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鼠慢性脑灌注不足的病理与行为学观察

来源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xgxgx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永久性结扎成年大鼠双侧颈总动脉导致慢性颈动脉系统灌注不足(CVI),分析其行为学及病理学改变.方法 Wistar大鼠110只分为假手术组和单纯缺血组.单纯缺血组永久性结扎成年大鼠双侧颈总动脉建立大鼠CVI模型.于术后第3、9周行Morris水迷宫测试分析CVI大鼠术后视空间记忆损害的特点;采用HE、Bielschowsky银浸染法及免疫组织化学分析术后不同时间实验动物脑组织病理改变.结果 各组大鼠均无明显运动功能障碍.单纯缺血组大鼠第3周平台定位时间、搜索策略均较假手术组明显延长(P<0.01),第9周尤为明显(P<0.001).病理学结果显示,单纯缺血组呈轻度缺血性改变,神经元减少代之以胶质细胞增生;银染色法示部分顶叶、海马神经细胞嗜银样变,突起迂曲,类似神经元纤维缠结样改变.结论 永久性结扎成年大鼠双侧颈总动脉引起的慢性CVI模型出现行为学障碍及脑组织轻度缺血性病理学改变,提示慢性CVI可能在神经变性疾病病理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其他文献
来自美国的研究人员已确定了一个在精神分裂症和其它情绪障碍中扮演重要角色的风险因子.但是对于这个基因在这些疾病中的分子机制却仍不清楚。来自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的科研人员一项新的研究结果通过确定这种基因在正常成熟期大脑中的作用.为这些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重要线索。
期刊
目的 回顾性分析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CCF)经血管内途径栓塞治疗的方法、疗效和并发症的处理.方法 25例患者均为外伤后出现不同程度的搏动性患侧突眼等症状,术前常规行CT/CTA或MR/MRA检查,并均经DSA造影证实.20例患者行经颈内动脉途径栓塞治疗,栓塞材料包括可脱球囊和(或)可控脱弹簧圈;2例患者行经眼上静脉途径采用微弹簧圈栓塞治疗;3例患者经颈内动脉途径应用可脱球囊和(或)可控脱弹簧圈
临床颅骨粉碎性骨折常因骨折片无法成形还纳而造成颅骨缺损,我院自2001年2月至2005年6月采用丝线缝合法行颅骨碎骨片一次性成形术,还纳骨瓣20例,避免了颅骨缺损,获得了满意的效果。
期刊
颅内动脉瘤是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的一种疾病,其致残率、死亡率高.传统的治疗方法为动脉瘤颈夹闭手术.随着近二十多年动脉瘤介入治疗的飞速发展,该技术现已达到、甚至超过传统动脉瘤颈夹闭手术的疗效。
颅内高压所涉及的麻醉较为特殊,麻醉过程中所应用的各种药物尤其是血管活性药物,由于药理机制不同,对颅内压、动脉血压、脑灌注压的作用各不相同,因此在药物选择上应当十分谨慎,尽量选用对颅内压影响较小的药物.传统意义上血管活性药物依其对血管的不同作用分为血管收缩剂和血管扩张剂两大类,分别用于升、降血压。
目的 探讨脑室内出血早期经侧脑室三角区锁孔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分析其治疗效果及对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作用.方法采用经侧脑室三角区锁孔入路治疗脑室出血(A组),清除血肿,必要时行侧脑室-第三脑室造漏以治疗梗阻性脑积水及病因学治疗;并与侧脑室引流治疗脑室出血(B组)的疗效及并发症的预防作用相比较.结果A组患者脑室内血肿完全清除时间明显短于B组,病情恢复程度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B组,两种治疗方案经比
干细胞是指一类具有高度增殖和自我更新能力,并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原始细胞.骨髓造血干细胞是较早发现的一类成体干细胞,随后,人们发现骨髓中除造血干细胞外,还存在另一类干细胞,即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1],更有报道在脐血中也分离出了MSC.MSC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尤其是可诱导分化为神经样细胞,表达神经干细胞特异性抗原标志nestin及神经细胞和胶质细胞的特异
目的 探讨Chiari Ⅰ畸形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采用后颅窝减压,扩大重建术治疗6例;后颅窝减压,扩大成形术加脊髓空洞分流术治疗10例.结果 所有患者症状和体征均明显改善,无死亡和其他并发症.结论 后颅窝减压,扩大成形术和(或)脊髓空洞分流术是治疗ChiariI畸形的有效方法。
目的 观察β-淀粉样蛋白(AβP)的25-35片段(AβP25-35)对大鼠皮层神经元大电导Ca2+激活K+通道(BK通道)活动的影响.方法将大鼠断头取脑,急性分离皮层神经元,在神经元膜上获取"内面向外β式"膜片,并通过排管给药,记录药物对单通道电流的影响.结果 (1)所记录通道的电活动特性符合BK通道的特点,表现为大电导、K+选择性、电压依赖性和Ca2+依赖性;(2)浸浴液中给予5 μmol/L