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探讨

来源 :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syang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进行探讨。方法:选取从2011年3月到2013年3月收治的50位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伴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的将所有患者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均有25位患者。对照组的患者采取常规的治疗方式,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使用胺碘酮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在对照组中有68.00%的患者为有效治疗,在观察组中有84.00%的患者治疗有效,在治疗的有效率方面,观察組要高于对照组,P<0.05,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伴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采取常规治疗并配合胺碘酮,能使患者的临床疗效得到提高。
  关键词:冠心病慢性;慢性心力衰竭;室性心律失常;临床治疗
  患有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容易出现室性心律失常的情况,会对患者的生命以及健康造成威胁,本文主要探讨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具体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选取从2011年3月到2013年3月收治的50位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伴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的将所有患者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在观察组的25位患者中,有9位女性患者,16位男性患者,患者的年龄在45岁到84岁之间,患者的年龄平均为(61.1±4.9)岁,患者的病程在7a到13a之间,患者的病程平均为(10.5±2.2)a。在对照组的25位患者中,有8位女性患者,17位男性患者,患者的年龄在44岁到83岁之间,患者的年龄平均为(58.5±5.5)岁,患者病程在7a到12a之间,患者的病程平均为(9.2±1.1)a。两组患者都没有碘过敏、房室传导阻滞、甲状腺疾病等状况[1],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对比,P>0.05,没有明显的差异。
  1.2 方法
  全部患者都进行心电图检查,并且密切的观察患者的心率以及ST-T情况。在患者接受治疗前与接收治疗后采取有关的辅助检查,并且观察患者的心电图情况。对照组的患者采取常规的治疗方式,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使用胺碘酮进行治疗。在使用150mg到300mg的胺碘酮进行稀释以后,要持续20min到 30min的静脉注射,以每分钟1mg的速度泵入6h之后,以每分钟0.5mg的速度进行微量泵入,患者在完成2d到3d的静注以后,变成口服[2]。
  1.3 疗效判定标准
  患者的临床症状没有得到明显的缓解,这时判定为治疗无效;期前收缩能降低到50%之上,同时患者的临窗症状有所缓解这时判定为治疗有效;期前收缩降低到90%之上,患者的症状消失,这时判定为治疗显效。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的分析与处理使用SPSS 18.0 软件,数据使用正负平方差表示,采取t检验,当P<0.05,其差异才具有统计学的意义。
  2.结果
  在对照组的患者中,有6位患者治疗显效(24.00%),有11位患者治疗有效(44.00%),有8位患者治疗无效(32.00),治疗的有效率为68.00%;在观察组的患者中,有10位患者治疗显效(40.00%),有11位患者治疗有效(44.00%),有4位患者治疗无效(16.00),治疗的有效率为84.00%。在治疗的有效率方面,观察组要高于对照组,P<0.05,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在临床老年心血管疾病中,冠心病是比较常见的疾病之一,并且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也有增加的趋势,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比较严重的影响。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受到心力衰竭的影响,会使患者心肌缺血的状况加重,同时受到患者重塑心肌结构、神经内分泌激活或者是电解质发生紊乱等因素的影响,容易造成室性心律失常性疾病[3]。患有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容易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状况,具有较高的死亡率。此外,患有室性心律失常疾病的患者容易发生心脏博血功能降低的情况,这会在一定程度上使患者心力衰竭的状况加重,这样会使患者产生一种恶性循环。
  通过研究可以发现,患者的心功能同发生室性心律失常有着密切的联系,心功能差患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概率也就比较高。对于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并且伴有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在采取常规治疗的过程中,应用的抗心律失常的有关药物,具有一定程度上的促进心率失常的作用,这就造成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有着应用方面的限制,会对心力衰竭患者产生一定的影响。对于室性心律失常导致的血流动力学所产生的紊乱情况胺碘酮能对其做出进一步的纠正,进而使患者的心肌重构得到缓解,有助于患者心功能的改善。虽然胺碘酮属于抗心率失常类的药物,但是没有无负性肌力的功效,同时也能使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失常状况得到有效的控制,使心房肌以及心室肌的传导延长[4]。在进行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有关治疗的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对患者进行严密的观察,同时对其进行相应的治疗,效果比较理想。通过本组研究可以发现,对照组患者有效治疗的概率为68.00%,观察组患者有效治疗的概率为84.00%,与对照组患者的常规治疗相比较,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胺碘酮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临床疗效比较理想。总而言之,在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过程中,在常规治疗方式的基础之采用胺碘酮,能使患者的临床疗效得到提高,在临床的治疗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周姝,段巧建,程景林.左旋卡尼汀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肌重构及QT离散度影响的研究[J].临床肺科杂志,2011(06):122-124.
