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哲的午后三点

来源 :东方艺术·大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1214505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Interview
  张哲,插画师&设计助理
  东方艺术·大家:午后3点通常都在做什么?
  张哲:上学时的午后3点,期盼着下课,计划着逃课。工作后的午后3点,会发呆,胡思乱想。周末的午后3点,则会伴随着懒惰情绪仓促度过。
  东方艺术·大家:你如何理解时间这个概念?
  张哲:茶已微凉人已散,一步一驱;水已东流花已谢,一年一岁。
  时间似沙,流走留不住!
  手中的沙,你越想努力攥紧,却越会加速流逝,若是稍加放松,它便会悄然从指尖溜走,不留下一丝痕迹。
  时间与沙如出一辙!
  时间记录着每张形色匆忙的脸庞,时间揣思着每座陌生孤寂的城市,时间掠夺着每个形单影只的梦想。
  流走的沙,堆砌成邱,沉淀着沧桑!
  有限的生命不许我们挥霍那份属于人生的酸甜苦辣,人生由己不由天。
  流年,谁在等相濡以沫;韶光,谁在忆朝花夕拾!
  东方艺术·大家:如果用一种颜色来描述时间,你想到的是什么?
  张哲:红色。吉祥—倾注一句描述刻骨铭心的海枯石烂。热烈—窜动在灼日炙烤下的顽皮鬼。激情—激荡于烈焰群芳中的一枚婀娜红唇。斗志—创造不可为而执着的倔强不死鸟。
  东方艺术·大家:如果用一种形状来代表时间,你想到的是什么?
  张哲:方,无数个闪烁的小方块。像电池电量的提示标,被消耗。
  东方艺术·大家:你认为瞬间的时间可以在艺术中变成永恒么?为什么?
  张哲:在我看来逝去即是永恒。但瞬间的时间在艺术中会是另一个的瞬间的铺垫。在艺术的自由环境下,相互叠加,抵达所谓的永恒。
  东方艺术·大家:你怎么看待艺术和时间的关系?
  张哲:艺术改变了时间单项行驶的轨迹,收集了转瞬即逝的碎片。如果具象的形容它们的关系,艺术则是时间的刻录机。
  那时候临近毕业,所有记忆的影像开始迅速倒带,又逐帧播放。想把所有喜欢的片段剪辑珍藏,却没有一处舍得删减。保持着这种情绪,才演绎了最后散场时的泪流满面。现在,依然怀念,校园里的每一个角落,都是青春走过的故事,荒唐,疯狂,难忘。
其他文献
Interview  刘慧慧,今日美术馆学术和馆藏项目主管  东方艺术·大家:午后3点你通常都在做什么?  刘慧慧: 上学的时候会常喝茶。现在会喝点现有的东西。  东方艺术·大家:你如何理解时间这个概念?(你理解的时间是个物理概念还是哲学概念?)  刘慧慧:时间是无形的,它存在于任何地方,它是永远抓不住的。 都有吧。  东方艺术·大家:如果用一种颜色来描述时间,你想到的是什么?  刘慧慧:透明。 
期刊
Interview  陈鑫,今日美术馆公共教育中心总监  东方艺术·大家:午后3点你通常都在做什么?  陈鑫:工作。  东方艺术·大家:你如何理解时间这个概念?(你理解的时间是个物理概念还是哲学概念?)  陈鑫:一维的不可逆的流势。  东方艺术·大家:如果用一种颜色来描述时间,你想到的是什么?  陈鑫:白色。  东方艺术·大家:如果用一种形状来代表时间,你想到的是什么?  陈鑫:圆。  东方艺术·
期刊
元旦到了,本期我们汇集十篇展评,辞旧迎新,来个新年礼包,内含“温柔的产出”、“政纯会的火锅”、“曼陀罗妄想”“苏比拉克通天塔”等等。  比如,《温柔的产出—艺术界的另一种生态》通过探讨身兼艺术行政与艺术创作双重角色的艺术家作品展,指出此类型艺术家需要有足够的认知和原则并不断调试和转换自身的角色以平衡自身创作与资本市场以及权力的关系;《武汉·武汉》从文学描写引入武汉、以人文的角度谈论“汉上镜像”摄影
期刊
Interview  刘朵,今日美术馆馆长助理及国际关系主管  东方艺术·大家:午后3点你通常都在做什么?  刘朵:一般这个时候会有客人需要接待。  东方艺术·大家:你如何理解时间这个概念?  刘朵:是一个高于一切的概念,可敬可畏。  东方艺术·大家:如果用一种颜色来描述时间,你想到的是什么?  刘朵:白色,因为真的不知道是什么样子!  东方艺术·大家:如果用一种形状来代表时间,你想到的是什么? 
