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往未来

来源 :江苏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xue12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南师附小在庆祝建校110周年时,提炼的活动主题是“实验与爱同行”,师生们回眸110年的时光流转与交替,向前贤致敬,与自我对话。我在参与其间时,深受感动的不仅仅是南师附小110年的努力,而是闫勤校长和师生们对未来的向往,对新的“努力纪”的思量。
  一、想象未来
  “想象未来”是南师附小校庆活动的基本精神之一,这里的“未来”更多地体现在附小人对教育的认识、理解,体现在附小人的教育实践、教育现象之中。其中的某些思想直抵教育的本质,融入了校本文化和师生性格元素,可以想象会随着附小人坚持不懈的努力,在不断变化的情境中,创造出与历史、与当下的努力具有坚实联系的卓越、非凡和高境界。[1]而这,就是南师附小瑰丽璀灿的未来。我更喜欢用形象的直觉的方法描述他们的未来,我以为那是一所意蕴丰厚的爱的学校,那里有:
  ⒈童心照耀的爱。南师附小的创办人是“晚清第一功臣”、著名爱国将领、两江总督张之洞,学校的创办就注入了爱的基因。创办第二年,李瑞清校长就提出“视教育若生命,学校若家庭,学生若子弟”的重要观点。继任的罗炳之校长进一步指出:“爱心教育应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由具体而抽象,由‘爱兄弟’、‘爱邻居’……而至‘爱国家’、‘爱人民’。”建国后,斯霞老师提出“童心母爱”,强调像母亲一样的爱要基于儿童理解、儿童立场,这种教育爱如同空中铺陈而下的流光溢彩倾泻到南师附小温馨的校园,也更加照亮了南师附小的历史,照亮了中国的教育界。未来的南师附小这所爱的学校,是有童心照耀的爱作为学校之魂的。
  ⒉科学内在的爱。杜威说,教育是科学在内的活动,它是圆形的或者螺旋形的,教育是需要螺旋式上升,以至无穷的。[2]1918年南师附小俞子夷校长在《一个小学十年努力纪》序言中指出:“南师附小的方针便重在实验,这是十年前所定的方针,至今没有变更过。”学校当年种种举措创当时教育教学研究风气之先,曾吸引杜威先生实地参观、考察并发表演讲。110年来,实验已经成为南师附小人内在的秉性和风尚,并造就了他们细致的神态、研究的姿态、踏实的步态和执着的心态。未来的爱的学校,一定也会有实验同行的,科学性的真、伦理性的善、审美性的美,一定是会高度融合的。
  ⒊通体洋溢的爱。一所真正的学校,借用俄罗斯作家柯罗连科的描绘,有“一种动人心弦的调子,像草原的风一样幸福而自由地在那缤纷而辽阔的生活熙攘中间”,有力地倾泻铺洒开来。这时的学校,就有通体洋溢的爱。南师附小的爱,在课程建设、教学改革、师生发展等关键领域都落到地、扎下根。他们致力于课堂作为“爱的学校”的第一场所,“为学生的生长而教”,遴选和筛滤“最有价值”的知识、“最有力量的思想”,给学生留下“带得走”的东西,朝向学生“智慧”与“精神”的完整和谐的共生,并让儿童努力实现宋代大儒程颐所说“鱼跃于渊”,活泼泼地生长;他们坚持斯爱引领,引导老师的教学从“制造”走向“创造”。[3]这样的努力内蕴着一种追求,就是让爱在师生之间,在校园、课堂之间,在设计与行为之间,处处体现出来。这样的努力,总会导致爱的弥散、弥漫。
  ⒋化为日常的爱。南师附小的校训是“怀大爱心,做小事情。”从小事做起,爱的教育才能成为学校日常生活的“现象世界”。西方有首诗叫《日子》,诗人问道:“我们除了日子,还有什么呢?”“日子”是我们的全部,“日常”就是生命的本来状态。爱的信仰、理念化为日常的生活方式,化为日常的点点滴滴,其实,我们就在平凡中有了崇高,在琐碎中有了伟大。南师附小爱的音响潺潺流向未来,水流一样的“日常”,就有了许多温馨甜蜜的生活意蕴。
  二、准备行囊
  向未来进发,总是不能赤手空拳的。人生的旅程是需要精神行囊的,南师附小很在意这样的事情。近些年来,他们对校史进行了认真的梳理,对学校文化做了进一步的提炼,整理出版了《斯霞文集》,开展了基于校本的课题研究,等等。在我看来,他们的行囊里有了四本著作,这四本书可以有力地支持着他们向未来进发。
  ⒈第一本是《教育哲学》。如果需要个性化的书名,自然非“童心母爱”莫属。学校的教育哲学是一个人或一群人对教育基本问题精神的理解、发现和表达,它使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有了倾向性、稳定性和一贯性。斯霞老师的“童心”与“母爱”是建国以后最伟大的教育哲学。“童心”与“母爱”既是并列的,又是互文的。马拉古奇说,儿童是由一百种组成的。儿童有一百种语言,一百种双手,一百个头,一百种思考、游戏、谈话的方式;儿童还有一百种倾听、惊奇和爱的方式;有一百种欢乐,去歌唱去理解;一百个世界,去探索、去发现;一百个世界,去发明;一百个世界,去梦想。而这些一百,是“一百个一百的一百”。只有真正具备了童心,我们方能尊重儿童,理解儿童,接近儿童,走进儿童,以至在某种意义上成为儿童,也才能有真正意义上教育的爱。“母爱”也才会具备教育的价值。南师附小梳理了百余年爱的历程,把童心母爱作为学校的文化灵魂。行囊里的这本教育哲学其意义和影响是怎么估量也不过分的。
