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商业银行理财转型的三大趋势

来源 :金融理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olin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工商银行资产管理部副总经理刘劲松就下一阶段商业银行理财的发展趋势,从三个方面谈了自己的观点。首先,是对过去13年银行理财历史的定位。应该说,从2004年首个人民币理财产品诞生到现在,商业银行的资管业务已经走过不平凡的13年。截止到201V年上半年,整个银行业的理财规模已经达到28.4万亿,银行理财已经深入到实体经济、金融创新、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已经成为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的金融业态之一。
  其次,商业银行理财面临新的环境。近年来伴随着国内经济增速放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以及全球经济复苏缓慢,黑天鹅频发,货币宽松拐点出现新的变化、新的条件,银行理财面临资产荒、资金荒交替出现双重压力。整个资产管理行业也暴露出了交叉投资、放大杠桿、同业套利、脱实向虚等一系列的问题。
  此次一行三会制定的关于规范金融业务的指导意见,也拉开了资管行业统一监管的大幕。同时,我们也看到新规对银行理财的挑战,即如何平稳推进金融模式的转变,推动预期收益型产品向净值型产品的转型,逐步打破刚性兑付。
  最后,新时代银行理财转型的趋势,就是推进市场的统一规范管理。法律上建议给银行理财法律地位,应统一准入标准,使得理财产品能够享有其他资管产品的开户权利,通过消除监管套利空间,有效抑制多层嵌套;二是产品转型。要建立更加规范的估值定价体系,将投资端的收益映射到产品端的净值过度,由产品期限定价转向资产风险收益定价;三是在客户营销上加强投资者的管理和教育,合适的产品销售给合适的客户;四是提高投研能力,坚持大的资产配置,防止净值大起大落,为客户实现长期稳定的投资回报;五是坚持简单、透明、可控的风控原则,实施底层资产穿透式管理,把握实质性风险;六是国际化发展上,商业银行要发挥海外布局的优势,逐步对接全球市场与国际标准,更好的支持金融对外开放的“一带一路”建设。
其他文献
中国工商银行城市金融研究所资深专家樊志刚受邀出席论坛并发表演讲,他指出,现在观察银行理财市场,应该从一个基本点和五个维度来进行。通过五个维度方面的观察,我们判断中国银行理财市场发展前景仍然非常好,其正在经历一个非常大的变化,这个变化将是非常深远的,影响是非常的巨大。  对于“新坐标、新方位”这个会议主题,我觉得非常好,也非常适合现在整个经济金融环境,也包括资管理财市场发展的需要。所以,我觉得现在观
期刊
作为家族财富传承与管理的重要工具,家族信托在海外已有百年历史,被誉为“财富金字塔顶尖的明珠”。家族信托具有多个方面的优势,如节税避税、家族财富的灵活传承、财产的安全隔离等,致力于为高净值客户实现家族财富的积累、增值和传承。   国内家族信托2013年起步,2014年被称为“家族信托元年”,如今,中国式家族信托迎来本土化进程的第五个年头。家族信托的较快发展正是迎合了中国“创一代”向“富二代”交接家
期刊
蒋岩枫认为,新规出台之后,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转型在具体实施与操作方面会有很大的变化,整体来说虽然银行资管会面临较大挑战,但应该做好资产、产品、客户、运营、隔离以及刚兑等六个维度的转型升级,在认识、思路、行动三个层次不断提升转型境界。在此基础上,深层次发挥银行的客户端优势,依然会有广阔的作为空间。银行资管应站在一个合规、务实、稳健的新起点上,持续做大行业贡献。  “资管新规”出台之后,商业银行资产
期刊
章华指出,从私募的视角来看,在鼎信过去与各类机构的协同对接中发现,私募要回归本源,各类金融机构也要回归本源。私募确切的含义是私募股权投资,站在私募的角度体现自身价值。章华认为,大家都知道“二八定律”,未來的思路是另外的一个概念:不是20%的价值,而是20%当中的20%,才会有长期的价值所在,这也正是鼎信长城一以贯之严苛不放松的价值投资方向。  近20年走过来,我们有几点感受,跟大家汇报一下。  钱
期刊
沐浴着新年的阳光,新时代的大幕已经拉开。回首过去的2017年,整个国内金融理财市场风云变幻,不确定性与不稳定性更加凸显:严监管、去杠杆、金融反腐风暴、A股纳入MSCI、保险回归保障、资管新规落地、房地产进入租售同权时代、AI与金融科技横空出世、互联网金融迎来大浪淘沙……  “时间顺流而下,生活逆水行舟。”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一个新时代,这是新的历史方位。在新时代,我国
期刊
今年是金融业转型发展的重要一年,2017年,中央召开了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十九大和经济工作会议对金融工作提出了重要的战略部署,强调要防范金融风险,服务实体经济,服务民生,同时要打好“防范风险,脱贫攻坚,治理环境污染”三大攻坚战。金融要回归为实体经济服务,我认为这是金融业一个重要的战略机遇。  怎样做好转型发展?刚才魏主席强调了要防范风险、要创新、要用好科技手段,这些才能增强防范风险能力,进一步为实体
期刊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消费者购买习惯的变化,近年来选择通过互联网购买人身保险的客户日渐增多。同时,为积极响应监管部门“保险业姓保”的号召,各家公司也推出了众多满足消费者人身保障需求的好产品,并通过互联网渠道进行展示和销售。为了更好地研究客户需求及购买偏好,笔者对某寿险公司官方微信渠道购买长期寿险和长期重大疾病保险的客户数据进行了分析,主要结果如下。  根据对客户年龄信息的统计发现,投保人的平均年龄
期刊
中国光大银行资产管理部总经理潘东围绕“资产管理”议题,发表了精彩的演讲。她指出,防风险、降杠杆、加强监管是2018年的主基调。2018年最大的新坐标、新方位就是金融防风险。第二,在大环境下,2018年金融主线是什么?那就是回归本源。第三,2018年资管的经营主线是什么?总结起来十六个字:统一规制、打破刚兑、回归本源、差异竞争。  岁末年初全国的金融工作会议、十九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提到了金融风险
期刊
中国银行首席研究员宗良指出,我们现在到了一个看上去可能会有些迷茫,但却不得不参与的一个关键环节,即金融科技环节。这个领域对于我们来说可能有很多的不太清楚,但是必须参与,否则就会在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那么,在把握不清楚的情况下怎么办?宗良认为,一是坚持服务实体经济的基本方向;二是坚持问题导向,如果坚持这两个方向的话,应该说不会出现太大的偏差。  我们现在到了一个看上去可能会有些迷茫,但却必须参与的
期刊
十分高兴参加《金融理财》杂志、易趣传媒举办的2018年中国金融理财创新与发展论坛。这次论坛的主题是“新坐标新方位”,这很契合2017年以来我国经济金融改革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  下面,我就资管市场的转型问题,谈一些看法与观点。这几年,我国金融市场快速发展,特别是资管市场发展令人印象深刻。究其原因有四个方面:第一,由上到下的监管政策不断放松;第二,由下到上的金融市场创新不断加快;第三,跨机构、跨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