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方志敏精神谈共产党员的创先争优

来源 :党史文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chael_l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方志敏同志是我们党的骄傲,人民的骄傲。在他的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爱祖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的创先争优品质与牺牲奉献精神,是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和学习的伟大榜样。方志敏精神是无数共产党人用忠诚与热血铸就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的杰出代表,对于当代共产党人创先争优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具有伟大意义和深远影响。
   [关键词] 方志敏精神 创先争优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方志敏同志是我们党的骄傲,人民的骄傲。我们中的许多人曾是读着方志敏同志的《可爱的中国》与《清贫》这两篇文章长大的。他的精神境界和伟大理想至今让我们共产党人引为自豪、以为标杆。他身上集中体现的中国共产党人爱祖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的创先争优品质与牺牲奉献精神,是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和学习的伟大榜样。方志敏精神是无数共产党人用忠诚与热血铸就的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苏区精神、八一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改革开放精神、98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等中国共产党人精神的一个具体体现,对于当代共产党人创先争优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具有伟大意义和深远影响。
   一、方志敏创建的闽浙皖赣革命根据地对中国革命作出了永远不可磨灭的伟大贡献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是人类历史上亘古未有的伟大革命,无论是从革命的对象之强大和革命的困难之巨大来看,或是从革命的成就之伟大来看,均堪称世界各国之最。在这一伟大的革命进程中,涌现出我们中国共产党人的无数革命先辈和革命先烈,他们就是我们中国人民乃至中华民族的骄傲,是我们千秋万代炎黄子孙不能忘记的民族英雄!始终铭记他们的不朽精神和伟大功勋在当今复杂的世界形势下尤其重要!
   80多年前,方志敏、邵式平、黄道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共同创建的闽浙皖赣(又称赣东北、闽浙赣)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时期全国六大革命根据地之一。“根据地苏区时期先后由赣东北、闽北、(开)化婺(源)德(兴)、信(江)抚(河)、皖赣、皖南等大小6块苏区组成,纵横约50个县,人口数百万。建立过58个中共县级组织和32个县级苏维埃政权。三年游击战争时期,党组织遍布闽浙皖赣边区80多个县,游击区人口近千万。”[1]方志敏和战友们所创建的红十军,是中国工农红军历史上的35个军中的一支劲旅,此后与兄弟部队共同组成的红十军团作为党中央派遣的北上抗日先遣队,以巨大的牺牲策应了中央红军主力战略转移。闽浙皖赣革命根据地和革命武装在党史和军史上留下了永远不可磨灭的影响。对此,毛泽东在伟大论著《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鲜明指出:“朱德毛泽东式、方志敏式之有根据地的,有计划地建设政权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是经由乡赤卫队、区赤卫大队、县赤卫总队、地方红军直至正规红军这样一套办法的,政权发展是波浪式地向前扩大的,等等的政策,无疑义地是正确的。”[2]P98
   二、方志敏精神是伟大的中国共产黨人精神的一个具体体现
   我们党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史就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的形成史。在建党90年来的波澜壮阔岁月中,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是举世瞩目的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成功的一个决定性因素。无数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中,为人民解放事业抛头颅、洒热血;为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竭忠尽智;为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的形成作出了英勇的贡献。据统计,仅新中国成立前夕全国有名可查和受到优抚待遇的烈士就有370万人,方志敏就是其中的一个杰出代表,方志敏精神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的一个具体体现。
   我们党的历代领导人对方志敏及其精神都有高度评价。1964年,毛泽东亲自为方志敏烈士题写墓碑,还称赞方志敏是“有勇气、有志气而且是很有才华的共产党人,他死的伟大,我很怀念他”。[3]1984年,邓小平亲自为《方志敏文集》题写书名,他曾深情地指出:“用革命的事迹来教育我们的子孙万代:像我们前辈那样,像我们的先烈那样,永远当一个革命者,永远当一个为人民大众的集体事业服务的社会主义者,永远当一个共产主义者。”[4]江泽民也感慨地说:“方志敏同志在敌人牢狱里面写下的《死!共产主义的殉道者的记述》中有这么一段话:‘……我能舍弃一切,但不能舍弃党,舍弃阶级,舍弃革命事业。’这是何等坚定的革命信念!何等高尚的精神情操!”[5]胡锦涛则充满深情地说:“方志敏同志是我们党的骄傲,人民的骄傲。在他身上体现的崇高品德和浩然正气,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必将激励一代又一代人,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懈奋斗。”[6]
   方志敏牺牲时只有36岁,他的一生短暂而辉煌,由此形成的精神内涵丰富而深刻。“爱国、创造、清贫、奉献”这八个字生动诠释了方志敏精神的丰富内涵:爱国体现在他对党、对人民、对祖国无限忠诚,为共产主义事业、祖国独立、人民解放奋斗一生;创造体现在他和战友们在闽浙皖赣革命根据地党的建设、政权建设、军事斗争、经济建设、廉政建设等许多方面都有一系列的独特创造;清贫体现在他短暂而辉煌的一生中“一向过着朴素的生活,从没奢侈过”;奉献体现在他听党指挥,服从组织,顾全大局,甘愿为党和人民牺牲自己的一切。他的一生堪称一个共产党人的典范,值得我们世代景仰和永远学习!
