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月十五是灯节,这天,人们最重要的一项活动是在晚上到已故亲人的坟上送灯,辽东民、司也叫“点亮”。并已演变成一种特有的灯文化。天刚擦黑,进山送灯的路就已人潮涌动,比赶集还热闹。
正月十五到了,我也忙着准备电池、红纸和灯笼。母亲在世时,正月十五这天她常要讲讲送灯的故事。民司有许多关于正月十五送灯的传说。早年,没有电池,又嫌蜡亮的时间短,在辽东山区便有做面灯的习俗。正月十五这天上午,庄稼院里家家户户就开始做面灯了。人们用面做成碗样的灯碗。这灯碗用苞米面做成的叫全灯,用白面做成的叫银灯,还有用荞麦面做成的则叫铁灯。当人们用面把灯碗做好后,就放到锅里去蒸,然后在面碗里插上用棉线做的灯芯,再将面碗里倒满豆油,灯就做好了。
送灯,也有许多讲究。当天黑下来,把灯送到已故亲人的坟前。点灯时用的“洋火”必须是自带的,如果忘了带火柴或打火机而借别人的火把灯点亮,就是对逝去的亲人不尊敬。已故亲人就看不到送去的亮,在另个世界里亲人就会因此着急上火,甚至会去偷别人的灯光。母亲在世时,每当我要到父亲的坟前送灯时,她总要提醒我把“洋火”带好,一下万不能去借用别人的火。母亲说她小时送灯时,山里人边点灯还边有套嗑儿:
“正月十五来送灯,送金灯,送银灯,送铁灯,有儿,坟前片亮,无儿坟前黑洞洞,无儿的人有心来偷灯,却偷来个大铁灯,背也背不起,走也走不动,人冢声喊,吓个抑歪蹬,布衫被灯烧个大窟窿。”母亲说,在那个世界里,没有儿女送灯的人,正月十五就要去偷别人的亮,人家吓唬,栽个大跟头。据民间传说,人死后到了阴间,长年生活在黑暗世界里,身上长了许多虱子看不到也抓不到,每年正月十五晚上要借着儿女送去的灯照亮抓虱子,没有灯照亮就没法抓虱子,就会痒的难受。因而很多没灯的鬼魂就会去偷别人的灯。在那个世界里,正月十五晚上,呵斥声和偷灯的鬼魂被吓的跌倒声会响成一片。因此,有儿女送灯的人,就会很自豪,很幸福,而没有儿女送灯的人,会很凄凉,很悲惨。当然,这只是民间传说。
其实,到已故亲人的坟前送灯,完全是活人的一种自我安慰。当把那盏充满深情的灯,放到已故亲人的坟前点亮,让那幽幽的灯火,让那无声的灯光去为已故亲人守夜,照亮去往天国的路,让已故亲人脚下的路灯火通明。那灯火代表着儿女们不尽的思念。母亲去世后,每到正月十五晚上,我就把深深的思念寄托在那盏灯上,透过灯影,我仿佛看到了父母。当我点亮那盏灯时,心中就会好受许多,就会觉得父母在天国生活得很好。
在民间如果正月十五晚上哪座坟前没有灯,就会被视为这个家族在人世上已断了烟火,其子孙也会被人视为不孝。因而正月十五送灯就成为每个家庭的“必修课”。很多人为了送灯,要走几十里甚至上百里的路。
正月十五晚上,在水一样的月光照耀下,人们沉浸在对已故亲人的缅怀中,自然就把给已故亲人送灯作为特有的怀念方式。当我把那盏充满深情的灯点亮,放到父母的坟前,也打开了我与父母间那阴阳之隔。灯点亮后,我总要坐上好长一会儿,看着那盏灯火,竟没有一丝恐惧感,就象父母活着时坐在他们身边一样。我在心里与父母说着话,把自己一年来的高兴事、烦心事,向父母述说一番,心中就有了安慰。送灯归来后,家中老祖宗的牌位、仓房、牛马圈、猪圈、井台、磨房、大、处、大路口等处,都要用灯照一照,叫照虫虾。在乡下,人们用脚把野地里的雪踩出许多雪窝,再剪下段段蜡,存雪窝中点燃,一直延伸很远,成为正月十五山里的一道奇特风景。现在,人们在正月十五已不用面灯了,用蜡烛的也很少了,而多改用电池灯。
