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给世界留下了独特而又宝贵的文化遗产。如果能在哲学课堂上融入文学常识、文化知识,既是对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又是对世界文化的借鉴和传承,还能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鉴赏能力。现就自己在政治课堂尝试的这一教学法做如下介绍:
一、巧用古代诗词
古诗词是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有的诗词饱含哲理,寓意深刻,但学生对文言文体裁,古诗词体裁的哲学命题是望而生畏、敬而远之,为此,我们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引用古代诗词,才能取得比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例如,在讲解“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胜开。”蕴含了什么哲理时,我多方位转化事例,让学生思考。经过转化,学生很快联想到地理学中“海拔每升高100米,温度降低0.6℃”,联想到“不同的地方小气候不同”等地理学知识原理,并由“不同海拔高度的气温不同”、“不同地方小气候不同”总结出哲学上“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特点”这一哲学原理。
二、巧用名人名言
名人因其历史地位而让后人铭记,名言又因其富含一定的人生哲理让人回味,如果在平时的教学中给予关注并积极引导就会不断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如苏轼说“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是在强调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而外因只能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又如《孙子兵法》曰:“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而取胜者,谓之神。”说明想问题、办事情必须从实际出发,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三、巧用成语、俗语
成语包含着丰富的哲理,常常成为考试的素材。只有在平时重视对成语的哲学分析才会逐步提高考生做题能力。如按图索骥、掩耳盗铃是主观主义做法;拔苗助长、庖丁解牛则是对是否尊重规律和取得不同效果的鲜明对比;人定胜天、事在人为、锲而不舍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唇亡齿寒、覆巢无完则体现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对症下药、量体裁衣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张冠李戴、良莠不分却没有认识到矛盾具有特殊性;扬汤止沸与釜底抽薪区分了是否抓住了主要矛盾;水滴石穿,绳锯木断强调量的积累;竭泽而渔、杀鸡取卵是无视联系的客观性,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的表现。
四、巧用文化典故
文化典故常能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为教学创造轻松愉悦的氛围,使学生在润物无声之境界中吸收知识。例如在讲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反对主观主义、反对从主观出发时,我摒弃陈旧事例,引入以下一下文化典故:科举考试应是无比神圣,但神圣的科考也不时有令人啼笑皆非的闹剧上演。清末学子刘春霖,科考那年正逢天下大旱,皇上因见“春霖”二字,正合祈雨之意,点春霖为状元。
(作者单位:河南省濮阳市油田第三高级中学)
一、巧用古代诗词
古诗词是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有的诗词饱含哲理,寓意深刻,但学生对文言文体裁,古诗词体裁的哲学命题是望而生畏、敬而远之,为此,我们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引用古代诗词,才能取得比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例如,在讲解“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胜开。”蕴含了什么哲理时,我多方位转化事例,让学生思考。经过转化,学生很快联想到地理学中“海拔每升高100米,温度降低0.6℃”,联想到“不同的地方小气候不同”等地理学知识原理,并由“不同海拔高度的气温不同”、“不同地方小气候不同”总结出哲学上“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特点”这一哲学原理。
二、巧用名人名言
名人因其历史地位而让后人铭记,名言又因其富含一定的人生哲理让人回味,如果在平时的教学中给予关注并积极引导就会不断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如苏轼说“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是在强调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而外因只能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又如《孙子兵法》曰:“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而取胜者,谓之神。”说明想问题、办事情必须从实际出发,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三、巧用成语、俗语
成语包含着丰富的哲理,常常成为考试的素材。只有在平时重视对成语的哲学分析才会逐步提高考生做题能力。如按图索骥、掩耳盗铃是主观主义做法;拔苗助长、庖丁解牛则是对是否尊重规律和取得不同效果的鲜明对比;人定胜天、事在人为、锲而不舍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唇亡齿寒、覆巢无完则体现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对症下药、量体裁衣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张冠李戴、良莠不分却没有认识到矛盾具有特殊性;扬汤止沸与釜底抽薪区分了是否抓住了主要矛盾;水滴石穿,绳锯木断强调量的积累;竭泽而渔、杀鸡取卵是无视联系的客观性,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的表现。
四、巧用文化典故
文化典故常能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为教学创造轻松愉悦的氛围,使学生在润物无声之境界中吸收知识。例如在讲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反对主观主义、反对从主观出发时,我摒弃陈旧事例,引入以下一下文化典故:科举考试应是无比神圣,但神圣的科考也不时有令人啼笑皆非的闹剧上演。清末学子刘春霖,科考那年正逢天下大旱,皇上因见“春霖”二字,正合祈雨之意,点春霖为状元。
(作者单位:河南省濮阳市油田第三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