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谱分析方法分析预报南沙海区冬季大风

来源 :海洋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yewye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1989年11月-1999年3月)冬季北半球500hPa候平均高度资料,分析了南沙海区冬季大风(简称为南沙冬季大风)与北半球中、高纬西风带中的超长波、长波活动的关系.结果表明:中、高纬强冷空气爆发南下是造成南沙冬季大风的最主要原因;当中、高纬的角动量输送达到一定数值后,伴随南沙海区会出现一次大风过程;在南沙冬季大风出现前期,偏高纬度的角动量有一次同步向北输送过程,使中、高纬西风增强;结果还表明:纬向扰动动能大多集中在超长波段内,经向扰动动能随纬度的不同主要集中在2~6波波段内.文中在这一基础上分析得
其他文献
通过进行珠江口一个航次7个站位海水藻类增长能力(Algal Growth Potential,AGP)试验,同时补充了温度和光照对藻类生长影响的试验,探讨了珠江口水域富营养化的程度.试验结果表
较为详细地介绍了基于能量平衡方程的第三代近岸海浪数值模式SwAN(Simulation wavesNearshore)及其包含的物理过程(风生浪、底摩擦、白浪耗散、深度诱导波破碎、非线性波-波
目前我国海洋台站积累的实测日最大风速资料长度还较短,本文提出采用实测日4次(或3次)平均风速产生日最大风速样本的方法.认为极值风速是随机变量,采用本文方法产生的日最大
通过一个数值试验,对运用POM模式做风生流模拟时边界条件的选取方案做了初步的讨论.试验表明,POM"外模式"采用辐射边条件、"内模式"采用辐射方案的改进形式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根据1994年5月和11~12月两个航次的调查及近年有关海湾的海流观测资料,分析了钦州湾的潮流特征,观测资料来自分布于该海湾东中西三个航道及相关区域的8个测站.钦州湾涨落潮流
运用聚丙烯酰胺垂直梯度凝胶电泳法对黄鳍鲷的7种组织(心肌、肝脏、肾脏、肌肉、性腺、脾脏、脑)进行了4种同工酶(EST,LDH,MDH,ME)的初步研究,并对几种酶的同工酶位点及酶谱表型
采用正交实验设计,研究了卡拉胶碱改性操作中碱浓度、改性时间和温度的优化,确定了适合工业生产的最佳工艺参数:碱浓度6%,温度67℃,时间4h.
研究了1984-2000年长江口海域水质溶解态重金属Hg,Pb,Cd和Cu的分布变化,并初步探讨了其分布机理.长时段多航次分析能使我们更好地了解重金属的总体分布及变化特征,通过历年监
应用4种兔抗胃肠激素抗体和S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黄鳍鲷(Sparuslatus)消化道中的内分泌细胞进行鉴别和定位。结果表明:PP细胞在幽门盲囊较为丰富,食道和小肠较少。Som细胞
根据1950-1995年共46 a的南印度洋船舶气象报资料,按5°×5°网格统计的海浪要素进行分析研究.通过分析每月各要素的等值线分布图,得出南印度洋海浪场季节变化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