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想天空(三)

来源 :中学文科·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e3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言曰:“文以载道。”那么,在现在虚伪、忙碌、铜臭味十足的社会里,有谁为我们撑起一片精神的天空?
  大师何求?
  冰心、巴金老人先后逝世,割断了我们和那个“五四”最后的一脉联系。在那个大师辈出的时代之后,我们还能企盼谁?余秋雨越来越体现出他商人的品质;韩寒、郭敬明在畅销书排行榜上大行其道;贾平凹、莫言已难觅其踪。他们中有谁担起了擎天的责任?现在的书籍,多数粗制滥造。从前讲的是三稿四稿,现在则是码字填坑,讲一顿饭完成一个中篇的构思。如此下去,形成了一股极坏的影响,严重损害了书的品质,也浮躁了作者与读者的心。还剩下的,是易中天和于丹们,挖老祖宗的古墙。但他们是学者,不是大师。写出来的只能叫研究成果,而不是载道的文章,去撑起精神的天空。
  意象已逝。
  现在不是诗的时代,同时式微的还有一种叫诗意的生活。这也难怪,在这忙碌的时代,人们重复着家与单位或家与学校的单调,完成着各样的工作与作业,应酬着人事间复杂的关系,哪有余暇静静品味唐诗宋词的美丽意境。于是小说便乘虚而入,占领了书市。当然,那些名著是无人动的,言情、武侠、玄幻的虚拟世界如毒品一般消遣着人脑。这不能说不是一种悲哀。波德莱尔曾说:“不懂得欣赏诗歌的人是庸俗的人。”难道我们国人的精神,真的要印上了庸俗的烙印?还记得海子、顾城、舒婷、北岛等为当时的天空增了一抹亮色,那么现在又有谁重拾起那逝去的意象?一呼唤牛氓。
  现在,中华民族的劣根性仍在闪现,古代的礼教已随孔家店一起被砸成碎片,精神的愚昧悄悄地抬起了头。而鲁迅先生,你又在哪里呢?现在,有多少时弊待您针砭,有多少人待您唤醒。那一片精神的晴空,等待着您为我们撑起。精神麻木的国民,正需要您来洗去他们的庸俗,去重建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
  但鲁迅只有一个。那么牛氓,由谁来做?
  法国建有先贤祠,让人们记住大师的精神;英国保留着各位名人的遗踪,甚至只是一些孜孜不倦的奋斗者。那我们,那一片晴空到哪里去找?
  救救孩子……
  