正月十五这一天,许多客居他乡的游子,都要千里迢迢赶回来,到已故亲人的坟前送上盏相思灯,即照完了自己心里的路程,也照亮了驾鹤远去亲人的天国之路……
正月十五到了,我也忙着准备电池、红纸和灯笼。母亲在世时,正月十五这天她常要讲讲送灯的故事。民司有许多关于正月十五送灯的传说。早年,没有电池,又嫌蜡亮的时间短,在辽东山区便有做面灯的习俗。正月十五这天上午,庄稼院里家家户户就开始做面灯了。人们用面做成碗样的灯碗。这灯碗用苞米面做成的叫全灯,用白面做成的叫银灯,还有用荞麦面做成的则叫铁灯。当人们用面把灯碗做好后,就放到锅里去蒸,然后在面碗里插上用棉线做的灯芯,再将面碗里倒满豆油,灯就做好了。
送灯,也有许多讲究。当天黑下来,把灯送到已故亲人的坟前。点灯时用的“洋火”必须是自带的,如果忘了带火柴或打火机而借别人的火把灯点亮,就是对逝去的亲人不尊敬。已故亲人就看不到送去的亮,在另个世界里亲人就会因此着急上火,甚至会去偷别人的灯光。母亲在世时,每当我要到父亲的坟前送灯时,她总要提醒我把“洋火”带好,一下万不能去借用别人的火。母亲说她小时送灯时,山里人边点灯还边有套嗑儿:
“正月十五来送灯,送金灯,送银灯,送铁灯,有儿,坟前片亮,无儿坟前黑洞洞,无儿的人有心来偷灯,却偷来个大铁灯,背也背不起,走也走不动,人冢声喊,吓个抑歪蹬,布衫被灯烧个大窟窿。”母亲说,在那个世界里,没有儿女送灯的人,正月十五就要去偷别人的亮,人家吓唬,栽个大跟头。据民间传说,人死后到了阴间,长年生活在黑暗世界里,身上长了许多虱子看不到也抓不到,每年正月十五晚上要借着儿女送去的灯照亮抓虱子,没有灯照亮就没法抓虱子,就会痒的难受。因而很多没灯的鬼魂就会去偷别人的灯。在那个世界里,正月十五晚上,呵斥声和偷灯的鬼魂被吓的跌倒声会响成一片。因此,有儿女送灯的人,就会很自豪,很幸福,而没有儿女送灯的人,会很凄凉,很悲惨。当然,这只是民间传说。
其实,到已故亲人的坟前送灯,完全是活人的一种自我安慰。当把那盏充满深情的灯,放到已故亲人的坟前点亮,让那幽幽的灯火,让那无声的灯光去为已故亲人守夜,照亮去往天国的路,让已故亲人脚下的路灯火通明。那灯火代表着儿女们不尽的思念。母亲去世后,每到正月十五晚上,我就把深深的思念寄托在那盏灯上,透过灯影,我仿佛看到了父母。当我点亮那盏灯时,心中就会好受许多,就会觉得父母在天国生活得很好。
在民间如果正月十五晚上哪座坟前没有灯,就会被视为这个家族在人世上已断了烟火,其子孙也会被人视为不孝。因而正月十五送灯就成为每个家庭的“必修课”。很多人为了送灯,要走几十里甚至上百里的路。
正月十五晚上,在水一样的月光照耀下,人们沉浸在对已故亲人的缅怀中,自然就把给已故亲人送灯作为特有的怀念方式。当我把那盏充满深情的灯点亮,放到父母的坟前,也打开了我与父母间那阴阳之隔。灯点亮后,我总要坐上好长一会儿,看着那盏灯火,竟没有一丝恐惧感,就象父母活着时坐在他们身边一样。我在心里与父母说着话,把自己一年来的高兴事、烦心事,向父母述说一番,心中就有了安慰。送灯归来后,家中老祖宗的牌位、仓房、牛马圈、猪圈、井台、磨房、大、处、大路口等处,都要用灯照一照,叫照虫虾。在乡下,人们用脚把野地里的雪踩出许多雪窝,再剪下段段蜡,存雪窝中点燃,一直延伸很远,成为正月十五山里的一道奇特风景。现在,人们在正月十五已不用面灯了,用蜡烛的也很少了,而多改用电池灯。
正月十五这一天,许多客居他乡的游子,都要千里迢迢赶回来,到已故亲人的坟前送上盏相思灯,即照完了自己心里的路程,也照亮了驾鹤远去亲人的天国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