   三、弘扬方志敏精神对共产党员创先争优的现实启示
   先进和优秀是中国共产党的特征和追求,创先争优则是每个共产党员本质的内在要求。90多年来,我们党一贯坚持体现先进和优秀。2010年4月以来,党中央在全党创先争优活动中要求党员“带头学习提高、带头争创佳绩、带头服务群众、带头遵纪守法、带头弘扬正气”,这与方志敏等革命先辈和革命先烈身上集中体现的中国共产党人创先争优品质与牺牲奉献精神是一脉相承的。
   2003年8月,胡锦涛视察赣南老区时强调:革命前辈们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培育起来的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对我们坚定信念、鼓舞斗志、做好工作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永远是我们在前进道路上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夺取新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7]2011年11月,习近平在纪念中央革命根据地创建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8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说:“无论现在和将来,我们都要坚持继承先烈遗志,大力弘扬苏区精神,学习宣传在革命、建设、改革不同历史时期作出卓越贡献的共产党员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8]李源潮也提出:“创先争优还应该成为我们全社会的追求。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全体社会成员个个争先进、人人做优秀,这个国家和民族将是不可战胜的。历史上是这样,现实更是这样。”[9]
   在当前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伟大实践中,我们同样要大力弘扬方志敏精神等中国共产党人精神,带头心怀共产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始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忠于党的事业,爱祖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带头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水平、业务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心怀改革开放大局、安定团结大局、江西科学发展大局,在做好群众工作、加强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开拓创新,争创佳绩;带头深入群众、团结群众、服务群众;带头遵纪守法,以德修身,始终保持清正廉洁本色,始终保持无私奉献精神,始终弘扬新风正气;团结和带动周围的群众共同为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和加快中央苏区振兴作出积极贡献,努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使我们全省各地永远像方志敏所描绘的那样:到处都是活跃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
   四、弘扬方志敏精神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任务,而且明确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興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事实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先进文化的集中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华民族共同精神家园的主体工程,是社会主义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主体工程。弘扬方志敏精神等中国共产党人精神对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对于我们江西这片红色土地建设文化大省来讲,有着十分宝贵的传统和得天独厚的优势: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南昌是人民军队的摇篮,瑞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摇篮,安源是中国工人运动的策源地;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江西牺牲的有名有姓的烈士就有25万人,占全国的六分之一。而从井冈山、瑞金、兴国以及赣东北苏区等江西各地走出的将帅群星无疑也是新中国最为引人注目的一个方阵。这些红土地上的宝贵历史资源和伟大精神财富,都是我们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有利基础。
   方志敏精神等中国共产党人精神应是我们世代相继的宝贵文化、宝贵财富。近年来,我省红色旅游博览会、红歌会的成功举办,红色故事汇的顺利推出,雄辩地证明了红色财富的价值是永远不会贬值的,红色历史的魅力是永远不会削减的。但这还不够,在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过程中,我们江西还应该继续高举红色精神和红色文化的大旗,不断激发全省人民的创业活力与创新激情!
   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我们要抚今追昔,纪念先辈,要把弘扬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八一精神和方志敏精神乃至整个中国共产党人精神纳入干部教育和国民教育的首要内容,贯穿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的全部过程。坚持以继承和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精神为主旨,在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进程中,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为主线,以方志敏等革命先辈和革命先烈心怀的革命乐观主义、革命理想主义、革命英雄主义为内核,全面加强对广大党员干部的党情、国情、世情和党史、党风、党纪教育,全面加强对广大青少年的党情、国情、世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全面加强对全体人民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与时俱进地推动有江西地方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使我省不断增强党的执政能力,激发社会创造活力,提高综合实力,实现在中部快速崛起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
   我们要通过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和中国共产党人精神教育等,使全体人民始终记住,在近现代史上,中国人民在一百多年的艰苦斗争和艰辛求索中,面对各种主义和各条道路,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和代价,最终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中国人民顽强地站了起来,逐渐地富了起来,如今正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新的伟大征途上奋勇前进。
   在为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创先争优和为加快中央苏区振兴建功立业的伟大历史进程中,我们每个党员都要像省委书记苏荣提出的那样:做到思想永远昂扬、灵魂永远高尚、步伐永远坚定,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成就,告慰先烈,造福后人。○
  
  参考文献:
   [1]http://www.youth.cn,2011年4月26日,来源:中国青年网,《闽浙皖赣革命根据地》.
   [2]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陈家鹦.以身殉志不亦伟乎——记毛泽东与方志敏[J].人物,2000,(11).
   [4][5]华龙网《方志敏:为革命愿意牺牲一切》,2011年04月25日,文字由记者夏元搜集整理.