  [2]董守仁,王东伟.胺碘酮与比索洛尔联合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J].中国医药导刊,2010(08):1331-135.
  [3]党明,张玉霞,杨阳.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焦虑抑郁心理的影响分析[J].亚太传统医药,2011(08):1106-1108.
  [4]魏峥.参松养心胶囊联合美托洛尔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律失常的干预[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1(06):1111-1113.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胃肠道肿瘤术前定位与分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已确诊的胃癌患者300例,小肠肿瘤患者80例以及结直肠癌患者200例。对300例胃癌患者术前进行MSCT检查,对CT分期结果和术后病理检查进行比较;对80例小肠肿瘤患者进行术前MSCT检查,对小肠淋巴瘤和小肠癌在MSCT成像上的区别进行比较;对200例结直肠癌患者进行术前MSCT检查,分析结直肠癌的成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雷贝拉唑、阿莫西林和硫糖铝三联疗法对根除幽门螺杆菌的临床价值,以供参考。方法:将本院2012年6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90例幽门螺杆菌感染消化性溃疡患者纳入本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和硫糖铝三联疗法治疗,实验组患者接受雷贝拉唑、阿莫西林和硫糖铝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在症状缓解情况、幽门螺杆菌阴转率等方面的差异性。结果:与对照组对比,实验组总有效率和
期刊
摘要:目的:比较全身麻醉方法及腰硬联合麻醉方法在髋关节置换术中应用时的麻醉效果。方法:将我院在2011年1月至2013年7月期间治疗的80例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进行全身麻醉,实验组患者则进行腰硬联合麻醉,手术结束后,评价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苏醒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不同方法麻醉后的麻醉效果相当,P>0.05,无
期刊
摘要:目的:探析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在产妇产后出血方面所发挥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41例产后出血产妇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观察组产妇在发生产后出血后使用按摩子宫、缩宫素、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促进子宫收缩,对照组产妇在发生产后出血后使用按摩子宫、缩宫素促进子宫收缩。观察两组产妇治疗效果及产后24小时、产后42天的出血量,比较不良反应的几率。结果:观察组产妇产后出血治疗失败率为3.33%
期刊
摘要:临床麻醉是高风险性的医疗行为,其安全与否直接影响医生手术效果,更事关患者生命安危。因此,提高临床麻醉的安全性是至关重要的头等大事。本文分析了临床麻醉的风险与防范措施,望对提高临床麻醉的安全性有所帮助。  关键词:临床麻醉;风险;措施  1、提升麻醉安全性的重要意义  临床麻醉是高风险性的医疗行为,其安全与否直接影响医生手术效果,更事关患者生命安危。事实上,在现实的手术治疗过程中,麻醉的安全性
期刊
摘要:分析甲状腺包块行外科手术治疗的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甲状腺包块患者76例,按照治疗方案分为手术组(50例)和非手术组(26例),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手术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0%,明显高于非手术组(53.85%),P<0.05。结论:甲状腺包块药物治疗效果往往不佳,应首选外科手术治疗,手术治疗中需注意保护好喉返神经,选择低位小切口,皮内缝合可
期刊
摘要:目的 对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合并肺结核患者进行临床观察与分析。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1月期间在院治疗的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合并结核病患者52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观察临床表征,并做出临床分析。结果 在52例患者中,共有35例患者被误诊和漏诊,约占72.6%,其中39例患者为漏诊,均表现以咳痰、咳嗽和喘息发病,同时仅与慢性支气管炎诊断标准相符合;6例患者为误诊,4例被
期刊
药物性损害可以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1]。这已经成为社会性的问题并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在临床医疗过程中,护士直接对患者进行药物治疗,并在第一线监督患者用药,在保证患者安全用药及避免药物性损害中起重大作用[2],因此,如何采取各种措施保证临床安全用药,并进一步减少医疗纠纷,一直都是护理工作者在研究与探讨的问题。本文从临床实际工作出发,分析造成药物性损害的原因,并针对各项原因总结出  1 造成药物性损害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与分析在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风燥犯肺型的治疗中使用清润止咳颗粒的临床疗效。方法:从我院在2013年1月至2014年4月期间收治的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风燥犯肺型患者中选取28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养阴清肺丸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清润止咳颗粒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疗以后的临床效果。结果: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42.86%,实验组的治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在临床免疫检验中开展质量控制的意义与价值。方法 将294例需进行免疫检验的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47例,均接受血液免疫检验,其中对照组不开展任何质量控制措施,观察组对血液样本进行全程质量控制,比较两组患者质控前后各检验指标的VIS与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质控前后既定检验指标的VIS均以观察组的下降程度显著更低,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在该层面上的可比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