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图标 大规则

来源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新干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jwxw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分别从五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利用图标培养小班幼儿规则意识:1.引导幼儿学习规则;2.帮助幼儿认识规则;3.促进幼儿理解规则;4.增进幼儿记忆规则;5.便于幼儿执行规则。通过绘制生动形象、简单易懂的图标促使小班幼儿理解规则含义并促进其规则意识的产生和发展。
  【关键词】图标 小班幼儿 规则意识
  小班幼儿入园不久,由于他们来自不同的家庭,受到不一样的学习和生活影响,许多幼儿身上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行为问题,加上幼儿年龄小,行为自控能力差,认知水平的局限性,一些必须遵守的规则幼儿不能理解和接受,所以常常出现行为上的偏差。幼儿期则是规则意识培养的关键期,图标是一种介于实物图像和抽象符号之间,用以指代事物的图形、标志、符号。它可以有效地刺激幼儿的视觉神经,并符合幼儿直观思维的特点,有利于幼儿自觉地领悟和接受活动的规则。因此,我们巧妙地选用图标,让图标存在于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让其与幼儿对话,与幼儿互动,促使幼儿理解规则含义及促进其规则意识的产生和发展。在实践研究中,我们发现图标在培养小班幼儿的规则意识上有以下几个作用:
  一、引导幼儿学习规则
  小班幼儿的年龄较小,他们刚刚离开爸爸妈妈的怀抱来到幼儿园。对于他们来说园里的一切环境都是陌生的,更别说让班里所有的孩子都能按照教师的要求、规则执行,他们一般都很难控制自己的行为。例如:我们要学习一首儿歌《幼儿园也是我的家》,当你只是一味地让孩子一遍遍地去念,念错了或漏了一而三再而三地让他去牢记,往往效果都是事倍功半的。因为这样子老师的精力只能放在部分的孩子身上,花时间让他们学会儿歌,则另一部分孩子就可能会导致无聊而出现随便讲话、随意乱走的现象,完全无视规则。我们只是根据教师自己定制的规则,然后把规则传达给孩子,让孩子倾听并学会规则。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儿歌的内容来制作一张张相关的图标,让孩子看着生动形象、简单易懂的图标来学习儿歌,让他们对此活动产生兴趣,愿意参加活动,从而让活动顺利及有序地开展。开展一堂有质量、有秩序的活动也会给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了他们的规则意识。
  二、帮助幼儿认识规则
  我们知道小班刚入园,年龄较小,知识也少,缺乏社会生活经验,因此他们表现出来的具体特征往往是自制力差、持久性差、爱模仿、可塑性强、易受外界影响以及行为习惯正在形成之中。并且幼儿期是规则意识培养的关键期,我们应该巧妙选用图标来帮助孩子学习、认识图标使之能更好地去理解图标下所要表达的规则含义。比如:在小班健康活动《我的小手》中,根据所学的内容以“冲湿小手”“擦擦肥皂”“搓搓手心手背”“冲洗干净”等洗手步骤顺序绘制成图标粘贴在洗手池的瓷砖上,让孩子认识其图标所要表达的洗手规则,正确学会洗手。
  在学用勺子吃饭时,我们也可以运用图标让孩子知道一手扶碗一手拿勺子吃饭,一口饭一口菜,不挑食,当心别把米粒掉到桌子上,这样子通过具体形象的图标就可以让孩子自己来观察从而认识规则。
  三、促进幼儿理解规则
  小班幼儿的思维带有明显的直觉行动性,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逻辑思维较差。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逐步会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所以小班幼儿所需要的图标大多为以下几个特征:色彩鲜艳、形象具体、画面清晰、数量不多。而且在运用图标的同时可加上教师的手势、动作、表情等让孩子更好地理解规则。如阅读区里的墙上粘有一个图标,图标上画有一个嘴巴,嘴巴上再有一条斜杠。孩子们看了之后纷纷说是在阅读区里看书时是可以讲话的。但是通过再次观察和思考,他们知道了“斜杠”是禁止的意思,于是就理解了原来粘上这个图标是让我们知道在阅读区里看书应该禁止讲话。通过让幼儿从观察——思考——再观察——再思考的过程促进了孩子对规则的理解。
  四、增进幼儿记忆规则
  幼儿学习规则是一个理解、储存记忆的过程。我们将规则设计成一个个色彩鲜艳、生动形象、简单易懂的图标从而来增进幼儿记忆规则。在阅读区中,我们运用一个画有一个嘴巴,嘴巴上画有一条斜杠的图标让孩子理解禁止讲话的规则。以此类推,在幼儿记忆这个图标的基础上,我们再次绘制了多个带有斜杠的图标,比如在建筑区禁止大声喧哗,在自然角禁止乱浇水,在教室里禁止打闹等等。通过教室、区角、游戏中各种各样的图标让幼儿知道什么能做,而什么又不能做从而达到促进记忆、相互提醒及督促的作用。
  五、便于幼儿执行规则
  从小班开展的活动中可以看出小班幼儿对视觉形象的学习和接受非常敏感。那色彩鲜艳、简单易懂的图标则是让孩子执行规则的重要帮助工具。图标的几个鲜明特征正好符合小班幼儿接受规则意识培养的要求。我们在喝水的地方张贴“喝水排队”的图标;在上下楼梯的地方张贴“小心上下楼梯”的图标;在花圃里张贴“禁止摘花”的图标;在种植园上张贴“禁止摘采”的图标等。改变幼儿从被动到主动地去认识、理解图标,记忆图标所表达的规则,时常提醒自己应自律,规范行为。
  小班(3岁—4岁)的孩子刚从婴儿期步入幼儿期,一方面,他们不免带有一些婴儿的“痕迹”;另一方面,由于身心发展迅速,他们又开始具有幼儿期的显著特点。因此,小班幼儿的年龄特征十分突出。因此,小班幼儿的规则教育不能够要求过高、过快,必须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另外,在实践中我们还体会到,小班幼兒规则教育不能孤立进行,应该与其他教育活动互相渗透,有机结合。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是我们规则教育的最终目的,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养成的,而是一种行为长期重复形成的结果。
