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亮女孩的怪癖

来源 :心理与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kexiao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诊室进来一位学生打扮的女孩,瘦削的身材,肩上背着一个双肩背包,头上一顶漂亮的遮阳帽,秀气的面容,大大的眼睛里流露出些不确定的神情。
  “医生,您好!嗯……是学校的心理咨询老师让我来这里看看的。”女孩开门见山地说。
  “哦,那说说你的情况吧,看看我们今天能做点什么。”
  女孩咬了咬嘴唇,犹豫了一下,伸手摘掉了自己头顶上的遮阳帽。
  女孩头顶和耳周附近稀稀疏疏又短又黄的碎发让我大吃一惊。
  原来,女孩是一名大二的学生。早在六年前,女孩就有了一个很让自己尴尬的怪癖,那就是控制不住地拔自己的头发。
  “第一次出现拔头发的情况,是在初二期末时。有一天晚上做作业……好像是有一道物理题想不出来,我就把左手杵在额头上想,把手指头插进头发里,捋头顶的头发,捋着捋着就有头发掉下来,我就把掉下来的头发放在桌子一角,继续捋。后来,看着被我捋下来的头发越来越多,我就把头发搓成一个小球儿,觉得挺好玩儿的。
  “慢慢地,我就形成了一个习惯,每次在看书、思考问题、看电视的时候,会不由自主地用手捋头顶的头发。捋着捋着,就开始用力捻着往下拽。
  “不知不觉,头顶两边儿的头发就有点稀疏了,梳头时头皮都露出来了。我也很担心,可就是控制不住自己。有时候,如果不拽头发就神不守舍似的,心里像有只小兔子。但有时候当我意识到自己在拔头发时,手中已经拽下了一团头发了。
  “一个女孩子,头顶的头发越来越少,甚至头皮都露出来了,我也觉得挺难看的,都不好意思说是自己拽下来的。后来妈妈还带我去看了很多医生,带回来许多药膏涂在头皮上。
  “上大学开始住校了,上自习在自习室,周围有很多人,我就能控制自己,不去拽头发,但一个人的时候,就控制不住了。
  “看著我天天戴帽子,别人问我是怎么回事,我也不好意思跟别人讲我头发的事情,只好撒谎说自己天生头发就不好。
  “我去学校的心理咨询中心找心理老师,心理老师说可能跟我压力大有关系,因为每次快考试时,我拽头发的次数就多了,但也有很多时候拽头发之前也没有觉得心情有什么特别的。”
  女孩的怪癖在医学上称为“拔毛症”,属于冲动控制障碍的一种,表现为经常无法抵挡地拔除头发、睫毛、眉毛或身体其他部位的毛发的冲动,因为经常地拔毛,造成明显的毛发缺少。同时,患者存在尝试减少或停止拔毛的行为。
  多在青春期起病,女性比男性的发病率高10倍。因为感到羞耻,患者一般不会在他人面前拔毛,大多也不会到精神或心理科就医,到皮肤科就医时一般会否认毛发缺少是人为导致。如本案例中的女孩,考试压力大可能是致病的心理因素,当时因感到尴尬未向周围人讲述实际情况,也未曾就诊,随着时间的推移,拔毛行为逐渐成为一种习惯,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也不甚明显,呈现慢性迁延的病程。患者的人际关系和社交功能会因拔毛受影响。
  有些患者在拔毛发前会感到极大的压力,对抗这种行为,也会产生很大的压力,当拔除毛发时,患者会有愉快、满足与放松,但又会感到失望与罪恶感,因此拔毛症与强迫症有着一定的同源性。治疗也会采用与治疗强迫症类似的治疗方案,即药物治疗和认知行为治疗相结合的方式。药物治疗一般采用SSRI类抗抑郁药;心理治疗中,治疗师需要教会患者用危害更小的行为来代替拔毛,如挤压一个球、戴手套等方式。
其他文献
父亲已是92岁高龄的老人了,在我眼里,父亲真的老了,他已老得像一块朽木,再也发挥不了什么作用了。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与父亲交流开始变得越来越少。每次回家看望父亲,看到父亲像平常一样在书房里安静地看书,我放下买的一些水果,马上借故走开了。父亲欠起身,欲挽留我坐一会儿,我也赶紧推辞了。  从父亲的眼神里,我似乎看到一种不舍与遗憾。可是,那眼神依然打動不了我的心,我义无反顾地赶紧离开了。父亲的那些
期刊
