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O2无溶剂纳米流体粒径和含量对环氧树脂力学和热性能的影响

来源 :材料工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xxff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改善纳米二氧化硅(SiO2)在树脂基体中的分散性,同时研究SiO2粒径对树脂基体性能的影响,采用St ber法制备了50,90 nm和220 nm三种不同粒径的纳米SiO2,并通过表面接枝硅烷偶联剂及聚醚胺的方法制备了相应的SiO2无溶剂纳米流体(NF)。利用红外光谱(FT-IR)、透射电镜(TEM)、热失重(TGA)和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等测试方法对流体的化学结构和物理形貌等理化性质进行了表征。测试了不同粒径
其他文献
对T800碳纤维/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进行湿热老化实验,通过质量变化、老化前后表面形貌、红外光谱、动态力学性能,层间剪切和压缩实验,研究3.5%(质量分数,下同)NaCl溶液和去离子水两种介质分别在70℃下溶液浸泡对碳纤维/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T800碳纤维/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在去离子水和3.5%NaCl溶液中的吸湿率相对较低,分别为0.82%和0.67%;未老化试样纤维与基体之间黏结良好,在3.5%NaCl溶液老化后纤维与基体界面破坏相比去离子水中老化更严重;经去离子水中浸泡后剪切
将布拉格光纤光栅(fiber Bragg grating,FBG)传感器埋植在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加筋板结构的三角填充区,在线监测复合材料T型加筋板的固化过程与准静态压缩过程。结果表明,埋植FBG传感器的加筋板和未埋值FBG传感器的加筋板,其压缩破坏载荷基本相当。同时,内埋于复合材料加筋板三角填充区的FBG传感器可以有效监测复合材料加筋板固化过程的应变变化,固化后亦可用于实时监测结构中产生的温度和应变变化。在准静态压缩过程中,FBG传感器测得的应变值变化曲线与接触力-压头位移曲线变化趋势基本一致。FBG
为了研究圆管换能器在大功率、长时间工作时的温度极限影响问题,用有限元软件仿真计算了圆管换能器工作时的内部温度分布情况。实验中用两只圆管换能器进行连续波发射,同时监控换能器的工作温度与声源级,得到圆管换能器的温度变化曲线,并对换能器的温度变化原因进行分析。文章结论对圆管换能器的设计与应用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油水混合物经过分离后再处理,不仅可以实现油、水资源的重复利用,还能有效避免由于直接排放所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因此研究用于分离油水混合物的材料对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就显得尤为重要。其中,特殊浸润性纳米纤维膜材料具有超疏水/超亲油或超亲水/超疏油等特性,这使其在油水分离的应用研究中得到广泛关注。基于此,本文对特殊浸润性纳米纤维膜材料在油水分离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应用进行了综述。介绍了特殊浸润性材料的基础理论和电纺纳米纤维膜的应用,归纳并总结了特殊浸润性纳米纤维膜材料在油水分离领域中的研究进展,最后指出在油水分离过
趁着三月的阳光,让我们把足迹延伸到欧洲去吧。风景如画的丘陵、多岗的平原、广袤的草原、茂密的森林、白色的城市以及带着葡萄酒味儿的异域风情……在摩尔多瓦,这所有的美妙你都能领略到!      小游侠先给大家讲个故事吧——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国家的城堡被土耳其人包围,守城的战士英勇抗击,直到弹尽粮绝。眼看侵略者就要攻克城堡了,在这千钧一发之际,铺天盖地的白鹳从天而降,刮起一股狂风,迫使敌人趴在地
为克服乙酰苯胺传统生产工艺的不足,采用苯胺为原料、冰醋酸为酰化试剂、分子筛固定床脱水,回流反应合成乙酰苯胺。考察了分子筛、锌粉用量、n(冰醋酸)/n(苯胺)、回流时间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较佳的工艺条件为:分子筛用量为30%、n(冰醋酸)/n(苯胺)为3、锌粉用量为2.8%、回流反应2 h;在此条件下,分子筛固定床连续循环使用,产物收率大于96.0%、纯度达99.6%。
在农田无线传感器网络监测应用中,由于环境遮挡与作物生长引起的信号多尺度效应造成网络链路质量不稳定,进而影响数据汇集性能。针对该情况,同时考虑到农田WSN的能量受限问题,提出了一种农田信道和能耗感知的机会路由优化方法。基于农田信道模型估计链路连通概率,建立节点机会转发能耗预测模型,根据不同机会转发路径的中继概率得出其转发能耗期望,在候选转发集构建与排序时同时考虑路径期望能耗和节点剩余能量,以提高节点间、路径间的能量均衡性能。通过仿真实验将改进机会路由算法与LCOR、IOP、IPOR-OE算法进行对比,结果显
采用聚硅氮烷作为树脂基体,h-BN作为功能粉体制备复合涂层,通过化学方法对BN进行接枝改性以改善其在复合涂层中的分散,利用FT-IR和TEM对改性前后BN的化学结构进行分析,采用SEM对复合涂层微观形貌结构进行表征,通过对不同树脂含量的复合涂层微观形貌的表征确定了复合涂层最优的树脂含量为50%(质量分数),并对复合涂层的性能进行初步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化学改性的方法成功实现BN的表面接枝,改性后的BN在涂层中的分散性能得到了有效改善,复合涂层表现出较好的阻隔屏蔽性能和耐高温、抗氧化性能。
通过瞬时液相(TLP)连接的互连工艺,采用Sn4.7Ag1.7Cu+Ag复合钎料,制备Sn4.7Ag1.7Cu+Ag复合钎料/Cu接头。采用SEM观察恒温时效过程中接头的组织,结合EDS对比不同工艺下试样接头组织,并对接头性能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随着Ag颗粒含量的增加,Sn4.7Ag1.7Cu+Ag/Cu接头耐高温(300℃)服役性能随之提高;Ag含量为25%(质量分数)时接头在高于基体钎料熔点(217℃)83℃下服役15天未断裂,且抗拉强度为25.74 MPa,达到了低温焊接、高温服役的目的;与Sn
采用三点弯曲和层间剪切测试法研究热氧老化对三向正交碳/玻璃纤维/双马复合材料(三向正交复合材料)和对应的层合碳/玻璃纤维/双马复合材料(层合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分析复合材料的失重行为以及不同老化时间下的红外光谱、宏观和微观形貌、弯曲性能和层间剪切性能。结果表明:热氧老化导致的大量树脂分解在复合材料表面及内部产生大量裂纹,界面性能不断下降,最终导致复合材料整体力学性能的下降,但三向正交复合材料的性能保留率始终高于层合复合材料。这是因为,三向正交复合材料有Z向纱存在,裂纹沿着层间传播时会受到Z向纱的阻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