闺怨与臣怨——唐寅《班姬团扇图》《秋风纨扇图》研究

来源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_yingl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尝试引入古代诗歌等作品,对唐寅《班姬团扇图》《秋风纨扇图》两幅绘画中仕女执扇、蜀葵、修竹等关键元素进行重新解读.历代文人创作了大量以“闺怨”为主题的诗歌,其表面是设身处地为诗中女子结撰抒写,实际却是以诗中女子自喻仕途坎坷逐臣之伤.唐寅不仅是画家,也是文人.笔者结合唐寅的个人经历与画中配景的暗示,将这两幅绘画引向画家自喻,讨论男性画家创作此类闺怨题材绘画的用意.
其他文献
图标审美加工的实证研究可以从两方面展开:一方面探究图标的审美认知,研究人条件反应式的视觉认知机理;另一方面探究图标的审美体验,研究人受到图标刺激时,更为积极主动的心理活动.本文从认知负荷的角度出发,运用神经美学基于生理数据的研究手段,探究国标的审美认知,检验图标审美加工实证研究路径的可行性.
模件(module)这一概念最早由德国人雷德侯在《万物》首次提出,是对中国传统建造活动进行理性总结,本文选取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和西方现代建筑这两个运用模件体系最彻底的派别做深入对比,研究模件体系在两个建筑体系的产生背景、实际运用和对各自产生影响方面的差异.
针对某公司铜套筒开裂及鼓包现象,通过宏观检验、金相检验、硬度测试等方法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套筒存在过烧组织,在应力作用下导致开裂;同时,材料的化学成分对其性能的影响至关重要,因而应加强温度控制和原材料检查.
五色原理结合传统镶嵌工艺、珠串意趣和组玉佩的样式,对玉佩饰在器型、纹饰、功能、色彩、题材和吉祥内涵等方面进行创新设计表达,拓展玉佩饰的消费群体.同时,玉佩饰的创新设计和理论研究,有助于传统手工行业的升级和繁荣.
针对一次船舶发电柴油机发生的缸套裂纹故障,基于导致缸套裂纹的影响因素,结合该船发电柴油机运行情况,对本次缸套裂纹故障进行分析,并从维护与管理的角度提出了船舶发电柴油机缸套裂纹的预防对策.
历代中国画品鉴方法与标准呈现出多元化特征,然仍有一定规律可循.以画家修养、绘画风格、胸襟情怀等为主要品鉴内容,体现出尚意的特征.本文从品鉴者须“神迈识高,情超心惠”;推重画家的师承渊源与品格修养;以“风格”评画;西洋画“不入画品”;以“情”品画等五个方面探讨中国画论中的审美品鉴特征与方法.
当前,我国造船业发展迅猛,很多船舶配套设备需要进一步优化.本文针对机舱排烟管易振动变形的特点,设计了一种可以吸收振动偏移量的排烟管支架,提高了排烟管的运行安全性.
目前,各高校信息化建设已取得一定的进展,但在移动化建设方面仍存在不足.本文讨论了移动校园建设的必要性,分析了基于企业微信建设移动校园的优势,并结合实际应用提出了基于企业微信的移动校园平台建设规划和实现方案.
莫高窟第464窟作为修行礼佛窟,虽前后经两次重修但仍可作为整体进行研究,前室及甬道两侧所绘题材为本窟渲染了浓厚的华严修行色彩.主室三壁是根据《华严经》内容借用观音化现的构图形式绘制的八地菩萨化现,窟顶的金刚界五方佛则表达了诸佛对八地菩萨修行的智慧加持,南壁的上师像以西夏华严宗的某位祖师代表了修行者的不懈努力.考虑到本窟浓厚的华严菩萨道的修行特色,推测主室造像为观音、文殊和普贤所组成的“华严三大士”.
因缘rn“石桥东望海连天,徐福空来不得仙”,可见古人很早就窥透了永生之虚妄.功业会消亡,肉体会消失,财富会散去,唯有精神的遗存能够长久保留.不朽和永生本就是两回事.rn作家王小波16岁时在云南插队,常常在夜里爬起来,借着月光用蓝墨水笔在一面镜子上写了涂,涂了写,“直到把镜子涂成暗蓝色,把手指和手掌全涂成蓝色才罢手”.我的青年时代也经历过这样一段日子,不确定自己要做什么要怎么做,只是焦虑于时间的脚步匆匆,焦虑于自己的一事无成,直到我拿起画笔.我开始画,几乎不停地画,尝试不同的风格,像王小波那样执着到偏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