   [6]胡锦涛.在纪念方志敏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1999-8-20.
   [7][8]习近平.在纪念中央革命根据地创建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8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1-11-5.
   [9]李源潮.围绕科学发展中心任务开展创先争优活动[N].人民日报,2010-6-28.
  责任编辑 万 强
其他文献
王泉媛(1913—2009),江西吉安人。1930年参加革命,先后担任吉安县少共区委妇女部长、湘赣省妇女主席团副主席等职。1934年入党,参加长征,在干部休养连担任战士。1935年,经特批与王首道在遵义结婚。  舞台上的女人  1935年红军进驻遵义城后,在第三中学的操场上召开了万人大会。王泉媛、李桂英、刘彩香等人早早来到会场,分别向群众宣传革命道理,教他们唱革命歌曲。遵义城里各行各业的人士手拿彩
期刊
[摘 要]《平津新闻学会贺信》体现了斯诺抗战前期新闻思想和宣传理念。他一向呼吁国民党当局切实开放报刊言禁,取消新闻检查制度,不得施加政治威逼,大力维护新闻记者权利,放开外国记者采访限制,加强与国际新闻界尤其美国新闻学会联系。  [关键词]斯诺新闻思想抗战前期平津新闻学会贺信  1936年1月,日本帝国主义蠢蠢欲动,大举入侵迫在眉睫,民族危机日益加剧,救亡运动如火如荼。在风起涌动的文化参政、文学议政
期刊
背景介绍  一九三二年国际青年节,少共中央局在福建长汀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其间举行了少先队武装检阅。一九三二年九月四日,《青年实话》专门编辑出版了《一九三二年五四青年节画刊》。其中,漫画《中央苏区少先队总检阅》,用绘画的方式展示了检阅大会上青少年威武雄壮的武装队伍。
期刊
摘要 长征精神的内涵包括五个方面:始终胸怀献身伟大革命的崇高理想信念;始终秉承一切为了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原则;始终贯彻独立自主、实事求是的正确思想路线;始终弘扬不怕牺牲、不畏艰难的高昂战斗精神;始终高举团结统一、顾全大局的光辉旗帜。作为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长征精神对当今的启示有:必须坚定理想信念,毫不动摇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始终维护党的集中统一,不断强化大局意识、看齐意识
期刊
2016年2月1日至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看望慰问广大干部群众时指出: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时期留给我们最为宝贵的财富,就是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今天,我们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坚持坚定执著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让井冈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这里,我着重围绕“艰苦奋斗攻难关”,谈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的初步体会。  一、艰苦奋斗精神的历史传承  第一
期刊
背景介绍  1932年国际青年节,少共中央局在福建的长汀举行了隆重的纪念活动,其间举行了少先队武装检阅。1932年9月4日,《青年实话》专门编辑出版了《1932年五四青年节画刊》。其中,漫画《全苏区劳苦青年群众踊跃来到前方参加红军》,用绘画的方式展示参加过检阅大会后,大批劳苦青年排着整齐的队伍来到红军兵站,要求参加红军的盛况。
期刊
题记:1935年6月两大主力红军会师后,张国焘闹分裂。在这场重大斗争中,毛泽东坚决果敢,朱德忍辱负重,周恩来机谨睿智,彭德怀横刀立马,徐向前深明大义,叶剑英当机立断,刘伯承审时度势,每个人都充当着不同的历史角色,但都做出了同样的选择,不得不让后人感叹!  1935年6月,中央红军终于和第四方面军会师了!  张国焘吃惊地发现,党中央领导人和他想象的完全不一样。毛泽东脸色蜡黄,身体消瘦;朱德满脸皱纹,
期刊
1927年7月,在国共合作彻底破裂,国民党实行反共屠杀的形势下,中共中央新的领导集体经过研究,决定举行暴动,建立自己领导的政权和军队。8月1日,周恩来等人在南昌领导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地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决定在各地发动暴动反对国民党。会后毛泽东回湘,于9月间领导工农革命军举行了秋收起义。1
期刊
德育教育是一项系统的育人工程,也是素质教育的第一要义。主动把素质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去,充分发挥德育的特殊功能,能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素质的培养。在教学中,我们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针对初中学生底子薄、视野窄、表达差的现状,曾利用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为主渠道进行德育渗透,并已在实践中取得一定成效。   一、挖掘词句 情理并融   从语言文字入手,用风格独特、耐人寻味的语言引起学生感情的共鸣。教
期刊
2月9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加拿大总理哈珀。   胡锦涛说,自上世纪70年代建交以来,中加关系不断向前发展。特别是进入新世纪,双方决定建立和发展中加战略伙伴关系,把两国关系推向了新的发展阶段。事实证明,中加友好符合两国人民根本利益和意愿,双方务实合作潜力巨大,前景广阔。   胡锦涛表示,中加双方要按照《中加联合声明》的原则和精神,进一步加强政治领域的对话和交流,增进了解,扩大共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