  ⒉第二本书是《教育实验学》。上个世纪初诞生的实验教育学,根据实验心理学的最新成果,努力在教育中引进客观和中性的实验机制,运用观察、实验、数据分析等方法,摒弃主观臆断。广义的教育实验,是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实验、改革学制、课程、教材、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教育管理,以实现或验证某种教育理念或主张,改进和提升现行教育品质,从而促进儿童健康成长的实践活动。百余年来,南师附小从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设计教学法、道尔顿制、公仆会,到五十年代的学制改革,八十年代的听说欣赏实验,近些年“爱的课堂”教学方式变革……广义的、狭义的教育实验都有,而且,南师附小的教育实验,都是以对儿童的关爱为最重要的动因,也以此作为检验和评价的最高标准,近期更是提出“实验与爱同行”。有了这样的“教育实验学”,就一定会有对科学精神的坚持。
  ⒊第三本书是《教育管理学》。南师附小110周年校庆,重印了上世纪20年代的《一个小学十年努力纪》,出版了闫勤校长编著的《一个小学新十年努力纪》,相互映照,相映成趣。仅以闫勤校长的著述为例,对教育管理之道的阐说,就很是精到。比如学校文化的“一致性”,闫勤校长把“爱的教育”作为附小的核心理念和主张,使学校各个部分、各个层次、各个维度在这里得到凝聚。再如“新十年努力纪”用了大量篇幅,介绍南师附小的课程和教学改革,扣住了教育管理、学校管理的重点。南师附小提出由底色、主色、亮色组合而成的“三色”课程,尽管有值得商榷推敲的地方,但其努力的方向是值得肯定的。南师附小致力于建设爱的课堂,努力探索“为学生的生长而教”,创造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他们又以斯爱为引领,努力培养老师追求卓越的远大目标、引导老师们突破“高原”现象,不断登攀,可见他们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学校管理的关键。[4]教育管理学研究的就是管理者怎样为实现目的,通过有效的途径和措施,提高教育质量、效益的。南师附小的教育管理学让我们体会到人文精神和课程教学改革、教师队伍建设,对办好一所学校的至关重要。很有意思的是,闫勤这里阐述的基本精神和重点,在俞子夷等先生的著作里都可以找到其根脉,也可以看出两个10年以至110年的“努力纪”是一脉相承的,其出彩的地方,既是校本最大的创造,也同时具有普适的意义。   ⒋第四本书是《教育现象学》。现象学关注的是生活世界,将现象学的方法运用于观察、研究、思考教育的问题,就形成了教育现象学。在这里,理论和概念被悬置起来,人本身,人的个体性和独特性,人的生活体验,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到南师附小,我们常常“阅读”这样的“教育现象学”:我们会看到很多的教育场景,听到许多教育故事,甚至还会与某位、那一群熟悉起来。汪霞教授说:“人类生活中最深刻的东西只有在个体化的王国中才能找到。”[4]马克斯·范梅南先生说:“现象学的教育学关注的是学生和教师的种种生活体验,并从中获取有益的反思,从而形成一种特有的教育机智和对具体教育情境的敏感性。”[5]。正是从南师附小师生的日常生活里,人们领悟到许多南师附小的精神,领悟到许多教育的意蕴,这里的教育现象和对教育现象的关注,也是走向未来的宝贵资源。
  三、扬帆启航
  南师附小已经走过去110年,现在站在新的起点上,愿景美好,行囊饱满,正待书写新的“努力纪”。
  ⒈以明灯引领航向。现任作协主席铁凝女士曾有《文学是灯》的讲演,她回顾了文学对自己成长的巨大作用,她认为文学是明亮了人的精神世界的明灯。借铁凝的说法,“童心母爱”的教育哲学更是一盏“宝莲灯”,她照亮我们的精神世界,也照亮了我们的未来世界。她一定会让附小人在新的征程上少些迷失和迷茫,添就信心和力量。
  ⒉以有限通向无限。要实现大目标,是需要一步一步踏踏实实走下去的。近十年来,围绕“爱的教育”,附小人就是不断明确有限目标,一步一步向前推进,从“现代斯霞型教师成长的研究”到“薪火相传的爱:基于斯霞儿童教育思想的课程校本化研究”,再到“基于斯霞教育思想的‘爱的课堂’的校本研究”……正是在一个个具体目标实现的过程中,他们又发现新的天地,赋予自己新的使命,在有限上生成无限。他们的脚步是坚实的,前程是不断打开的。
  ⒊以细微孕育伟大。闫勤校长的“未来宣言”是:“秉承‘怀大爱心,做小事情’”的校训,始终把“爱”和“实验”——这样两个具有附小精神气质的主题词和文化气象不断传承下去,发扬光大,“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属于南师附小的‘新十年’!”他们的创造,更多地就是“做小事情”,就是点点滴滴、琐碎平凡。正是这样的“日常”,包孕了春风化雨般的濡化,滴水穿石般的积淀,“崇高”、“伟大”就成为其中的意蕴。