期刊
Interview  简枫,期刊中心总监  东方艺术·大家:午后3点你通常都在做什么?  简枫:这个时间我通常在工作室里工作,整理资料之类的,如果798里有好的展览会选择这个时间下楼去看。我曾经尝试过拍下每一天的午后三点,但后来发现其实都是一个视角,基本上都是从工作台望出去,房间里的风景或者对面的艺术区。有一本我很喜欢的书《在自己的房间里旅行》,我觉得自己的目光就是每天在同样的时间经过同样的心情,
期刊
白江峰,编辑  东方艺术·大家:午后三点你通常都在做什么?  白江峰:被困在工作的椅子上。我想大部分人的午后三点都在忙碌和焦头烂额中声嘶力竭,唯有极少数人能在这个时间段享受阳光和沙滩。这个时间是身体对长时间高强度工作的第一次忍无可忍,之后的每一个小时都将对其咆哮。  东方艺术·大家:你如何理解时间这个概念?  白江峰: 时间与阳光相对,人与树木相对,相对而言才能理解何为时间。阳光流逝的速度就是时间
期刊
Interview  王宗亮,编辑  东方艺术·大家:午后3点你通常都在做什么?  王宗亮:通常都在进行上午因午饭和休息所中断的杂志社工作。  东方艺术· 大家:你如何理解时间这个概念?  王宗亮:说得哲学一点:时间使人走向死亡,时间也让人感觉活着;时间会带来许多,也会拿走许多。中国有“天上一日,地上一年”的古老传说,《圣经》也说“主看千年如一日,一日如千年”。  抛开这些比较宏观的概念,时间对我
期刊
张宗希,编辑  东方艺术·大家:午后3点你通常都在做什么?  张宗希:通常这段时间似乎是个无意识的时段,继续上午的或者停顿一下,做手头工作上的事儿,比如去看展览,休息时看看微信,翻几页书、或者出去走走,大概类似于两栖动物的“换气时间”吧。  东方艺术·大家:你如何理解时间这个概念?(你理解的时间是个物理概念还是哲学概念?)  张宗希:就季节的变化上感觉是物理的,而另一方面,循环往复的特性应该也有哲
期刊
Interview  张瑜洋,编辑  东方艺术·大家:午后3点你通常都在做什么?  张瑜洋:下午三点,似乎是艺术圈里约定俗成的开幕时间,所以每周六的下午三点基本上都奔波在看展的路上。剩下的下午三点就是电脑桌前不停的码字……  东方艺术·大家:你如何理解时间这个概念?(你理解的时间是个物理概念还是哲学概念?)  张瑜洋:时间既是物理时间,也是哲学的概念。在物理的时空中,时间每天都在周而复始的行走,带
期刊
孙国娟 3点钟的白日梦  关于午后三点这个概念的最终呈现效果,不仅有前面的“今日美术馆”的午后三点和“东方艺术·大家”的午后三点,事实上,这个项目最初是从杂志微信平台面对更广泛读者群体开征集开始的。  半年过去了,杂志官方微信平台收到了大量读者作品,感受到了大家的极大热情。直至截稿前,仍有很多小伙伴将自己的得意作品发送给我们。而他们在作品的拍摄题材构思、构图,色彩选取上,可谓各有千秋,让编辑们看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