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饵料对瓦氏黄颡鱼稚鱼生长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来源 :水生态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acer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将瓦氏黄颡鱼(Pelteobagrus vachelli)稚鱼分为活饵料组(L)、驯化组(D)和饲料组(MP),分别对3个组进行生长和消化酶活性的监测。结果表明,瓦氏黄颡鱼稚鱼在整个试验期间的特定生长率,活饵料组〉驯化组〉饲料组,且3组之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3个组蛋白酶的比活力均随日龄的增加而增加,活饵料组的蛋白酶比活力高于驯化组和饲料组(P〈0.05)。活饵料组的淀粉酶比活力在试验期间一直处于较低的水平,而驯化组和饲料组的淀粉酶比活力则呈现增加的趋势。活饵料组、驯化组和饲料组的脂肪酶比活
其他文献
从光合细菌的分离鉴定及抑菌作用出发,以期得到较好的菌株用于水产养殖中。实验通过选择性富集培养的方式从洛阳市洛河分离得到光合细菌,通过形态学观察,以《伯杰细菌鉴定手册》
通过高效烟气脱硫技术控制火电厂的 SO 2 排放对于改善我国的大气环境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在烟气 脱硫过程中,容易在塔底出现结构现象,影响到脱硫工作的顺利实施。
2006~2007年,在雅鲁藏布江中游江段共监测274船次,统计渔获物3884.5kg,生物学测定3174尾鱼,共采集鱼类25种,隶属于3目、5科、17属。主要经济鱼类有拉萨裸裂尻、异齿裂腹鱼、拉
采用改良后的平皿内挖洞法,选择五倍子、黄芩、野菊等18种中草药对来源于患“腹水症”的斑点叉尾鲴肝脏的1株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进行了体外抑菌试验。在此基础
1.鱼体消毒放养前将鱼体进行浸洗消毒。鱼体消毒是切断传染病源的重要途径,是控制和减少病原体传播的重要技术措施。一般在水温10~15℃时,用漂白粉15g/m^3或硫酸铜8g/m^3或高锰酸钾
为了解大型通江湖泊鄱阳湖中鲤(Cyprinus carpio Linnaeus)的种群状况,根据2001年采集的448尾标本,对鲤的年龄和生长特征进行了研究。鄱阳湖鲤鳞片上的年轮表现为切割与疏密特征,
目前,电费回收困难是大多数供电企业面临的问题,其直接影响了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并为供电企业的运营发 展带来了巨大风险。为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电费风险
我国老龄化人口的不断增长,给社会各个方面带来深远影响及压力,其中最为突出的为老年人的医疗及护理方面的问题与挑战,老年人对养老及医疗方面的需求也有明显增加,发达国家通
通过室内实验,研究了龙须菜对水体Cu^2+、Cd^2+的去除效率及其部分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状况。结果显示,龙须菜对水体低浓度(0.05mg/L)Cu^2+、Cd^2+的去除率分别达到了99.9%和93.1%;对较高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