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市公共空间系统整合的导向战略

来源 :上海城市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jpy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重庆市规划设计院研究员代伟国和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教授邢忠在2010年12月的《城市问题》上发表题为《小城市公共空间系统的问题及建设方略》一文,认为随着城市化的持续快速发展,城市公共空间建设进入了新一轮的整合,一是原有的空间系统面临解体,新的空间系统尚未形成,城市空間处于塑性嬗变之中;二是私有空间在市场利益机制的推动下获得较快的发展,而涉及公共利益、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公共空间却遭到漠视和侵蚀。由于缺乏正确的空间建设策略和导向,小城市公共空间的问题表现得更加突出。快速城市化是城市空间塑造的关键时期,对小城市而言,探寻有效的公共空间建设对策,摆脱对大城市的盲目追随,构建适合自己的空间系统,是当务之急。为此,作者提出“资源控制-系统组织-功能加载-过程控制-管理支撑”的应对策略,具体表现在如下五个环节。
  一是将战略性环境资源作为“硬核”纳入公共空间进行刚性控制,形成持续竞争力。城市中具有生态敏感性的山水自然资源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资源,是小城市未来发展具有战略意义的环境资源。二是利用城市的扩张契机进行公共空间的系统重构。快速城市化时期的物质建设积极活跃,旧城改造和新区开发同时展开,城市空间处在整合与重构的塑性阶段,城市空间拓展存在多种动因和可能,这是小城市难得的历史机遇。三是整合土地利用,强化边缘效应,增强服务功能。小城市可以通过建设地块之间的街道、广场等边缘空间将城市整合为一体,协调空间矛盾,增强服务功能,并且充分体现出公共空间的环境效益和公益性,使公共空间的外部效应最大化。四是小城市公共空间建设必须处理好两大关系:首先,公共空间的建设应与各个阶段的使用相吻合,不应过分超前,造成浪费;其次,对于公共空间的占地指标、功能类型和服务需求应该按相应标准进行远期控制,做好近、远期的协调安排。五是培育市民社会,促进空间与社会互动,建设和谐的小城市公共空间。这不仅可使民主、开放的公共生活得到倡导,也可使市民能够有效地参与城市空间建设,促进城市的公共空间建设。
  责任编辑:张炜
其他文献
介绍了山东伊莱特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的超大型径-轴向轧环机的设备能力以及设备特点。通过轧制筒体生产工艺与传统自由锻筒体生产工艺的对比显示,轧制工艺生产效率更高,成本更
<正>(2007年6月10日)尊敬的泰国代理僧王颂禄帕佛陀庄座下,尊敬的泰国朱拉隆功佛教大学校长达磨孔莎瞻博士,
对虚拟CNC齿轮测量中心机械部分进行了整体建模,并应用solidworks软件对虚拟CNC齿轮测量中心各部分进行了设计和整合,最终完成了虚拟CNC齿轮测量中心的整体建模,并证明了其有
静态随机存储器(SRAM)编译器是一种能根据用户不同需求,产生相应的容量大小的硅编译器。本文提出了一种快速通用的SRAM编译器设计方法,这种编译器的设计思想是使用C语言描述G
论述了垛板机的结构特点和生产工艺。针对垛板机存在的定位不准、生产效率低等问题,提出了解决措施。
体育教学系统的复杂性决定了体育教学中需要运用复杂性思维。在高等教育信息化逐步深入的大背景下,在线教学与课堂教学优势互补的混合式教学方法备受关注。研究结果表明,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