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区美国白蛾生物学特性研究初报

来源 :中国森林病虫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yq_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 Drury是新传入北京市的检疫性有害生物,其生物学特性国内外多有报道,但缺少北京地区的相关确切资料,从2005年4月开始,对美国白蛾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系统的观察研究。在试验区内,美国白蛾1a发生3代,以蛹越冬;越冬代成虫趋光性较强;成虫的羽化主要发生在16—22时之间;第1代成虫产卵量最大,平均777.4±204.4粒/头;越冬代卵孵化率最高,平均为98.8%;4~6龄幼虫在饥饿的情况下也会少量取食油松、侧柏等常绿树叶,但对用于铺设草坪的崂峪薹草,即使被
其他文献
介绍了油茶黑胶粉虱的分布、形态特征和发生规律及其病原微生物扁座壳孢的形态特征、发生情况和应用前景。在福建省清流县调查结果表明,扁座壳孢对油茶黑胶粉虱的林间自然感染
根据1983年9月至1989年9月马尾松毛虫的虫情调查资料,用预测克立格方法研究全县各调查点的马尾松毛虫有虫面积、虫口密度的时空变化规律,建立马尾松毛虫有虫面积、虫口密度的空
研究了褐纹甘蔗象Rhabdoscelus lineaticollis(Heller)入侵定殖能力。结果表明:以卵为初始种群,单株国王椰子树接入15粒以上定殖可能性较大;以成虫为初始种群,当有1对雌雄成虫侵入
《中国森林病虫》自1982年创刊以来,通过多年的努力,已成为我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领域有较大影响的中文核心期刊。在创刊30周年之际,全面回顾了《中国森林病虫》的创办、演变
为有效控制绿盲蝽蟓Lygus lucorum Meyer-Dür的危害,在河北沧州金丝小枣产区对绿盲蝽蟓在树冠内的空间分布及第1代若虫对不同年龄枣股的危害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第
采用生长速率法和悬滴法测定了8种常用杀菌剂对赤水撑绿竹Bambusapervariabilis×den-drocalamopsisdaii根腐病病原菌尖孢镰孢茵FusariumoxysporumSchlecht菌丝生长和孢
对样树的调查结果表明:1~3 a生美国山核桃幼树无云斑白条天牛产卵刻槽,4 a生以上植株,云斑白条天牛产卵刻槽垂直分布位置随树龄的增大而逐年上移,其中,在4~13 a生树上,主要分
采用20%抑食肼乳油1000倍液常量喷雾防治桂花食叶害虫白星尺蛾Naxa(Psilonaxa) seri aria Mostschusky,虫口减退率92.11%,防治前和防治后虫口密度差异极显著。
该文对树干注药防治红松球果害虫的农药种类和用药剂量进行筛选,对注药方法、注药时机、药剂在树体内的传导速率以及对树体主要生理指标的影响做了探讨。结果表明:20%吡虫啉可
【正】 本文报道了ZnSe/ZnS应变层超晶格的时间分辨光谱研究,样品用国产MBE设备生长。锁模YAG三倍频光泵浦置于77K中的样品,荧光由单色仪—条纹相机系统记录。实验表明,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