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茶道 悟东瀛人文

来源 :中国收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d_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旋梯螺,每看它一眼都会不禁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正如日本茶文化当中使用的器具,无限贴近自然,又无处不体现着精巧。
  日本茶道可算是中国唐宋时期饮茶方式的结合和延续。日本茶道除了保留部分唐宋时期饮茶的形式外,还延续使用了很多唐宋风格的茶具,如茶盏、茶筅、盏托(日本茶道称其为“天目台”)、茶罐(在日本称之为“茶枣”)等。在淘宝日本茶道具的同时,多少应当了解一些与之相关历史和茶文化知识,如此才不会像《长物志》序中所说:“富贵家儿与一二庸奴、钝汉,沾沾以好事自命,每经赏鉴,出口便俗,入手便粗,纵极其摩娑护持之情状,其污辱弥甚。”
  认真包装了三层
  去年,我曾随一位在日本颇有掌故的朋友到日本“骨董”集市领略过一番。这位朋友有在日本的生活经历,也是一位收藏爱好者。日本民间的骨董集市并不像北京潘家园或天津沈阳道那样定时定点,因此要提前很久打听有关集市的信息,如何时何地举办、多大规模等。我们当时造访了东京一大一小两处集市。大集市的感觉有点像国内的“文博会”和“茶博会”,所不同的是没有品牌商家,也没有招牌和横幅,其实就是一个在大型展览会场里的“地摊”集。这里面人多、东西多,没有真假之分,只有好恶之别。
  我首先要寻求一副“火箸”,即北方人俗称的“火筷子”。日本人饮茶时稍讲究一些的话,是用风炉或者火钵的,在红炭明火上放置烧铁壶或者铁釜烧水,所以火筷子是少不得的工具。恰巧我在一个由两位老先生摆的小摊位上找到了心仪的一副。老人家很实在地告诉我:“如今的日本年轻人不喜欢这些了,家里会茶道的也不多,拿出来卖些不必要的东西也只是为了遇到些年龄相仿的老伙伴而已。”我们还价几回合,老人家似乎有些不舍,但最终还是成交了。
  老人家认真地找出这副火箸的原包装纸袋,我看了有些惊奇,这竟是“千家十职”之一的“中川净益”家所做的。老人说:“这个包装要是摆出来,会有很多人慕名来买,小伙子你很有眼光啊。”话落,老人家叫来另一位老先生过来帮他包装,蜡面纸、发泡塑料每折一道线都认认真真,里外包了三层,用了整整10分钟。我学着朋友教我的样子,将日元摆成正面一致,整齐的双手承起。老人先鞠躬,再接过钱,再鞠躬,同时重复着“多莫!”,意为“谢谢!”
  增加成本还道歉
  别过二位老人,我继续寻找下一个目标——“水指”。水指是茶道中存放凉水的罐子,说起来简单,但其实非常讲究。因为举行茶事要按照季节和天气搭配道具,所以我尽量挑选没有纹饰或者纹饰尽量不与季节有关的,这样一年四季都可以拿出来用。在一个较大摊位中的一个角落,我发现了一只铜制的水指。它的价格不算便宜,造型非常古拙,箱盖上“唐物”两个字的意思是古中国风格的器物,可是没有盖子。谈了谈价格,老板很不愿意让步,在我挑了几件别的东西后价格就松动了。成交后老板说:“先生,十分抱歉。这个水指确实没有盖子,您看这个箱子的高度只够放这只水指,确实没有地方放盖子。另外,这件东西我们收来时,原箱很残破了,箱盖还保留着,我觉得丢弃会很可惜,就按照原箱尺寸定做了一个新的盒子套在外面。十分抱歉!”我很钦佩老板的细心,但不明白老板加装了一个更安全的外包装,既花心思又增加成本,为什么还表示歉意呢?朋友告诉我说:“日本人就这样。”
  大部分日本商家或者货主都是非常礼貌和恭敬的,这与日本人的日常生活习惯非常一致。在地铁里如果你不小心碰撞到了旁边的人,他可能比你更快速地转过身来道歉。当然,也会有例外的情况。
  慢悠悠地买灰铲