其他文献
【摘 要】  对于经常进行公开展示的老课,我们要思考如何寻求突破,可以寻找与生活的结合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更多自由探究的空间,让他们在活动中引发与前概念之间的思维冲突,通过自己动手来寻找答案,这样的课堂才能更精彩。  【关键词】  老课 创新思路 优化整合 贴近生活 独特的材料  老课是指在教材中比较经典,经常被众多教师选择进行公开教学的内容。这样的教材内容,经过一次次公开展示,已形成了
期刊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现代散文选读》中有一个专题,叫“是什么叫我们感动”,专题择选了中外经典的抒情散文,将目光投向内心的“真实”“纯粹”和“复杂”的感情。教读的过程中,师生均有一种深深感动的体验。萧红二十岁时,对日抗战从她的家乡东北开始,而她的余生就是一直在逃离战乱中度过的。奔波的生活,混乱的年代在这篇散文中细细道出。  萧红,黑龙江人,1911年出生在中国最东、最北部的小县城呼兰县的小地主家里
期刊
【摘 要】  低年级是识字写字的关键期。让学生在这一阶段学会学习汉字、喜欢学习汉字是一项重要的任务。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研究汉字本身的规律,运用有效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关键词】  方法 兴趣 汉字教学  研究结果表明“(掌握字形的)第一个转折点在一年级上学期,学习汉字后约一个月左右。这一转折点表现为对字形的认识、大致综合、熟字的辨认都有较大发展”,“第二个转折点,在一年
期刊
【摘 要】  新课标提出“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课改以来,故事教学法成为很多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而且在激发学生兴趣,调动课堂气氛方面收到很好的效果。但是,也有些语文教师讲故事流于形式,没有达到预设的效果,本文则从“在教学中如何使用故事教学法”,“使用故事教学法注意事项”等方面提出一些思考,希
期刊
清·张问陶说:“天籁自鸣天趣足,好诗不过近人情。”写诗如此,写文章亦是如此。一篇文章不仅要做到赏心悦目,更要有能激发读者共鸣的“情”。而在学生做文中,真情的缺失是一个较为棘手的问题。因此,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地表达。  一、真诚:关注琐屑,展现人情美  《爱之链》中的人与人之间浓浓的爱意深深感染着我们,激发着我们关注生活中动人的琐屑之美。狄德罗说过,艺术就是平凡中找到不
期刊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品德教学中,教师的“活动”意识的确在不断加强,各种活动五彩纷呈,但是,活动之后,学生学习的收效却微乎其微,活动明显成为课堂的“摆设”,课堂的“形式”。近日,笔者有机会听了一节低年级的品德与生活课——《我的好习惯》。这次听课,我不仅仅关注老师教学流程的设计,更重要的是关注课堂上的孩子们,看看他们是如何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  一、有效的学生活动是什么样儿的  我想,判断教师组
期刊
【摘 要】“班级小报”作为一种综合性习作训练手段,对于小学高年段学生的习作能力的养成具有着独特的优势。然而,传统的“班级小报”仅仅是充当了习作展示、修改的媒介,没有充分挖掘其功能价值。基于学生不同层次的发展需要,“班级小报”的功能革新势在必行。  【关键词】  班级小报 需要层次 功能革新  一、背景分析  1.功能革新灵感起源  近年来,我和许多一线语文老师一样热衷于将学生的习作汇编成“班级小报
期刊
思辨一词,最早语出《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慎思”与“明辨”强凋的就是周密地思考,明晰地分辨。思辨性阅读的组织策略与实施几乎还是一个盲点。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而言,笔者认为思辨性阅读必须要挖掘文本中沉睡的语言训练点,搭建丰富的言语实平台,实现文本与学生的心灵对话,让学生在已知与未知及新知中产生思维的碰撞,进行人文思辨,表达看法,积淀言语,发展思维,以期达到“立言立人”
期刊
“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而反思则是自我教育的第一道门户”,反思型教师是指能够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以研究和批判的态度不断分析、反思教育现象,及时调整自己,创造教育新经验,提出教育新思想的教师。反思型教师是学生、家长、社会时代对教师的期盼,那教师如何开展反思,怎样才能尽快的成长为一名反思型的教师呢?不妨从以下途径中进行历练。  教学反思的过程是教师经验的积累过程、教学能力的发展过程。从微观的角度分析,教
期刊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也是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纵观作文教学课堂,不少学生搜肠刮肚,假话、空话连篇,作文千篇一律,导致学生对习作不感兴趣。新课标倡导个性化表达,强调让学生写出有自己思考的作文,个性化习作成为了习作课堂的重要目标。教师如何引导学生个性化表达,融入个性化思考,让学生在习作的天空里自由翱翔,从而写出个性化的作文?  一、营造自由习作氛围,为个性化习作注入活力  在小学作文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