范女士是通过朋友的介绍,来到我的咨询室的。第一次见面的时候,她身穿黑白相间的职业套装,举止优雅,说话轻声细语。然而,尽管化着淡妆,仍然难以掩盖她浮肿的眼睛及黑眼圈。进入咨询室,正式开始咨询时,她说话突然变得非常急促,仿佛要争分夺秒地讲完她的故事。  范女士今年30岁,硕士研究生毕业,在一家民企工作,有一个一岁半的女儿。范女士丈夫31岁,是一家国企里的年轻干部。她与丈夫是大学本科时的同学,本科毕业后
期刊
心理案例:  大四女孩考场崩溃  娜娜今年22岁,是一名大四毕业生。成绩良好、性格温顺的她在研究生入学考试的考场上突然崩溃:脑海中充满了以往的负性生活事件的画面,而不能自我控制,甚至出现幻觉。后在家人和老师的陪同下去医院看医生,医生给出的诊断结果是: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随后的日子她入院治疗20天,在药物的作用下她的情况逐渐稳定。一个多月后的一天,她走进了心理诊室。  娜娜对我说:“老师,你知道我在
期刊
如果你要問,富有情趣而又有利于健康的活动是什么?我将毫不犹豫地回答:钓鱼!  谈起钓鱼活动,在我国历史悠久。殷商时代的姜子牙,曾因不满商纣王的荒淫无道,弃官隐居,每日垂钓于渭水之滨,修心养性,后被周文王访贤,辅佐周文王扫平天下。至今,民间流传着一句“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美谈。东汉时期的名士严子陵,多次受到王莽的邀请,均不为所动,隐居于风景秀丽的富春江边,亦以钓鱼为乐。“严子陵钓台”的遗迹,如今
期刊
姥爷和姥姥已共同携手进入了90岁高龄,两人身体硬朗、手脚利索,种菜、做饭、下地是样样参与。去年体检时,连医生都夸二老的身体器官指标要高过许多年轻人,俩人肯定能成为百岁老人。生活总是充满了变数,在阳春三月的日子里,姥姥突发脑溢血溘然长逝,独留姥爷一人。  5日早上6点多,姥姥起床去洗手间半个小时之久都未返回卧室,一向迟钝的姥爷那天特别机敏,跑到厨房看见没人便直冲卫生间,边跑边大声喊叫小舅的名字,两人
期刊
我是一個标准的“办公族”,每天坐在电脑前伏案工作,久之,落下了一身的病,即医学上所谓的“办公病”:颈椎疼痛,头晕,手麻,腰痛,肌肉酸痛。如何才能摆脱这些病痛的折磨呢?我根据办公室内的实际状况,自己“研制”出了一套办公族的室内保健操,运行一段时间后,感觉效果非常明显,而且简单易做,大家不妨一试。  1全旋运动。坐在椅子上,腰背伸直,伸展颈部,然后做“米字操”—头部先向后仰,接着向左向右分别旋转90度
期刊
朋友小聚,大学同学阿华向我讲了单位里的一件怪事。  去年年底,铁路内部实行体制改革,五旬过半的老刘以下派干部的身份来到大华任职的三等车站,负责协管部门的营销工作。提起老刘,也是个公众性的人物,他是机关里尽人皆知的“一支笔”,多年来一直从事机关内部的文件起草、规章修订等工作,常随上级领导深入基层进行调研,因而在职工中混个脸熟。  初来小站,老刘凭借丰厚的人脉和过硬的素质,在短时间内将业务部的营销额翻
期刊
收拾老房子,翻出了一堆旧物。  其中,多是一些碗筷碟子。翻过来一看,底部歪歪扭扭地写着名字,就连筷子上头,也不例外。说起来,这还是以前的习惯。  旧时的人家,一栋房子里,住上四五户是常有的事儿。二十来号人,那还算少的。这么一来,锅碗瓢盆,弄错了也是经常有的。  每个孩子,上的第一堂课,都是写自己的名字。那会儿,不兴学前教育,多数人家,孩子连幼儿园都没上过。但不管怎么样,写名字却是必会的。还没上学的
期刊
今天下班早,回到家,準备听听音乐,看看书。可是走进家门时,客厅里全是昨晚孩子玩的玩具,沙发的靠垫抱枕也是东一个西一个,屋里简直是一片狼藉。  只好放下背包,打开了电视,调到音乐的频道,在音乐的陪伴下,我准备大干一场。换好衣服,戴上手套,从客厅开始,我先把孩子的玩具归类安置,在这个过程中,淘汰掉坏了的玩具,给玩具们送回家后,我拿来毛巾跪在地上,一个角落一个角落地擦。墙角,沙发下,电视机后面,门窗的缝
期刊
国栋就读的是一所名牌大学,毕业后到一家大公司任职,与他一起进这家公司的还有几个职业学院的毕业生。国栋暗自高兴,心想:就凭我的学历,很快就会从这些新人中脱颖而出,得到提拔重用。这样想着,国栋不仅飘飘然起来,看这些同事的目光越发睥睨。于是,不自觉地以他们的头儿自居,时不时地向他们发号施令。  一天,公司的办公软件出了问题,陷于瘫痪状态,经理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可就是没有人能解决。不知道是谁出主意:新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