  茶道中风炉的准备和使用也是非常讲究的,炭的摆放要合规矩。不同形制的风炉在不同时间会把里面的灰做出不同的形状,除美观和表示对人的尊重外,灰形会直接影响炉内气流的顺畅与否,这是很关键的。灰形不佳,炭的燃烧不充分或导致一氧化碳过量生成,有可能使茶室中的人感到不适。这都是茶事中非常失败的状况。所以,学习做灰形也是茶道的一个重要技能。
  我在一个摊位发现了灰铲,只是这个摊位的老板似乎不在乎自家的生意,我询问价格,老板就简单地打了个招呼,回了一句价格后依旧躺在躺椅上看杂志。这和刚才的经历反差实在太大了!不免令我的民族感由生。我问朋友:“这老板啥意思?是不是歧视我们?”朋友说:“不太可能。如果你买他东西,他态度肯定就变了。”于是,朋友帮我翻译说要买东西。老板慢悠悠地起身,走过来还是慢条斯理地说:“这个东西其实不赚钱的。如果喜欢,看看还有没有其他东西一起买可以优惠一些。”其实,我打算即便他一分钱都不便宜我也会买回这些灰铲的。因为灰铲本来就很少见,而这样一套虽不知是否完整,但种类如此丰富已经实属难得了。朋友看出了我的心思,便在这摊位挑选了两件成色不错的漆器,一同算了账,交了钱。老板没有细心地包装,只是找出来一个塑料袋,说:“不好意思!我实在没准备什么包装,这个给您吧。”态度十分诚恳,只是那种慵懒劲儿都传染给我们了,离开这摊位后我俩聊天的速度居然也变慢了。当天我收获的东西其实并不多,日本茶道具种类繁多,很多当时还不了解。而我的原则是:不了解的东西,不轻易出手。
  日本玩古董的人没有中国多,也没有中国这么普遍,大多是中年以上的人在以怀旧的心态逛着,更没有那种见到老物件就如饥似渴的感觉。倒是在日本市场中遇到了不少国内同胞,大多拎着箱子来的。“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的情形并没出现。反而,偶有眉间显出敌意的,令我不寒而栗,还是快快走开的好。在国内大受“高端玩家”热衷的铁壶在日本市场中并不火。很多一看就是新的,货主大部分会说中文:“老铁壶,看看吗?”这令我很是尴尬,几乎卖新铁壶和新建盏的商家都会这句!我不禁想起了柬埔寨景区的小姑娘能用4种语言兜售椰子。
  次日,我的首次日本之旅就结束了。日本人的礼貌、认真是我感触最深的,其次才是物件。后来,还在国内一些朋友那里收藏到过很多我需要的茶道具,希望将来有机会再给大家说道说道。
其他文献
书写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但在当代似乎成了“奢侈”。在我们周围,似乎每个人都了解书法,但又都并不真正明白它的历史与现状。  贡布里希有一个颇为有趣的观点,他提出在现实中根本没有艺术这种东西,只有艺术家而已。若推而广之,可以得到“现实中根本没有书法这种东西,只有书法家”的结论。如果想了解书法,或许从书写者的角度开始是一个最好的途径。而了解诸多不被大家熟知的书写者,更容易让我们感知书史背后那永不停息的
期刊
最近,身边嚷着“腰酸背痛”的朋友特别多,上医院一查,都是手机“刷屏”惹的祸。也难怪,一睁眼,刷屏,闭眼前,还是刷屏。刷屏惹的祸还不止体肤之痛,更戳中了不少“老媒体”人的心。  这里的“老”是相对于如今来势汹汹的“新媒体”。这几日,又有某著名女主播的辞职信在微信圈广为转发,再次让人心生疑虑:“老媒体”真的要被打败了?或者说,“纸媒”阅读的时代渐行渐远了?  近年来,网络的发展在不断地改变着人们阅读的
期刊
新艳红美法螺,它的颜色让人联想到那个红色年代。伟人像章、语录条章,都是那个时代的『标配』。曾经心心念念的物品,却在一次异国之旅中相遇,收获了一份意外的惊喜。  到悉尼旅游,不妨去逛逛那里的“跳蚤市场”(旧货市场),也许你会无意间获得一份惊喜。  在距悉尼城区大约3、4公里的Rozelle,有一所公立学校(Rozelle Public School),每逢周六、周日,校园就变成了市场。这个市场早在1