  ⒋以创新续写历史。南师附小是在对未来风光无限的想象中,梳理文化脉络,提炼学校精神的,这也就意味着他们的发展战略一定是传承与创新的内在统一。我特别希望,他们以创新续写历史:要有大视野,要走在思想前沿、技术前沿、审美前沿,体现真正的时代精神;要有大气魄,坚守理想,坚守信念,坚守品格,在合理扬弃、自我更新中创造新的自我;要追求大境界,要让学校成为爱的乐园,成为素质教育的示范,成为斯霞精神沐浴下的教师发展学校,要让学校在全市、在全省、在全国,甚至在国门之外,都有广泛的影响力和引领力。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南师附小应该有,也一定会有这样的万千气象!
  注释:
  [1]参见陈嘉映:价值的理由[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2:16.
  [2]赵祥麟、王承绪编译:杜威教育论著选[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285.
  [3]闫勤:《实验与爱同行——南师附小110年的努力》[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2.
  [4]汪霞:课程研究:现代与后现代[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03:63.
  [5]李树英:教育现象学:一种新型的教育学——访教育现象学国际大师马克斯·范梅南教授[J].开放教育研究,2005(11).
  (杨九俊,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特级教师,210013)
  责任编辑:颜莹
其他文献
在一些初值的假定下,使用Steklov均值证明一个广义薄膜方程弱解的唯一性,并使用能量等式讨论该方程弱解的渐近行为.
应用双波长分光光度法不分离测定复方黄芩注射液中黄芩甙的含量,可消除其它成分的干扰,方法简单、快速,准确度和精确度高。黄芩甙平均回收率为98.16%。
鲎有活化石之称,不仅是古生物学的重要研究对象,亦是医药试剂的原料,保育鲎不仅维系了人类生存,更是促进人类文明的跃升。但近年来,鲎被人类大量捕食、采血及破坏栖息地,种群
由于电流无法从绝缘体通过,所以绝缘体一直被认为无法传递电流。最近日本科学家以白金作电极,夹住石榴石(一种非金属矿物)进行实验。当从一边的电极传出电流后,虽然石榴石本身不会
【目的】为开发菝葜(Smilax china)资源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采用超声波辅助酶法提取菝葜中总黄酮,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酶用量、pH值、酶解时间和酶解温度对菝葜中黄
网络学习平台的兴起与发展,为准确而快速地统计学生学习行为的数据信息提供了技术基础,进而将大数据与高等职业教育人才专业能力测评相结合,从学习行为的数据中分析并提取学
我和我的爱人戴春有幸都是“九连冠”中的一员,这既是一种巧合,也是一种必然。  2010年,崇川区组织“雏燕杯”青年教师教学评比。当时,我的爱人戴春工作才五年,想着“初生牛犊不怕虎”,抱着试一试的心理报名参赛了。从最初的备课到一次次地试教修改,我都全程参与,尽可能地做好参谋。每次试教之后,学校“智囊团”都会提出很多的建议,一个人的理解是有局限的,但我们是两个人,可以互补;一个人的智慧也是有限的,但是
2014年,《广西科学》根据广西乃至全国科技发展趋势和学科发展动态,以及广西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设立特色栏目,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担任编委和栏目主编,集中地、大幅度地、广泛地报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改革,我国的高职教育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再加上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高职院校的二级学院办公室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我们需要根据二级学
新的美术教材一改以单纯的学科知识体系构建课程的思路和方法,以美术学习活动方式的不同划分为四个学习领域。分别是:"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