,维生素E治疗组、依达拉奉治疗组、对照组大鼠分别经尾静脉注射
目的观察静脉性溃疡组织中的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探讨静脉性溃疡血管再生障碍机制。方法采集我院64例静脉性溃疡患者溃疡创面标本,其中男52例,女12例,平均年龄(56.27±5.12)岁,按病程分为2周组、3周组、4周组、5周组,以创伤性溃疡50例作为对照组,平均年龄(54.42±6.87)岁,Western blot检测各组溃疡创面MMP-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ER)α基因多态性的转录活性差异与乳房肥大的关系。方法选取乳房肥大女性患者28例为乳房肥大组,以乳房大小形态正常的健康女性69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利用报告基因转录水平的差异及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技术对基因突变进行转录调节能力研究。结果(1)荧光素酶相对活性:乳房肥大组(3.13±1.17)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2.66±1.41,P<0.05)。(2)结合ERα XbaI多态性的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