  名师点评
  
  本文是一篇大气磅礴、力透纸背的议论文。它的亮色显现于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立意高屋建瓴。作者能站在民族性的高度,以一种世界文化的视野,去观照人类的精神天空,去审视人类的精神家园,并以一个中国青年的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振臂高呼——“有谁为我们撑起一片精神的天空”。让人叹服其立意之高远。二是论述大气天成。作者以“大师何求”“意象已逝”“呼唤牛氓”三个分论点对首段提出的总论点展开纵深式钻探,进而形成了“怀想过去的精神天空——正视现实的精神天空——开启未来的精神天空”的论证构架。它既勾勒出时代的嬗变线,又昭示出作者思辨的逻辑线。让人叹服其论述之大气。三是语言掷地有声。如:“鲁迅先生,你又在哪里呢”,贯通古今,映射出唤醒民众、重塑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的赤子之心;“鲁迅只有一个,那么牛氓,由谁来做”,振聋发聩,点明了当代青年的时代责任;“救救孩子”,发人深省,一声呐喊迸发出对那些“精神家园不再”的孩子的深思切虑。让人叹服其语言之力道。
其他文献
有句话认为:少年强则中国强。于是乎现代人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在了青少年身上,青少年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备受家长、学校和社会的关注,而这涉及到了一个严峻的问题:这些平日备受呵护的青少年在跌倒之后还能否凭借自己的能力重新站起来?他们的成长已然失重?  或许没有人能回答这个问题,因为根本没有人曾想过要青少年们独立站起来。家庭、学校、社会无不是在孩子们一次失败之时就立刻把孩子扶起,唯恐孩子受到伤害,久而久之
期刊
考场外,六月的艳阳将大地灼烧成一个熔炉。去年的六月,当一切尘埃落定时,我所追逐的梦已化为缕缕青烟,袅袅升入空中。  高中三年的努力换回无果的悲哀!  三个月的暑假里几家欢乐几家愁,父母劝我屈就于我不中意的大学,不要再执著地追求,说我一路跌跌撞撞,换来的却满是伤痕。我无语,一个人呆呆地躺在那个狭小的属于自己的空间。最终年轻人的桀骜不驯,驱使我再次踏上了辛苦旅途。  对于同坐一个屋檐下的同学来说,我是
期刊
为爱撑起一支长篙,我要踏着丛飞的步伐,去寻找那一双双渴望的眼睛;我要带着丛飞的灵魂,去滋润一张张期盼的小脸;我要携着丛飞的翅膀,去放飞每一个心中的善良。  为爱撑起一支长篙,我愿是那大洋中翱翔的航船,去寻找爱心的彼岸。长长的历史留下了沉沉的回忆,历史说:“付出吧,为了你的生命与心灵。”当爱心像鲜花般降临在沉重灾难中人民的心头,那会是多么惊心动魄的壮举。演绎一曲心灵的乐曲,为他人,为社会,成就了丛飞
期刊
一个窗台上有一朵花,这个屋子就有了生气;一棵树上开了一朵花,这个树就有了金秋的希望;一条路上绽放一朵花,这条路就多情缠绵了;一个人给另一个人送一束花,这两个人就有了诗情画意;一个健康人给病人送一把花,病人就有了与病魔抗争的勇气……  让自己的生命为他人开一朵花,为他人灿烂一片心地,增加一缕温馨,添一份生存下来的理由,多一些坚韧与执著,也就提高了自己生存的质量。用自己的爱心为他人做圃,给他人织一地绿
期刊
人人心中都有片天空,有各种各样的类型,而我心中的那片天空,像儿时常吃的水果糖一般,是甜蜜、清透、五彩的,那就是儿时那片纯净的天空。  刚出生时的我,据说极其丑陋,当护士阿姨看到我第一眼时,似乎也愣了一下,母亲是标准的清秀型美女,父亲是标准的书生型美男,怎么生出的孩子却那么的……那么的……呃,不近人意。所有人都有这种想法,都不太愿意将我抱去给母亲看。后来阿姨尴尬地抱着我走向母亲。  母亲抱起我,眼睛
期刊
小船升起云帆,横济沧海的征程中总会有风吹浪打;小树初萌新芽,茁壮成长中难免会遭受雨雪风霜;小溪向前奔流,一路不止有流水丁东也有险滩漩涡。  青少年成长也是如此。成长的过程总会跌跤,会有荆棘,会有一次次跌打与磨砺,这些却是正常现象。家庭、学校和社会大可不必太在意,应以一种平常心看待。  正如一般扬帆远航的小船,它会在风雨的磨炼中逐渐坚强,太多的爱护反而会给它小小的船舱无端的负荷,成为前进的压力与障碍
期刊
太阳把光明传递给了地球和月亮,于是生命就这样诞生了——题记  春天,吹响了万物生命的序曲,润物无声,随后春把生命传递给了夏天;狂风暴雨,汪洋中生命经历了抗争,于是夏又把生命传递给了秋天;百川灌河,天高地迥,生命逐渐呈现出了金黄,成熟地弯下了腰,带着一种不刺眼的光芒,生命被传递到了冬天;风雪中,生命在大地中涌动,即使到了最后,也要“化做春泥更护花”。这就是生命的传递,传递中的生命,在这里没有怨言,没
期刊
当爱已成过往,我们都无意再去追寻曾经的记忆。但却只有一句话,涤荡内心,常挂在嘴边:“爱你,无悔!”所以——  中国古代有人说爱特别短暂,因为花红易衰似郎意,流水无限似轮潮;有人说爱其实很长久,因为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有人觉得爱矜持,所以他愿意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有人觉得爱隽永,所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于是你突然发现原来爱的时候人们都美满,记得去年今日此门中,
期刊
“你是谁,读者,百年之后读着我的诗?”一个头缠白布,身着素衣的老者向我走来,默默微笑看,“我无法从春天的财富里为你送来一朵鲜花,无法从远方的云彩里为你送来一缕金霞,打开门向四周看看,从繁华盛开的园里采撷百年前消失的鲜花的芬芳记忆,让欢愉的声音穿越百年时光……”  泰戈尔就这样一步一步向我走近,在我的耳边低语,告诉我奉献的美丽,它如一抹春日的阳光,亲吻着每一个生灵。  在熹微的晨光里,叶儿轻轻晃动,
期刊
“顿悟是智者的专利,愚顽如我者只好倚重一个‘渐’字。”  就是在这样的一个久别阳光的午后,她就像一个精灵,毫无任何的预告,就这样轻而易举地占据了我的整个头脑,占据了我的整个思考。  记得史铁生曾经在《活着的事》中这样写道:世界上你唯一可以拥有的东西就是过程,而时间永远是流逝的。  是的,也许你曾惊叹夕阳的无限美丽,可是你却永远也抓不住她的倩影;也许你曾流连于昙花的娇姿,可是你却永远也抓不住她的生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