期刊
皇冠黑香螺,因线条形似皇冠而得名。它华丽的纹路悠扬婉转,犹如一首优美的乐曲在螺壳上划下的痕迹,一圈一圈与老唱片的针纹不谋而合。  2015年新年伊始,笔者从马来西亚购藏了20多张民国时期歌曲老唱片,由上海百代唱片公司和大中华唱片厂在上海录制发行,距今已有七、八十年历史。当时,不论是上海百代唱片公司还是大中华唱片厂,都是响当当的唱片业巨头。他们发行了数以万计的唱片,并销往海内外,为中国的文化传承和发
期刊
天使之翼海鸥蛤,因蛤壳形似天使之翼而得名,其实也可将其看成展翅的白天鹅,那么静谧,那么美好,优雅的仪态,与世无争,却能莫名引人注目。  著名邮票设计师万维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15年6月29日9点在北京逝世,享年84岁。在几十年的设计生涯中,万维生老师给我们留下了大量精彩的邮票作品,《儿童》、《天鹅》等都给集邮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普20《北京风景图案普通邮票》被评为新中国建立三十周年最佳邮票
期刊
在行业协会去行政化的今天,这一届书协主席和主席团成员真有那么一点儿“生不逢时”,一夜之间身价摇身一变的可能性几乎不可能成为现实;再说了,由于此前书协屡遭非议,书法市场的残酷洗牌,人们对“职务大小”决定“艺术高下”的认识也已经非常清晰。洗牌的结果,无疑对“书官洗钱”这一惯性腐败行径是致命的一击。  作为中国书协,在老一辈书法家如启功先生辞世后的中国书协领导层,议论与褒贬可谓同时并存,但客观地说,贬还
期刊
寺町翁戎螺,它的色泽浓淡相宜,伴有精致的纹路。如果螺也有性格,那么它必也像名人手札一样,轻灵而不轻佻,有涵养而不呆板。  在外界看来,我是一个画画儿的。多年的从艺之路,使我对花鸟画创作有了些许领悟。但平心而论,我的艺术创作之路多多少少与我的收藏有一定关联。  我自幼受到舅父朱月湖和朱白亭的熏陶,他们都是老家安徽当涂县的画家和美术教育者。受他们的影响,我十几岁即迷恋上了收藏,尤其是名人字画。当时收藏
期刊
岩石芭蕉螺,线条富有张力,每一个突起似乎都包含个性,就像这幅漫画电影海报,既夸张又写实地体现了每一个人物的性格特征。  上海电影制片厂曾于1981年将鲁迅的名著《阿Q正传》搬上了银幕,由陈白尘改编、岑范导演、严顺开主演。陈白尘是中国著名剧作家,创作过电影《鲁迅传》剧本,对鲁迅作品见解深刻;岑范是是清末两广总督、国民党创始人之一岑春煊的侄孙,是中国第三代知名导演,先在八一、北影后到上影担任编导,代表
期刊
优雅海扇蛤,扇形的贝壳纹路形似从侧面看一本翻开的书,一页一页似乎都在流动,而浅黄色是旧书特有的岁月痕迹。  去年“光棍购物节”往回数四天,我到位于北京花家地的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看展览,无意中碰上了第二届全球艺术家手制书展。展品的花样不少,但都有一个突出的焦点——打破传统印刷书籍的概念,把书的“外延”开发到极致。  我这才发现自己在这个领域的前卫。1998年至2004年间,我曾在北京潘家园居住了几年
期刊
柳公权的《蒙诏帖》被视为天下第六行书,它让我想起了书写的真实与文学语境表达的关系。《蒙诏帖》具有另类的书写表达指向,其书法语言的表达与文字语境的表达之间有着巨大的反差。这在之前的经典作品中从未见过。从“二王”始,书法作品中文字语境的指向与书写表达出的情感起伏相对一致,《兰亭序》以及各种信札如是,《祭侄稿》更是文学语言与书法语言表达高度一致的典范之作。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文字能准确地记录作者的心境、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